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推广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农业推广硕士论文 >

黑龙江青年农民价值观变迁的原因(2)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11-25 共5865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4.4.2 精神文明建设仍有不足

  在建设农村精神文明事情上,黑龙江省做出了很大的努力,通过大量的工作,也获得了一定的成果。可是,从农村社会的实际情况来看,还是远远不够的。如今,农村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思想教育工作主要还是处于口头上,对比经济建设,有关部门与组织在进行思想教育工作时缺乏有效、扎实的实质内容。如果精神世界没有种上庄稼,那么就会被荒草占据。青年农民闲暇时间主要是靠看电视,同时这也是接收外界信息的一种方式,目前,很多电视节目的质量普遍不高,节目中大量宣传了实用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想,这类信息对青年农民的价值观造成了一定的误导,使得他们的观念逐渐偏向于消极。同时,由于互联网的普及,互联网辐射很多农村,青年农民在接收有用信息时,也难免会被动接收网络传播的垃圾信息,网络的两面性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青年农民价值观的变迁。

  4.4.3 继续教育落后

  黑龙江地区一直以来的基础教育水平稳步提升,特别是这些年,每年参加高考的人数逐步增加,九年制义务教育也在黑龙江地区不断普及,为社会带来了较多的受教育人才。然而,该地区的教育往往与其他诸多地区一样,以应付考试为主,除去那些被高等学府选拔出来的优秀学子外,其余大量学子不得不外出打工或回乡务农。这些学子在学校中所学的知识不能马上转变成实用技术投入农村的生产发展中。现阶段,“农村办学的唯一目的是升学率,教师、学校只有唯一的考核标准,那就是升学率,这往往会造成学校忽略文化素质的培育,致使农村基础教育局限在升学上,无法适应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①在我国,每年至少有一千万的农村中小学学子,因无法考入高中而回到农村。没有经过职业技能的培训,这些学子回到农村,就成为了新的旧式农民。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往往收效甚微,因为对青年农民的培训往往受限于投入,培训往往存在着较大的难度;此外,由于对农民职业教育及培训的认识及重视水平不足,致使培训内容与农民发展需要脱节,与农村和青年农民的脉搏脱节,不能满足青年农民的期望,效果并不好,青年农民往往“盼致富,无思路;想致富,无技术;求致富,无门路”.

  4.5 农民自身原因

  4.5.1 青年农民科技素养普遍偏低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因为各种因素最终导致对农民的教育一直处于落后状态。这个问题至今也未得到解决。我国城乡与地区之间存在教育发展速度的差异,这也是体制等造成的问题,导致教育机会不均等,其中发展最滞后的无疑就是农村教育。这些问题直到现在依旧没有受到应有重视,国家在城市教育方面的投入是直接由国家支持,但是在农村这方面就做的不到位,虽然国家已经减免了农村学生的学杂费用,但是基础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非常不到位。

  而青年农民因为自身素质就不高,在教育子女方面也显得力不从心,自身的素质使得他们缺乏能力保障自己儿女的教育,辍学在此时就司空见惯。而这些人的子女相应的又将成为新一代低素质的农民。如此的恶性循环,导致广大青年农民无法掌握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只能听天由命,无法更快更好的适应市场经济的规律,无法适应激烈的竞争,占据不到主动权。

  从 2010 年进行的第 8 次全国范围内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结果分析,“农村人口科学素养达标率为 1.51%,而城市居民达标率为 4.79%”.①多数农民不具备基础性的科学生产知识,不看报不读书,缺少一技之长。但在美国,“2000 年时全国的基本科学素养达标率就有 17%”.②此外,青年农民参与实用技能或科技教育的培训较少。主要是因为现阶段,相关机会较少,部分青年农民存在观念问题,有机会也不愿参加。新技术的完成即便有技术人员指导有的青年农民也很难完成,更有一部分人甚至无法较好地掌握一般性的农业生产技术。接受过农业职业教育的青年农民较少,这不利于实现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这项首要目标,不利于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从调查黑龙江地区的结果显示,青年农民虽然热衷于参与政府组织的农业技术推广,但推广效果并不好,青年农民的科学素养不高,因而理解和掌握新产品、新技术相对较困难,部分青年农民满足于传统农业的生产,无法进行农业创新发展。

  4.5.2 青年农民参与公共文化事业的机会少

  从调查分析,青年农民往往缺乏基础性的业余文化生活。黑龙江众多县文化馆往往会由于有限的开放时间和藏书量而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而在乡、村一级,基础性文化设施缺失,即使存在也不能发挥作用,青年农民参与文化事业的机会几乎为零。早在“六五”期间,我国就提出了“乡乡有文化站、县县有图书馆、文化馆”的目标,然而发展至今尚未实现。

  ①农村基层缺乏基础性文化生活,各类文艺活动也不多,乡村文化活动有待增加。在黑龙江省的农村青年农民更多的是将赌博作为娱乐,赌博风气盛行,赌资不断增大。此外,道德失范、诚信缺失、欺骗欺诈的现象层出不穷,社会风气十分复杂。

  4.5.3 青年农民法律知识相对匮乏

  农村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普及,是党和国家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来高度重视的工作,在这方面使用多种方式对农民开展普法教育,普遍提高了农民的法律意识。②但是,现实的情况是,青年农民不仅不会使用法律手段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而且还会由于不懂法而造成违法事件。根据当前我们的走访结果可以看出,农村地区的法制建设仍是处于落后状态。这样的状态也是可以在报纸和电视等新闻媒体的报道中发现的,青年农民当自身合法利益遭到侵害时,因为缺乏法律意识,对此的表现就是经常不使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利益,而是使用各种偏激手段去解决问题,这样导致的后果就是让本来很简单的问题变得复杂化,由民事纠纷上升到刑事案件,更有甚者危及性命。

  不仅仅如此,当青年农民陷入林地、水利等纠纷时,由于法律意识的欠缺,就会不重视法律法规,为表达自身诉求,随意集体上访,聚众闹事。在此方面,不少年轻村民存在很严重的跟风行为,加之其对法律缺乏认识,因此就受他人利用,趁机鼓动大众,寻衅滋事,最终就会产生集体事件。相关执法部门在处理这类事件的时候,就会在调节方面出现困难,更有甚者会产生地方保护风气。

  以上所述的各种行为都是青年农民法律意识淡薄的表现,也直接主导了其人生观价值观,使得青年农民在遇事时冲动偏激,不会使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4.5.4 青年农民人生期待不断提高伴随着社会的转型,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快速进行,不断发展的还有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这就使得青年农民在当今社会中的需要越发多样化,复杂化,较之以前相对简单的需求而言,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对于现今青年农民的需求,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八类,分别为生活与健康、理想与成就、学习与成才、自尊与荣誉、就业与择业、恋爱与婚姻、娱乐与审美、交往与友谊。而且需要注意的是,不同时期的同一主体和不同主体的需要结构也存在明显差异。同样改变青年农民价值观的动力,就是此类主体需要的种类多元化和需要结构的变化,即青年农民的人生期待提升。青年农民所具有的特征就是活力十足,易受到新思想和观念的影响。加之他们出生及成长在社会转型期这一特殊环境中,也就是说相较于老一辈农民的生活环境,他们现今处在一个越发开放和复杂的环境,新思想与新观念在此环境中更有生存活力和发展空间,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之下,青年农民之所以对这个社会无法形成正确统一的认识,是因为其生活阅历以及知识积累的局限性,加之思维方式相对单一。所以青年农民价值观转变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在于青年农民自身的因素。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农业推广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