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推广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农业推广硕士论文 >

牡丹江市烤烟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11-10 共9983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第五章 牡丹江市烤烟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牡丹江市烤烟产业发展是一项涉及烟叶产区自然生态条件、社会经济状况、科技进步以及经济政策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烤烟发展全局,要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促进烟叶生产向"规模化种植、专业化生产、机械化作业和精细化管理"战略转变、加快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提高优质烟叶原料的保障能力、实现特色优质填充烟叶替代进口,是牡丹江市烤烟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在前述问题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建议。

  5.1 创新烟叶生产组织模式

  烟叶是烟草行业发展的基础和前端,也是烟草产业链条上最为薄弱的一个环节。随着"大企业、大市场、大品牌"的烟草行业格局的逐步形成,对优质烟叶原料的需求急剧增加,原有的烟叶生产一家一户的小生产组织方式难以满足现代工业企业生产原料的需求。迫切需要创新烟叶生产组织模式,提升烟叶资源配置效率和优质烟叶的保障能力,是烤烟产业发展的软件建设。在认真做好基本烟田确定与基本烟户确认的基础上,以发展种烟大乡(镇)、村与整村连片推进为契机,重点发展千亩村、五千亩乡镇,重点扶持 75 亩以上种烟大户,积极探索烟叶生产最佳组织形式,发展规模化种植农场和种植联合体,努力实现烟叶种植相对集中,努力实现烟叶整村连片规模推进。

  5.1.1 实行"统分结合"的生产组织形式

  规模化种植是烤烟产业发展的重点与难点,生产组织方式的调整是关键。推进烟叶生产组织方式转变,必须转变现有的分户经营的烟叶生产方式,要根据土地流转形式与烟农意愿,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科学组织、确保成效。按照"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专业合作"的要求,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采取土地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多种方式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搞单一模式,推广烟农互助组、烟叶种植专业户、家庭农场与专业合作社,形成与生产力水平、管理水平相适应的生产组织形式,实现适度规模种植。

  在牡丹江烟区,规模不大,有一定种烟经验散户、小户的传统生产模式中仍占较大比例,要充分重视和关心这批长期种植户,用激励机制引导选择适宜的烟叶生产组织形式。按照"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专业合作"的要求,以"种植在户、服务在社"为目标,加强引导扶持,优化发展环境,创新发展模式,全面促进烟叶规模化生产、专业化分工和集约化经营,实现烟叶生产稳定发展、烟农持续增收和烟区和谐发展。

  5.1.2 推进基地单元建设新型合作模式

  根据国家局 2008 年相继出台的"烟叶资源配置方式改革方案"等一系列相关政策,牡丹江市应该启动以需求为导向、以基地单元为载体的品牌导向型基地单元建设工作,以便解决烟叶生产中面临总量不够稳定、布局不够合理、质量和风格不够适应等矛盾与问题。

  基地单元建设模式要紧紧围绕行业"卷烟上水平"这一基本方针和战略任务,以及"532"和"461"品牌需求为导向,以"工业主导、商业主体、科技主力"为理念,从以下四个方面建立新型合作模式:一是坚持品牌需求导向,引入品牌观念,融入品牌文化,将品牌需求延伸到烟田,完善工业主导机制,在基地内形成以工业需求为主导的烟叶生产机制,健全烟叶的供应链与价值链,实现原料的有效保障,推进品牌落地。二是转变生产组织模式,推行单元化生产模式,将一些适宜的生态区域确定为烟叶基地,根据当地烟叶生产发展实际,以一个单元原则上只种植1-2 个品种的要求,确定各基地单元的种植品种和数量,每一个单元一套种植技术方案,开发出特色优质烟叶品种。三是坚持基地单元共建,协同资源,构筑工业企业、科研单位、商业主动参与的工商研合作平台,深度介入基地单元建设。

  四是不断改进和完善烟叶生产组织管理方式,优化整合人力资源,优化业务流程,大力推进科技创新项目,全面提升工作水平。

  5.2 建立基本烟田保护与耕作制度

  5.2.1 调整优化烟叶生产布局与规划

  优质烟叶生产必须具备三个缺一不可的基本要素:适宜的生态环境条件,适应的社会条件与有力的管理技术条件。因此,烟叶生产布局主要取决于当地生态环境条件、自然资源状况与社会经济状况,同时必须要以市场为导向,科学合理地安排生产规模。依托牡丹江市烟区丰富的耕地资源,按照"以烟为主、连片建设、合理利用、用养结合"原则,加大种植布局调整力度,通过自愿兑换,土地入股,有偿流转等方式,同地方村民委员会或者是烟农合作组织建立合作关系,进一步协调乡村、农户对耕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关系,进一步对基地单元基本烟田进行优化布局、集中连片整理,逐步取消年产量 2 万担的产区,尽快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特色烟叶优势产业带,积极引导烟农走适度规模种植道路,充分发挥规模效益。

  调整优化烟叶生产布局,要遵循"生态适宜、质量从优、市场认可、效益优先"原则,突出热量、资源与物资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选择好宜烟区域,把牡丹江市烟叶生产布局重点转向牡丹江、穆棱河、绥芬河、乌斯珲河、倭肯河沿岸和三江平原腹地发展。向具备丰富耕地资源与适宜气候条件等优良生态环境地区转移,将规模小、单产低、效益低、零星分散的县(市)种植区域向规模大、适宜大机械作业的烟区转移,向新科技种烟大户和家庭农场集中连片经营转移,向肥沃土地转移,向具备 1:2 或 1:3 轮作换茬条件的烟区转移,向生产技术较好的地区转移,保持烟叶优质适产、产销平衡。

  要做好烟叶生产的梯次发展规划,重点抓好三大烟区建设工作:一是要巩固基础条件较好、面积规模较大的优势主产区,如宁安、东宁等县;二是要稳定发展提升区,如质量信誉较好的林口、海林等县;三是要开发沿江沿河、耕地资源丰富、生态环境条件良好的具有潜力的储备区,如密山、穆棱、虎林等县。

  5.2.2 建设和保护基本烟田
  
  要遵循"以烟为主"的原则,做好基本烟田的建设和保护,实行基本烟田的用养结合,保护和提高土地肥力,防止出现土壤退化。一是做好乡镇烟区规划,建立土地流转制度,将土地转让给种烟户与种烟能手。二是按照多方投入、共同建设的原则,完善烟叶生产的基础设施,高度重视烟区水资源配置、健全烟田灌溉和排水设施以及烟田路网建设,进一步完善烟叶生产配套设施,重视传统烤房的自动化改造力度,落实"三段式"烧烤技术的推广,巩固烟叶生产的基础地位。三是优化烟叶基层收购站(点)布局,改善烟叶验级环境,突出抓好中心站的基础设施与烟农户籍化管理信息建设工作,建立基本烟户数据分析系统,实现基本烟户的群体动态管理,改进烟叶收购与技术服务手段,提高服务水平与烟农满意度。

  5.2.3 建立"以烟为主"的耕作制度

  以政府保护条例、《村规民约》、《村民自治章程》、《烟农协会章程》等法规形式建设与保护基本烟田,建立"以烟为主"的种植制度,实行合理轮作,实现烟叶生产同其它农作物生产的协调发展。一是要突出烟草在整个轮作制度中的主体地位,合理安排不同农作物的组合和耕种方式。大力推广以烟叶生产为主体的烟田轮作换茬耕作方式,牢固树立"烟区所有的轮作方式都是为了生产优质烟叶"的理念,提倡轮作倒茬,根据耕地实际状况,采取"烤烟-大豆-玉米"三区轮作方式,轮作周期为 3 年,实施三年的轮作换茬周期内,不种植与烟草有同源病虫害的茄科、辣椒、马铃薯以及葫芦科的西瓜等作物。注意前茬作物品种的选定工作,有目的的安排烤烟前茬作物品种、施肥方案和耕作方式,严格控制施肥量和施肥品种,任何作物不允许使用剧毒或高效残留农药,特别注意前茬作物使用杀草剂品种和农药残留情况,防止因施肥不当可能对烟叶造成的危害和影响,对大豆田的杂草防治应当以机械防治和人工除草为主,尽可能减少土壤环境危害,提前培养下茬种植烤烟的土壤营养环境。除此以外,可以采取烟农互助和寻亲靠友串换地块的办法,或是烟农租用周边农场、林场的对外发包耕地,解决烟田轮作换茬问题。

  二是积极采取改良土壤,改善烤烟生长的土壤环境。通过增施有机质,如施用秸秆、有机肥绿肥等方法,改良土壤结构,防止土壤板结,增加烟草生产,增强烟草抗病性;通过深耕加深耕层等松土措施以及坡改梯和等高等种植技术,改善植烟土壤渗水与蓄水能力,并通过采取有效措施调查土壤酸碱度,改良烟株农艺性状。轮作区内的耕地必须采用大机械整地,每 2-3 年深松浅翻一次,当年烟田深松达到 30cm 以上,耕层深度达到 25cm 以上,以确保疏松通透,蓄水保墒。

  三是要防止烟田污染,确保烟田的可持续利用。严格烟叶残体的管理,做到集中消毒掩埋,净化烟区环境;科学合理地控制施肥量和施肥品种,防止因施肥不当可能对烟叶造成的危害和影响;并严格限定使用烟叶防治病虫害使用的农药,强化管理,防止超剂量、超范围施用,以免造成烟叶农药残留超标。

  5.3 加快科技兴烟创新步伐

  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求把科技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国家烟草专卖局在 2013 年全国烟草工作会议上提出:技术创新要有新进步。为满足中国卷烟工业对烟叶原料质量标准高的需要,全面提高我国烤烟产业整体竞争力,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靠科技支撑烟叶生产进步,靠规范化支撑烟叶生产发展的指导思想,将自主创新与重点突破、外引内联有机结合起来,深化烟叶科技体制改革,不断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务求实效,为烤烟产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5.3.1 搭建"政商研企"合作平台

  烟叶从育种到烧烤整个过程,科技工作的任务尤为紧迫。我们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搭建起以烤烟产区政府牵头,产区公司为主体,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科研单位为技术依托,卷烟生产企业紧密结合,技术监督部门积极参与的技术创新合作平台,明确各自职责,充分利用科研院所的科技信息与人力资源的优势,集中力量研究开发以提高烟叶成熟度为核心的配套技术,加强烟叶基础性实用研究的推广普及,整体提高烟叶生产产业化和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化水平。通过建立一批烤烟示范基地,作为烤烟技术组装、集成与研究的载体,发展成为人才与技术培训的核心基地。加强信息化建设,构建多个信息平台,不断解决烟叶可持续发展的重点要抓好科技核心技术研究,完善产学研协同的技术创新体系,不断提高烟叶科技创新能力。

  5.3.2 构建烟叶实用生产技术体系

  摸索建立了以选田、优户、改土、积肥、壮苗、足肥、建房、细分为主体的实用生产技术体系,有针对性地解决牡丹江烤烟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体现先进性与实用性。

  一是立足技术创新,建立二级科技研发体系。建立以黑龙江省烟草科研所等科研院所为技术依托,各烟叶产县分公司为承载主体的二级科技研发体系,下大气力开展科研攻关,着力解决对烟叶生产有重大影响的基础性、关键性和前瞻性的技术问题,突出以提高烟叶成熟度为中心,搞好烟田轮作换茬,解决烟田重迎茬技术难题,破解影响烟叶质量提高、阻碍牡丹江烟区烟叶生产发展的瓶颈问题。

  二是立足产业提升,建立五大生产栽培技术体系。通过提高常规技术措施的到位率、提高综合技术措施的配套率、提高核心技术的贡献率,提升烟叶产业发展水平,建立五大生产栽培技术体系,包括构建以建设开发专业化、工厂化、集约化育苗基地为载体的商品化育苗生产体系;以机械化翻耕整地、起垄施肥、刨埯覆膜、中耕管理为重点的烟叶机械化生产体系;以合理轮作、平衡施肥为基础的土壤耕作肥力管理体系;以适时采收、提高烟叶烘烤成熟度为核心的优质特色烟叶烘烤调制技术体系;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重点的病虫害综合防治体系。

  三是立足科技服务,健全三级技术推广组织体系。三级技术推广组织体系包括牡丹江烟叶公司、各分公司以及基层烟站,旨在促进科技研发成果的应用转化,为基本烟户提供快速、准确的烟叶生产科技服务。在认真抓好常规生产技术的同时,加快漂浮育苗、子床烟苗剪叶、"三段式"烧烤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进度,努力提高烟叶群体生产技术水平。投入专项资金,在宁安、东宁、宝清、密山等烤烟产县建设烟叶生产科技示范园区,进行生产机械化试验、烟水配套试验、病虫害防治手段试验以及生产综合配套技术试验,落实综合生产技术配套措施。各烤烟产县也要建立自己的特色烟叶科技示范园区与优势示范带,做给烟农看,领着烟农干,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从而推动烟叶生产发展。要做好烟叶生产技术服务,充分发挥牡丹江烟叶公司科技服务暨植保 110 体系的作用,提升烟叶产业质量服务能力,实现烟叶质量与服务质量双飞跃,真正解决基本烤烟户在生产中遇到的困难与难题。

  5.3.3 建立健全烤烟叶技术保障系统

  一是加大测土配方施肥新技术的推广和化肥、农药等烤烟产业物资方面的扶持投入。要尽量做到烟草公司直接面对烟户,通过减少中间管理环节,提高扶持投入的使用效率,从而提高烟农的种烟积极性,稳定烟农队伍。二是改善烟叶收购条件,加快标准化烟叶工作站建设。为实现烟叶生产技术科学化,生产高效化、管理信息化的基层烟叶工作站的目标,必须按照国家局"合理规划、相对集中、方便烟农、有利管理"的原则及"功能分区合理、流程优化、功能齐全、经济适用"的具体建设要求,做好牡丹江烟叶公司基层烟站的建设规划,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推进措施,在生产收购管理中,要严格合同管理,按工作流程签订植烟合同,进一步规范烟叶种植、收购、调拨、仓储等工作流程和作业。并通过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监督与制约机制,坚持整顿与规范并举,切实保证烟叶生产收购的规范化运作。优化收购工作流程,通过推行密码验级、封闭收购,注重收购政策的监督落实到位,全面杜绝收购过程中的不规范行为,从而营造良好的收购环境,提高烟叶收购质量,维护烟农的合法利益。

  5.4 造就高素质烟叶人才队伍

  在队伍建设上,要创新思路,依托烤烟产业,完善烟叶人才培养机制,增强"造血"功能,致力于提高烟叶生产的组织指导能力和提高烟叶生产队伍的科技素质,从而培养出一支素质较高的经营管理者队伍、烟叶技术员队伍和烟农队伍,促进烟叶生产队伍整体结构的根本改善,提高烟叶产业生产队伍的整体素质,增强技术指导人员解决生产疑难问题能力,提高烟农的科学生产能力,以适应烤烟产业的发展要求,为"卷烟上水平"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5.4.1 加强职工队伍与职业化烟农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知识型"、"专业型"烟草职工队伍建设。由于历史原因,烟草行业各市局公司或多或少都存在着正式工与聘用工,以编制身份决定收入待遇的分配机制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烟草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提高与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从而影响了企业的活力与和谐。因此,要建立和完善职工接受继续教育与终身教育的制度与机制,激发职工学习热情,增强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结合"四定"(定岗、定员、定责、定薪)与岗位技能鉴定,优先安排职工技能培训,鼓励职工利用业余时间参加成人教育,努力提高生产技术指导人员的文化知识和技能水平。打造一支烟农离不开、工业离不了、可信赖的技术指导队伍,增强专业化服务本领。

  二是加强职业化烟农队伍建设。提高烟农队伍的整体素质核心是烟农,牡丹江市局公司要结合基本烟户的确定工作,组织开展烟农培训师的推荐与选拔,通过烟农培训师深入烟农中间讲解、指导烟叶生产,对广大烟农进行烟叶生产的引导性教育,筛选铁杆烟农,培养新型烟农,发展职业烟农,引导教育烤烟种植农户摒弃传统落后的生产经营管理方式,搞好烟农队伍的基础性培训;各分公司与基层烟叶站负责组织烟农队伍开展丰富多彩的专业化种植科技培训,通过不同生产时期、不同生产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与辅导,积极引导烟农学科学、用科学,懂得依靠科技提高烟叶品质与效益,不断提高烟农的群体技术水平。

  5.4.2 建立与完善烟叶人才任用选拔制度
  
  我们要以优化烟叶人才资源配置为目的,加快建立"进得来,留得住,出得去"的用人机制,建立与完善烟叶人才任用选拔制度。一是在烟叶人才选拔中,坚持用制度选人、按程序办事,积极引入合理、适度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为主要方式的激励机制确保择优,确保了选人的公开与民主。建立健全提名与民主推荐制度,积极探索实施差额选拔干部制度,让干得好的考得好、能力强的选得上、作风实的出得来。二是通过深化用工分配制度改革,实行评聘分离、竞聘上岗、薪酬结合,明确岗位职责、工作目标、培训考核机制和奖惩办法,建立权、责、利明确的有效激励约束机制,打通了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与管理人才成长和发展通道,把职业技能聘任、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与管理岗位选拔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营造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三是推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以烟叶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主、符合烟叶工作实际的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

  5.5 发展壮大烟草加工产业

  依托牡丹江市作为黑龙江省重要烟叶种植基地,烟草种植业较为发达,卷烟加工及配套企业实力较强的优势,以打造东北地区重要烟草加工基地为目标,通过整合区域内烟草种植、加工及配套生产要素资源,构筑烟叶种植、加工与营销的新优势,着力解决烟草播种面积受限、烟叶等级不高、政策瓶颈束缚等制约性问题,发展壮大烟草加工产业。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农业推广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