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货币银行论文 >

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防控研究绪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6-29 共4072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银行供应链金融模式的信用管理探讨 
【第一章】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防控研究绪论 
【第二章】国内外供应链金融模式文献综述 
【第三章】供应链金融模式的相关概念界定 
【第四章】供应链金融模式的信用风险识别与评价 
【第五章】供应链金融模式的信用风险控制 
【第六章】银行供应链金融模式信用风险管理案例分析 
【总结/参考文献】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管控体系构建总结与参考文献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增长,银行的业务随着客户的需求而进行创新与拓展,在各个企业越来越看重供应链管理思想的趋势下,银行将部分业务的服务对象扩展到供应链。

  我国众多中小企业在供应链中担任关键角色,但因其自身普遍资产规模较小、偿债能力较低、财务信息透明度偏低等因素的存在,使得其融资成为难题,进而导致其所在的供应链上的资金流、信息流、物流传递不畅,甚至会出现“断链”,使得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实力降低。在此情境下,为了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银行在相关方面进行业务创新推行供应链金融模式,开拓中小企业融资市场。基于供应链金融模式,银行利用整个链条结构特点,准确地抓住整个链条的各个交易点,依托于核心企业对其所在的链条上的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服务,使得更多合格的中小企业进入资本市场,银行自身业务利润增添了不可小觑的份额的同时,为在我国企业数量中占 99%的中小企业的融资市场开辟了另一番天地,对于缓解我国中小企业资金运作问题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同时也能够促进供应链顺畅运作,加强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

  但是,供应链金融模式在国内开展年限尚短,发展尚不成熟,各大银行为了尽快争夺市场,在未能构建完善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的情况下加大了对以核心企业为依托的中小企业的授信额度。而且,与传统的信贷模式相比,二者存在根本上的区别,其信用风险来源也有很大差异,倘若银行在没有有效地管理与控制供应链金融模式可能存在的信用风险的情况下,急于扩大业务,增加利润,发展供应链融资模式,其后果不堪想象。

  如果有信用风险爆发,势必将银行陷入困境,整个银行体系也会受到影响。

  如今,海内物流行业、中国国际交易日益频繁,也为银行发展供应链金融模式服务提供空间。同时,国内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资金匮乏,对于资金的需要量较高,供应链金融模式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因此,研究供应链金融模式的信用风险,使国内各大银行的供应链金融模式健康、高效发展,是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1.2 研究意义

  供应链金融模式本身是银行为企业提供的一种融资模式,核心企业是该业务模式的主要参与主体之一。供应链金融模式下,银行要面对的是来自融资企业、核心企业等方面的信用风险,因此在全文中对供应链金融模式的信用风险的研究即是对银行提供该业务的信用风险的研究,分析其对融资企业提供供应链金融模式业务的信用风险管理的相关问题,不论从理论的角度还是现实运用的角度,本文均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表现为企业自身所处的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但是由于供应链中缺乏足值担保物的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有碍供应链的正常运行与发展,于是各国银行陆续推出供应链金融模式,同时相关研究也越来越热门。国内各大银行纷纷提出了供应链金融模式融资方案,但在巨大的供应链金融模式市场背后,银行对供应链金融模式的信用风险认识并不足,对其信用风险的识别、评价和控制措施尚不健全,这将阻碍各银行未来推广和创新供应链金融模式的脚步。本文通过分析供应链金融模式的运行方式和信用风险的形成机理,对其信用风险进行识别的同时,借鉴供应链金融模式的信用风险评价体系对该模式的信用风险进行评价,并在案例运用中对供应链金融模式的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提出相应改进建议。最后,从银行的角度,建立了供应链金融模式的信用风险控制制度,为银行供应链金融模式的信用风险管理提供有益的思路。

  1.2.2 现实意义

  国内供应链金融模式服务正在快速发展,并必将在中长期内有着深层次进展。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取得了巨大发展,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由于我国市场机制还不完善和不成熟,社会信用环境不完善,中小企业面临融资难题,严重阻碍其发展。在实际中,大部分中小企业都存在资金短缺问题,整体资金需求总量较大,但因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比较狭窄,主要是依赖业主投资、内部集资和银行贷款等融资渠道,自身难以满足银行贷款的抵押担保条件且贷款风险较大以及财务管理水平较低等,再加上基层银行发放贷款的权限相对有限,致使中小企业从银行获取贷款的难度较大。银行推行供应链金融模式,将有助于供应链上的中小企业进行融资,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供应链金融模式改进了传统信贷模式通过对单个企业的财务报表、经营状况和法人资信进行审批后,决定是否给予贷款的方式,其对贸易往来过程当中信息流通、物流和资本流动的有效结合更加重视。我国银行供应链金融模式的客户主要是供应链下游的中小企业,通过核心企业这一有力的后盾筹集资金。银行开展供应链金融模式业务不仅拓宽了银行自身的业务范围,也成为其开发中小企业融资市场的主要方法,供应链金融模式发展趋势明显,其信用风险管理也更加值得关注。

  银行的供应链金融模式的服务对象也不仅限于中小企业,而是为供应链中各主体提供信贷资金。在银行的金融支持下实现整个链条中各主体的增值,大大拓宽了银行的目标客户范围和信贷市场规模,也提高了银行营业收入,对中小企业资金筹集的问题也起到一定缓解作用,使得供应链的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运转更为通畅。供应链金融模式将各银行和供应链各个主体企业紧密地联系到一起,有助于产业整合,使得社会的经济效益有所进步。对供应链金融模式信用风险进行有效管控与规避,促进银行良好地推进供应链金融模式业务,使得各个主体、行业能够得到实惠,所具有的现实意义不容忽视。

  1.3 研究思路与框架

  本文的研究主线是以宏观经济环境为背景,运用比较分析和案例分析等方法,从银行的角度对供应链金融模式进行分析,以下为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与思路以及本课题创新之处。

  第二章为文献综述,分别是供应链金融模式的社会价值与实践应用国内外文献综述、供应链金融模式信用风险的国内外文献综述以及对各文献的整体述评。

  第三章是供应链金融模式的相关概念界定,对供应链金融模式的内涵、特征、分类以及各模式的运作机制等进行简要的介绍和分析。

  第四章将供应链金融模式与传统授信业务的信用风险进行对比分析,基于供应链金融模式,对其信用风险点进行识别,借鉴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 Logistic 回归方法所构建的供应链金融模式的信用风险评价模型。相比单一指标评价法而言,指标体系评价法对信用风险的衡量和评价更加全面和系统。而且,我国各学者对供应链金融模式信用风险评估体系的相关分析颇多且较为深刻,运用供应链金融模式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对该模式的信用风险进行评估,使银行对供应链金融模式业务的信用风险评估更具理论研究价值与实际操作意义。

  第五章从银行的角度出发,结合整个供应链金融模式服务贷前、贷中和贷后的流程,提出对供应链金融模式全流程的信用风险控制的设计方案和实际操作建议。

  第六章是案例研究,列举了银行提供供应链金融模式的全过程,详细论证了银行提供的供应链金融模式的信用风险的识别、评估过程,同时结合案例实际运用情况对借鉴的供应链金融模式的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最后,结合案例为银行的供应链金融模式服务提出贷前、贷中和贷后的信用风险防控措施,例证本文研究的结论措施和政策建议。

  第七章为供应链金融模式信用风险管理总结与研究的不足,为银行完善供应链金融模式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提供有益的参考,也总结在本文的剖析与论证过程中的不足。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银行的供应链金融模式服务对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资金紧张这一难题的作用不可忽视。本文对供应链金融模式的信用风险的研究,追求方法的多样性,研究角度与研究内容的创新性。

  1.4.1 研究方法

  为了能够更加深入地研究供应链金融模式的信用风险,本文运用各种方法对供应链金融模式的信用风险问题进行分析,所采用的主要方法如下:

  (1)比较分析法

  本文通过对比供应链金融模式的信用风险与传统授信业务的信用风险之间的差异,可以清晰地了解到银行对传统授信业务的信用风险防控措施已经无法再适应于供应链金融模式的信用风险管理。另外,本文改进和整合了原有信贷模式下的信用风险识别、信用风险评价和信用风险控制的措施,为银行提出了针对供应链金融模式特征的信用风险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2)评价指标体系法

  本文借鉴评价指标体系法对银行提供的供应链金融模式的信用风险进行评估。指标体系评价法将各指标量化,对信用风险的衡量和评价更加全面和系统。通过对融资企业、核心企业、融资物质情况、供应链稳定性等指标进行评价,结合案例实践运用,提出改进供应链金融模式的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议,使银行对供应链金融模式的信用风险评价更具理论研究价值和实际操作意义。

  (3)案例分析法

  根据研究对象的特点建立一个研究载体,通过调查分析,论证研究对象特点的形成过程就是案例分析法。本文第六章进行案例分析,详细地分析银行供应链金融模式授信的全过程,论证银行供应链金融模式的信用风险的识别、评估过程,并结合案例实际情况,对借鉴的供应链金融模式的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给出几点改进建议,并为银行提出从贷前、贷中和贷后的信用风险管理建议。

  1.4.2 创新点

  随着供应链金融模式在近十年内被银行、企业、政府的认可和广泛推广,新生事物潜在的风险也陆续暴露出来。通过综合提取融资企业评价指标、核心企业评价指标、融资物质评价指标、供应链评价指标及银行指定的物流监管方评价指标的形式,借鉴供应链金融模式的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案例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进而指导银行制定相应的信用风险控制方案,对其信用风险进行全面地分析与研究,为各大银行对供应链金融模式的信用风险实现有效管理提供有益思路。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供应链管理论文
返回:货币银行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