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该篇为学术论文部分章节,如需阅读全文,请移至本文末尾
四、结语
本文主要根据《太极图说论》研究王嗣槐的思想,及其在明清之际学术史上的意义。《太极图说论》的写作旨在批评二氏与宋明理学,并阐扬儒家正学。
王嗣槐批评〈太极图〉与〈太极图说〉不符合《易》之要旨,是道家之作。关於〈太极图〉之传授与〈太极图说〉相关问题,王嗣槐的看法遥承南宋陆氏兄弟,更呼应清初江南学界全面性检讨《易》的思潮,故单就此而言,并未见王嗣槐本人太多的创见。不过,我们从《太极图说论》的内容可以读出王嗣槐个人的关怀,及其思想的特殊处。王嗣槐以《易》为核心所建构的终极存有宇宙观与价值论,成为他辟二氏的基础。他以无穷尽、无始终、终极实有的天地观,来反驳二氏的天地观。在他的思想中,「天地」是由气与道组成的实际存有世界,是人及万物生存的空间,也是一切价值之终极根源;天地之中有主宰(帝)、有天命,此也是人至善本性及人世间一切道德秩序的源头。
就明清之际儒学发展而言,王嗣槐的思想既呼应时代思潮又不乏自我创见的特色。他因着相信天地一气一理、幽明死生一致,故将有形世界的道德律则延伸去理解鬼神世界,对於鬼神和生死的议题提出许多看法。他相信个人当世的道德表现将会影响其死後之情状──君子死後上升为神、小人死後下沉为鬼;而且相信人死後之神仍会有福乐或受苦的感受。这样的思想与晚明以降相信阴骘果报的信念接近,透露着宗教性的意涵。另外,王嗣槐虽然和清初许多气性论的儒者一样肯定私欲、主张达情遂欲,但他的人性论颇不同。他反而明确区分气与性,根本否定「气质之性」这个概念,而是从天命的高度来定义性,区分人之性与动物之性,并强调天命无欠阙,且高举人的道德自主权。他没有消解人性的超越义,而是高举天命主宰义,他对人、物之别的看法与理学传统解释不同,却与天主教有类似之处。天主教徒张星曜对其学说的推崇也再次提醒我们:明清之际儒学与其他宗教的对话,以及儒学思想发展的复杂脉络,值得更多探究。
【参考文献】
一、传统文献
(一)经部
清·《毛诗注疏》,阮刊十三经注疏本,台北:艺文印书馆,1965.
(二)史部
清·李桓辑,《国朝耆献类徵初编》,台北:明文书局,1985.
清·崑冈等奉敕着,《钦定大清会典事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清·国史馆编,《清史列传》,台北:明文书局,1985.
清·赵尔巽等着,《清史稿》,北京:中华书局,1976-1977.
(三)子部
宋·周敦颐,《周子全书》,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78.
宋·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台北:华世出版社,1987.
明·詹陵,《异端辩正》,明万历年间刻本,日本内阁文库藏本。
清·魏裔介,《论性书》,收入《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第20册,台南:庄严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5.
(四)集部
宋·朱熹,《晦庵集》,收入《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45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
清·王夫之,《张子正蒙注》,收入《船山全书》第12册,长沙:岳麓书社,1992.
清·王嗣槐,《太极图说论》,收入《续修四库全书》子部第933-934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清·王嗣槐,《桂山堂文选》,收入《清代诗文集汇编》第73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清·李光地,〈御书太极图说西铭恭纪〉,《皇清文颖》,收入《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449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
清·利玛窦,《天主实义》,收入朱维铮主编,《利玛窦中文着译集》,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清·黄宗羲撰,全祖望补定,《增补宋元学案》,台北:台湾中华书局,1970.
二、新编史料
方豪,《中国天主教史人物传》,香港:香港公教真理学会,1970.
﹝比﹞钟鸣旦、杜鼎克主编,《耶稣会罗马档案馆明清天主教文献》,台北:利氏学社,2002.DOI: 10.6152/jaa.2012.12.0004
三、近人论着
(一)专书/专书论文
吕妙芬,《阳明学士人社群──历史、思想与实践》,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3.
───,〈儒门圣贤皆孝子:明清理学论成圣与家庭人伦〉,发表於「明代理学国际学术会议」,新加坡国立大学,2012年10月29-30日。
───,〈明清之际儒学生死观的新发展〉,收入吕妙芬编,《近世中国的儒学与书籍──家庭、宗教、物质的网络》,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13.
束景南,《朱子大传:多维文化视野中的朱熹》,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2.
周建刚,《周敦颐研究着作述要》,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9.
李天纲,《中国礼仪之争:历史、文献和意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汪学群,《清初易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日﹞冈本さえ,《清代禁书の硏究》,东京:东京大学出版社,1996.
陈来,《诠释与重建:王船山的哲学精神》,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董少新,《形神之间:早期西洋医学入华史稿》,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日﹞沟口雄三着,龚颖译,《中国前近代思想的屈折与展开》,北京:新华书店,2011.
郑吉雄,《易图象与易诠释》,台北:台大出版中心,2004.DOI: 10.1353/cri.0.0019
郑宗义,《明清儒学转型探析:从刘蕺山到戴东原》,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9.
﹝美﹞Brokaw, Cynthia. The Ledgers of Merit and Demerit: Social Change and Moral Order in Late Imperial China.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1. DOI:10.1017/S0041977X00007990
﹝美﹞Mungello, D. E. The Forgotten Christians of Hangzhou.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94. DOI: 0.2307/3170708
(二)期刊论文
王一樵,〈云庄大易师程智与其弟子们的学术思想实践──明清之际儒学宗教化的一个实例〉,收入侯旭东等着,朱凤玉、汪娟编,《张广达先生八十华诞祝寿论文集》,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2010.
王泛森,〈程廷祚与程云庄──清代中期思想史的一个研究〉,收入田浩编,《文化与历史的追索──余英时教授八秩寿庆论文集》,台北:联经出版公司,2009.
王茂,〈论朱陆无极之辨〉,《江淮论坛》1998年第1期。
许维萍,《历代论辨太极图之研究》,私立东吴大学硕士论文,1995.
荒木见悟,〈毛稚黄的格去物欲说〉,收入氏着,廖肇亨译,《明末清初的思想与佛教》,台北:联经出版公司,2006.
张立文,〈朱陆无极太极之辩──周敦颐《太极图》与《太极图说》的矛盾〉,《中国文化》1990年第2期。
张立敏,〈宋诗风运动中的王嗣槐〉,《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8年第6期。
刘文英,〈吴任臣生平及事迹考〉,《史学史研究》2009年第3期,页113-115.
萧清和,〈张星曜与《天儒同异考》──清初中国天主教徒的群体交往及其身份
辨识〉,收入赵建敏主编,《天主教研究论辑》,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7.
韩琦,〈张星曜与《钦命传教约述》〉,《中西文化交流史杂志》2000年XXII期。
严寿澂,〈船山思问录导读〉,收入王夫之,《船山思问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顾春,〈朱陆无极太极之辨新论〉,《中国文化研究》2002年3期。
(本篇学术论文已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