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或信用量的方法和手段的总称。而货币政策理论则是关于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中介目标、政策工具、传导机制以及有效性等诸多方面的理论集合。
从二十世纪初到现在,货币政策理论从无到有,不断发展、不断完善,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理论体系。我们先简要地回顾宏观货币理论的发展历程,而后再详细讨论货币政策理论各个方面的最新发展。
货币,作为经济运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古典经济学理论中,货币虽然在商品流通中发挥重要作用,但也只有交换媒介、价值尺度、支付手段、贮藏手段等功能,对实际经济运行并不产生影响。
货币中性--货币量的变化只引起价格水平的同比例变动,对实际产出没有影响--是古典经济学货币理论,即货币数量论,对货币在经济中所发挥的作用的主要看法。正是因为这种看法,使得古典经济学没有发展出货币政策理论这一内容,而同时期的各个国家也没有通过调节货币量或者利率来实现其经济增长目标的行动。
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出版标志着现代宏观经济学的诞生,同时也标志着现代意义上的货币政策理论的产生。"凯恩斯不仅驳斥了传统货币数量论'价格上升仅仅是货币数量增加的结果'的说法,而且强调了宏观经济分配中利润的决定只取决于对货币利息率的依赖。"他打破了古典经济学将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分割开的做法,将二者置于同一分析框架之下,他认为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通过利率联系在一起,货币供应量的任何变化都会通过利率的变化对产出造成影响,利率是货币政策传导的核心环节。在货币需求的决定上,凯恩斯提出了"流动性偏好"理论,认为人们对货币的需求取决于对流动性的偏好,利息是对放弃货币的灵活性的报酬。在政策的选择上,凯恩斯主张以财政政策为主,因为存在"流动性陷阱"和不稳定的"投资边际效率",实施财政政策的效果要好于货币政策。
凯恩斯的《通论》出版之后,希克斯、汉森等经济学家将《通论》中晦涩复杂的思想简化,并将其用 IS-LM 模型表示。"新古典综合派以 IS-LM 模型为核心,综合莫迪利安尼的消费函数、索罗增长模型和菲利普斯曲线,推论出一套相机抉择的政策组合,是谓'凯恩斯共识'".
新古典主义的货币政策理论主张通过实施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来调节利率,以达到熨平经济波动,促进经济增长的目的。
同时,他们认为货币政策应和财政政策相配合,比如,在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刺激经济的同时,使用偏紧的货币政策来控制通货膨胀,从而达到保持经济增长、维持物价稳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这一方式在二战后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由于长期保持低利率以及不断使用公开市场操作为财政筹集资金,导致通货膨胀压力在 20 世纪 60 年代后期逐渐增大,最终演变为 20 世纪 70 年代的"大通胀".
同一时期,古典经济学中货币数量论的观点又重新得到重视。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主义者对凯恩斯主义者所主张的货币政策理论提出了全面的挑战。他们认为货币只能在短期中引起产出的变动,在长期中货币是中性的,货币量的变化只能引发价格水平同方向的变动。因此,他们反对新古典主义者主张的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认为这种不断变化的货币政策是经济波动的源头。他们还强调把货币量,而不是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货币主义者主张实施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即以一个事先宣布的不变的货币增长率作为货币政策的目标。持续的高通胀以及新古典主义无力应对这一局面的现实,使得美联储在 20 世纪 70年代后期采纳了货币主义者的建议,将货币量作为中介目标,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力求降低通货膨胀。美联储的行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到了 80 年代初期,美国的通货膨胀基本得到控制。
20 世纪 70 年代逐渐形成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对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提出了不同的见解。"新古典主义实质是信奉瓦尔拉斯范式的一种经济学流派。它以经济主体具有理性预期为由,主张经济能够自发均衡,货币政策无效。"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主要包含两种模型,一是货币经济周期模型,该模型将经济的波动视为货币的意外的波动的结果;另一种是真实经济周期模型,该模型将经济的波动归结为资源、技术等真实变量意外变动的结果。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认为,当经济主体具有理性预期时,公众对于货币供应量的变动会有相应的预期和应对策略,因此,被预期到的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对实际产出不会造成影响,只有出现公众未预期到的货币供给量变动时,实际产出才会发生变化,但这种变化是暂时的,因为公众很快会调整他们的预期,使产出恢复到原来的水平上。另一方面,通过对最优政策的动态不一致问题的研究,人们发现"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往往会导致通货膨胀。因此,实行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以及提高中央银行政策操作的透明度成了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家的主张。
在这一时期,凯恩斯主义者不断完善凯恩斯主义理论的微观基础,形成了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他们提出"工会作用说、隐性工资合同和效率工资说来论述工资的粘性,并从生产能力闲置论、需求非对称论、厂商信誉论、状态依赖规则和时间依赖规则等方面说明名义价格粘性和实际价格粘性,修改了凯恩斯的工资和价格刚性理论,构建了货币短期非中性的微观理论基础。"新凯恩斯主义者在价格粘性及刚性名义工资的基础之上,证明了市场存在非出清状态,并讨论了货币政策的作用。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宏观经济学领域出现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称之为新新古典综合(简称 NNS)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理论相比,NNS 理论强调市场的不完善,在分析中加入诸如垄断、工资价格粘性等因素。NNS 理论是一种瓦尔拉斯形式的一般均衡模型,它继承了新古典主义关于理性预期和最优化行为的假设,以不完全竞争和价格粘性为基础构建模型。在 NNS 框架下短期中经济的行为由总需求决定,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货币政策操作调节总需求,改变产出等真实变量。"所以新新古典综合为货币政策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它可以把理性的前向价格设定、不完全竞争和个体追求最优化的这几个因素结合起来解释货币在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在上文中简要叙述了宏观货币经济理论的发展过程,接下来我们将详细讨论货币政策理论的各个方面。本文第一章讨论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中介目标,第二章研究传统货币政策工具和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的内涵、种类和有效性,第三章讨论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主要包括利率渠道、汇率渠道、资产价格渠道和信贷渠道,第四章研究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2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理论经济增长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期,一国或地区的总产出或人均产出的持续增加。更一般地来说,它反映了一个经济体系生产内部成员生活所需要商品与劳务潜力的扩大。保罗。萨缪尔森认为经济增长要依靠经济中所具有的四个轮子。人力资源(...
人口老龄化成为不可逆转的常态,意味着未来总体经济的运行将始终处于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之下。由此决定了,人口老龄化不只是老年人的问题,也不只是与老年人有关的局部性经济问题,而是涉及经济各领域的全局性经济问题。在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的现实背景下,从...
0引言西方的宏观经济学理论受到国家历史的影响和熏陶与我国的经济学理论是存在较大的差别的。不同的经济学理论阐述的经济学发展以及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是存在较大的影响的。研究西方的宏观经济学理论对于一个国家的理解是有很大帮助的。1主要的西方宏观经...
宏观经济学发展是解决西方经济大萧条的“救命稻草”,打击了西方古典经济学体系,特别是一般均衡理论。在凯恩斯经济学之前,虽然有马恩为代表的经济学家们作出思想贡献,但他们并没有建立自身的话语体系。...
摘要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或信用量的方法和手段的总称。而货币政策理论则是关于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中介目标、政策工具、传导机制以及有效性等诸多方面的理论集合。从二十世纪初到现在,货币政策...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RealBusinessCycle,RBC)和凯恩斯主义的IS-LM模型是宏观经济分析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两类理论框架。虽然两者在许多方面不同,但都遵循ModiglianiGMiller(MM)定理,即在一个信息对称、不存在税收与交易成本的完全竞争经济中,若不存在破...
引言美联储于2014年10月宣布,从11月1日起全面退出量化宽松(QE)货币政策;2015年1月,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宣布欧洲央行将立即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欧美发达国家在金融政策上的实施经验一直是中国的学习样本,但欧美这次在货币政策上少有的反向操作...
第三章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央银行制定货币政策后,通常会根据一定的操作规则,选用一项或几项政策工具,来影响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从而使经济向着既定的目标运行。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就是指货币政策工具对中间变量产生影响进而作用于产出等宏观变量的过程...
当前,我国已进入经济新常态,经济结构矛盾不断增加,原本的数量型货币政策已无法有效调控经济。再加上我国缺少完善的价格性货币政策调控机制,导致央行无法有效调节货币的"价"和"量",市场预期给央行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引言.2007年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随后演变成一场波及全球的金融风暴,受此风暴的影响,北欧国家冰岛最终国家破产,成为欧洲第一个倒下的国家.2009年初,东欧国家乌克兰也遭到信用评级的降级,更为严重的是,同时期迪拜危机①爆发,重创了欧盟.随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