第一章 导 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研究背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民工成为近年来学术界和政府重点关注的群体之一。农民工对于城市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是巨大的,他们作为基层劳动者,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却从未真正有过市民的身份,这也对现有的制度体系带来很大的冲击。农民工问题能够快速吸引人们的眼球,然而较为急切的问题应该是农民工的下一代--农民工子女的身份以及所受到的种种不公平待遇所带来的农民工子女心理成长问题。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流动人口超过 1.2亿,这个数字每年还要新增 3000 万左右,随同父母进入城市的农民工子女约有近 2000 万,流动农民工子女已成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来到陌生的地方,幼小的心灵承受着生活的重压、学业的挫折和不公平的待遇,他们经常处于自卑、紧张、困惑与迷茫之中,他们的心理行为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缺陷与偏差,是学校和班级的弱势群体①.国家对于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给予了很大程度的关注,如:国务院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教育部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对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品质,促进人格健全发展提出了要求。但农民工子女的心理问题却未受到过特别的关注。
大连市作为辽宁省 GDP 排名第一城市,其发展的每一个阶段离不开农民工的付出。尤其作为港口城市,较多的就业机会与较高的劳动报酬吸引了很多外来务工的农民工。他们当中有相当一部分群体的子女与他们一起生活在大连市,成为“有实无名”的大连市市民。然而,受农民工家庭情况、现行社会保障与医疗制度、教育制度的影响,笔者认为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应该成为最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主要以大连市东居小学为例论述大连市农民工子女心理教育的情况,东居小学现有学生 1256 人,其中农民工子女占 71%,是大连市非常典型的农民工?
2子女居多的学校,所反映的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教育情况也比较具有代表性,而且笔者在东居小学任德育主任兼学生心理辅导教师 13 年,结合实践工作经验,选择了此题进行研究。
(2)研究意义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打进,农民工大量涌入城市,他们逐渐融入到城市的各个产业部门,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我国现有制度的约束,农民工并未得到应有的平等待遇,是一个边缘化群体,特别是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问题,近些年来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其中包括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本文以东居小学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教育为例,结合国内发达城市的相关经验,试图提出一个适合大连市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套体系。本文的研究意义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①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化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现代化是一场深刻的变革,既是政治制度和经济体制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过程,也是文化由传统向现代的变迁过程。这是一个持续的、艰苦的、充满冲突的过程,人的心理和观念不能不受到剧烈的冲击,能否承受社会发展带来的巨大心理冲击,取决于国民心理健康问题。
②心理健康是人的自身生存发展的内在需求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为人的个性充分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而当今流行的主体性教育思潮,也是提倡把人作为一个主动、和谐的整体来对待。因此,失去了主动而片面追求人的某一功能发展的生存与生活,对当今的个体来讲都是不幸的,甚至是有害的。不同学者对人的本质,人的潜能,人的情感以及人的价值等从不同角度的研究,无不是在理清一个问题,即怎样的生存才是幸福生存的问题。心灵的坦荡与聪慧,坚韧与自信远远要比客观的、绝对的拥有更能让人体味到什么是幸福,尤其是在客观拥有越来越多的今天。那么,怎样提高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实际上就是怎样挖掘人的潜能,构建人的心理功能大厦,实现人的生存幸福的问题。
③心理健康教育是当今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基础教育应把重点放在提高儿童和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科学知识,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上来。”?
并且认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
要想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而提高劳动力素质是此战略的核心内容。目前公认的观点是,人的素质包括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三方面,其中心理素质在人的素质结构中能使各种素质联系起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2 相关研究综述
近年来学术界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农民工子女心理教育等方面研究文献颇多,归结起来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公平角度;(2)制度角度;(3)农民工心理健康教育方面。
(1)教育公平角度公民所具有的权力应该有受教育权,然而农民工子女在随迁过程中的受教育方面却问题面临着重大歧视。具有很强的不公平性。该视角下目前主要的研究领域包括:法学、社会学、教育学等。法学界认为,宪法和法律赋予每个公民享受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即:公民有权从国家那里获得平等的教育机会,国家有责任和义务为每一位公民提供平等受教育的良好环境,而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关键点就在于使其拥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农民工子女教育状况不仅关系到他们自身的发展,也关系到未来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的长治久安(徐志花和李良品,2012)。公民权是现代国家的基石,而受教育权是公民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工子女在城市所受到的教育存在种种不平等现象,而这种不平等现象确有其形成的种种原因,如我国的户籍制度、农民工子女学校建设(本身就是一种教育不平等现象,曾守錘(2007))、二元化的社会保障制度、大量城市农民工子女入学与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等(张雪萍,2009)。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不公平实际上是城乡教育不公平的一种延伸(宋晶,2006),按照西方公平的观念,农民工子女城市受教育的不公平存在着起点不公平和过程不公平,这些都影响了农民工子女的正常成长,除了知识的学习外,还有心理的健康成长。然而,农民工子女与其他青少年一样,是国家发展的未来希望,现代国家应该承担起实现农民工子女教育公平的责任,通过进一步完善农民工子女教育投入机制、完善相关法律政策体系、规范引导社会力量办学、完善教育救助制度和加强学籍管理等一系列措施(李晓燕,2011),找准原因,对症下药,快速实现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公平。
(2)制度层面农民工子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间接地受到了社会制度体系的影响,这些制度本身成为了教育公平的实现以及农民工子女融入城市社会的障碍。
该视角下涉及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行政学、政治学等领域。针对该问题行政学和政治学领域一般主张:改革政治体制及各项制度安排(如:户籍制度、教育制度、社保制度、公共财政制度等)并使之相互衔接及相互匹配、加强政府职责、强化政府间合作、引进先进的教育管理机制、增强教育供给和服务水平等。
农民工进城务工,实际上在城市工作、生活,但在精神和文化上却不够融入主流社会(朱凤丽,2006;刘传江,2006),在社会福利方面受到不平等待遇,其在身份上处于游离状态。这种游离状态使这样一个群体成为一个“特殊身份群体”,而这方面的制度不平等是农民工子女城市受教育受到歧视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教育的公平在促进农民工子女对城市社会的认同与融合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现实情况看来,由于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农村人口向城市的快速转移,大量的农民工子女随迁来到城市,对城市的教育资源造成了一定的冲击,而面对这种冲击,教育部门并未得到更好的财政支持,造成了农民工子女教育资源配置不公的现状(代祥和,李志友,2011)。
(3)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该视角多以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行为学等为研究基础。
心理健康这一术语由美国人比尔斯于 20 世纪初提出,他在 1908 年,组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卫生组织--康涅狄格州心理卫生协会。从此,人类的心理卫生逐步受到各个国家的重视,心理健康有关的学术研究也不断涌现。
农民工子女作为我国青少年儿童的一个特殊社会群体,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农民工子女随父母流入城市后,面临着全新的外部环境,他们的身心健康也面临着重大挑战。因此,众多学者对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都进行了研究。
影响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的来源主要有三大部分,一是家庭因素、二是社会因素、三是政府因素(王亚东和顾唯页,2006),这三方面不是独立影响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的,而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家庭因素主要从家庭经济水平较低、家庭生活习惯、家庭结构、思想意识,生活环境较差等方面入手(李艳红和王希江,2012;李越和霍涌泉,2006)。这些都可能影响流动人口(特别是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邱培媛和杨洋,2010)。
除家庭因素外,社会因素是影响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由于农民工群体的特殊性,加之家庭环境因素与各类制度的歧视,农民工家庭无法得到市民身份的认可,不能获得平等的公民权利。因此,他们虽然在城市中生活和工作,但心理上却没有归属感。而这些都会无形中影响着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叶一舵和熊猛(2013)采用团体归属感问卷、Rosenberg 自尊量表和心理健康诊断测验为工具,以 1739 名城市农民工子女及 660 名城市本地儿童为调查对象,考察了城市农民工子女团体归属感的发展特点、团体归属感对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以及自尊在其中所起的作用。结论表明农民工子女归属感低于市民子女。此外,教育方面的不平等也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价值观,努力做到农民工子女平等受教育权得到保障,同时应该在培训家长如何关注子女心理健康成长方面做出努力,即优化家庭教育环境(茆怡娟,2010)。
在政府方面,普遍存在着教育资源投入不均衡问题,导致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机会不平等。康等银(2009)的研究结果显示,兰州农民工子女教育状况仍层次不齐,无法和市民享受同等的教育服务,而造成教育不公平现状的主要原因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和政策执行不到位。除教育制度外,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差别化医疗制度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农民工家庭、影响着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
综合上述文献,农民工子女教育及心理教育的文献表明现存主要问题是社会制度不健全、教育体系的不公平以及农民工子女心理教育的缺失等。学术界也主要是围绕这些方面展开研究。尽管如此,很少有学者结合某地区实际情况,系统地研究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问题。这也是本选题最初的出发点与落脚点。
1.3 研究目的及主要内容
(1)研究目标第一,试图解决大连市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研究如何通过制度建设、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设、强化家庭教育等方面,促进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发展,使其在接受公平教育的基础上,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第二,为相关决策机构提供一种可借鉴的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为政策制定及实施提供建议及研究基础。
(2)研究内容学术界研究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的文献较少,事实上农民工作为一个特殊群体,逐渐走入社会各界的视野,也带来的了些社会思考,这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经阶段。而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不容忽视,著名心理学家傅宏教授等呼吁:关注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刻不容缓。笔者通过自身的多年的基层教育工作,以大连市东居小学为案例进行了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同时借鉴了国内发达城市关于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的可取经验,以点带面。全文在研究过程中,运用心理学中的动机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以及公共物品理论结合大连市农民工子女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提出了关注进城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教育的建议,为提高大连开发区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的发展指明了道路,为相关的教育部门提供参考。
(3)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第一,在国内相关可借鉴经验不多的前提下,总结提炼大连市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经验;第二,分析大连市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并寻求可操作的解决措施。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研究思路本文的研究思路用技术路线图来描述,如下:【1】
(2)研究方法本论文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
(1)文献研究法。对以往的大量关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农民工子女就学等方面的文献进行详尽地分析、归纳与总结,找出本文研究的突破口。
(2)定性分析。对大连市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作定性分析。
(3)案例研究法。借鉴了国内典型城市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同时以东居小学为例,进行案例分析。
1.5 主要创新点
本论文通过对大连市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经验的剖析,并分析大连市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教育中切实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及问题成因,进而提出了促进大连市心理健康教育体制建设的意义。具体说来,本文的主要创新点集中在以下两点:
(1)根据笔者自身十多年从事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经验,以大连市东居小学为案例进行了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同时借鉴了国内发达城市关于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的可取经验,以点带面,提出了促进大连市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政策建议,为大连市相关的教育部门提供参考。
(2)学术界研究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的文献较少,事实上农民工作为一个特殊群体,逐渐走入社会各界的视野,也带来的一些社会思考,这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经阶段。而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不容忽视,著名心理学家傅宏教授等呼吁:关注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刻不容缓。本文运用心理学中的动机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以及公共物品理论结合大连市农民工子女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提出了关注进城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教育的建议,为大连市进城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指明了道路。
第4章双鸭山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4.1存在问题4.1.1农村公共文化设施陈旧,总量偏少随着社会各界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重视程度加深,双鸭山市建立的多个文化设施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目前而言,文化站的场地...
第三章沈北新区失地农民安置现状及存在问题3.1失地农民安置现状3.1.1失地农民现状失地农民主要集中分布于沈北新区近郊处,主要有沈北新区道义街道、虎石台街道、辉山街道、新城子街道等一系列街道村屯。这此街道紧连沈北新区区中心,经济基础相对较好...
第4章养猪业可持续发展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4.1养猪业可持续发展存在问题结合可持续发展理论及养猪业访谈调查结果,我国目前影响养猪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4.1.1产业环境缺乏压力我国养猪业所存在最为关键的问题,在于养猪业是一种...
第1章绪论1.1研究背景当前,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造成了大规模的城市扩建行动。当城市扩展到城中村、周边村时,自然而然产生了大量的失地农民,他们因为想种地却无地可种、想上班却无班可上、想买房却无钱购买而成为了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现在...
第7章结论7.1主要结论玉米是牡丹江市主栽粮食作物,其生产资源条件得天独厚,产业开发空间巨大,农产品市场前景好,玉米产业已经成为牡丹江市的主导产业之一。但从目前来看,牡丹江市玉米产业发展潜力还远未充分发掘出来,玉米产业发展存在一些问题。...
第3章牡丹江市大豆产业发展现状3.1牡丹江市大豆生产情况大豆产业是牡丹江市重要的粮食作物,又是重要的油料作物,是部分农民收入重要来源。在2009年数据来看,全市现有耕地面积641万亩,2009年全市大豆播种面积348万亩,大豆总产量在50万吨左右...
第四章农村信息化的未来发展趋势4.1农村信息化发展现状及趋势4.1.1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特点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手段就是农村的信息化,这也同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中之重。从古今中外的发展历程与经验看,农村信息化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以建设...
第五章湖南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湖南省是我国南方的重点林区,实现全省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5.1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切实转变旧有思想观念,以生态文明的理念统领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全面加强林业...
第二章研究的目的、意义、内容、技术路线及方法2.1研究的目的、意义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林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不容忽视的,这也是一个国家是否繁荣昌盛,是否达到文明和发达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一段时期以来,湖南作为南方的重点林区,现有的森林...
农村垃圾处理与城市垃圾处理同等重要,农村生活垃圾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处理或者处理不当,可能滋生一些病毒细菌,这将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健康状况,它将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道路上的拦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