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广播电视论文 >

新媒体的时代特征

来源:未知 作者:chunt
发布于:2016-05-31 共4968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网络环境下新媒体发展路径探究
  【绪论】新型媒体建设研究绪论
  【第一章】计算机技术时代
  【第二章】传统媒体的发展模式
  【第三章】新媒体的时代特征
  【第四章】新媒体的发展模式探析
  【第五章】新媒体发展模式的启示和哲学思考
  【结论/参考文献】网络新媒体发展形成探析结论与参考文献
  
  三、新媒体的时代特征
  
  (一)新媒体的概念
  
  美国NTSC电视制式发明人CBS技术研究所所长P·戈尔德马克(P.Goldmark)在1967年第一次提出“新媒体”(New Media)一词。
  
  我们在这里讨论的新媒体是与报纸、广播、电视、杂志等传统媒体相对的媒体,是基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出现的新的媒体形态。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新媒体提供了技术支撑和传播平台。在内容生产、发布、传播等过程更加及时、便利、实时互动,从而带动传媒产业形态的革命,促使信息产业快速增长。
  
  现阶段的新媒体形态大致包括:网络媒体、电视媒体(数字电视、手机电视、IPTV)、电子出版物、数字音频广播等【¹】。相对于传播内容来说,新媒体往往借助于传统媒体的传播内容,新媒体的新主要是传播形式上的新,借助于计算机和数字化技术,寓于各种形式的传播方式,实现实时的交互传播服务。
  
  (二)新媒体带来的革命------媒介融合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网络技术的新媒体迅速登上历史舞台,传统媒体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是新媒体的发展是建立在传统媒体的发展技术之上的,甚至是借助于传统媒体的信息源用全新的传播手段和方式进行传播,这也给传统媒体带来就机遇。就像广播的出现没有替代报刊,电视的出现没有替代广播一样,新媒体的出现也不会让传统媒体退出历史舞台,而是在网络技术之下,媒介组织重新组织,融合共生共赢的发展。
  
  在1983年出版的《自由的技术》一书中,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的普尔教授第一次提出了“媒介融合”的概念。在新媒介环境下,一场媒介技术革命正在悄然发生。随着计算机的不断改进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各个媒介之间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呈现出多元化和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新媒体借助传统媒体的内容,而传统媒体借助新媒体的形式,打造跨平台的综合媒介,实现内容和结构的重组,走融合性的发展策略。组织结构之间的融合、信息源的结构重组、新闻生产方式的转型、受众的数字化生存,打造新时期的全媒体发展阶段。
  
  1.组织结构之间的融合
  
  现阶段的媒介组织融合是指在经营管理、媒介的所有权和内部结构之间的融合。其目的是实现各个媒介组织之间的资源、信息共享,以实现效益最大化。我国媒介组织的特殊性使得媒介组织之间的资源共享受到很大的限制性,各媒体之间是独立的。在新媒体时代,整合各媒介资源以实现资源共享已经成为媒介的发展态势。网站、电视台、影视制作等多媒体形式成为潮流,是今后媒体发展的主要趋势。从新闻的生产到传递,资源共享,降低成本,媒体间从独立经营到多媒体运营模式。随着计算机的改进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要借助于新的传播方式。
  
  新媒体采用比特语言进行传播,它归纳符号的信息作用,点对点的传播模式,使传播更加自由,实现时空条件下受众的各取所需。媒介组织重组,使信息源共享,信息最大化传播,传播形式变化多样,满足不同受众需求,最大限度的保留受众的喜爱度和忠诚度。
  
  2.媒介融合与资源配置转型
  
  媒介资源其实是社会资源,从事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的组织和个人是主体。主要包括媒介的组织资源、媒体信息来源、媒介环境资源和受众资源等。媒介的组织资源主要是指媒介的资金、人才、储备、设备等;媒介信息来源主要是指媒介信息的提供者、生产者、传播渠道等;媒介环境资源主要是指实现信息传递的社会环境、政治、经济影响等;受众资源主要是指媒体信息的消费者和潜在消费者。
  
  以电视为例,分析在新媒体语境下,电视媒体面临的资源重合和融合,突出数字化转型。电视媒体的信息资源主要来源于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和企事业性单位等,媒体的从业人员承担信息的发布者。虽然电视媒体也有热线电话、观众来信等信息资源,但是被采用的几率很低,无法撼动传统媒体信息来源渠道。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新媒体逐渐登上历史舞台,互联网、手机移动终端出现。传统媒体生产信息和发布信息的方式和手段已不能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需求。开放性和平民化的新媒体使得受众摇身一变都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和守门人,不断推动信息的传递和扩大。
  
  很多时事新闻都是普通受众通过手机终端在博客、微博、微信等平台发布,每个人都成为大众记者。电视媒体与时俱进的借助数字技术开通在线答疑、现场视频、论坛等形式与受众展开互动,突出多媒体联动的传播形式,实现传播效应和价值的最大化。
  
  3.新闻生产方式的转型
  
  传统的媒介的信息采集通常是一个记者、一台相机或是摄像机、一支笔、一张纸,走到哪里报道到哪里。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和数字技术的冲击,这种单一的信息采集方式显然已不能满足媒体的发展和受众的需求。随着媒介组织和媒体信息源的重组和融合,媒体记者的信息采集和发布工作也走向融合。这需要媒体从业人员成为全才,即在传统信息的采集、网络平台的资讯、其它纸媒、电视资源等都作为信息的来源,并具有极强的信息整合和分辨能力,让信息的生产及时、真实、有效、易读,同时还要具有弹性和拓展性,满足受众的多种需求。
  
  4.受众的数字化生存
  
  伴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快速发展,“数字化”已经成为现阶段的代名词,信息的生产、传播、媒介的发展都呈现出多样化。电子媒介延伸了人的身体功能,受众享受到的是全方位的信息服务。人人都处于信息传播和媒介发展的中心地位,受众的小众化和不断个性化,处在信息化前沿的人们时刻改变着自己消费信息的方式。互联网、电子书、手机移动媒体成为人们生活的方式。
  
  无论是信息的传递还是人们消费信息的方式都是以数字和比特在传递,符号成为生活中不可替代的消耗品。数字电视、数字电影、数字广播等都是IT技术发展的产物。在新媒体时代,受众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无差别的群体,而是具有不同需求的个体,受众既消费信息又生产信息。交互式的传播方式,分门别类的传播形式,按受众需求传播,甚至出现信息订制服务。“广播”变为“窄播”,电视节目也可以随意点播,受众信息消费的态势终于从“温饱型”上升到“小康型”.
  
  (三)新媒体的传播特质
  
  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信息传播系统与传统传播媒介相比,在传播形式上独树一帜。报纸的特质在于便于保存性,广播的特质在于便于随时方便收听。网络媒体的特质大约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实时性
  
  所谓网络传播的实时性就相当于电视的直播,信息传播的速度几乎跟事件的发生同步传播。这对于受众来说,传播的是真正的新闻,而不像报纸报道的是新近发生的事件,人们可以更多的感受到自己与世界同步,此刻世界发生了什么尽在掌握,人们能以更接近现实的方式来体验外部世界。例如:人们可以随时更新天气预报,实时了解天气变化数据。
  
  (2)交互性
  
  传统媒体比如报纸、电视等很难做到互动,报纸刊登什么受众就看什么,电视播放什么节目受众虽有换台的权利,但是还是不能参与进去。网络媒体很好的实现了传播者和接受者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这时候的受众同时也是传播者,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去查询和浏览信息,遇到感兴趣的内容还可以参与讨论或是发表评论。
  
  (3)虚拟性
  
  基于网络技术的互联网时代,除了现实生活中的交流,网络上的虚拟世界也是现代人生活的一部分。在INTERNET上你的性别、职业、长相一切都变得不重要,没有人会关心电脑那端的人是谁。每个人都是一个虚拟的符号代码。在现实生活中,两个人或是一群人要坐在一起聊天,需要选择时间地点,还要乘坐交通工具才能聚在一起。而在网络中,只要一台介入互联网的电脑就可以和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人对话,就像是面对面的交流。
  
  (4)开放性
  
  互联网是一个庞大的数据库系统,它不是为某个人或是某一类人设计的,而是一种近乎能满足任何需求的复杂结构体。就如同鲁迅先生评价《红楼梦》一样:经学家看到易,才子看见缠绵,道学家看见淫,革命家看见,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¹】。互联网呈现在人们面前的不光有严肃的学术讨论、实时的新闻热点、国家的政策方针、救死扶伤的感人轶事等,它同时充斥着暴力、色情、淫秽、犯罪、反动等负面信息。互联网完全突破了地域和时空限制,信息的发布和传播实现了彻底的自由和平等。受众如何辨别信息的有效性和合法性,最大限度的利用网络平台为学习和工作服务,杜绝虚假违法信息,这是新媒体时代共同的媒介素养需求。
  
  (四)新媒体的社会特质
  
  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INTERNET作为大众传播媒体,它把人类的传播事业带入到一个新时代,它为人类文明规定了新的表现方式,这种看似没有信仰和没有意强制性意识形态的新的传播方式,却改变了社会的精神形态,其具有独特的精神气质。计算机技术诞生在美国,因此可以说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史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美国的心灵发展史,网络技术时代所代表的正是美国精神。我们从科学与技术的关系视角来理解网络媒体的社会特质,网络媒体作为大众传媒,它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影响广泛的社会文化现象。
  
  通常情况下,人们把科学和技术看成同一个问题,事实上,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打比方说,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我们可以看成是技术也非科学,因此我们可以说中国古代的技术发达,在18世纪之前技术处于先导地位。直到瓦特兄弟发明蒸汽机,推动了相关理论的产生。核磁理论的出现使科学处于主导地位,揭开了科学与技术发展关系的新的篇章。
  
  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成熟,互联网作为主流媒体有其独特的社会特质。它大致有以下几个特点:个性化、平民化、感性化、多元化、集权化。
  
  (1)个性化
  
  网络媒体的个性化特质从崇尚个人主义的美国文化就可见一斑。美国人以自我为中心,强调个人英雄主义。不管是美国的嬉皮士文化还是美国的西部片,模式大致都是一个年轻潇洒的西部牛仔,经历种种风风雨雨之后,最终成功。这个具有代表性的电影模式很好的彰显了美国人追求个性张扬的特性。体现在电脑的发展史上,电脑早已不是政府和军队的专利,个人电脑走进了每个人的生活。个人电脑极具个性化的特点,无论是联入互联网的全球网络,还是独立的个人电脑,都具有完整的输入、输出、存储、记忆功能,都能完整的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需求。
  
  (2)平民化
  
  网络媒体的平民化特征与美国特殊的社会文化息息相关。通过媒体报道,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美国普通民众争取权利和限制统治阶级权利的史实。美国第46届总统尼克松因为“水门事件”不得不与1974年辞去总统职务,而克林顿总统也因为与莱温斯基的绯闻不得不在电视上公开向全国民众道歉。
  
  美国文化是一种兼收并蓄的融合文化,在美国各个州的法律都不一样,尽管这种平民化带有浓厚的无政府主义气息,但是这并不缺乏秩序感,只是这种秩序不再付诸强权。从接受信息的角度来看,普通民众与统治者是处于同等地位,看到的网页、接收到的信息都是相同的,这打破了以往的等级特权。而相对于传统媒体,由于制度和管理等原因,传统媒体只是特权阶级的传声筒。
  
  (3)感性化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交互式娱乐”和“虚拟现实”这两个词频繁地出现在人们日常的生活中。无穷无尽的网络游戏、色彩缤纷的购物网站、花样翻新的网上聊天方式等等无不在向人们展示一个越来越感性的生活空间。网络媒体的感性特质迎合了现代人的心理需求,符合现代人的生存状态。现代人普遍缺乏归属感,这里的归属感不是指传统意义的“家”,而是指的哲学上“家”即精神上的平衡、和谐和安宁。快速发展的科学技术似乎正在消解这种平衡。在人本身价值丧失和技术快速进步的双重压力下,人们放弃哲学思考,追求享乐,不断满足物质追求。
  
  (4)多元化和集权化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任何事物都是矛盾体,事物最终都要走向自己的对立面,网络媒体也不例外。多元化和集权化发展完美的体现在网络媒体上。传统媒体阶段,每一次的技术进步都会使受众的权限扩大,媒介的发展速度越快,影响范围越大,就会越大众化,也会越多元化。人们陶醉在互联网提供的广袤无垠的世界里,仿佛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和权利。另一方面,其实技术越发达,权利越是集中在极少数人手中。计算机网络技术目前仅仅只是掌握在极少数技术精英的手中,主要是政府机构、黑客和其他技术精英人群。特殊的技术精英拥有真正的权利,不管是高端技术的开发、应用,都是他们的特权,而普通大众望尘莫及。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广播电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