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上海迪斯尼主题乐园建设的文化环境分析
文化环境是指相互交往的文化群体进行文化创造、文化传播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背景和条件,主要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面构成,而后者层级高于前两者①。
3.1 宏观环境分析
3.1.1 中国推行对外开放政策,国人包容接受外来文化
中国大陆自 1979 年推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来,从封闭走向世界,不断学习外国优秀的文化。中国人也扩大视野,逐渐了解和接受外国的先进文化,不再排斥外来事物,而是尝试学习外来的优秀文化成果,更加包容外来文化。在这样的背景环境下,要求我们在弘扬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学习外来文化的精粹,进一步丰富中华文化。美国的动作电影和快餐文化、日本的动漫文化、韩国的潮流文化在中国的流行,都充分说明中国文化的包容性。因此,上海迪斯尼乐园建设具有良性大环境。
3.1.2 中国经济蓬勃发展,为上海迪斯尼乐园建立的有利条件
近年来,中国经济持续保持以较快速度增长,中国人的生活水平也得到大幅提升。传统的消费观念发生转变,国人不再担忧温饱问题而更加重视生活质量的提高,愿意花费收入用于旅游来减缓压力、开拓视野,国内旅游保持快速增长,旅游人数和旅游总收入也呈现增长的趋势②,旅游行业得到蓬勃发展,这无疑为上海迪斯尼主题乐园的建立创造了有利条件。
3.1.3 国内主题乐园仍处于发展阶段,尚有巨大的潜力
我国国内的主题乐园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建成,虽然与国外相比起步较晚,但因其新颖、独特的游玩方式受到游客的喜爱。然而国内的主题乐园在主题设计、经营管理模式、游玩设施等方面与迪斯尼主题乐园有较大差距,尚不能满足国人对于主题乐园的期待和需求,仍需进一步发展。迪斯尼主题乐园鲜明的主题、独特的游乐环境和体验,与国人寻求欢乐旅游体验的观念相符。未来,上海迪斯尼主题乐园具有巨大的盈利空间,结合旅游行业和相关产业的优势,满足国内游客的文化需求层次①。
3.1.4 国内主题乐园方面法律、法规、制度的合理性和全面性加强
尽管我国主题乐园的建设起步较晚,但是主题乐园的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制度的合理性和全面性不断加强,为主题乐园的建设和管理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国家旅游局和地方旅游管理部门对主题公园行业进行监督管理,明确指明了主题乐园的管理、安全监察及质量监督的相关部门,细化责任并明确分工②。
3.1.5 第三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从业人员素质得到提升
中国经济的发展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使第三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发挥支撑作用为方向,近年来服务业占 GDP 比重持续增长,2013 年占比超过制造业所占比重,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③。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带来的是相关从业人员服务意识的重要性被服务行业清晰地认识到,服务行业一直致力于提升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和素质,以更好地达到客户要求为宗旨,为企业赢得良好的口碑,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服务水平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
3.2 微观层面分析
3.2.1 市场需求
中国低于 14 岁的少年儿童数量达 2 亿,多于美国人口总数,让迪斯尼公司高层发现了中国巨大的市场空间和潜在需求,决定开拓中国内地的市场并看中了上海的国际化前卫气质选择在上海建立迪斯尼乐园。上海迪斯尼主题乐园将涉及演艺服务、餐饮住宿、纪念品销售等多个产业,能够满足国人不断增长的娱乐需求。
3.2.2 主要竞争者
香港迪斯尼乐园是上海迪斯尼乐园的主要竞争者,它于 2005 年正式开始营业,经营状况良好,2011 年至 2014 年又相继增加 3 个主题园区。此外,香港回归后,内地游客赴港非常便利,便于执行以内地游客为重点服务对象的计划,香港迪斯尼乐园为内地游客开设直达迪斯尼乐园的专门列车和过境巴士,这些服务无疑增加了其对内地意向游客的吸引力。尽管香港迪斯尼乐园和上海的迪斯尼乐园之间存在竞争,但是竞争带来的不是互损,香港和上海优势并不相同,竞争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两个城市共同探索提升自身竞争力的举措。
目前内地的主题乐园如上海欢乐谷、杭州宋城也是强有力的竞争者,迪斯尼公司高层需要充分了解竞争对手的情况①。迪斯尼主题乐园有独特的游乐设施和表演主题,能够和国内的其他主题乐园区分开来,满足人们多样化的娱乐需求。因此,迪斯尼主题乐园和国内的主题乐园之间的竞争关系不是“零和”关系,应在竞争中保持各自的特色,相辅相成。
3.2.3 企业文化环境
迪斯尼公司秉持“欢乐等于财富”的企业文化理念,迪斯尼主题乐园的口号是“让每个人快乐、感到幸福”,这也是迪斯尼乐园总是能给游客带来欢乐体验的重要原因①。随着中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中国人民更加注重快乐的生活,迪斯尼的企业文化与内地游客的追求快乐生活的理念相符。
3.3 上海迪斯尼主题乐园面临的中国大陆地区与美国的文化差异
3.3.1 传统文化差异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塑造了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美国建国至今经历两百多年,其文化实际是由依据现代人的意志和思维模式创造的;儒家思想在中国人的思维和行为的影响力上占据统治地位,对社会关系和组织结构具有深远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强烈的民族性,美国是移民国家,文化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和强烈的时代气息;中国传统文化中带有很强的政治性,人际关系也带有政治色彩,而美国商品经济发达,文化中具有经济性,人际关系带有强烈的经济色彩;中国人讲究感性,注重感情和人情世故,美国人较理性,崇尚个人权利与自由。
3.3.2 价值观差异
3.3.2.1 时间观的差异
长期取向与短期取向是反映一个社会对时间持有的价值观,中国属于长期取向国家,中国人更强调持久性,所以他们更注重节俭储蓄,提倡适度消费,倾向考虑未来;美国人更强调现在或即时的满足,他们更注重消费而非储蓄,更愿意冒险,更具进取精神。
3.3.2.2 等级观的差异
中国社会中等级观念较强,等级层次较明晰,下级对上级的安排只有服从,上下级之间是自上而下的单一式沟通,上级很少对下级授权;美国社会中等级观念较淡薄,他们认为领导与下属之间是平等关系,上级会给下级授权让被授权者完成任务。
3.3.2.3 价值观取向差异
美国社会组织中的成员只关心个人、直系亲属和其他关系亲密的人,中国社会组织中的成员以集体利益为重,一方面强调个人应服从集体并保持对组织的忠诚,另一方面中国社会也存在“求同从众”现象,长期受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熏陶形成这一现象。
3.3.3 语言交流
中国的官方语言为普通话,也就是官方商定的汉语标准版本,虽然随着对外开放政策的推进,英语已经纳入国民教育的学科之一,但是大众的交流仍然使用普通话。美国是英语语言国家,生活交流和工作沟通皆使用英语,中美两国之间语言沟通存在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