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投资学论文 >

艺术资本化运作策略实践中的障碍及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6-17 共9684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我国艺术品资本化发展探析
  【绪论】中国艺术资本化运作问题研究绪论
  【第一章】当代我国艺术品市场概述
  【第二章】当代艺术资本化运作的相关理论
  【第三章】艺术资本化在艺术品市场中的运作策略
  【第四章】艺术资本化运作策略实践中的障碍及分析
  【结语/参考文献】艺术品市场资本运作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第四章 当代中国艺术资本化运作策略实践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4.1 运作策略实践中的环境问题

  4.1.1 相关法律的完善与执行。

  政策上的支撑可以为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行政扶持,使资本的介入更有信心和力量。但是,政策的缺位一度成为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盲点,虽在民间打闹的如火如荼,但缺乏政府政策的支撑始终是不利于艺术品市场发展的。

  目前,政府虽意识到了发展艺术品市场的重要性,但仍存在很多问题,第一,国家出台了相关的政策,但落实的情况令人担忧,又缺乏明确的政策行动力,那推动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就成为一句空话。第二,我们一直将艺术品列为把玩之物,把它作为投资方向还存在疑惑,更有人误认为中国的艺术品市场还很幼小,艺术资本化也很遥远,这种思想的蔓延,也影响了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最后,由于统计标准不一、数字缺乏、研究系统的不健全,导致难以客观准确地把握艺术品市场发展的现状和确切问题所在。因此,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带有很大的摸索性,大多以片、面为主,有"手抓一大把"之嫌,而且缺乏一定的前瞻性,对艺术资本化发展中的某些具体问题很难起到帮助,在相关的法律、法规上也是如此。

  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健康发展离不开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需要健全的法律、法规支撑,然而,目前很多环节都面临着"无法可依"的局面,艺术品市场法律体系的建设与市场的发展不匹配、相关部门的监管力度不够等,导致了整个市场操作混乱,加之艺术资本的扩大,这些问题愈发突出。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艺术品市场缺乏健全的法律体系,建构完善的法律体系,加快法制建设,规范市场运作,使中国艺术品市场可以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突破法律体系的缺失而造成的障碍已成为促进艺术资本化进程的重中之重。

  目前,有关艺术品产权和艺术品市场交易管理的法律有《著作权法》(1990年9月7日)、《美术品经营管理办法》(1994年11月25日)、《拍卖法》(1997年1月1日)和文化部发布的《文化市场经营管理条例》等,这些法律法规有些早已不适应如今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很多具体的问题无法找到法律依据。之后又相继颁布了《文物保护法》(2003年6月19日)、《艺术品经营管理办法》(2004年6月2日)和《关于进一步支持文化事业发展的若干经济政策》(2006年)等法律法规,我们可以看到国家相关部门对艺术品市场法律建设的重视和支持,但由于市场的自由性和相关部门理论认识的不足,在很多问题上仍存在空白和缺失。

  面对日益成熟的市场经济,保护艺术家知识产权和著作权成为首要任务,建立健全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迫在眉睫。目前国家在文化艺术上政策的大力倾斜是一个好的兆头,201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专门提出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弘扬中华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发展文化视野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2011年2月、6月、9月和12月又分别出台了《全国文物拍卖管理工作座谈会会议纪要》、《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企业自律公约》、《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委托评估、拍卖工作的若干决定》和《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决定加强文化产权交易和艺术品交易管理的意见》等法律法规。2013年3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实施任务分工的通知》,就将备受关注的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提上了议事日程,有望在2014年6月底前出台相关政策,这一举措对中国艺术品市场将产生直接影响,书画等艺术收藏品作为隐形资产在财富配置中日益重要的地位也将凸显出来。这一系列的措施为维护市场稳定、健康、有序的发展,艺术资本化合理科学的运行保驾护航。

  4.1.2 征信体系建设。

  在文章第一部分有关当代中国艺术资本化发展面临的现状与问题中我们对艺术品市场的诚信危机进行了分析,假拍、拍假、挟拍、拍杀以及保真鉴定等问题如果不得到解决和防范,对艺术品市场的发展极为不利,也会有碍艺术资本化的运作。因此,为了确保艺术资本化运作策略的有效实施,确保艺术品市场的伦理问题得到解决,确保定价机制和评估体系的精准度上升,保障艺术品市场健康稳定的发展,打造一个诚信的艺术品市场的任务颇为艰巨。

  建设当代艺术品市场征信体系,首先要加快征信立法。当代艺术品市场相关法律的完善和执行与征信体系的建设同属于当代中国艺术资本化运作策略实践中的环境问题,这是艺术资本化运作策略得以实施的基础环境。艺术品市场的征信体系不仅涉及艺术品市场,更是整个社会征信体系的缩影,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艺术品信息、买家卖家艺术家信息隐私、商业机密等问题都离不开国家的支持和保护,所以加快征信立法,完善征信细则,对于建设艺术品市场征信体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006 年,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艺术品评估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信用体系的建设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其次,注重市场经济的自我调控,要充分利用市场经济在宏观调控中的杠杆作用。比如在政府等相关部门的带动和扶持下建立征信机构,积极支持民间征信机构的建设,有效的市场竞争是征信业健康发展的基础,引进和培育具有较高职业素质和道德水准的信用服务公司、评估公司等,这也可以改变专家盖棺定论的局面,减少鉴定失误。

  一、二级市场在当代艺术品市场的征信体系建设中充当着关键的角色。画廊、拍卖行首先就要杜绝不诚信的情况发生,以确保自身的行业地位。在艺术资本化运作策略中,树立艺术文化品牌意识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之上的。一个画廊、一个拍卖公司在可以保证没有赝品、没有假拍、没有不正当的私下交易等条件下,才会在业内站稳腿脚,也可获得更多艺术家、收藏者和投资者的青睐。例如拍卖行必须加强行业自律,每一场拍卖都应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原则和对买家负责的态度进行拍卖,对辞世艺术家的拍品应尽可能的做详尽的作品来源以及真伪鉴定,对存世的艺术家拍品尽可能得到艺术家本人的肯定,以防止拍假的情况发生,这既是对买家的负责,也是对艺术家的尊重。艺术品市场应该建立相应的信用活动机构以及企业、个人信用档案,为征信体系的建立提供可实施方案。

  当然,在建设当代中国艺术品市场征信体系的过程中,不诚信现象是不可避免的。针对失信问题,也应给予严厉惩戒,保障公平和效益。建立相关机制,比如说相关仲裁机构等,对有失信行为的公司和个人进行仲裁和警告,屡次不改者应拉入诚信"黑名单"等,对于行为严重者,也可通过国家司法部门依法追究其民事或刑事责任。

  长期以来,中国大陆的艺术品市场一直都处于小圈子活动,信息不透明化的环境之中,随着艺术资本的介入,艺术资本化的运作,艺术市场开始走向社会,走向大众,而且中国的艺术品市场也与国际艺术品市场接轨,唯有打破这种"小圈子"行为才能使市场得到更广阔的发展。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网络信息平台可以不断的完善征信体系的建设,信息的透明化、知识的共享,可以使更多的人了解市场,行家蒙骗新手的情况自然就会减少。建立网络信用咨询制度也是现实的,相关艺术品市场管理的公开投诉电话、相关艺术品市场机构的信息公开、登记在册的艺术品经纪人信息公示等均可设计在内。

  最后,建设当代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征信体系同样也是加快对相关人才的培养。当代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遇到了缺乏专业性人才的瓶颈,专业管理、专业经营、专业技术、专业理论、艺术法律等人才的稀缺也是导致艺术品市场道德问题出现的因素。

  "榴莲市场"是在社会资金丰厚、艺术品市场信息不对称、没有权威的鉴定机构的环境下产生的,直接导致了赝品的横行以及价格的攀升,艺术品市场不再让人信任,诚信也无从谈起,最终带来的是艺术品市场的萎缩。不过,"榴莲市场"这种假品的量价齐飞的现象只不过是这种市场的皇帝新衣,随着艺术品市场征信体系的建设,相关人才的培养也会紧随其后。伴随艺术资本化运作策略的有效实施,艺术品评估体系的确定,艺术品鉴定机构和鉴定技术的成熟,赝品终将会退出舞台。总之,强化人才培养会为中国艺术品市场征信体系的发展、壮大储备有生力量.

  4.2 运作策略实践中的支撑问题

  4.2.1 发展人才、专业领域的能力任务。

  目前,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迅速,参与人员数量也逐渐扩大,相关领域的专业人才告急。艺术品鉴定师、艺术品拍卖师、艺术品评估师、画廊经理、经纪人、策展人等均是需要培养的人才。

  "策展人"一词源于英文"curator",是指在艺术展览活动中担任构思、组织和管理的专业人员。策展人也分常设策展人和独立策展人,常设策展人主要是指在博物馆、美术馆等非盈利艺术机构专职负责藏品研究、保管和陈列,以及策划组织艺术展览的专业人员,本文涉及的策展人主要是独立策展人,有别于常设策展人,独立策展人具有更多的自由度和独立性,更适应当下社会经济的发展。

  中国的策展人最早出现于上个世纪80年代,严格意义上讲,可以追溯到"八五美术新潮".在1985到1989年间,一批关注现当代艺术的理论批评家、艺术家们开始以自己的艺术理念和价值标准着手策划了多次现当代意义上的展览,这也预示着中国策展人时代的来临,更有相关专家认为,中国的独立策展人是从第45届威尼斯双年展之后出现的。渐随艺术品市场的兴起,当代艺术的繁荣,策展人的队伍也逐渐壮大起来。国内的策展人最初被称为"策划人"、"艺术策划"等,很多策展人的前身都是艺术理论家或批评家,在2005年之前,策展人最为定性的定位是为艺术家的作品展出提供最优秀的条件,2005年之后,伴随市场经济的发展,艺术品市场的资本化,策展人的角色也变得复杂多重起来。归纳地说,中国的策展人的工作以及逐渐形成的身份是正在形成的新的艺术制度的组成部分,到目前,中国的独立策展人在参与新艺术的展事和活动中已经属于普遍现象了。

  顾振清在一次有关当代艺术策展人的访谈中提到了"鲶鱼效应",认为策展人在艺术圈中的作用应该是起到活力艺术活动和展事,要做艺术家头脑风暴的伙伴。确实,策展人相当多的工作是有关行政和管理的工作,作为一名合格的策展人,首先必须具备组织艺术家和艺术资源整合的能力;其次,要有很强的艺术鉴赏能力,而且要具备艺术批评、理论上的语言组织能力,否则会导致艺术活动与展事向泡沫化倾向发展;最后,要有相当丰富的艺术资源,具有和艺术家沟通并能够推广艺术家及其艺术作品的能力,这就需要策展人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在沟通帮助艺术家的同时,尽可能地少干预甚至不干预对艺术家的创作。总之,策展人是一个将艺术资源整合的人。

  但是由于中国社会的复杂性和特殊性,策展人的身份不可能像欧美的纯粹策展人一样单纯,他们可能是策展人的同时还是艺术批评家、画家、大学的教授甚至是画廊经营者。一开始,中国的展览策划人仅仅是一个临时的展览组织者,后来在新世纪画廊、拍卖公司、艺博会的迅猛发展中,策展人行业才真正迎来了春天。

  可是,在艺术品市场经济的袭击之下,中国的策展人队伍也出现了素质、艺术导向以及经济上的问题。由于历史原因,国内早期的当代艺术策展人大都是由艺术批评家兼任的,这在当时也是相关人才缺乏的原因造成的。这种传统直接导致了当下策展人身份的多重性,大多数策展人并不是单纯的策展人,同时也是画廊老板、美术馆馆长、大学教授等(这在上文提到过),身份的重合造成了策展可能存在不单纯性,存在着"跨行"的嫌疑,很可能因个人利益而影响策展状况,艺术批评的客观性和准确性也会受到质疑,甚至会造成艺术批评力量的弱化和话语的失真。可以说,国内早期策展人身份的不准确解读造成了让处于社会转型期(市场经济快速发展、艺术品市场活跃、艺术资本化形成时期)的策展人身份变得尴尬。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下,策展人也很难独善其身,生存环境大受考验,甚至有些策展人都不愿意承认或被称之为策展人,宁愿自称为艺术经纪人(其实,策展人和艺术经纪人在概念上存在着差异性)。

  2005年之后,伴随艺术品市场的火爆,当代艺术领域的创作、展览、收藏等艺术活动也十分频繁。策展人身份的多元化其实也是艺术生态变化的现实,策展人概念的泛化也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策展人身份的弱化使策展人变成了一个概念,由于国内策展人的门槛较低,这也使得策展水平参差不齐,策展人队伍出现了鱼龙混杂的情况。在艺术导向上,一些策展人缺乏准确的艺术直觉,艺术立场上的缺席,艺术想象的匮乏,缺少对国际视野的深入研究,这一系列直观的问题成为了当代中国独立策展人群体发展的"软肋".

  对于这种情况,张松仁也深表无奈:"我们还处于一个分工不够细的年代,养不活太多的独立策展人和独立评论家,策展人、画廊老板身份重叠是难免。我还发现,很多私人美术馆、基金会弄到后来也跟画廊没多大差别。这涉及利益重叠,又无法改变,那只能靠个人操守了。"市场经济的横扫,艺术资本的泛滥,导致了人们一致向"钱"看齐。策展人也被席卷其中,出现了一些"拿谁钱就给谁办事"的恶劣情况。不仅如此,独立策展人还受到了商业和体制上的双重夹击,策展资金来源狭窄,资金的匮乏等问题导致了很多策展人不得不参与商业运作,选择与金钱利益有关的艺术策展成了不可避免的事实,学术性就难以保证,权威性也大打折扣,这使得策展人的地位越来越被怀疑。同时,由于民间基金会不发达,赞助当代艺术家的企业家更是屈指可数,很多展览必须由官方的美术机构或组织来承担,也使得展览存在局限性。

  目前我国的策展人机制和艺术运作机制的不健全也导致了中国当代艺术在商业和学术的互动关系中出现失衡状况。引进健全的独立策展人机制和基金会机制等已经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核心问题,也是国内独立策展人走向健康成熟的保障。

  此外,拍卖师、艺术品经纪人等专业性人才也是目前艺术品市场紧缺的人才,中国艺术品市场能否顺利转型,艺术资本化运作能否有效实施,离不开艺术品市场中介机构的健康发展。

  4.2.2 投融资体系的建设。

  艺术资本对艺术品价格存在着较强的控制能力,尤其是在一、二级艺术品市场中,艺术资本的进入直接影响艺术评价的导向。如果中国的艺术资本不够强大,艺术评价体系不够权威,就很容易受到外来艺术资本的控制,这将左右中国艺术的发展,文化的本土性和民族性将受到挑战。为了确保中国艺术资本化运作策略的有效实施和提高国家软实力,建设当代艺术品市场投融资体系势在必行。

  2010 年 4 月 8 日由中宣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文化部等九部委共同制定的《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的公布,可以说是文化与金融结合的第一个政策性文件。2013 年 7 月 22 日,由中国政协文史馆西沐文化产业研究院、上海大学中国艺术产业研究院、潍坊银行联合主办的"中国艺术品质押融资问题研究"研讨会在中国政协文史馆召开。会议围绕艺术品商业化、资产化、金融化这一主线,力争为中国银行业以至金融业参与艺术品市场提供操作的方向、路径与实施的模板。这些政策和研讨会为建构当代艺术品市场投融资体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理论基础。

  在建设艺术产业投融资体系中,艺术品鉴定和艺术品估价、艺术品抵押、艺术品保险、艺术品投资和融资这几个重要环节是无法绕过的,国外艺术品市场的繁荣不得不说得益于国外艺术品保险业的成熟.有关艺术品的耗损主要来于运输与装卸、盗窃、火灾、水渍、烟熏等因素:其中 40%的损害发生于运送于装卸过程,38%损害于窃盗,18%损害起因于火灾、水渍、烟熏等因素,其他风险则有光线、温湿度、虫害、天灾等因素所致.可见,在艺术品鉴定和估价体系确立后,艺术品抵押便可实施,但必须面临无所不在的风险,艺术品属于特殊的商品,保险业尤为重要和艰巨。构建中国艺术品市场投融资体系就必须先培养好投融资体系的环境。

  国内的保险公司针对艺术品保险业务大多只对拍卖行、珠宝行和展会等进行承保,范围狭小,覆盖率较低,而且保险公司自身也缺乏相关艺术品方面的专业人才,这也阻碍了艺术品保险业的发展。国家应在这个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提供相应的帮助,而保险公司也可以借鉴外国著名的艺术品保险公司的运行模式,逐步建立起成熟的艺术品保险业。

  艺术品鉴定、艺术品估值和艺术品保险都已确立,加上艺术基金的推力,艺术品投融资体系才算是真正的建构起来。国际研究表明,艺术品市场健康发展的理想状态是由公共博物馆和真正收藏者投入的长期沉淀资本占 20%左右;由机构投资者、私人投资者用于对抗通货膨胀、中长期投资艺术品获得资本利益为主要目标的中期投资资本占 70%;专门进行短期投机的"游资"等短期投机资本应控制在 10%以下。

  目前,艺术品投资基金相当火热,在国家还未完善艺术品市场投融资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情况下,可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设立境外中国投资基金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来进行。

  建构当代中国艺术品市场投融资体系,我们需要对投资规模进行分析,这也是艺术品资本化运作策略得以实现的蓝图。一般来讲,艺术产业的流通链条是艺术品创作体系、艺术品鉴定体系、艺术品保险体系、艺术品金融体系、艺术品代理经营体系(画廊)、艺术品拍卖体系、艺术品投资(投机)体系、艺术品收藏体系、艺术品物流运输体系、艺术品展示和传媒体系、艺术品市场研究和人才培养体系的循环。

  这属于单一环节盈利模式,同样也有组合环节的投资模式和产业联动的投资模式,但最终目的都是实现艺术品的投融资,获得最佳收益。

  目前,我国的艺术品市场投融资方向大致可以分为五类:对艺术品的投资、艺术机构投资、各市场体系整合、有艺术产业衍生的产业、艺术基金。2007 年 6月,民生银行推出的高端的理财产品--非凡理财"艺术品投资计划"1 号产品;2009 年 6 月,国投信托有限公司联合北京保利文化艺术有限公司、中国建设银行北京分行共同推出的中国首款艺术品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国投信托·盛世宝藏 1 号保利艺术品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2009 年 6 月,中菲金融担保公司首次推出的当代书画金融按揭服务以及 2009 年 6 月,招商银行正式启动的私人银行艺术赏鉴计划等均为中国艺术品市场投融资体系提供了方向,也为艺术资本化运作策略的实施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4.3 运作策略实践中的管理问题

  4.3.1 行业运作管理与服务标准规范。

  在现代管理中,艺术管理通常被划分为五种管理模式:田园牧歌式(the bucolic)、商业式(the commercial)、混合服务式(the mixed service)、计划式(theplanned)、大公司式(the mega-corporate).这五种管理模式相互渗透、影响,共同维护着艺术品市场的秩序与发展。

  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和转型,艺术资本化的深入,当代艺术品市场中的行业管理与服务标准规范也应受到重视,这是维护艺术品市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就行业运行管理来看,目前中国的艺术品市场主体机构的发育还不健全,制度以及管理方法也存在缺陷,国家政府的监管力度不强,在艺术品交易领域中失灵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当前,中国艺术品市场一、二级市场的倒置使很多画廊并没有承担起一级市场的重任,而是沦落到了边缘位置,形同虚设,随时都有可能因为资金资源等问题而歇业,这同样也是中国艺术品市场行业运行管理的不规范导致的。而且许多展会、画廊、出版物等也因为经营意识的缺乏入不敷出,甚至为了维持生计向艺术家收取一定的佣金,使艺术家存在被剥削的感觉,艺术品市场管理问题将直接影响了艺术家的创作和艺术的发展。

  当代中国艺术品市场中的服务标准规范问题主要是针对目前市场中存在的失信问题,这在文章前面也进行了详细的论述。艺术品市场的运行机构,画廊也好,拍卖公司也罢,以及艺术基金、艺术信托、文交所等,他们的服务对象主要是艺术家、收藏家和投资者,都应秉承保真诚信的服务原则。2011 年 12 月《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决定加强文化产权交易和艺术品交易管理的意见》相关法规就是针对一些文交所涉嫌文物的违法交易、交易规则的"朝令夕改"、发行资产包的暴涨暴跌以及内幕交易和信息披露缺失等违法乱纪行为颁布的。服务标准规范问题看似不难解决,但恰恰是最难解决的问题,艺术品市场是否能够做到"公正、公平、公开"就必须保证服务标准建立在保真无假、诚信经营的基础之上。目前画廊售假已经呈现职业化、集团化、公开化、网络化,拍卖会拍假行为也甚是猖獗,有的拍卖会上的赝品所占比例高达 50%,甚至达到全场假拍的情况,这是万分危机的,十分不利于艺术资本化的发展和运作,服务标准与规范化问题会使艺术品市场面临萎缩的困境。

  为了艺术品市场健康的可持续发展,艺术资本化运作策略的有效实施,首先,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其次,提升艺术品市场领域及相关领域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与服务标准;最后,最关键的还是要建立艺术品市场的诚信机制,将售假、拍假等现象逐出门外。

  实际上,一个艺术组织无论是在国际、国内,还是在地方,都需要追求卓越的艺术和对艺术真诚的态度,追求艺术上的卓越与真诚才是本质。因此在艺术品市场管理与运作中,对艺术真挚的感情是不能磨灭的,虽是经济市场,但也是艺术得以传承的通道。

  4.3.2 网络数据库的更新与完善。

  据 2011 年中国艺术品年度报告中的数据显示,2011 年艺术品电商的市场交易规模达到了 3 亿元,既是现阶段我国艺术品市场的有益补充,也将是新的市场增长点.

  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的广泛应用,资料、数据不再仅限于传统形式上,网络交易、网络数据逐渐替代纸媒,这是艺术品市场从神秘、贵族玩的游戏走向普通大众的主要渠道,也是艺术渗透到生活的各个角落的主要途径,同样为提升广大欣赏者的艺术审美提供了更多帮助,艺术的社会功能以及寓教于乐的意义也得到发扬。从经济角度来看,艺术资本化的运作将使艺术品市场更加正规、国际,逐步成为经济发展的一大支柱。网络平台的发展,有利于整合闲散资金,扩大收藏投资人群,扩大艺术资本。同样,当代艺术品市场网络数据库的更新与完善使艺术品交易更加安全,不仅保障了收藏者和投资者的利益,也保护了艺术家的权利,为艺术品市场的有序发展和走向国际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

  目前,中国艺术品市场面临着艺术品价格预测准确率较低的困境,定价机制和评估标准的探索是艺术资本化运作策略中最为重要的一项,也是当下中国艺术品市场急需解决的难题。许多专家学者运用不同的方法和模型来分析中国艺术品价格的走势,但拟合度却总是差强人意,甚至有些回归结果与现实数据大相径庭,这归根到底还是数据有限,或者某些数据的模棱两可。为了提高艺术品价格的预测以及艺术品定价体系的科学性,国家应重视建立和完善当代中国艺术品市场网络数据库。

  目前,中国艺术品市场数据较为齐全的是雅昌艺术网,也有由文化部文化市场司主编的《中国艺术品市场年度报告》和由湖南美术出版社发行的《拍卖年鉴》

  等,其中的数据来源渠道基本一致,但由于《年度报告》和《拍卖年鉴》仍以数据分析为主,所以雅昌艺术网属目前国内数据的权威。不过,艺术市场分析研究中心(CAFA/AMRC)下设于中央美术学院国家艺术与文化政策研究所,其宗旨是力图通过翔实的数据、客观的分析、学术的视角,对我国以及国际艺术品市场的发展特征与未来趋势进行专业性研究,并成立了"中国艺术品文献与市场数据库",这是十分重要和关键的。

  虽目前中国艺术品市场在网络数据建设上一直较为重视,但体系仍然需要进一步完善。如雅昌艺术网指数,收录的指标存在着参差不齐的情况,而且分类也较为简单,图录也存在不完整的问题,这在某种程度上均影响到了计量分析的结果以及艺术品价格预测的准确性。而且,艺术品市场终归是为艺术而服务的,单纯的数据和价格对于大众的审美是没有直接欣赏艺术作品效果大的,所以完善图录也是十分重要的。

  当代中国艺术品市场网络数据库的更新和完善是一个庞大的工程,需要国家给予大力的支持。在中国艺术品市场资本化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完善现有的数据库,确保艺术资本化运作策略的有效实施,建立中国的艺术品市场网络数据库需要国家、市场的共同努力,同时补充亚洲、国际艺术品市场数据,为中国艺术品市场做大做强提供可参考数据。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投资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