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研究的相关概念
2.1.1 产业
产业是随着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而产生的,是社会分工发展的必然结果。产业是支撑国民经济的整体,介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间,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企业经济活动的集合。
产业可以是产品的集合,或者是生产活动的集合,或者是企业的集合。从生产角度,可定义为同类产品及其可替代产品的生产活动的集合;从经济实体角度,可定义为生产经营同类产品及其可替代品的企业的集合;产业也可理解为一个国家和地区范围内某一产业所有企业的整体。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产业的内涵将不断充实,外延也得到不断扩展。
2.1.2 玉米产业
玉米产业,是指以玉米生产为基础,按照农业产业化组织方式将生产、加工、转化、流通、消费等环节形成的多链条组合,是跨行业、跨产业、跨部门的经济活动的总称。包括玉米的生产、过腹转化、加工转化、原粮贸易、市场开拓以及支撑体系等六个组成部分。
玉米产业具有以下四个显着特征。第一,玉米产业具有多元集成性,集成整个产业以及各项现代技术;第二,玉米产业是以玉米种植为基础;第三,玉米产业链长,从生产到消费,增值空间大;第四,玉米产业受区位影响,地域性较强。
2.1.3 玉米产业链
产业链,通常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同一产业部门,或者不同产业部门的相关企业,以产品为纽带,满足市场需求,按照一定关系联结成的具有价值增值功能的利益共同体,通过发挥联合与互补优势,降低成本,提高终端产品的竞争力,从而带动核心企业和配套企业共同发展。
从以上关于产业链的界定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产业链自身强调的是价值增殖功能,关注的是企业的经济效益。
玉米产业链,是指以市场为导向,以科学技术为动力,以玉米的生物产品为基础,在龙头企业带动下,发展规模经营,以玉米终端消费产口为核心,集玉米生产资料供应、玉米生产、加工、转化、销售于一体的链条组合。玉米产业链的结构如图 2.1 所示:【1】
2.2 理论基础
2.2.1 比较优势理论
英国着名的经济学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提出来系统的比较优势理论(Theory of ComparativeAdvantage),比较优势理论的核心理念是两利相权取欺重,两害相权取其轻。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观点:一是各国存在着劳动成本的差异,表现为不同国家、生产不同产品,必然会产生不同的劳动生产率;二是各国都会获得比较利益。对于任何国家或地区来说,不论处于什么水平的经济发展,经济力量是强还是弱,都能确定自己的相对优势,都可以选择专门生产并出口其劳动成本相对较低的产品,进口劳动成本相对较高的产品,通过国际贸易,互相交换,必然从中获得比较利益,并从中获益和实现社会劳动的节约。后来,赫克歇尔-俄林理论(Heckscher–Ohlin model)提出国家之间要素禀赋的差异决定着贸易的流动方向,起决定作用的是比较优势而非绝对优势。
2.2.2 产业竞争力理论
产业竞争力理论(Industrial Competitiveness),通常是在比较优势理论与竞争优势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所谓产业竞争力,也称为产业国际竞争力,通常是指某一国家或某一地区的某个特定产业,相对于其它国家或地区同一产业而言,在生产效率、满足市场需求、持续获利等方面所体现出来的竞争能力。
理解产业竞争力理论,要把握产业竞争力比较的两个基本要素:第一是比较的内容,侧重于产业竞争优势,注重比较产品、企业以及产业的市场实现能力;第二是比较的范围,侧重于产业竞争力的区域性,注重国家或地区之间的比较。
从根本上说,产业竞争力的实质,就在于产业的比较生产力。因此,我们对于产业竞争力的分析,应该突出体现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各种因素,例如产业集聚、产业转移以及区位优势等一些因素。
2.2.3 农业产业一体化理论
农业产业一体化,是指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地位,结合本地区实际,以公司或者集团企业为主导,以农产品加工、运销企业为龙头,重点围绕本地一种或几种产品,优化组合本地各种生产要素资源,实现该产品的产前、产中及产后的种养加、产供销一体化,“风险共当,利益共享”的生产经营体系,旨在形成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农业产业一体化是一种新型经营体制,按照“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形式实行的一种生产经营体系,其实质是在农业生产者之间,或者与其产前、产后部门的联系企业签订的一系列契约关系。
农业产业一体化作为一个系统,主要包含主导产业、龙头企业、农产品生产基地、市场体系以及社会化服务体系等要素。这种新型经营体制具有农业产业系列化“七化”特征,即产业区域化、生产专业化、产品商业化、经营市场化、布局区域化、管理企业化、服务社会化。其中,产业区域化是关键,生产专业化是基础,服务社会化是成熟标志。
农业产业一体化通过发挥龙头企业对农户的引导组织服务功能,把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等诸环节通过多种形式结合起来,龙头企业与农户结成了互利互惠利益共同体。农业产业一体化通过契约、合同、入股、入社等形式,通常会形成以下四种类型,即“公司+农户”型、“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户”型、“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户”型与“专业批发市场+农户”型。
第4章双鸭山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4.1存在问题4.1.1农村公共文化设施陈旧,总量偏少随着社会各界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重视程度加深,双鸭山市建立的多个文化设施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目前而言,文化站的场地...
第三章沈北新区失地农民安置现状及存在问题3.1失地农民安置现状3.1.1失地农民现状失地农民主要集中分布于沈北新区近郊处,主要有沈北新区道义街道、虎石台街道、辉山街道、新城子街道等一系列街道村屯。这此街道紧连沈北新区区中心,经济基础相对较好...
第4章养猪业可持续发展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4.1养猪业可持续发展存在问题结合可持续发展理论及养猪业访谈调查结果,我国目前影响养猪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4.1.1产业环境缺乏压力我国养猪业所存在最为关键的问题,在于养猪业是一种...
第1章绪论1.1研究背景当前,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造成了大规模的城市扩建行动。当城市扩展到城中村、周边村时,自然而然产生了大量的失地农民,他们因为想种地却无地可种、想上班却无班可上、想买房却无钱购买而成为了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现在...
第7章结论7.1主要结论玉米是牡丹江市主栽粮食作物,其生产资源条件得天独厚,产业开发空间巨大,农产品市场前景好,玉米产业已经成为牡丹江市的主导产业之一。但从目前来看,牡丹江市玉米产业发展潜力还远未充分发掘出来,玉米产业发展存在一些问题。...
第3章牡丹江市大豆产业发展现状3.1牡丹江市大豆生产情况大豆产业是牡丹江市重要的粮食作物,又是重要的油料作物,是部分农民收入重要来源。在2009年数据来看,全市现有耕地面积641万亩,2009年全市大豆播种面积348万亩,大豆总产量在50万吨左右...
第四章农村信息化的未来发展趋势4.1农村信息化发展现状及趋势4.1.1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特点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手段就是农村的信息化,这也同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中之重。从古今中外的发展历程与经验看,农村信息化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以建设...
第五章湖南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湖南省是我国南方的重点林区,实现全省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5.1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切实转变旧有思想观念,以生态文明的理念统领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全面加强林业...
第二章研究的目的、意义、内容、技术路线及方法2.1研究的目的、意义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林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不容忽视的,这也是一个国家是否繁荣昌盛,是否达到文明和发达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一段时期以来,湖南作为南方的重点林区,现有的森林...
农村垃圾处理与城市垃圾处理同等重要,农村生活垃圾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处理或者处理不当,可能滋生一些病毒细菌,这将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健康状况,它将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道路上的拦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