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迟敬德,名恭,朔州善阳人,为初唐大将.有关他的故事传说流传已久,是说唐英雄家将故事中的重要人物.尉迟恭故事的产生始于唐代,宋元时代持续发展,明清两代逐渐繁荣.与许多英雄家将故事一样,尉迟恭故事的演变经历了从确凿史实到民间虚构的过程.有关这一历史人物的生平,在《新唐书》、《旧唐书》的《尉迟敬德传》中都有详细的记载.后代流传的尉迟恭故事的许多内容都是依照了史实演化而来的.这里我们不谈文学作品和史书之间的考证,而是谈谈从唐代到清中叶尉迟恭故事的演变.
一、唐代:故事的萌生期
历史上的尉迟恭本就富有传奇色彩,他为唐朝的建立和李世民登上皇位及唐朝边疆的巩固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旧唐书》、《新唐书》及《资治通鉴》的《尉迟敬德传》中十分详细地描写了他对李唐王朝的建立与巩固所做的贡献,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早年追随刘武周起义
2.降唐后追随李世民完成统一大业,从征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与突厥作战
3.参与玄武门事变,扶持李世民登上帝位
4.晚年从征高丽.年七十四岁病亡.应当说尉迟恭本身的经历就极具文学创作的价值,是很好的文学素材.
在唐代,与他有关的故事与传说就不少.唐代带有轶事小说性质的作品《隋唐佳话》、《谭宾录》,以及《大唐传载》和《逸史》中都记载有尉迟恭事迹.
《隋唐佳话》中记载了有关尉迟恭的四桩轶事:一是与齐王元吉比武夺槊事:鄂公尉迟敬德,性骁果而尤善避槊.每单骑入敌,人刺之,终不能中,反夺其槊以刺敌.海陵王元吉闻之不信,乃令去槊刃以试之.敬德云:"饶王着刃,亦不畏伤."元吉再三来刺,既不少中,而槊皆被夺去.元吉力敌十夫,由是大惭恨.二是李世民凭借尉迟敬德为副将,而在战场上威名远扬,"敌不敢御"事:太宗之御窦建德,谓尉迟公曰:"寡人持弓箭,公把长枪相副,虽百万亦无奈我何."乃与敬德驰至敌营,叩其军门大呼曰:
"我大唐秦王!能敌来,与汝决!"贼追骑甚众,而不敢御.三是勇擒王琬,夺其良马事:御建德之役,既陈未战,太宗望见一少年,骑骢马,铠甲鲜明,指谓尉迟公曰:"彼所乘,真良马也."言之未已.敬德请取之,帝曰:"轻敌者亡,脱以一马损公,非寡人愿."敬德自料致之万全,及驰往,并擒少年而返,即王充兄子伪代王琬.四是慷慨陈辞答太宗,遂君臣不疑事:太宗谓鄂公曰:"人言卿反,何故?"答曰:"臣反是实.臣从陛下讨逆伐叛,虽凭威灵,幸而不死,然所存皆锋刃也.今大业已定,而反疑臣."乃悉解衣投于地,见所伤之处.帝对之流涕,曰:"卿衣矣!
朕以不疑卿,故此相告,何反以为恨?"五是拒太宗赐婚,富不易妻事:太宗谓尉迟公曰:"朕将嫁女与卿,称意否?"敬德谢曰:"臣妇虽鄙陋,亦不失夫妻情.臣每闻说古人语:富不易妻,仁也.
臣窃慕之.愿停圣恩."叩头固让.帝嘉之而止.《谭宾录》中的记载较为简略,在"尉迟敬德"条中载了两件事:一是擒王琬、夺良马事,内容与《隋唐嘉话》中的记叙基本相同;二是大闹功臣宴事:敬德常侍宴庆善宫,时有班在其上者,敬德怒曰:"汝有何功,合坐我上?"任城王道宗次其下,解喻之.敬德勃焉,拳殴道宗,目几至眇.《大唐传载》则记叙了尉迟恭的三件事迹:"与齐王元吉比武夺槊"事、"擒王琬,夺其良马"事、"敌不敢御"事,其主要情节与《隋唐嘉话》相似.以上三部作品所叙尉迟恭事都倾向于粗陈梗概,较多纪史手法,也确为后来的史书所收录.
而唐代另一部文言小说《逸史》中对尉迟恭故事的描写则曲折多变,富有文学色彩.《逸史》为唐人卢肇所撰,从书的《自序》中来看,此书为唐文宗大和年间作品,书中的《尉迟敬德》一折,叙述了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故事:隋末,有书生居太原,苦于家贫,以教授为业.所居抵官府,因穴而入,其内有钱数万贯,遂欲携挈.
有金甲神人持戈曰:"汝要钱,可索取尉迟恭贴来,此尉迟敬德钱也."书生访求不见,至铁冶处,有断铁尉迟敬德者,方坦露蓬首.锻炼之次,书生侍其歇,乃前拜之.尉迟公问曰:"何故?"曰:"某贫困,足下富贵,欲乞钱五百贯.得否?"尉迟公怒曰:"某打铁人,安有富贵?乃侮我耳!"生曰:"若能哀悯,但赐一贴,他日自知."尉迟不得已,令书生执笔,曰:"钱付某乙五百贯."具月日,属名于后.书生拜谢辞去.尉迟公与其徒,拊掌大笑,以为妄也.书生既得铁,却至库中,复见金甲人呈之.笑曰:"是也."令系于梁上高处.遣书生取钱,止于五百贯.后敬德佐神尧,立殊功,请归乡里.敕赐钱,并一库物未曾开者,遂得此钱.阅簿,欠五百贯,将罪主者,忽于梁上得贴子.敬德视之,乃打铁时书贴.累日惊叹,使人密求书生,得之,具陈所见.公厚遣之,乃以库物分惠故旧.这则故事主要是表达一种天命富贵的观念,富有民间传说神异色彩.尉迟恭故事的一个现象就是尉迟恭形象由人到神的转变,《逸史》中的这个故事正是反映了这一倾向.关于尉迟敬德的出身,史书中没有直接的记载,但从史书中的一些隐晦的内容中看似他的出身不高贵.《大唐新语》中记载了许敬宗为娶尉迟宝琳的孙女为媳,"乃为宝琳父敬德修传,隐其过咎.太宗做《威凤赋》赐长孙无忌,敬宗改云赐敬德",故事中批评他"虚美隐恶,皆此类也".《逸史》中的这则故事,写了尉迟恭发迹之前以打铁为生的出身,拉近了他与下层人民的距离,也是他后来被老百姓视为铁匠的祖师由来.但奇怪的是,在后世的已发现的小说戏曲中都没有记叙这则故事.
在历史上,尉迟恭的神异色彩早在他在世时就已出现.贞观年间,尉迟敬德在邠州建造大佛寺,大佛寺是唐太宗为阵亡将士超度灵魂祈福而建造的,当地老百姓为追念敬德的功劳,为他建立了生祠.而在民间的祭祀活动中,也出现了反映尉迟恭事迹的傀儡戏.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中引唐代封演的《封氏见闻录》卷六的记载:"大历中,太原节度辛景云葬日,诸道节度使使人修祭.范阳祭盘,最为高大,刻木为尉迟鄂 公 突 厥 斗 将 之 象,机 关 动 作,不 异 于生."此外,这种神化倾向还表现在绘画方面.
唐太宗时阎立本所画的《凌烟阁功臣图》中有尉迟恭的画像,而后一些寺院中尉迟画成为其中的一景.《酉阳杂俎》中记载的长安光宅坊光宅寺中有"尉迟画",并且"堂中尉迟画颇有奇处,四壁画像及脱皮白骨,匠意极险".至唐肃宗上元九年(760),包括尉迟恭在内的六十四人入太公 望 庙 "祔 享".这 是 尉 迟 恭 正 式 入 庙为神.
二、宋代:故事的演进期
宋代的尉迟恭故事因袭了唐代的神异色彩.宋代官方仍将尉迟恭配享武成庙,宋太祖曾下诏:"前代功臣、烈士,详其勋业优劣以闻".有司言:"唐房玄龄、长孙无忌、魏征、李靖、李积、尉迟恭、浑瑊、段秀实等,皆勋德高迈,为当时之冠".宣和五年,尉迟恭等七十二将"并东向","从祀武成王庙".在宋代文人笔记小说中则几乎没有有关的记载.在通俗文学方面,南宋龚开的《宋江三十六赞》中已有"病尉迟孙立"的形象出现,其赞曰:"尉迟壮士,以病自名.
端能去病,国功可成",孙立有"病尉迟"的绰号,可见尉迟恭故事在宋代的民间是流传很广的.此外,宋元时代出现了话本《薛仁贵征辽事略》.话本中有许多与尉迟恭有关的故事:高丽国截夺他国进贡唐朝的贡品,唐太宗决定征高丽.尉迟恭请征,太宗觉其太老.尉迟恭力举千斤石狮以自证,太宗封他为先锋官.太宗、尉迟恭等人探望病中的秦琼,忆起当年美良川事三鞭换两锏事,尉、秦二要互不服气,欲再比高下.秦琼子怀玉怒斥尉迟恭欺人,向他挑战.
太宗命怀玉随军出征.次日校场比武,怀玉与尉迟恭之子尉迟宝林打个平手.薛仁贵屡立大功,却被张士贵冒功,引起尉迟恭怀疑,他两次入张士贵军中探查,始明真相.尉迟恭与人争胜,被辽军围困,后被薛仁贵救出.薛仁贵大破辽兵,太宗设庆功宴.尉迟恭因李道宗坐于众官之上,忿忿不平,又在处理张士贵、刘君昴的问题上与李道宗产生分歧,因此拳打道宗.后张士贵、刘君昴等人得到了应有的下场,在薛仁贵的帮助下太宗征高丽取得胜利.从《平话》中可看出,尉迟恭故事基本脱离了史实,与前代相比有了极大的丰富,而且第一次将尉迟恭故事与薛仁贵故事紧密相连起来,并进行再创作,《平话》中的故事情节对明清说唐小说中尉迟恭有关的故事有着直接的影响,不少说唐小说吸收并采用了有关的情节.
三、元代:故事的丰富期
元代是尉迟恭故事的丰富期.从目前的统计来看,元代以尉迟恭为主角创作的戏曲有九种,它们是:尚仲贤《尉迟恭三夺槊》杂剧(简称《三夺槊》)、《尉迟恭单鞭夺槊》杂剧(简称《单鞭夺槊》)、杨梓《功臣宴敬德不伏老》杂剧(简称《不伏老》)、无名氏《小尉迟将斗将认父归朝》杂剧(简称《认父归朝》),另有四种仅存目:关汉卿《介休县敬德降唐》杂剧、郑廷玉《尉迟恭鞭打李道焕》杂剧、于伯渊《尉迟恭病立小秦王》杂剧、屈子敬《敬德扑马》杂剧、无名氏《老敬德挝怨鼓》.这些戏曲大多以史书记载中的尉迟敬德事迹为故事蓝本,再加入了许多作者的再创作.以下据流传下来四种杂剧为例,谈谈尉迟恭故事在元代的发展.
首先是《单鞭夺槊》,这个杂剧颇有点"七实三虚"的色彩,讲述了尉迟恭的几个故事:楔子与第一折写了他如何在介休县降唐,包括第二折写尉迟恭遭李元吉诬陷下狱,被解救后与元吉比武夺槊;第三、四折写他鞭打单雄信救李世民的故事.这些故事基本符合史实的框架,但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虚构补充:一是详写他降唐的过程.《旧唐书·尉迟敬德传》中对他降唐的过程写得十分简略"武德二年,秦王战柏壁,金刚败奔突厥,敬德合余众守介休.王遣任城王道宗、宇文士及谕之,乃与寻相举地降,从击王世充".而在《单鞭夺塑》中详细描写了他虽被围介休城,但却不愿背弃旧主刘武周,声明只要刘武周在他就不背旧主.后刘武周被杀,尉迟恭提出要为刘武周守孝三日.三日期满后才投明主李世民等情节.这样描写一方面表现尉迟恭的忠勇品质,另一方面也赞赏了他深明大义,选投贤主.其次,在剧本中突显了李元吉与尉迟恭的矛盾.历史上尉迟恭降唐后并没有马上得到信任,一些唐朝将领怀疑他的忠诚,将他囚禁起来,只有李世民始终善待他:"释之,引见卧内,曰:'丈夫以气相许,小嫌不足置胸中,我终不以谗害良士.'因赐之金,曰:'必欲去,以为汝资'."②而在杂剧中作者虚构出李元吉与尉迟恭有一鞭之仇,在尉迟恭降唐后,李元吉诬陷他谋反,将他下狱想借机谋害,幸亏徐茂公及时找来了李世民,尉迟恭才得以平反.第三,用丰富的艺术想象描写了尉迟恭战单雄信单鞭救主的故事.文中写了李元吉亲信段志贤的临阵脱逃、单雄信与徐茂公的"割袍断义",在危难之中尉迟恭单骑救主,突现出了他的勇武威猛.
与《单鞭夺槊》相比,杂剧《三夺槊》因宾白不全显得较为单薄,剧本以历史上齐王元吉与尉迟恭比武,被尉迟恭三次夺槊的史实为蓝本,加入了李建成、李元吉与李世民的夺嫡之事,目的还是为了表现忠奸斗争.剧本中让本应是在玄武门之变中死在尉迟恭鞭下的李元吉在比武夺槊时死去,应是对故事的一种再创作.
《不伏老》杂剧也有一定的史实来源,它采用了尉迟恭大闹功臣宴以及征高丽的史实匡架,再加以发挥,表现了尉迟恭憨直不羁的性格.《旧唐书》中有关"大闹功臣宴"的记载是这样的:尝侍宴庆善宫,有班其上者,敬德曰:"尔何功,坐我上?"任城王道宗解喻之,敬德勃然,击道宗目几眇.太宗不怿,罢,召让曰:"朕观汉史,尝怪高祖时功臣少全者.今视卿所为,乃知韩、彭夷戮,非高祖过.国之大事,惟赏与罚,横恩不可数得,勉自修饬,悔可及乎!"敬德顿首谢.从史书中看,尉迟恭大闹功臣宴多少有些恃功自傲的因素,也体现了他粗率鲁莽的个性.而唐太宗对他虽有威胁但更多的是劝诫,希望他遵守国法.尉迟恭也为自已的行为感到羞愧.而到了杂剧中,这件事的基调发生了变化,唐太宗设功臣宴,功大者坐上首簪花饮酒;功小者坐下位,只饮酒,不簪花.尉迟恭是"一心儿分破帝王忧"的开国元勋,皇叔李道宗却将第一杯酒饮下,还大模大样地在上首坐下.引起了尉迟恭的不满,因此一时性起打落了李道宗的两颗牙齿,就要被"推出斩首".后来尉迟恭虽免于一死,却被削职归田.个中真谛,被李道宗一语道破:"如今太平时世,不用你了."从而使这个事件的性质发生了改变,成了揭露封建帝王"良弓藏,走狗烹"的主题.作品的后二折主要是以史实中的"征高丽"事件为题材,但在剧本中与史实是完成不同的.历史上唐太宗征高丽前,当时已退休的尉迟恭曾上《谏亲征高丽疏》,劝谏唐太宗不要亲征高丽.唐太宗没有听从,而令(尉迟恭)"以本官行太常卿,为左一马军总管,从破高丽于驻跸山.军还,依旧致仕".史上的征高丽时,尉迟恭只是做为一个不大不小的将领随军出征,而到了杂剧中,他却成了征高丽战争中举足轻重的角色.高丽王所以侵犯唐朝边界,就是因为听说"唐朝病了秦琼,贬了尉迟,将老兵骄",而唐太宗等人迫不得已,派徐茂公前来请尉迟恭出山.徐茂公设下计谋并用激将法,才请出了装病的尉迟恭.不伏老的尉迟恭果然不负众望,擒拿了敌将铁肋金牙,打败了敌军.《不伏老》中的主要情节被后世的不少"说唐"小说所采用,成为书中具有代表性的精彩情节.
前三本杂剧的主要故事内容都基本有史可依,而《认父归朝》杂剧则完全是作者的艺术虚构.这个杂剧讲的是尉迟恭与失散多年的儿子尉迟保林(史书中做"尉迟宝琳")战场相认的故事.关于尉迟恭的儿子,史书中有记载,他的儿子名叫尉迟宝琳,承袭爵位,官至卫尉寺卿.
对于这个尉迟宝琳,《新唐书》中有记载:"(刘)延佑从弟藏器,高宗时为侍御史.卫尉卿尉迟宝琳胁人为妾,藏器劾还之,宝琳私请帝止其还,凡再劾再止.藏器曰:'法为天下县衡,万民所共,陛下用舍繇情,法何所施?今宝琳私请,陛下从之;臣公劾,陛下亦从之.今日从,明日改,下何所遵?彼匹夫匹妇犹惮失信,况天子乎.'帝乃诏可,然内衔之,不悦也.稍迁比部员外郎.监察御史魏元忠称其贤……"从这则史料看,尉迟宝琳是个纨绔子弟,丝毫没有其父的正直勇武.而在杂剧中,他却是个骁勇善战、深明大义的小将.杂剧中虚构出了尉迟保林三岁时与父亲失散,尉迟恭留下了刻有尉迟宝林名字的水磨鞭以便日后相认.尉迟宝林后来被刘季真认做儿子.二十年后父子俩在战场上相见,却不相认,还大战了一场.后来一直跟随在尉迟宝林身边的忠心耿耿的宇文庆向他道出缘由,才让尉迟一家团圆,并将计就计活捉了刘季真.《认父归朝》一剧也极富传奇色彩,也被后代的说唐小说改编后收入书中.
而四部散佚的以尉迟恭为描写对象的杂剧,我们从剧名可推断出其主要内容.关汉卿的《介休县敬德降唐》显然是敷演尉迟恭在介休县如何投降秦王李世民的故事;而于伯渊《尉迟恭病立小秦王》杂剧,很可能是演说尉迟恭劝说李世民除太子建成、齐王元吉,发动玄武门之变的故事;屈子敬《敬德扑马》杂剧有可能与书中记载的"勇擒王琬,夺其良马"事有关;而郑廷玉《尉迟恭鞭打李道焕》杂剧则可能是章回小说《说唐三传》中所写尉迟恭为救薛仁贵而欲鞭打李道宗(与"李道焕"一字之差)的故事原型.此外,还有一部已佚的《老敬德挝怨鼓》.《录鬼簿续编》着录其全名,题目作《病秦琼打奸臣》.《太和正音谱》、《元曲选目》、《今乐考证》、《曲录》俱作略名《敬德挝怨鼓》,具体内容不详.
从这几部元杂剧可看出,元代的尉迟恭故事在基本遵循史实的基础上有了长足的发展,不但在情节上富有特色,而且在人物形象塑造上也更加突出.尉迟恭的形象特征在元杂剧中基本定型:勇猛善战、忠心耿耿、憨直不羁、粗豪率真.四、明代:故事的繁盛期(一)明代的章回小说与戏曲中的尉迟恭故事继续发展,出现了一种繁盛的局面.明成化年间刊行的《薛仁贵跨海征辽故事》中的尉迟恭故事,新增了"胡敬德鞭打盖苏文"等情节.最受人关注的是,明代出现了好几部的说唐小说,在它们当中的不少章节都叙说了尉迟恭故事,但其故事内容与详略不同,主要有四部小说:《隋唐两朝志传》、《唐书志传通俗演义》、《大唐秦王词话》和《隋史遗文》.主要写尉迟恭故事的章节有:
(一)《隋唐两朝志传》:第三十九回、第五十二至六十二回、第六十八回、第七十五至七十七回、第八十二至八十六回.
(二)《唐书志传通俗演义》:第三十至三十七节、第四十一至四十二节、第五十六至五十七节、第六十八节、第七十二节.
(三)《大唐秦王词话》:第二十一至二十七回、第二十九至三十五回、第三十七至第三十九回、第四十七回、第五十三回、第五十五回、第五十七回、第六十二至六十三回.
(四)《隋史遗文》:第十三回、第五十四至五十六回、第五十八回、第六十回.
在上述这些小说中,《隋史遗文》中对尉迟恭故事叙述得最为简略,所述内容几乎是史书所载的翻版,小说中的尉迟恭完全居于背景地位.另外的三部小说中有关的情节大多吸取了过去通俗文学作品中的故事模式,再加以丰富发展.这三部小说中的都敷演了以下几个尉迟恭故事:
(一)三部小说中都较为详细地描写了尉迟恭为刘武周部将时与唐军对抗的赫赫战功,包括了几个小故事:美良川大战、三鞭换两锏、秦王三跳涧、尉迟恭孤城守节等内容.
(二)三部小说中都敷演了尉迟敬德降唐及以后跟随李世民所立下的功劳,包括了:介休县降唐、战元吉三夺槊、战单雄信单鞭救主、激秦王玄武门之变等内容.
除以上这些故事,三部小说又各有所创,具体的独创故事如下:
(一)《隋唐两朝志传》:尉迟恭论将才、疑尉迟宋金刚发难、尉迟恭诈降唐、尉迟恭怒击妖妇、不伏老敬德举石狮、忆当年秦琼噀尉迟、尉迟宝林争先锋、辨功臣尉迟荐仁贵.
(二)《唐书志传》:尉迟敬德独战唐将八人(打元吉)、秦王誓纳尉迟恭、尉迟恭义辞建成、尉迟恭大闹功臣宴、慨陈辞尉迟答太宗、尉迟恭富不易妻.
(三)《大唐秦王词话》:尉迟恭牧羊投军、借宿伏铁妖得铠甲兵器、智降水怪得龙马、六丁神传武艺、别妻子尉迟留鞭、尉迟恭勇夺先锋、尉迟恭力败八唐将、宋金刚公报私仇、战程咬金尉迟恭失柏壁关、尉迟恭被困介休县、榆窠园众雄服尉迟、徐茂公定计救尉迟、尉迟恭鞭封定唐鞭、怀旧恨元吉害尉迟、英齐练马咬秦王敬德保驾救真主、秦王设计救尉迟、元吉披麻拷敬德、闻边患尉迟恭诈病、敬德武请皇国丈、敬德大闹税课司.
从以上可以看出,《大唐秦王词话》中的尉迟恭故事数量最多,也最为精彩,许多故事都是首次出现,即使是演说史书中记载的尉迟恭事迹也几乎都为精彩的独创情节.与另外几部小说相比,《词话》中的尉迟恭形象最具民间传说与神异色彩.小说的第一回就有"隋朝革命,天降列宿临凡……天蓬星秦叔宝开疆展土,黑杀神尉迟恭绝灭烟尘"的诗赞,而第二十一回尉迟恭一出场作者就详细地交代了他的出身:"朔州单阳县金吾村,有一个复姓尉迟,名恭,字敬德,家贫无倚,替大户人家牧羊.有妻梅凤英,织麻度口."随后,通过一系列的故事情节塑造了一个从贫苦农民到开国功臣的英雄形象.《词话》中的尉迟恭与薛家将故事中的薛仁贵一样有着发迹变泰的色彩.
在戏曲方面,元明之际有无名氏杂剧《鞭打单雄信》①,演尉迟恭鞭打单雄信救李世民的故事,其故事来源与元杂剧《单鞭救主》相同,但剧本中的故事情节不同,尤其是"救主"的情节,当李世民受到单雄信的攻击时,尉迟恭正在河中洗马,他"马不及鞍""人不及甲""铲马单鞭"飞驰往救,"只一合"就打得单雄信吐血而逃.剧中的"单鞭救主"的情节更加充满了悬念,充满戏剧性的场面.另有一部《小秦王跳涧》①,可能是演尉迟恭为刘武周大将时,追赶秦王,秦王逼不得已三跳涧的故事.
明代不少剧作中都有尉迟恭故事.无名氏的《薛仁贵跨海征东白袍记》,就有敬德力举千斤鼎,做征辽保驾臣的情节,以及敬德借赏军之机,查明张士贵冒领薛仁贵军功的故事.剧中的尉迟恭颇有几分谐谑色彩.在一部敷演薛仁贵事迹的传奇《薛平辽金貂记》中有大量的尉迟恭故事,剧本前附有杨梓杂剧《不伏老》四折全文,并在剧末第四十出"十二时"曲中有"此奇重编补订"的字句,表明它可能是根据杂剧《不伏老》和有关薛仁贵的故事合并改编而成的.《金貂记》中的尉迟恭故事主要内容是这样的:唐朝名将薛仁贵因功而执掌兵权,十分显赫,引起了皇叔李道宗的妒忌与陷害.老元勋尉迟恭为仁贵鸣不平痛打了李道宗.唐皇偏护道宗,将尉迟恭贬为庶民.尉迟恭无心留恋功名,趁机带着女儿兰英,到职田庄归农隐居去了.尉迟恭归隐后清静自在,颇得林下之趣.一日与村民野老聚饮作乐,勾起旧日豪情,正当他手舞足蹈地向村民演说当年轰轰烈烈的战斗场而时,忽传来消息说薛仁贵被困,程咬金奉旨要来请他重新出山.尉迟恭一听,大叫一声,昏倒在地,状似中风.等他被送回家中,悄悄告诉女儿,生病是假,逃避圣旨是真.程咬金来后,尉迟恭以病体衰弱为理由坚辞,并妆疯推倒程咬金.程咬金从种种迹象中怀疑尉迟恭是妆疯,就安排下圈套试探他.尉迟恭果然上当,只好答应出征.唐朝援军来到边庭,解了敌军包围,唐兵得胜凯旋,薛仁贵之子薛丁山与尉迟恭女儿兰英成亲,尉迟恭等人获朝廷封赠.在《金貂记》中尉迟恭虽处配角地位,但其光辉却超过了主角薛仁贵.从剧本中可看出,剧中的尉迟恭故事是在元杂剧《不伏老》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具有明显的民间传说的色彩.在作品的思想境界与人物形象的塑造上,《金貂记》都超过《不伏老》.《不伏老》中尉迟恭是因自已年长功高却不受尊重而满腹牢骚,因而痛打李道宗的.《金貂记》中尉迟恭则是因朝中奸臣当道,忠良受屈而愤愤不平,所以痛打李道宗的.这就使得"痛殴"事件由个人恩怨上升到了忠奸斗争的高度.
与以往的性格特征相比,作品中的尉迟恭形象多了几分狡黠、幽默的性格特征,同时剧中有了尉迟恭与村民野老饮酒作乐的情节,使得这一形象可亲可近,极富民间色彩.这个剧本影响很大,尤其是剧中有关的尉迟恭故事,被当时及后来的剧作家单列成剧进行演出,主要有:胡敬德诈妆疯魔、敬德南山牧羊、鄂公庆寿、饯居田里、桑园戏节、敬德钓鱼、国公相劝、罢职耕田、敬德辩奏、尉迟打朝、犒赏三军、敬德洗马等.
此外,还有《合剑记》,为林世吉作.庄一拂《古典戏曲存目汇考》谓:"演隋唐事.李世民为生,尉迟敬德为小生.内载起兵晋阳,及喋血禁门事,甚详悉.而炀帝之淫奢,娘子军之战功,俱可观.结尾以十八学士各陈治道,亦见作者之非庸芜,见吕、祁两氏《曲品》."清代:故事的繁盛期(二)清代的尉迟恭故事明代故事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突出表现在新的几部说唐小说以及清代的戏曲中.明末清初出现了 《隋唐演义》、《说唐前传》、《说唐后传》、《说唐三传》四部有尉迟恭故事的小说,这几部小说中描写尉迟恭故事的主要章节有:
(一)《隋唐演义》:第四十六回、第五十五至五十七回、第六十四回、第六十六回、第六十八回(二)《说唐前传》:第四十四回、第四十六至五十三回、第五十五回、第五十七至五十九回、第六 十 一 至 六 十 二 回、第 五 十 五 至 五 十六回.
(三)《说唐后传》:第二至第五回、第十六回、第二十三至二十六回、第三十回、第三十四至三十五回、第三十九至四十回、第五十三回.
(四)《说唐三传》:第五回、第九回、第十二回、第八十回.在这些小说中,除了因袭前代尉迟恭故事的内容外,又有了新发展.
《隋唐演义》在尉迟恭一出场,就塑造了他不凡的形象与性格:只见大树下一个大铁作坊,三四个人都在那里热烘烘打铁.树底下一张桌子,摆着一盘牛肉,一盘炙鹅,一盘馍馍.面南板凳上,坐着一大汉,身长九尺,膀阔二停,满部胡须,面如铁色,目若朗星,威风凛凛,气宇昂昂.左右坐着两个人,一人执着壶,一人捧着碗,满满的斟上,奉与大汉.那大汉也不推辞,大咀大嚼,旁若无人.一连吃了十来碗酒,忽掀髯大笑道:"人家借债,向富户挪移,你二兄反要穷人索取;人家借债,是债主写文券约,你二兄反要放主书帖契,岂不是怪事?"右手那人说道:
"又不要兄一厘银子,只求一个帖子,便救了我的性命了."如飞又斟上酒来.那大汉道:"既如此说,快取纸笔来,待我写了再吃酒,省得吃醉了酒,写得不好."二人见说,忙向胸前取出一幅红笺来,一人进屋里取笔砚,放在桌上.右手那人,便磕下头去.那大汉道:"莫拜莫拜,待我写就是."拿起笔来,便道:"叫我怎样写,快念出来!"那两个道:"只写上尉迟恭支取库银五百两正,大业十二年十一月二日票给."大汉题起笔来,如命直书完了,把笔掷桌上,又哈哈大笑,拿起酒来,一饮而尽,也不谢声,竟踱进对门作坊里去了.又去收拾了杯盘,满面欣喜,向东而行.杜如晦趋近前举手问道:"二兄长,方才那个大汉,是何等样人,二兄这般敬他?"一个答道:"他姓尉迟名恭,字敬德,马邑人氏.他有二三千斤膂力,能使一根浑铁单鞭,也曾读过诗书,为了考试不第,见四方扰攘,不肯轻身出仕.
他祖上原是个铁作坊,因闲住在家,开这作坊过活(四十六回).此一段描写将尉迟恭粗犷豪爽的形象特征展现在读者面前,可以说是尉迟恭故事中最精彩的出场描写.同时,在尉迟恭为"门神"的情节也第一次在这部小说中出现,在小说的第六十八回就有这样的叙述:"一日,太宗忽然病起来,众臣日夕问候,太医勤勤看视.
过四五日不能痊可,恍惚似有魔祟.惟秦琼、尉迟恭来问安时,颇觉神清气爽,因命图二人之像于宫门以镇之."当然,与其他的说唐小说相比,《隋唐演义》保持了较多的历史演义小说的特征,对尉迟恭故事的写作基本遵循史实,所占篇幅不多,只是多了些生动性与文学性.
《说唐前传》、《说唐后传》亦称《说唐全传》,可谓是尉迟恭故事的集大成之作,小说中不但吸取了前代的故事,而且有许多新创作的内容.
从全书看,尉迟恭故事所占内容不但多,而且其中更不乏许多精彩的篇章,大多为小说作者的独创.如在《说唐前传》有关"敬德降唐"的故事中,就多了"约三誓"的精彩片断:尉迟恭来到唐营,怒叫:"唐童出来会俺."秦王闻报,领了三十六员上将,分为左右,来至阵前.秦王叫道:"尉迟王兄,今日可该归顺孤家了吧!"尉迟恭见了一班英雄俱在面前,遂心生一计道:"唐童,我主已死,本该归顺,但要依俺三件事."秦王道:"王兄愿降,莫说三件,就是三十件也依你."尉迟恭道:"第一件,要你同程咬金在我鞭下钻过去;第二件.要把俺主公的首级合尸一处,归葬入土;第三件,要你披麻带孝,还要程咬金那厮拿哭丧棒.这三件,可依得么?"众将听了,多有不平之色.秦王道:"都依!都依!"笔尉迟恭道:"今日就要钻鞭."将乌骓马一纵在正中,把手中竹节钻鞭举起,叫声:"唐童,快来钻鞭,才见你的真心用俺."秦王便叫:"程王兄,同孤家去走一遭."程咬金听见秦王之命,心中畏惧,没奈何,只得应承,又想:"这黑脸贼若是打了我,主公定然不依;若不打下来,就显得我是不怕死的好汉了."即叫:"尉迟恭,俺来了!"竟在鞭下钻过来.
尉迟恭正要举鞭打下,忽又想道:"且住,若打了这狗头,唐童一定不来了,且饶他过去吧."咬金在鞭底下弯着腰逼近尉迟恭身边,忽将身一跃,托住尉迟恭双鞭,大喊:"主公快走."秦王一马上前,就如飞似的冲了过去.程咬金也舍了尉迟恭,随在秦王马后溜去.尉迟恭见打秦王不着,叹口气回马入城去了.(四十八回)还有"敬德战罗成"的情节:罗成道:"多谢将军."把手接杯,不曾提防,被尉迟恭伸过大手,抓定了勒甲,叫:"过来吧!"往上一举,把罗成举在半空中.众将齐吃一惊,不知何故.罗成道:"黑子,你放了吧!"尉迟恭道:"不放,如今怕你怎么?"罗成道:"真个不放?"尉迟恭道:"真个不放.我看你在阵上八面威风,如今也被俺燥皮一燥皮.何不把前日的手段拿出来使一使?"罗成道:"待我自放与你们看吧!"遂把两手齐向尉迟恭耳根上一拍,这拳势名为"钟鼓齐鸣",原是罗家的杀手.尉迟恭着了一下,头一晕,把手一松,扑通一交,跌倒在地.罗成将身一纵,跳下地来.众人扶起尉迟恭,大家笑了一回,依旧吃酒,至晚方散.以后尉迟恭再不敢小觑罗成了.(五十回)小说中还不乏幽默诙谐的情节,如第五十一回写尉迟恭因醉酒在秦王床榻上睡着了,把一只毛腿搁在秦王身上.秦王因他酒醉,动也不敢动,只得睡下.不料徐茂公因夜静出帐,仰观天象,只见紫微星正明,忽然有黑煞星相欺.
徐茂公大惊,忙叫众将速速起来救驾.那些将官都在睡梦中惊醒,各执兵器,打从帐后杀来,大叫救驾.秦王闻叫大惊,忙叫醒尉迟恭说:
"王兄,不好了,有兵杀来,快些起来."尉迟恭闻言,酒都惊醒了,连忙起来,拿了竹节鞭,打出帐来.只见火把照耀,光明如白日.仔细一看,都是自己人马,一时摸不着头路.秦王提了宝剑,也出帐来,问:"贼兵在于何处?"众将道:"没有贼兵,是军师说主公有难,故此臣等前来救驾."秦王道:"孤家没有难,可散去吧."众将回营.
次日,奏王问徐茂公夜来之事.茂公道:"臣昨夜观天象,见紫微星正明,忽有黑煞星相欺,此系主公有难,故此速传众将前来救驾."秦王把尉迟恭将毛腿搁在身上的缘故,说了一遍,两边方明,按下不表.
《说唐前传》中使用了以往作品中使用过的一些素材,但具体细节与以往完全不同,除此还有许多作者独立创作的故事.总括起来,小说中的尉迟恭故事主要有:尉迟恭抢关劫寨、三鞭换两锏、介休县尉迟恭二失粮草、尉迟恭无心背主、介休县尉迟降唐、尉迟恭二战罗成、御果园单鞭救主、尉迟恭双纳二女、尉迟恭御园护主、狱中探秦王尉迟救驾、赚伏辩尉迟受刑、尉迟恭脱祸归农、尉迟恭诈称疯魔、先打后奏高祖封鞭、尉迟大闹升仙阁、送毒汤殷齐二王怀鬼胎、尉迟恭审明真相、玄武门之变秦王登基等.
《说唐后传》中的尉迟恭故事也很多,并且第一次在小说中出现了尉迟恭的儿子尉迟宝林的故事,还提及他的另二子尉迟宝庆、尉迟号怀.小说所采用的素材来自元杂剧中的《认父归朝》及话本《薛仁贵征辽事略》,但加入了许多新的小故事与细节.《后传》中的尉迟恭故事主要有以下几个:白良关刘宝林认父、宝林枪挑伍国龙、尉迟父子双战野马川、争帅印尉迟举石狮、争帅印秦琼难尉迟、秦怀玉二打尉迟恭、尉迟恭征东为帅、唐帝逼摆龙门阵、尉迟恭无能为帅、急报仇尉迟恭被擒、巧遇见仁贵救尉迟、尉迟恭遍寻白袍将、借犒赏尉迟恭找寻薛仁贵、尉迟恭怒打张士贵、力杀四门尉迟恭难秦怀玉、尉迟恭鞭打张环父子等.
如果说在以往的尉迟恭故事中,尉迟恭都是以正面的、高大的形象出现,那么在《说唐后传》中则写出了他身上的弱点、缺点,使这一形象更加人性化,也更贴近现实.《后传》中的前几回,讲了尉迟恭与儿子宝林相认,战场上父子并肩作战的故事,"众将称赞尉迟宝林之能,尉迟恭好不得意"(第四回),表现出一个为父之人的骄傲;当"尉迟恭看见儿子破妖法追去,心内着忙,冒铁板下冲进来",使儿子转危为安,表现了他对儿子的父爱.然后父子联手打败了妖术高强的敌手,取得了战斗的胜利.这些细节描写使得尉迟恭形象更负有人情味,也更贴近读者.除此之外,《后传》的作者对尉迟恭身上所存在的缺点的揭露是毫不留情的.当朝廷准备征东,战事又起时,秦琼等人都已年老,而根本不晓得"为元帅的法度"尉迟恭却为争"元帅"的虚名几度争胜,不但激得秦琼吐血,还因此与秦怀玉产生了嫌隙.当他如愿掌得帅印后,遇到难事却束手无策,只有逼着张士贵想办法:敬德说:"朝廷惧怕海内风浪,不肯下船过海,故此本帅传你进营,要献个瞒天过海之计,使圣上眼不见水,稳稳的竟到海东,是你之功.如若没有此计,本帅掘下泥坑三个,你辰刻没有,埋你一尺;午时没有,埋你二尺;晚来没有,埋你三尺.如若再无妙计,将你活埋在泥里."(二十六回)唐王令他摆阵法,他无此才能,就强令手下张士贵摆阵,并做《平辽论》.张也没有这样的才能,就命薛仁贵做,并趁机冒功.小说将尉迟恭的不学无术与争强虚荣的一面表现得淋漓尽致.另外,当秦琼的儿子秦怀玉来到战场助阵,尉迟恭却因为曾与秦怀玉发生争执,所以故意为难他,逼得秦怀玉力杀四门,差一点累死在战场上.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尉迟恭性格中所存在的狭隘、自私、不顾大局的缺点.《后传》中的尉迟恭形象虽有种种缺点,但更多的是给人可亲、可敬、可笑、可悯的感觉,小说中的尉迟恭已年过花甲,却有一颗不伏老的心.他嫉恶如仇,对奸臣恶人毫不留情;他爱才、惜才,为寻找薛仁贵几次无果却毫不气馁,甚至不惜涉险.如果说薛仁贵故事反映了底层人民渴望通过自已的才能与努力实现社会地位的升迁,那么《后传》中的尉迟恭故事则反映了有才华的底层人民渴求伯乐的心理.
《说唐三传》中的尉迟恭故事已接近尾声,书中只有第五、九、十二、八十回写了尉迟恭故事.主要讲述"尉迟恭之死"及尉迟恭的儿子们---宝林、宝庆及第三代尉迟景佑扶佐薛家将奋战疆场的故事."尉迟恭之死"在此前的文学作品中并未涉及,根据史书中的记载,他是年老病亡的.《三传》中通过作家自已的再创作将这一事件写得十分精彩:薛仁贵为奸臣所害,已被绑赴法场,即将问斩.尉迟恭星夜赶入长安,不顾皇帝"若有保救者与本犯一同处斩"的旨意,上表苦谏赦免.因太宗不准,尉迟恭取出御赐的"上打昏君,下打奸臣"的铁鞭欲"打进宫门,与昏君性命相拼,必要救仁贵性命",最终鞭断自尽,以自已的生命换取了薛仁贵再次缓斩收监.小说将"尉迟恭之死"写得悲惨而壮烈,暗寓着对封建帝王恩寡情薄,"狡兔死,走狗烹"的行为的不满.
清代的戏曲中有尉迟恭故事的主要有五部剧作:《麒麟阁》、《投唐记》、《五虎记》、《紫金门》、《御果园》.这几部戏曲中的尉迟恭故事大多取材于小说中.明末清初李玉所撰《麒麟阁》传奇中写了尉迟恭与秦琼等人的美良川之战、敬德降唐、单鞭救主、大败王世充等情节,与明代的说唐小说中的有关内容相近,没有新增故事.《投唐记》据《曲海总目提要》云:演尉迟恭投唐.真姓名作假故实,半出俗传,足以淆乱正史,惑人听闻,按之大抵多不合也.建成、元吉乃二人名,今曰世安、世福,将二名换去,刘文静误作文进.魏王李密开宴,军师李,大将程咬金、秦琼,丞相魏征.(征尝仕于密,然非大僚,至唐太宗时始为宰相.)秦王之镇秦州,路遇李密,言语不逊.密令程咬金、秦琼追赶,咬金获秦王,囚在南牢.密破孟恺公兵,又得生子之信,众囚并赦,独不赦秦王.李、魏征、秦琼改诏书一字,私自释之.密归逐三人,咬金亦遂逃去,同归秦王,琼独投紫阳观入道.秦王过羑梁城北关,刘武周遣将胡敬德攻之,程咬金战败,秦王乃命徐激琼出山.琼与敬德大战,(三鞭换两锏,世俗所盛传也.)敬德屡追秦王,(小秦王三跳涧,亦世俗所盛传也.)被秦王箭中幞头凤眼.秦王及琼劝敬德降,敬德云武周若死则降.秦王令刘文进用反间计于可汗,可汗怒杀武周.文进持首归示敬德,敬德遂降唐.敬德擒孟恺公,及其妻黑氏夫人白氏女,俱配与敬德.建成、元吉定计令秦王伐王世充.世充将燕夷追秦王,敬德方洗马,赤身上马,射杀燕夷.
世充将单雄信又追秦王,敬德持单鞭至御花园,与雄信力战,(敬德洗马、单鞭救主,皆世俗所盛传也.)彼此夺槊,救出秦王,卒灭世充.(大抵属附会,出于《隋唐演义》者为多.夺槊事已见《三夺槊》杂剧,非与单雄信交战事.)从文中介绍的情节来看,《投唐记》中的故事大多由《说唐前传》而来,尤其是其中提及尉迟恭娶黑、白二氏的情节,除了《说唐前传》没有其他的小说、戏曲中有叙述.
乾隆年间永恩所撰《五虎记》传奇中的尉迟恭故事基本取材于《大唐秦王词话》之中,只是将其中具有神异色彩的内容删除不用.无名氏《紫金门》传奇中的尉迟恭故事所占篇幅不多,且神异色彩浓厚,主要是写"尉迟恭之死".从剧中可知其主要情节参照了《说唐三传》中的相关内容,但并不完全一致.主要内容为:尉迟恭奉旨监造大佛寺,关公托梦告诉他朝中大臣在难,让他上京营救.敬德回京途中听人告状说三王李彦荣送钱使人迫害薛仁贵.敬德大怒,上殿极谏,要求赦免仁贵.太宗不等敬德说完,就闭门退朝.敬德上前拉着李世民的衣袍,太宗命侍者割袍断义.敬德历数众将战功,一再要求"还要怜念微臣的汗马功劳方是".太宗不予理睬,一气之下,敬德喊出"人生在世谁无死,留下芳名播古今",便一头撞死在金门.太宗封敬德为守三宫六院神荼郁垒门神大将军①.另有年代不详的无名氏《御果园》传奇.这个剧作也是主要演述尉迟恭故事.其情节主要取自《说唐前传》,从敬德单鞭救主写起,至玄武门之变秦王登基,除了个别故事摈弃不用外,基本按《说唐前传》中的尉迟恭故事来敷演.这个剧本对后世的京剧及地方戏的影响较大,不少剧目都是从此剧中部分情节改编而成.
综上所述,尉迟恭故事经历了一个由生活原型到艺术典型的过程,纵观故事的产生与演变,我们不难看到,与其他家将故事一样,尉迟恭故事有几个特点:一是经历了从人物的真实原型记录到带有文学色彩的笔记小说记载的过程;二是故事在通俗文学创作中十分繁荣.话本、小说与戏曲作品对这一历史人物进行生动地演绎与虚构,丰富了故事的内容,增加了故事的神异色彩;三是较好地处理了史实与文学虚构的关系.与其他家将故事相比,尉迟恭故事也有其独特之处:即使在故事创作的后期,也注意将史实演说与文学虚构结合起来,无论是在有关的戏曲还是小说中,基本上都做到了这一点.这是许多家将故事所没有的.总之,如同许多家将故事一样,尉迟恭故事同样经历了朝堂流入民间,由史实逐步走向虚构的过程,并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
古代笔记小说是指杂录志怪、传奇、琐闻、传记、随笔之类的著作。内容庞杂,包罗万象,其中有不少书史相关的资料。近来读此类著述,发现三个小问题,或可以校正当代著述,或可校正古代书家之言,或可考证人物名实之来由,现裒录于此,略加考证...
《五代史》和《五代史记》均未设《艺文志》或《经籍志》,清人补五代史《艺文(经籍)志》中,顾櫰三《补五代史艺文志》(以下简称顾《志》)搜罗广,刻本多,影响大,享负盛名.就小说类而言,顾《志》共着录小说63部,其数量居各种补五代志之首.不过,数量虽大,舛误也...
史诗作为一种宏大叙事的方法与观念,一直被主流文化意识形态所推崇,并具体地应用到了新时期文学的创作中去,2多年历史小说的最显着的艺术特征是什么?我认为是对史诗体式的追求.[1]新时期的古代历史题材小说由于其叙述的历史时间的久远以及历史空间的广阔,...
每每读《卖炭翁》,总是为老翁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的憔悴模样而心疼,总是为其不顾衣正单却因卖炭愿天寒的矛盾状态而悲愤。我们往往从诗的意境和意象出发,品味最多的是诗的感情,却不免忽略文字背后沉重的历史。笔者试图从卖炭翁的文字内容出...
唐传奇即唐代文言短篇小说,标志着我国古代文言小说的成熟,具有高度的文学价值。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称其为叙述宛转,文辞华艳实唐代特绝之作也[1]44。唐传奇流传至今篇目逾百,成就斐然,塑造了一大批性格各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然而在唐传奇...
唐代海纳百川的胸襟与兼容并蓄的文化措施,促使文学与艺术全面发展与繁荣。统一的唐朝有利于西域与中原的交流。西域歌舞传播流行,促成了唐十部乐①的形成,西域乐舞、乐器、乐师遍布朝野,备受唐人的喜爱,这不仅给唐文学注入新的内容,而且成为唐代艺术和...
物性相克,作为古代中国具有朴素哲学理念的重要生态原则,主要为了了解生态主体面对的复杂外在世界,更好地应对、处理不同生态主体、主体与他物之间的关系。由生产生活经验抽象而成的诸多相生相克、趋利避害存在模式,不仅显现在文献载录与文学言说如小说等...
小说研究在整个日本中国俗文学的研究中占有相当重要的比重,可以说日本研究中国俗文学的学者中几乎没有完全不研究小说的,当然,他们研究的侧重点和成果分量有所不同,有些学者主要就是研究小说,有些甚至主要是某部小说的专书研究,有些学者则既研究小说,...
诗坛誉为元代四大家之一的着名诗人、西域人辛文房,又是位卓越的文艺评论家,他以非凡的气魄,历经多年的广搜博彩、排比考订,于元成宗大德甲辰写出唐才子传。从隋大业初年至五代末年约三百五十年间浩瀚诗海中,精选出出类拔萃者二百七十八人,为之立传,附...
桑德拉吉尔伯特(SandraM.Gilbert)和苏珊古芭(SusanGubar)合著的《阁楼上的疯女人:妇女作家与19世纪文学想象》一书是20世纪女性主义文论史上的代表作之一。在这本书中,她们提出女性作家由于作者身份焦虑,创作出两种完全相反的女性形象,一种是集众美于一身的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