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的具体情况
2.1 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现状
传统的对外汉语教学是不分课型的,用一种课型和一本教材解决所有听说读写等方面能力的培养。从七十年代开始,对外汉语教学在强调实践能力的提高以后,一些学校开设了口语课和听力课,到了八十年代分课型教学成为普遍的模式,基本上确立了对外汉语教学的几种课型。针对不同的培养目标,分课型教学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口语课作为培养学生口头交际能力的课程,在对外汉语口语教学中对提升留学生的口头交际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十几年来,研究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的文章逐渐增多,可谓是研究成果丰硕。有的是从整体上分析口语教学的任务、性质、特点和意义,如刘晓宇(2001)和张云艳(2003)等。有的是从其他学科的教学特点出发研究口语教学,如杨娟(2005)等。对外汉语教师也不断地将这些理论转化为实践,将更多先进的教学方法引入口语课堂。目前国内学者对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的研究日趋成熟,但在口语教学中仍有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和完善。
2.2 对外汉语口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口语教材中的课文内容、话题和句型与现实生活中的语言交际有着很大的差距。在口语教学中一些学生曾提出过这样的问题,学生能够理解在口语课堂中学习的句型和语法,但是学过之后却不知道在生活中如何运用,学生还曾提出在日常交流中,中国人也很少运用口语课中学过的句型进行交流。这个问题使学生感到非常困惑,甚至质疑口语教学的实用性,有些学生甚至认为在课堂上学习口语是没有用的。在口语课中学习的知识无法在生活中运用,学习汉语口语之后还是无法和中国人交流,这些问题导致了学生对口语课的实用性大为质疑也使得学生在口语课上不愿意开口练习。一些学生认为学习汉语口语最好的方法就是和中国人聊天,我们不能否认通过和中国人聊天这样的方式学习汉语不是一个好办法,许多外国人没有参加过规范的汉语教学也能讲出一口流利的汉语,但是在没有教师的讲解、规范纠正语音的前提下以单纯聊天的方式代替课堂口语教学是不科学的学习方式。对外汉语教师经过专业培养,熟知第二语言习得方面的问题,在学生遇到语言学习的难点时能够根据相关的学习理论给予学生科学有效地指导。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都足以说明对外汉语口语教学还存在很大的问题,口语教学没有达到提高学生口头交际能力的预期效果。
二,在同一个班级内学习的学生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学生学习认真从不缺课,这类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课文中的内容和知识点,课堂上配合老师积极思考回答问题,课后能及时复习巩固学过的知识。第二类学生则是经常缺课甚至是在考试之前才会来听几节课,学习的认真程度不太高,对于学过的知识也基本不复习。
但是这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对汉语的理解能力却比第一类学生高。在口语考试中的表现令我感到很意外,这类经常缺课的学生除了对一些汉字无法认读、对课文中学到的句型和语法不会运用之外,在考察学生表达能力的表述题中,这类学生基本能够流利地运用汉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观点清晰词语丰富。他们在表达中运用的词语更符合中国人日常表达习惯。他们对中国文化和对中国人的了解更加的深入,这都使他们的表述语言流畅内容丰富。经过了解发现这类学生一般都在课余时间做兼职工作或者是经常和中国朋友一起聊天。虽然考试的成绩没有经常来上课的学生高,但这类学生对汉语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更强。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之外学习汉语的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却比接受课堂教学的学生强。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一方面是教材和教学方法存在问题。另一方面是由于课堂教学毕竟时间有限,如果只利用课堂时间想学好一门语言是不可能的,学生们应该在课余时间多找中国人交流多练习口语。
三,在课堂教学中,我发现汉语教师在课堂中为了使学生能够听清楚,讲话的语速一般都比较慢,在讲话时也会根据学生的反应做出适当的停顿。学生们能够很容易的理解老师说出的话,但是有学生建议老师在讲课时说话的语速能够快一点。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说话的语速比较慢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听得清楚、听得明白,较慢的语速也可以为学生示范准确的发音。由于班级内学生的汉语水平良莠不齐,教师教学是为了使大多数学生能够理解,所以教师讲话也会有意放慢语速。学生在适应了这种较慢的语速之后,走出课堂与教师之外的中国人接触的时候常常会觉得对方说话的语速过快无法理解,但是相同的语句如果是教师用较慢的语速说出来学生就能够听得懂。对于初级阶段的学生,教师在汉语口语教学中,应该用较慢的语速讲话以便于学生能够听懂,并纠正语音。对于中级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对于汉语的语感已经基本形成,只是词汇的贮备量还不够丰富,语音的纠正已经不是教学的重点。中级口语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地加快语速帮助学生逐步适应日常交流的正常语速。中级口语教学中教师的语速问题也会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一定的影响,教师可以针对班级内学生的汉语水平,在保证学生能够理解的基础上适当地加快。
四,我校中级班课程所选用的教材为北京语言大学编写的《发展汉语》Ⅰ和Ⅱ,口语课每个单元分为 2-3 个课文,按照教学计划每课需要 4-6 课时。按照教学进度的要求,应该用四个课时完成一个单元的教学任务,但在实际教学中很难完成教学任务。《发展汉语》教材的内容过多,每单元设置了很多的生词和练习题。如果按照教材的要求完成生词、课文和练习题的讲解,那么学生在课堂上基本得不到训练口语的机会。有学生提出,口语课的教材内容偏难,课文比较长,课堂上的口语练习的时间比较少,口语课教材和综合课教材很像。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我们的教学方法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对于生词部分精讲不细讲,在课后练习中删除内容重叠的部分,将一些任务型的分组练习作为课堂口语练习的一部分或者是留作课后的作业完成。
2.3 口语教学的主要任务
口语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语言实际应用的能力,具体来说,学生通过口语课的学习能够使用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要求等,重点强调学生的“说”的能力以及在哪种场合对哪些人说哪些的话。口语表达是一种综合能力,学生在听力课、综合课和阅读课所获得的知识都可以通过口语表达的情况来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初级汉语教学的任务主要是使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和对话,能够使用简单的词汇表达自己的想法,语音基本标准,语速基本正常。中级口语教学的任务是使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能够达到一般性的社会交往和日常生活交流的需要。能够流畅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表述清晰具有条理性。高级口语教学的任务是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口语交际能力,满足生活、学习和一般性的工作需要,使学生能够更加完整、更加系统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语音语调正确,语句连贯,用词恰当,能够运用较为复杂的词汇和句式,表达得体。
2.4 口语教学的原则
语音方面,初级阶段对学生的发音训练已基本完成,在中级阶段就不应该在纠正学生语音上花费太多的时间。更应该注意重音和语调对句义的影响,同一个句型中将不同的词语重读会体现强调重点的不同,不同的语调也会表达不同的意义。词语方面应该教授那些以口语化词汇和惯用表达方式为主的词汇,避免出现书面语化的表达方式。对词语的理解应该与句子相结合而不是抛开句子单纯地理解词语的意义。教授词语就是为了让学生在交际中将零散的词语按照语法规则组合成句子,完整的表达自己的意愿,更加有条理性地掌握汉语的表达方式。
在口语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教师能够将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并能够使学生理解。“根据罗伯特.w.布莱尔的?i+1?理论其中的?i?代表学生的实际汉语水平,?+1?代表比学生实际水平较高的语言输入,?i+1?就是学生可理解并有效的输入模式”。但是教师在使用这种输入模式之前应该对班内学生汉语的实际水平有准确的认识,针对不同程度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处于汉语学习的阶段及时作出调整。考虑到中级阶段学生的特点,许多学生已经过了对汉语学习的“蜜月期”,课文中出现的语法难度逐渐加深,掌握了一定的词汇量但还不能满足日常交际的需要。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应当选择难度适中并且能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话题的内容也应尽量广泛,使每一个同学都能够参与到话题的讨论中。
在话题的选择方面,尽量选择那些与生活紧密结合的,例如,旅游、购物、健身运动、特色小吃、传统文化等等。越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越容易让学生联想起真实的生活场景,越能激发学生开口说话的欲望,学生学到的知识也更容易运用在真实的生活之中。在选取话题时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学生本国的文化、宗教背景,避免宗教信仰和文化之间的不同而争论。对于国家之间的国际关系、战争和历史问题相关的话题也应该有策略性的引导话题讨论的方向。针对不同国家的生活习惯选取适合的话题,例如欧美学生比较注重隐私,一般不喜欢公开讨论自己的个人生活情况,在课堂讨论环节教师也不应该强制要求欧美学生介绍自己的家庭状况。话题讨论时,教师也应考虑到不同国家的人性格有所不同,欧美学生一般性格开朗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而日韩的学生性格一般比较内向害怕犯错,即使知道问题的答案也不敢回答。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积极地引导性格内向的学生开口,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的意识,否则会造成学生被教师忽视的心理,长此以往性格内向的学生会形成不参与课堂讨论的习惯。课堂中也会出现两级分化的现象,喜欢参加讨论的学生在课堂中表现更加活跃,不喜欢参与课堂讨论的学生在课堂中表现更加消极。
与其他课程不同,在口语课中教师不再是课堂中的主角,而学生则成为了课堂中的主角。也就是说口语课的大部分时间是让学生开口讲话的,教师在口语课上应该是根据课程的内容启发引导学生开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每一节课中如何规划好教师讲解和学生开口讲话的时间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教师的讲解时间过长,那么口语课无异于综合课,这样的口语课也就失去了教学意义。学生是课堂的主导并不意味着教师讲解完课文的内容过后就放任学生自由讨论,教师仍然是课堂的掌控者。一个口语教师的职责并不是要把课文内容讲解清楚之后再让学生机械般地进行模仿训练,而是将口语练习和模拟的语境相结合,在不断变化的模拟语境中训练学生的口语能力和应变能力,避免脱离语境不切合实际地练习。在教学中教师提出一个问题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给学生答案,而是要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得出答案,帮助学生解决讨论中的遇到的问题。
1绪论1.1选题的来源刚到美国的时候,我很困惑自己论文的选题方向,是关于美国学生学习汉语情况的偏误分析还是文化教学的探讨。时间过去半年以后,当我重新审思这个问题的时候,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文化教学这个主题,这与我在美国韦恩州立大学孔子学院的...
网络语言的使用对于汉语言文学的发展既有积极一面也有消极一面,在将网络语言应用于汉语言文学的过程中,要规范日常用语,正确选择和辨别,以此才能实现对汉语言文学的继承和发展。...
称呼具有两种交际功能:呼唤、招呼功能和评价描述功能。这两种功能往往同时体现在一个称谓语上。不同的称呼,既反映了交际双方的角色身份、社会地位、亲疏程度,也蕴涵着说话者对听话者的情感评价。称谓文化与一个时代的社会心理、历史文化紧密关联。在它的...
一、引言现代汉语中,引语的使用具有普遍性。在对四种报纸(《中国青年报》《文汇报》《中国体育报》《中国教育报》)中引语这一语言使用形式统计的基础上,笔者发现:间接引语的使用频率及所占篇幅要大于直接引语。报纸是一种具广泛社会影响力的信息传播工...
偏误是指由于目的语掌握不好而产生的一种规律性错误,它偏离了目的语的轨道,反映说话者的语言能力和水平。偏误分析是对学习者在目的语习得过程中所产生的偏误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其来源,从而了解目的语习得的过程与规律。通过偏误分析,可以了解学习者对...
《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现汉》)第6版的修订范围和幅度都比较大,修订的内容也比较广泛全面.正如修订主持人江蓝生先生(2013)所说:本次修订涉及面广,内容更新度大,是一次较为全面系统的修订.我们在这里仅就《现汉》第6版对动作+人体器官类动词...
王宁先生在《训诂学原理》一书中谈到,汉语词汇的积累大约经历过三个阶段,即原生阶段、派生阶段与合成阶段.这三个阶段之间没有绝然分清的时代界限,只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各以一种造词方式为主要方式.[1]146原生阶段是指词汇的原始积累时期,词汇出现的方式就是...
0前言本文讨论的是九江方言中的介词跟.笔者从小在乡下长大,所说方言比较地道,在做相关调查时也尽量选取当地使用最早或是最多的音.其中有些不确定的语料均以当地常住居民所讲方言为准.1介词跟的语法意义及用法(1)跟1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对象介词跟、和、同...
在今天这个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很多人的生活目标就是追求利益,因此大部分人认为实用性学科的学习更为重要,比如医学、计算机、会计和外语等有“钱”途的专业变得炙手可热,而提高人们文化修养的国语却无人问津,实在是令人悲哀。古汉语虽然在日常生活中很少...
一、引言语言是发展的,社会生活中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消亡,人们观念的改变都会在语言的词汇中得到反映,而这些变化也必然会在汉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成语中体现出来。成语语义与所有汉语词义一样,都是人们对现实现象的反映以及由此带来的人们对现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