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货币银行论文 >

两岸四地“最优货币区”的基本构想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6-11-25 共3006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7 两岸四地“最优货币区”的基本构想
  
  7.1 “两岸四地”构建最优货币区的目标
  
  经过上文论证,“两岸四地”已经在相当程度上满足了构建最优货币区的标准,那么接下来的核心问题实际是选择何种模式进行合作的问题。全球范围来看,多边货币合作模式共有三种:一是欧洲的单一货币模式,又称欧元模式;二是拉美国家的主导区域货币模式,又称美元化模式;三是多重货币联盟模式。从现实基础来看,两岸四地不具备类似于美元化模式的背景和条件,多重货币并存的格局将得到延续;从趋势看,选择一种货币作为核心货币进行由低级向高级的货币合作,并长期坚持多种货币各司其职的模式符合“两岸四地”实际情况。同时考虑到“一带一路”战略、亚投行建设等的落实,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将达到新的高度,可以预见人民币将在地区间发挥更大作用、承担更多职能。
  
  当前,“两岸四地”构建最优货币区绝非以区内的货币替代为根本性目标,而是构建一种人民币为主导(或核心)、港澳台货币各司其职的合作模式。笔者认为,该模式下两岸货币合作需要坚持“渐进性”原则、“平等性”原则和“互惠性”原则,以及“制度化”原则。
  
  两岸四地货币合作的最终目标应该是建立一种稳定的制度安排,在长期最大限度地减少外部冲击对区域的危害,形成以紧密的政策协调为手段,以区域内稳定的汇率水平为基础,以两岸四地整体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为表现的货币联盟。具体而言:
  
  (1)促进两岸四地金融货币市场协调发展,通过促进人员、资本等在两岸之间流动的政策来实现;(2)实现区域双边汇率的稳定。便于内地、香港、澳门、台湾经济稳定,协调货币财政政策等对汇率的干预,由限制汇率波动范围转进到实现固定汇率;(3)维护两岸的区域金融安全。在区域内建立危机预警、危机防范和危机救助机制,以货币基金和共同储备方式完成最后贷款人角色的构建;(4)最大程度的实现两岸四地经济共同发展。这是货币合作的根本原则和目标,在区域经济共同发展和大陆、台湾发展面前,货币合作只是保证其实现的手段,具体釆取何种合作模式,在怎样的合作原则下进行合作路径选择,取决于两岸最终达成的共识.

        7.2 “两岸四地”构建最优货币区的路径
  
  “两岸四地”货币合作路径选择是本文研究的另一个重要问题。综合前文的分析,笔者认为“两岸四地”应该分阶段分步骤的进行,具体路径设计如下:
  
  货币合作的短期,这一阶段主要加强各项经济指标趋同性,建立两岸货币合作的现实经济合作基础,增加当期货币合作的收益;深化两岸之间的货币金融合作,包括建立信息交流机制、组建统一的机构协商机制和讨论如何进行金融监控等;减少对外界尤其是美元的依赖;建立连按货币互换制度;争取政治当局对货币合作的有利支持,减少政治阻碍;货币合作中长期是汇率合作机制的建立,该阶段在第一阶段专门协商机构基础上建立常态交流的组织机构;建立货币合作的制度化机制,界定两岸四地各职能部门的干预范围和责任;建立货币合作基金,保证市场干预的顺利和应对国际收支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建议适当的汇率目标区,减小双边汇率波动幅度和增强汇率政策的同步性。
  
  在长期两岸统一区域内,各货币最终实现两岸间只有一种货币流动,该种货币可以是某种现有货币,也可以是新创建出的货币种类,如有学者提出的华元;两岸四地只存在一个中央银行,负责共同货币的发型和统一的货币政策的制定;财政政策一定程度的协调和统一,有可能的话,负责专门的财政机构,负责财政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当然协调财政政策统一在世界范围内尚无实例,达到这一阶段,需要“两岸四地”倾注更多的努力。
  
  7.3 “两岸四地”构建最优货币区的策略
  
  7.3.1 尊重各方政治制度、经济结构和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差异
  
  针对“两岸四地”在政治制度、经济结构和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内地作为区域核心(国际经济、政治影响力)一方面应积极推动货币一体化并发挥引领作用,另一方面又要尊重各方意愿,调动区域合作的积极性,消除区域货币一体化对政治、社会和文化等其他方面可能的消极影响,在签署双边或多边协议以及制定有关干预规则时保持强币与弱币的平等地位,最大化平衡四地的责任与义务。
  
  7.3.2 加快落实推进内地对接香港、澳门、台湾的自由贸易区建设
  
  在 CEPA 和 ECFA 协议内容基础上,进一步加深“两岸四地”经贸和金融合作,实现要素自由流动。2003 年至今,内地与香港、澳门签署了《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及十份补充协议,2010 年内地与台湾也签署了《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为“两岸四地”经济协作、融合和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就目前而言,内地与港澳之间货物贸易及商品流动自由化已基本实现,下一步是继续加紧落实服务贸易领域的相关政策,促进服务贸易自由化和三地人员的自由流动,而内地与台湾之间目前尚未完成通商的目标。今后,要充分利用 CEPA 先行先试政策,落实粤港澳区域性跨境自由贸易区,要充分利用厦门对台优势和作用,扩大对台开放,落实对接台湾的厦门自由贸易区。
  
  在自贸区内,两岸四地共享自由贸易带来的便利与福利效应,积极倡导区内贸易以人民币计价和结算,推动人民币内地与港澳台的重要结算货币。在金融合作方面,降低港澳台 QFII投资者的资质要求,允许内地 QDII 以人民币形式赴港澳台投资,为长期相互投资提供便利,积极研究与落实四地基金、期货、证券等方面的人民币合作。
  
  7.3.3 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放松内地资本账户管制、实现人民币可自由兑换
  
  从实证结果可以看出,内地与香港、澳门、台湾在外部冲击上表现出显着不相关,内地对人民币资本项目兑换、跨境资本交易及其货币兑换的管制已阻碍了区域货币一体化,逐步实现人民不自由兑换是“两岸四地”货币一体化与人民币国际化的必经之路。自 2009年中国正式启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以来,香港的人民币业务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加快香港人民币离岸中心建设和着手启动台湾人民币离岸市场,有益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及发挥更大的作用。当今,人民币已在边境贸易中发挥一定的作用,下一步要在此基础上改善人民币投资环境,多元化人民币投资环境,扩大周边国家和地区人民币支付结算、储藏价值和流通手段的功能。
  
  7.3.4 构建“两岸四地”汇率协调、危机预警与风险救助机制,加快推进人民币成为港澳台货币汇率的名义锚
  
  基于脉冲响应分析显示结果不难发现,人民币、港币、澳门币和新台币实际有效汇率对各自经济结构冲击的响应路径有一定的相似性,这表明四种货币汇率相互盯住及实现自由兑换是可行的。从实际情况看,澳门币从 1972 年于港元建立官方联系汇率(103 澳门币兑 100 港币),1983 年港币实行钉住美元的联系汇率制度,澳门币亦通过港币与美元挂钩,当前新台币和人民币分别实行自有浮动汇率制度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不难看出,港澳台三地货币对美元高度依赖,“两岸四地”货币间汇率容易受到国际外汇市场汇率波动影响,加剧了贸易风险。亚洲金融危机中,人民币的坚挺为危机中港币的稳定和香港经济复苏提供了强力支持,以及 2008 年美国金融危机后中国政府及人民币的负责任表现,率先带领港澳台地区走出危机阴影。因此,“两岸四地”迫切需要建立汇率稳定协调机制、危机预警与风险救助机制以应对不确定的汇率风险乃至全球经济动荡。人民币当前币值整体相对稳定,推动港币、澳门币与新台币参考人民币汇率浮动,实行以人民币为主导的相对稳定的区域汇率制度,并组成对外汇率协同浮动的货币联盟,缓解外汇市场压力。同时,加强“两岸四地”金融监管、潜在危机预警、可能导致金融危机的经济隐患评估和经济政策决策等方面协作,推动人民币成为港澳台储备货币。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货币银行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