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乡村旅游的概念与相关理论
2.1乡村旅游概述
2.1.1乡村旅游概念
“乡村旅游”的概念很早就出现在国外的研究学界,其对应的英文是ruraltourism,其近意的英文还包括agro-tourism和farm tourism等等,它们都可以译作“乡村旅游”但是前者偏重乡村风情,后者与农场或庄园中的农事活动密切相关,其更加贴切的译名应该是“农业旅游”和“农庄旅游”.
近年来,国内外已有不少专家学者幵始研究乡村旅游问题,他们对乡村旅游的概念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坎农的1998年所下的定义:乡村旅游是指由农民以及乡村人士为吸引旅游者而提供的一系列活动、服务以及设施,目的在于获得额外的收入。他认为,乡村旅游不包括大多数人所理解的农庄旅游及农业旅游,而且还包括到乡村地区进行的特种旅游、度假旅游及除膳宿之外的其他服务,如节庆、户外运动、手工艺品及农业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等。
世界旅游组织在推荐给各国政府官员、地方社区和旅游经营者使用的《地方旅游规划指南》中指出,乡村旅游指的是旅游者在乡村(通常是偏远地区的传统乡村)及其附近逗留、学习、体验乡村生活模式的活动,该村庄也可以作为旅游者探索周围地区的基地。?这里的乡村特指偏远地区的传统乡村,因为偏远地区的乡村由于与外界交往较少,相对而言其风土人情保持的较为完整,旅游者到此会有较为深刻的体验。
欧盟为培植和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特别制定和执行了一项名为“LEADER”的计划,强调对乡村旅游产品的管理、控制和提供“本地化”特色。该计划认为,乡村文化是乡村旅游的关键的内容,农业旅游,绿色旅游,美食旅游、狩猎旅游等也是乡村旅游的子领域;辨别一种旅游服务产品是否属于乡村旅游,关键在于该产品是否为游客提供对乡村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的亲密接触,并使游客参与到乡村本土的各种活动、传统和生活方式中去。
我国近年来乡村旅游的发展,往往是以城市周边交通较为便捷,农事活动参与性强,民俗较为丰富的现代农村为主要目的地,所以把“乡村旅游”中的“乡村”
仅仅限于偏远地区的传统农村似乎不太合适中国的国情,也不利于乡村旅游的发展。
相比较而言,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德谦对乡村旅游所做的定义比较全面。他认为:乡村旅游是以乡村地域以及农事相关的风土、风物、风俗、风景的组合而成的乡村风情为吸引物,吸引旅游者前往休憩、观光、体验以及学习的旅游活动。
2.1.2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
发展乡村旅游作为推动乡村社区经济与社会进步的一种有效举措,已经円益为各级政府所重视。“十一五”期间,各级政府纷纷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重点复制对象列入议程。为更好地发挥旅游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优势,国家旅游局结合2006年“中国乡村游”的主题,提出“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的宣传口号。这是幵拓旅游发展的新领域,为农业、农民和农村的发展服务,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
在乡村优越的本底环境上,充分挖掘乡村旅游资源,通过政府的推动、引导与客源市场的需求拉动,乡村旅游迅速发展,并促进了乡村“经济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因此,乡村旅游社区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类型与发展模式之一。
同时,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改善了乡村社区的交通,环卫等基础设施条件与生态环境,提升了乡村社区的旅游接待水平。因此,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是相辅相成的,两者之间构成了一种建设和谐社会、统筹城乡发展的有效互动机制,具体包括乡村旅游资源吸引力系统、客源市场拉动力系统、政府推动力系统、乡村旅游发展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驱动力系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乡村旅游的支撑力系统。
2.2乡村旅游的发展理论与开发模式
2.2.1发展乡村旅游的基本原则
以乡村旅游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当坚持两个原则:把发展乡村旅游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整体规划。让发展乡村旅游的成果惠及广大农民。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增加农民的就业机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将乡村旅游的发展与农村精神文明提升相结合;将乡村旅游发展与农民的长远利益相结合。
2.2.2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内容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对环境和社会问题提出的一种新型发展观。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包括了公平性原则,持续原则和共同性原则。
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是在维持文化完整、保持生态环境的同时,而且更要满足人们对经济、社会和审美的要求。它能为今天的主人和客人们提供生计,又能保护盒增进后代人的利益并为其提供同样的机会。
2.23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
考察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乡村旅游的成长大致划分为以下四类型:
(1)客源地依托型
借助于紧邻的城市区位优势开发的城市居民旅游,实际上是对于乡村差异性的资源和对城市市场相邻关系的双重依托。
(2)目的地依托型
借助于乡村自己的或者相邻的原有名胜地的吸引优势所开发的城乡居民旅游,实际上就是“搭便车”形成差异性产品组合。
(3)非常规型
虽然地理位置在乡村,但是产品组合中却混合着许多不属于乡村,或者与乡村关系并不明显的产品,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设在乡村的都市娱乐型度假山庄。
(4)复合模式
复合模式,其实就是上面三种模式的混合物。
第4章双鸭山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4.1存在问题4.1.1农村公共文化设施陈旧,总量偏少随着社会各界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重视程度加深,双鸭山市建立的多个文化设施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目前而言,文化站的场地...
第三章沈北新区失地农民安置现状及存在问题3.1失地农民安置现状3.1.1失地农民现状失地农民主要集中分布于沈北新区近郊处,主要有沈北新区道义街道、虎石台街道、辉山街道、新城子街道等一系列街道村屯。这此街道紧连沈北新区区中心,经济基础相对较好...
第4章养猪业可持续发展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4.1养猪业可持续发展存在问题结合可持续发展理论及养猪业访谈调查结果,我国目前影响养猪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4.1.1产业环境缺乏压力我国养猪业所存在最为关键的问题,在于养猪业是一种...
第1章绪论1.1研究背景当前,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造成了大规模的城市扩建行动。当城市扩展到城中村、周边村时,自然而然产生了大量的失地农民,他们因为想种地却无地可种、想上班却无班可上、想买房却无钱购买而成为了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现在...
第7章结论7.1主要结论玉米是牡丹江市主栽粮食作物,其生产资源条件得天独厚,产业开发空间巨大,农产品市场前景好,玉米产业已经成为牡丹江市的主导产业之一。但从目前来看,牡丹江市玉米产业发展潜力还远未充分发掘出来,玉米产业发展存在一些问题。...
第3章牡丹江市大豆产业发展现状3.1牡丹江市大豆生产情况大豆产业是牡丹江市重要的粮食作物,又是重要的油料作物,是部分农民收入重要来源。在2009年数据来看,全市现有耕地面积641万亩,2009年全市大豆播种面积348万亩,大豆总产量在50万吨左右...
第四章农村信息化的未来发展趋势4.1农村信息化发展现状及趋势4.1.1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特点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手段就是农村的信息化,这也同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中之重。从古今中外的发展历程与经验看,农村信息化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以建设...
第五章湖南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湖南省是我国南方的重点林区,实现全省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5.1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切实转变旧有思想观念,以生态文明的理念统领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全面加强林业...
第二章研究的目的、意义、内容、技术路线及方法2.1研究的目的、意义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林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不容忽视的,这也是一个国家是否繁荣昌盛,是否达到文明和发达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一段时期以来,湖南作为南方的重点林区,现有的森林...
农村垃圾处理与城市垃圾处理同等重要,农村生活垃圾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处理或者处理不当,可能滋生一些病毒细菌,这将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健康状况,它将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道路上的拦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