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以武汉高校为例,主要运用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人力资源专业本科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并给出相应的建议。大家在相关论文写作时,可以参考这篇“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规划探究”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原标题: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生职业生涯规划分析
提要:随着职业市场竞争的不断升温,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在自己一生中至关重要的地位。本文以武汉高校为例,主要运用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人力资源专业本科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并给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职业生涯规划;人职匹配
现今,职业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上大学不等于会找到一份好工作,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生如果能够科学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让自己的学习更有计划性和目的性,就能够获得更多成功的机会。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够充分显示出自己的优势,在选择自己感兴趣又适合自己的职业时自然就能够脱颖而出。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怎样才能够做好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目前,很多省市的教育部门都通过各种途径鼓励高校学生参与相关的职业生涯规划比赛,高校也积极响应号召,通过课堂教学、社团活动等积极开展与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活动,以此提高大家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关注。在此趋势下,更多的大学生甚至是普通工作者都将通过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学习从中受益。职业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施展抱负的基础、成就自我的途径。而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生来说,当选择了这个专业的第一天起,就意味着即将和职业生涯规划产生千丝万缕的关系。但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如何,且该如何引导大学生做好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以武汉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为例,对其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进行实证研究。
一、研究方法
(一)调查对象及方法。
我们选择了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调查对象主要是在校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生,调查数据的主要来源是湖北大学商学院,共回收有效数据 83 份(发放问卷100 份);回收来自于武汉科技大学的有效数据35 份(发放问卷 50 份);来自于江汉大学文理学院有效数据32 份(发放数据50 份)。网上回收来自于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和湖北经济学院等学校的有效数据 23 份。我们于 2014年 3月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纸质调查问卷200 份,回收150份,网上回收问卷 23 份,共计173 份。
(二)调查问卷的设计
1、研究变量的选择。选取的研究变量是否合适会影响调查的成败,通过查阅相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题的文献资料,咨询一些职业生涯规划经验比较丰富的同学、老师、专家,将职业生涯规划现状问题的调查确定为自我认知、职业规划认知、职业生涯规划方式和职业期望 4个方面。
自我认知方面主要是通过对人力资源本科生对自我个性、能力特长、优势劣势、喜欢职业等方面的认知现状来了解其对自我的认知程度。最终问卷对自我认知部分设计了6 个测试题目,详见下文分析。职业规划认知部分主要是了解大学生对自我职业生涯的认知和规划进程,共涉及是否进行过职业规划、是否了解未来 3~5 年的规划等 5个测试题目。职业生涯规划方式主要是通过了解自己的方式、是否进行过职业测评等5 个问题进行,试图了解人力资源本科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方式。职业期望方面,我们主要是考察调查对象对就业前景和理想职业的期望,以和现实状况进行对比,找出应对策略,本部分共设计 5个测试题目。
2、预调查。预调查是指为了发现调查问卷的结构、逻辑等问题,避免浪费不必要的人力、财力,我们先使用设计好的问卷在小范围内进行调查,然后对这部分数据进行分析,找出问题,以便对问卷的不完善之处进行修改,从而制定出正式的调查问卷。
根据所选取的变量完成问卷设计后,我们开展了预调查。预调查在湖北大学进行,我们共收到了 50 份数据,根据预调查反馈的结果,我们发现了问卷存在的不足及可能引起歧义的选项,并予以修改,最终形成完善的调查问卷。下文是正式调查后我们对整体的调查进行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三)调查问卷的检验
1、信度分析。通过SPSS19.0 分析,量表总体Cronbach'sAlpha 系数的值为0.744,其他各个维度下的Cronbach's Alpha系数的值都大于 0.7,这说明各个维度的测量问项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数据信度较高,各个问项的信度能够接受。
2、效度分析。通过SPSS19.0 分析,KMO 值为0.758,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值为 817.348,p 值为0,表明测试问题适合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各个问项在相关联的因子上的载荷均大于0.5,因子的累计方差比为 64.875%,说明此量表的结构效度较优。
二、研究现状描述性分析
(一)自我认知部分。通过分析,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生觉得对自我个性十分了解的占受访对象的 49.1%,有点了解的占 43.4%,不太了解的占7.5%,不到一成,觉得对自己不了解的为 0%.而对于自我能力特长,觉得十分了解的占30.1%,有点了解的占 52%,不太了解的占17.9%,不了解的为0%.觉得对自己的优势劣势十分了解的占 38.2%,有点了解的占49.1%,不太了解的占 12.7%,完全不了解的占0%.这说明绝大多数人觉得对自己基本情况有一定的了解,几乎没有人认为不了解自己。对于是否了解自己中意的职业方面,觉得自己有点了解和有点不了解的受访对象分别占到了 37%和31.2%,相差不大,也有 2.3%的人认为对此方面完全不了解。与此对应,对自己职业倾向、价值观和能力以及自己适合的职业,认为有点了解和不太了解的比例大致持平,占到三到四成。
根据帕森斯特质因素理论,仅仅了解自己还不足够,还必须对工作有一定的了解,这样才能够在选择工作和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真正做到人职匹配。
(二)职业规划认知部分。超过半数的调查对象认为,在求职过程中明确清晰的职业规划很重要,50.3%的人认为职业规划非常重要,43.4%的人认为职业规划比较重要,只有6.4%的人认为职业规划不重要。超过90%的人都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过规划,只是规划程度不一。对自己职业生涯进行过非常清晰的规划的人有 5.2%,不到一成;进行过比较清晰规划的人有37%;虽然进行过规划,但是只是粗略规划的占到了一半,有52.6%,完全没有规划的人和有非常清晰规划的人持平,均为5.2%.
综合以上数据,超过九成的人认为职业规划很重要,且都进行过一定程度的职业规划,这说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大学生对职业规划的认知还是比较清晰的。
(三)职业生涯规划方式部分。大多数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大学生了解自己的方式都是自己的体会或者别人的评价,这两种方式占到了 72.3%.其中,以自己的体会了解自己的所占比例最大,为 37%,别人的评价比例其次,为35.3%,通过免费简单的测试了解自己的为 14.5%,而通过专业机构提供的测评来了解自己的只有 13.3%.以上数据说明,大多数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生虽然觉得对自己的个性、优势劣势等很了解,但是他们了解自己的方式超过八成是来自于自己的体会、别人的评价和免费简单测试等非专业途径,真正通过专业机构提供的测试来了解自己的不到两成。
超过半数的调查对象喜欢的职业咨询的方式为面对面咨询,也有 30.6%的人喜欢网络在线咨询,只有9.3%的人喜欢电话咨询和其他方式。
(四)职业期望部分。在就业时,半数左右的人力资源专业本科生看重职业发展空间,其次 25.4%的人看重工资福利待遇,19.7%的人看重企业文化,4.6%的人看重企业知名度。76.9%的调查对象表示自己现在和未来理想职业存在一定的差距,11%的人认为差距很大,65.9%的人认为差距有点大。认为自己和未来理想职业没有差距的人只有 0.6%,认为差距不大的人也只有 22.5%.相对应的,37.6%的受访对象对自己未来的就业前景持有不太乐观的态度,有 5.8%的人觉得悲观,而13.3%的人表示不确定,43.3%的人持乐观态度。
结论:人力资源专业大学生对自我认知,比如个性、能力特长和优势劣势等有较为清晰的认知,也明确知道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并通过相关职业咨询方式进行过一定程度的职业生涯规划,他们也对未来就业的企业有一定不同的期望。但是,超过半数的大学生觉得自己和未来理想的职业存在一定程度的差距,从而对未来的就业前景持有不乐观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