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文化导入在汉语国际推广中的应用
【第一章】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探究
【第二章】文化及汉语国际推广中的文化
【第三章】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第四章】汉语国际推广初级阶段的文化导入
【结论/参考文献】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中文化导入研究
2 文化及汉语国际推广中的文
2.1 文化的定义和结构
2.1.1 文化的定义
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概念,从文献记载来看,“文化”这个词的意思,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就已经出现了。《周易·贲》云:“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大概是中国人论述“文化”的开始。西方的“文化”一词,来源于拉丁文Cultural,它的意思是耕种、居住、练习、注意等等。1871 年,英国文化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给“文化”下了这样一个经典定义,说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
2.1.2 文化的层次说
文化的定义有很多,文化的分类更是难以做到准确、明晰。当今学界对文化类型的划分,也是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来分析的,并无确定的答案。
对文化的结构解剖,有两分说,即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有三层次说,即分为物质、制度和精神三层次;有四层次说,即分为物质、制度、风俗习惯和思想与价值;有六大子系统说,即物质、社会关系、精神、艺术、语言符号、风俗习惯等.笔者参考前人的研究成果,把广义的文化分为四个层次:一是物态文化层,由物化的知识力量构成,是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是可感知的、具有物质实体的文化事物。二是制度文化层,由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各种社会规范构成,包括社会经济制度婚姻制度、家族制度、政治法律制度、家族、民族、国家、经济、政治、宗教社团、教育、科技、艺术组织等。三是行为文化层,以民风民俗形态出现,见之于日常起居动作之中,具有鲜明的民族、地域特色。四是心态文化层,由人类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经过长期蕴育而形成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构成,是文化的核心部分,心态文化层还可细分为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态两个层次.
2.2 汉语国际推广中的文化
2.2.1 中国文化及其特点
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对于人类的伟大贡献。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嘉惠世界的科技工艺,精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哲学宗教,完备深刻的道德理论,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化的基本内容。数千年来,它不但在中国历史上大放光彩,惠及历代炎黄子孙,而且在汉代开辟“丝绸之路”以后,影响了西方世界的历史和文化.
中国文化不仅丰姿多彩,而且有着迷人的气质和丰富的内涵。这迷人的气质和丰富的内涵就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张岱年认为,中国文化基本精神有四点:1、刚健有为;2、和与中;3、崇德利用;4、天人协调.张岂之先生在其《中华人文精神》中指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有七点;1、人文化成--文明之初的创造精神;2、刚柔相济--穷本探原的辩证精神;3、究天人之际--天人关系的艰苦探索精神;4、厚德载物--人格养成的道德人文精神;5、和而不同--博采众家之长的文化会通精神;6、经世致用--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精神;7、生生不息--中华人文精神在近代的丰富与发展.
总体来说,我们认为中国文化有如下一些特点:一是中国文化突出人文主义精神,它不像西方文化那样依附于“神学”;二是中国文化注重和谐与中庸,提倡在主导思想的规范下,不同派别、不同类型、不同民族之间思想文化的相互渗透,兼容并包;三是中国文化富于安土乐天的情趣,不像西方文化那样追求冒险与刺激。
2.2.2 汉语国际推广中的文化
“中国文化”和“汉语国际推广中的文化”有着明显的区别,是属于不同范围内的两个概念。中国文化是指中国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而“汉语国际推广中的文化”是一个有独特范围的概念,属于语言教学和文化传播范畴内的概念,所包含的内容较前者有很大区别。
“汉语国际推广中的文化”是指外国人在学习、使用汉语并与中国人交流沟通中所需要掌握的文化内容,是语言的学习和运用中需要掌握的文化知识,也是他们所期待了解的文化内容。汉语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应根据具体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可以由正在学习的语言知识引出相应的文化知识,也可以开设专门的文化课,系统完整的安排文化知识学习。
2.3 汉语国际推广中文化教学的地位
根据《外国人学习与使用汉语情况调查研究报告》,外国人学习汉语的首要目的是“了解中国文化”.在“目的”一栏中,来华学习汉语者选择“为了了解中国”的约占 38.7%,排在首位。对于他们来说,了解中国既是学习汉语的目的,也是学习汉语的主要动机之一。更具体地说,他们来华学习汉语的目的主要是通过汉语这个媒介来了解当今的中国,了解中国的政治与经济、历史与文化。(辛平,2002)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许多外国人通过学习汉语来了解和认识中国,很大程度上都是为了了解中国的文化内涵。无论是那些来华学习汉语的外国留学生,还是在本土学习汉语的外国人,他们的主要目的是相似的。笔者在位于美国东北部密歇根州底特律市的韦恩州立大学孔子学院任职期间,曾简单地调查过周围学生学习汉语的目的和动机,调查对象包括:韦恩州立大学选修汉语的大学生、附近社区学习汉语的居民、中小学选修汉语的学生,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结果显示,无论是学生还是社区居民,多数是抱着对中国文化的好奇与向往的心态而加入了汉语学习的队伍。这表明了海外汉语国际推广中文化教学的特殊地位。因此,世界范围内不断高涨的“汉语热”和“中国文化热”,向国内的对外汉语教学和海外的汉语国际推广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挑战。据此我们可以认为,从世界希望了解中国的这种现实的需要出发,汉语国际推广应以汉语为载体和媒介,加大文化教学的比重,把汉语与中华文化一齐传播到世界各地。前面已经提到,在过去的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主要关注来华学习汉语的外国留学生,且曾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仅把对外汉语教学当做纯粹的语言教学来处理,现在的汉语国际推广工作则是我们主动走出去, 让世界更快更好地了解中国,了解中国的历史与现实,中国的社会与生活,中国的经济与政治,中国的思想与教育、中国的文学与艺术。于是这就不仅是单纯语言教学的问题, 更是上升到一个文化层次的问题。所以综上所述,文化教学在整个汉语国际推广中的过程中扮演者极其重要的角色,地位不可撼动。
1绪论1.1选题的来源刚到美国的时候,我很困惑自己论文的选题方向,是关于美国学生学习汉语情况的偏误分析还是文化教学的探讨。时间过去半年以后,当我重新审思这个问题的时候,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文化教学这个主题,这与我在美国韦恩州立大学孔子学院的...
网络语言的使用对于汉语言文学的发展既有积极一面也有消极一面,在将网络语言应用于汉语言文学的过程中,要规范日常用语,正确选择和辨别,以此才能实现对汉语言文学的继承和发展。...
称呼具有两种交际功能:呼唤、招呼功能和评价描述功能。这两种功能往往同时体现在一个称谓语上。不同的称呼,既反映了交际双方的角色身份、社会地位、亲疏程度,也蕴涵着说话者对听话者的情感评价。称谓文化与一个时代的社会心理、历史文化紧密关联。在它的...
一、引言现代汉语中,引语的使用具有普遍性。在对四种报纸(《中国青年报》《文汇报》《中国体育报》《中国教育报》)中引语这一语言使用形式统计的基础上,笔者发现:间接引语的使用频率及所占篇幅要大于直接引语。报纸是一种具广泛社会影响力的信息传播工...
偏误是指由于目的语掌握不好而产生的一种规律性错误,它偏离了目的语的轨道,反映说话者的语言能力和水平。偏误分析是对学习者在目的语习得过程中所产生的偏误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其来源,从而了解目的语习得的过程与规律。通过偏误分析,可以了解学习者对...
《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现汉》)第6版的修订范围和幅度都比较大,修订的内容也比较广泛全面.正如修订主持人江蓝生先生(2013)所说:本次修订涉及面广,内容更新度大,是一次较为全面系统的修订.我们在这里仅就《现汉》第6版对动作+人体器官类动词...
王宁先生在《训诂学原理》一书中谈到,汉语词汇的积累大约经历过三个阶段,即原生阶段、派生阶段与合成阶段.这三个阶段之间没有绝然分清的时代界限,只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各以一种造词方式为主要方式.[1]146原生阶段是指词汇的原始积累时期,词汇出现的方式就是...
0前言本文讨论的是九江方言中的介词跟.笔者从小在乡下长大,所说方言比较地道,在做相关调查时也尽量选取当地使用最早或是最多的音.其中有些不确定的语料均以当地常住居民所讲方言为准.1介词跟的语法意义及用法(1)跟1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对象介词跟、和、同...
在今天这个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很多人的生活目标就是追求利益,因此大部分人认为实用性学科的学习更为重要,比如医学、计算机、会计和外语等有“钱”途的专业变得炙手可热,而提高人们文化修养的国语却无人问津,实在是令人悲哀。古汉语虽然在日常生活中很少...
一、引言语言是发展的,社会生活中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消亡,人们观念的改变都会在语言的词汇中得到反映,而这些变化也必然会在汉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成语中体现出来。成语语义与所有汉语词义一样,都是人们对现实现象的反映以及由此带来的人们对现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