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宏观经济学论文 >

宏观经济学论文通货膨胀相关范文6篇(2)

来源:未知 作者:学术堂
发布于:2016-12-23 共24052字
  (二)历次通货膨胀的回顾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共经历了五次比较大的通货膨胀,以下是对它们的回顾。

  1.1980 年的通货膨胀。1978 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壮举,党的工作重心刚刚转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着重进行经济建设,由于没有经验,我国的经济面临比例严重失调的现实。1979 年我国发布文件,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整改,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首先对棉花、粮食等农产品的收购价进行了大幅度的提高,之后又有计划的提高了煤炭、钢铁、水泥、有色金属等的出厂价格,导致与此原材料相关的下游产品的成本的提高,高度膨胀的投资需求导致了财政赤字,主要通过货币融资解决财政赤字,从而引发了建国以来的第一次通货膨胀,物价水平大幅度提高。

  2.1985 年的通货膨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得到明显提升。但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固定资产的规模过大导致总需求的增加,员工的工资水平上升,但是与生产率水平的提升不成正比,导致工厂生产成本增加引发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随着我国基础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张,社会总需求的不断增长,我国的经济出现过热的现象。从而导致经济结构的失衡,混乱的经济秩序,我国的经济出现了大幅度的涨跌,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3.1987 年至 1989 年的通货膨胀。为了治理上一阶段出现的通货膨胀,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紧急措施,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物价指数就在上一阶段通货膨胀的带动下,全面提升,达到了改革开放以来物价指数的最高值。相比较之前出现的两次通货膨胀,这次更加严重。1988 年的零售物价指数达到建国 40 年以来的最高峰,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同比上升 23%,实属罕见。人们开始疯狂的抢购商品,不是为了使用,而是为了保值,银行也出现了储蓄存款挤兑的风潮,我国的经济发展局势面临严峻的挑战。

  4.1993 年至 1995 年的通货膨胀。1993 年我国的经济建设又掀起了一个高潮。全国上下鼓足干劲,全面进行经济建设,社会需求又开始大幅度的扩张。房地产、开发区、集资、股票出现了“四热”,投资膨胀,物价上涨,经济局面变得比较混乱,新的一轮通货膨胀产生了。各种指标上涨幅度令人震惊,粮食价格同比增长 56.3%,农产品价格同比上涨 61.1%。除了这种高幅度增长,还产生了四种“紧张”,包括交通运输紧张、能源紧张、原材料紧张、资金紧张。此外,货币的发行量和存量也大幅度增长,此次通货膨胀导致了我国经济局而的混乱。

  5.2007 年至今的通货膨胀。从 2006 年后半年开始,粮食、蔬菜及奶制品等价格持续上涨,房地产、金融产品价格也不断升高,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高居不下,从 2007 年开始通货膨胀的压力越来越大,到 2010 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升了 3.3%,2011 年突破5.4%。同时,工业品生产价格指数也一路飙升,2011 年 3 月份的上涨幅度达到 10.5%,2007 年至 2010 年这几年成为了物价上涨最快的几年。到 2012 年,我国的物价出现的下降的趋势,但从整体上来看,还是存在物价上涨的压力。

  (三)历次通货膨胀采取的治理对策

  1.1980 年通货膨胀的治理对策。为了尽快的治理这一次通货膨胀,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压缩基本经济建设的规模,控制物价水平。国家采取平衡财政、平衡信贷和稳定物价的政策,合理的降低总需求。1980 年 12 月,我国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严格控制物价、整顿议价的通知》,由于当时可以选择的货币政策有限,所以此次通货膨胀主要依赖财政政策进行治理,国家的干预使得当时的物价得到了基本稳定,经济生活暂时恢复了有序状态,但是这种政策只是暂时的缓解了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

  2.1985 年通货膨胀的治理对策。通货膨胀爆发以来,我国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制定了很多紧缩性宏观经济政策,来压缩投资规模和消费基金,并加强对物价进行管理和监控。另一方面,也积极的采取货币政策进行调控,加强对金融机构的信贷规模的控制,使用国家外汇增加商品的进口。1985 年 2 月,国务院下达指令,严格控制消费基金和投资基金,防止其不断膨胀,还依法严厉打击紧缺生产资料的地下黑市交易及其他违法活动。这一次采取的措施与第一次有相似之处,只是在力度上更严厉,但是由于过于严厉,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影响了经济的增长,国家也就随之放松了对制定的政策的执行,这就为下一次通货膨胀的爆发埋下了隐患。

  3.1987 年至 1989 年通货膨胀的治理对策。为了有效的治理这一次通货膨胀,我国采取了“治理整顿”的紧缩政策,一方面大幅度减少对固定资产的投资规模,另一方面,通过提高银行存贷款的利率,严格控制银行的存款规模,抑制信贷规模的膨胀。1988 年 7 月央行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严格信贷资金管理的通知》,这一政策的实行,大幅度的压缩了信托公司的信贷规模,对其贷款的投向和资金的来源也实施严格控制。除此之外,严格的控制财政支出,增加财政补贴,以稳定物价。但是,严格的措施导致了经济秩序治理的混乱,给经济结构的调整增加了困难,国民生产总值上下浮动较大,经济的增长也受到了一定的阻碍。

  4.1993 年至 1995 年通货膨胀的治理对策。1993 年 6 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当前经济情况和加强宏观调控的意见》,围绕如何实现经济的“软着陆”采取措施。一方面,要加强对税收管理的控制,严格控制货币供给量的速度,抑制信贷规模的扩张,加强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能力,对金融机构进行体制改革。另一方面,国家颁布相关法律严厉打击非法集资,控制社会团体的购买能力,整顿房地产市场,稳定物价快速增长的态势。此次措施的行政手段明显减弱,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能力得到了充分体现,从整体上来看,此次通货膨胀的治理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果,为我国经济快速稳步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在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通货膨胀爆发的压力。

  5.2007 年至今的通货膨胀的治理对策。与以往发生的通货膨胀的治理对策类似,只是针对之前发生的通货膨胀,做了分析与总结,此次采取的措施更加多样化,也更加具体与完善。

  第一,央行采取了适当从紧的货币政策,对存款类金融机构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进行适当的调整,继续严格控制信贷规模。第二,对外汇管理体系进行完善,取消对经常项目外汇账户的限制,加强外汇真实性的审查力度,不断的拓展外汇。第三,广泛减免各种税收,对农民实施补贴,调整税收结构,调节高低收入的平衡,以使我国经济稳步发展。第四,实施价格干预政策,2008 年 1 月,我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对部分重要商品及服务实施临时价格干预措施的实施办法》,确保产品的供给满足人们的需求。

  (四)历次通货膨胀治理对策的比较分析

  1.经验和启示

  1980 年发生的通货膨胀,主要是因为供求不平衡造成的,那时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不发达,我国主要采用行政手段进行治理。对于历次通货膨胀,行政手段都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只是在 1980 年之后,随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通货膨胀爆发的原因也越来越复杂,仅仅采用国家行政政策,已经不能满足现实的要求。故国家开始采用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利用各种手段对利率和货币的发行量及存量进行调节,加强中央银行对各种金融机构的宏观调控能力,对促进经济增长,稳定社会物价水平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紧缩性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相结合,成为非常有效的治理通货膨胀的一种措施。对政策的逐步完善,使得治理通货膨胀一步步走向成功。

  从通货膨胀的治理效果来看,通货膨胀的治理实际也影响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因为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好多体制都不完善,因此,如何更好的治理通货膨胀,成为了经济体制改革,经济结构调整的首要任务。通过市场结构的不断调整,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通货膨胀也会得到有效的治理;而有效的遏制通货膨胀的势头,也对经济的稳步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在改革中不断发展,逐渐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2.教训和不足。

  在对通货膨胀的治理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某些方面也有不足。如 1988 年通货膨胀爆发以后,我国立即采取了紧缩的财政政策,但由于政策过于严厉,对它的力度拿捏不当,反而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影响了生产力的进步。一些企业缺乏流动资金难以运转,经济增速大幅回落,我国经济到达了改革开放后的最低水平。另外,国家不能够很好的预见未来,采取的政策具有滞后性。

  1992 年出现的经济的热潮,然而国家并没有立即采取措施,到了1993 年才出台政策进行治理。由于政策的滞后,所以并没有立刻产生治理效果,物价还是在不断攀升,直到 1996 年通货膨胀的局面才得到基本的控制。由此,我们得到的教训是,面对通货膨胀,要及时的出台政策,迅速的治理,以降低通货膨胀的治理成本。

  三、我国近期通货膨胀的形成及原因

  (一)我国近期通货膨胀的形成

  1.形成的背景

  通货膨胀是一种普遍的经济现象,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后,就先后发生了五次通货膨胀。2008 年全球经济危机爆发之后,我国经济的发展也受到了影响,国家迅速出台政策进行治理,经济逐步复苏,然而也由此引发了新的一轮通货膨胀。2009 年之后,我国农产品、原材料价格,工人工资不断攀升,随之导致了物价的全面上升。

  2.主要的特征

  21 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进入了稳步发展的阶段,经济增长速度与上世纪 80 年代相比,已经明显缓慢,所以,近期的通货膨胀爆发之后,物价有上涨的趋势,但是上涨的空间有限,不会形成恶性循环。首先是因为我国从改革开放到现在,几十年的经济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基本达到小康社会。其次,我国的生产资料价格权是国家掌控的,这样在通货膨胀爆发的时候,就能调节价格上涨的速度。

  其次,之前发生的通货膨胀基本是由于国内需求过大拉动的,国内经济过热,供不应求,出现抢购的现象,最后导致全面通货膨胀的爆发。而 2007 年之后发生的通货膨胀更大的因素是贸易顺差的积累造成的国内货币发行量过大。我国的经济结构尚不平衡,对外出口额所占比重较大,造成了国内流行性过剩的局面。这样就导致了物价上涨的周期延长。

  另外,我国三大价格指数的结构和涨幅都存在比较大的差异。例如,2007 年我国的居民价格消费指数同比上涨 4.8%,而生产者物价指数和RP工分别同比增长3. 1%和4.4%,而在生产价格中,初级价格和中间产品的价格涨幅又高于最终产品,生产资料的价格高于消费资料的价格,出现了比较大的差异。具体来看,烟酒食品、家庭设备、医疗保健用品及个人用品等出现了上涨,而交通通信、娱乐文化、衣养等则持续下降。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宏观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