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可持续发展论文 >

生态哲学与审美经济的整合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6-10-14 共3739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题目 生态哲学视角下审美经济探究
第一章 影响审美经济发展的客观因素研究绪论
第二章 审美经济的相关解读
第三章 审美经济生态的实践基础
第四章 审美经济生态的认识过程
第五章 审美经济的社会发展趋势
结语/参考文献 生态哲学与审美经济的整合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展开更多

  第 6 章 结束语
  
  当今时代是一个经济和审美感知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时代。经济生产活动中越来越多地注入了审美内涵,审美认知也逐渐地向经济活动渗透,二者相互作用,就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审美经济模式。通过积极引导,不断地提升消费者与生产者的审美认知度,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促进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存在决定于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社会存在;经济的发展决定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并作用于人的审美认知,而审美认知又会影响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不应以牺牲自然资源为代价,具有生态内涵的审美认知对经济的发展能够起到促进作用。
  
  审美经济的出现,是为了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审美感受与审美体验。但任何事物的追求都应该保持在一定的限度之内,过度的追求经济发展,会导致生态环境的失衡问题,资源耗竭、环境破坏,经济与生态之间充满了矛盾。人类应清楚的明白不应以自我为中心,人类同大自然的其他生物一样,都是生态共同体中的一员。对自然资源的贪婪、无度索取,若超出自然的承受范围,那后果将不堪设想。坚持生态观,以科学的、发展的眼光,将审美经济与生态哲学相结合,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哲学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基本观点,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坚持物质生产、环境资源和人自身的三大系统的动态和谐统一的观点。树立正确的审美价值观与经济发展观,遵守自然规律,坚持人与自然之间动态和谐的生态关系,使人类社会与生态环境都能够可持续地进行下去。


  参考文献
  
  一、着作类
  
  [1] (德)恩格斯。自然辩证法[M].于光远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
  
  [2] (德)黑格尔着。美学[M].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3] (德)马克思。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刘丕坤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4] (美)B.约瑟夫·派恩,詹姆斯·H·吉尔摩。体验经济[M].夏业良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5] (美)M·李普曼。当代美学[M].邓鹏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6.
  
  [6] (美)阿尔文·托勒夫。未来的冲击[M].蔡伸章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6.
  
  [7] (美)唐纳德·沃斯特着。自然的经济体系[M].侯文蕙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8] 曹凑贵。生态学概论(第 2 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9] 陈望衡。环境美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10] 范正美。经济美学[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4.
  
  [11] 孔庆亮等。审美经济[M].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1988.
  
  [12] 李世雁。走向生态纪元[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4.
  
  [13] 李泽厚。美的历程[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
  
  [14] 李振基,陈小麟,郑海雷。生态学(第二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15] 凌继尧,张晓刚。经济审美化研究[M].北京:学林出版社,2010.
  
  [16] 刘方喜。审美生产主义[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17]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 1、2、3、4、42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8] 马兆俐。罗尔斯顿生态哲学思想探究[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9.
  
  [19] 吴虹。技术政治哲学引论[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5.
  
  [20] 徐纪敏。科学美学思想史[M].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
  
  [21] 于光远。中国的科学技术哲学--自然辩证法[M].沈阳:科学出版社,2013.
  
  [22] 朱狄。当代西方美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23]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24] Berleant A.Aesthetics and Environment[M]. New York: Variations on a Theme, 2005.
  
  [25] Erzen J. The World Is My Body: Ecology and Aesthetic Perception[M]. Poland:InternationalYearbook OfAesthetics, 2010.
  
  [26] Kahneman D. Thinking, Fast and Slow[M]. Los Angeles: Times Book Prize for Current Interest,2011.
  
  [27] Russell B. The Problem of China[M]. Peking: Central Compilation & Translation Press, 2011.
  
  [28] Tim J. Prosperity without Growth: Economic for a Finite Planet[M]. London: Earths can, 2009.
  
  [29] Welsch W. The process of comprehensive aesthetic[M]. London: Undoing Aesthetic, 2002.
  
  二、期刊类
  
  [30] 蔡晓璐。论体验经济时代中审美体验与文化产品的关系[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4):126-131.
  
  [31] 陈虹,李世雁。生态伦理与生态审美的过程哲学解析[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5(1):114-118.
  
  [32] 陈望衡。生态美学及其哲学基础[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0(5):5-10.
  
  [33] 冯高创。审美化:从经济、文化到生活的一体化转变[J].红河学院学报,2008(6):36-38.
  
  [34] 郭玉越。论美感的起源--一种基于达尔文学说的观点[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5,31(7):111-115.
  
  [35] 贾林海。从设计的技术研究到设计的哲学研究[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32(20):29-34.
  
  [36] 佫蒙。论经济发展与审美倾向[J].商品与质量,2011(6):195.
  
  [37] 鞠虹。中国古典美学对大审美经济的启示[J].美与时代,2012(3):29-31.
  
  [38] 李宏。技术与美术的本质及其同一性研究[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5,31(8):124-128.
  
  [39] 李文明,吕福玉。网络时代的审美文化与审美产业--以审美经济学为视角[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2(7):48-55.
  
  [40] 李玉辉。体验经济的审美批判[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1):46-49.
  
  [41] 凌继尧,季欣。审美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39-43.
  
  [42] 凌继尧。解读大审美经济[J].中国教育报,2009(12):1-3.
  
  [43] 刘玉清。生态美的特征和价值[J].生态经济,2000(10):54-56.
  
  [44] 彭水香。体验经济时代的网媒与审美文化[J].新闻爱好者,2011(2):66-67

    [45] 佘正荣。关于生态美的哲学思考[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4(10):50-55.
  
  [46] 王诺。生态批评的美学原则[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0(6):18-25.
  
  [47] 王伟芳。品牌消费:审美经济下的文化传承[J].中国教育报,2011(11):28-30.
  
  [48] 王旭晓。呼应现代消费审美化的美学作为[J].中国艺术报,2011(7):8-11.
  
  [49] 王旭晓。现代消费审美化与美学在经济领域的作为[J].河北学刊,2010(3):23-28.
  
  [50] 王忠武。科学消费与人的全面发展[J].东岳论丛,2002(11):23-26.
  
  [51] 徐梦秋,李永根。调整人与自然关系之规范的合理性及其判定[J].自然辩证法通讯,2015,37(2):131-136.
  
  [52] 张宇,张坤,张涵。人类文明新范式引领构建全球经济繁荣之路--生命、审美、经济大统一观[J].美与时代,2009,12(1):9-14.
  
  [53] 张宇,张坤。大审美经济催育人类文明新生[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1):108-111.
  
  [54] Altman M. The Nobel Prize in Behavioral and Experimental Economics:a Contextual and CriticalAppraisal of the Contributions of Daniel Kahneman and Vernon Smith[J]. Review of PoliticalEconomy, 2004,16(1):30-41.
  
  [55] Bhme G. Contribution to the Critique of the Aesthetic Economy[J]. Thesis Eleven, 2003,73(3):33-34.
  
  [56] David R, Wu S Y. Experimental Economics and the Economics of Contracts[J]. American Journal ofAgricultural Economics, 2009, 5(12):91.
  
  [57] Entwistle J. The Aesthetics of Economy: The Production of Value in the Field of FashionModeling[J]. Journal of Consumer Culture, 2002(2):20.
  
  [58] Hein H. Environmental Aesthetic and Conventional Aesthetic Theory[J]. International Yearbook OfAesthetics, 1988(2):19-20.
  
  [59] Macaulay D. Marx and the Aesthetics of Political Economy[J]. Americ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Social Science, 2013, 11(8):2-10三、学位论文类[]
  
  [60] 段凌燕。关于奢侈品消费的哲学思考[D].武汉:武汉科技大学,2011.
  
  [61] 姜雨辰。人类生存生态之美的蕴含[D].沈阳:沈阳工业大学,2011.
  
  [62] 刘阳。生态消费的哲学解析及其意义[D].成都:成都理工大学,2008.
  
  [63] 吴琼。当代中国奢侈品消费之哲学考量[D].湖南:湘潭大学,2012.
  
  四、其他类
  
  [64] 李翔德。大美学时代[N].太原日报,2006-11-6(B1)。
  
  [65] 叶郎。要重视消费“大审美经济时代”的文化需求[N].消费日报,2011-12-22(A03)。
  
  [66] 张宇,张坤。大审美经济正悄然崛起[N].光明日报,2005-05-10(B1)。


  致谢
  
  有关审美经济的研究对于我本人来说是非常难的,尤其是涉及到有关审美的研究,为我的论文完成过程增加了不少难度,但也丰富了我在这方面的知识,锻炼了我的资料查找、研究分析的能力。在此,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导师李媛教授在学术与生活上所给予我的帮助。导师严谨的学术态度以及人格魅力深深影响着我,使我受益匪浅。另外还要感谢科学技术哲学教研组的李世雁老师、吴虹老师、郭丽丽老师,真心的感谢你们对我的帮助。老师们严谨求实勤勉的治学态度教导了我踏实求学、踏实做人。在生活上,老师们更是平易近人,悉心教导,使我的知识层面有所提高的同时,又带给我许多温暖和感动。同时,更要感谢我的父母对我学业的无私支持,感谢与我同甘共苦的同窗好友,在同大家的交往中我学到了很多。
  
  在今后新的人生征程中,我会坚持自己的信念,继续努力拼搏下去!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生态可持续发展论文
返回:可持续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