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城市间可持续发展的比较与协调(3)
来源:学术堂 作者:朱老师
发布于:2016-11-15 共6800字
综上所述: (1) 西安是陕西省省会城市,各子系统间协调性及发展水平均好。(2) 宝鸡、咸阳、铜川属于关天经济区,发展势头良好,紧随西安之后,各子系统间协调性较好。(3) 延安、榆林各子系统间协调性较好,经济和社会发展均有所提高,榆林环境系统大大改善。(4) 陕南三市经济发展落后,系统协调性较差,虽然资源丰富,但人口数量和质量制约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3. 3原因探讨
本研究运用了系统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来综合衡量陕西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陕西省城市各子系统发展能力在增强,但部分城市协调性较差,协调发展度不高。
运用泰尔指数法研究各子系统内部的空间差异性,主要表现为人口、资源、环境子系统的空间差异比较大。
(1) 人口子系统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保证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口对城市经济发展、资源环境利用效率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根据主成分因子提取,人口密度、人口素质、年末从业人员对人口子系统持续发展能力贡献率55. 5%,尤其是提高人口素质、提高年末从业人员至关重要。目前,人口密度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是复杂的,但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对中国经济发展是负作用[11].实践证明,人口不是导致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问题的唯一原因,但却是不容忽视的终极原因[6].因此,加强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劳动力就业是现阶段促进人口子系统能力提高的主要任务。
(2)资源子系统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丰富的自然资源有利于降低资源利用成本,而现代科学技术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经过主成分提取,水资源量、耕地资源、复种指数对城市可持续发展贡献率超过67. 9%,能源消耗量和工业增加值对资源子系统贡献率21. 0% .陕南三市的资源可持续能力在增强,这与该区域近年大力开发利用水土资源是密不可分的。矿产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未来要改进工业生产技术,减少能源消耗量,提高工业产值,改善资源利用率。
(3) 环境子系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保障,生态环境失衡会阻碍经济、社会子系统的有序稳定发展,甚至影响资源利用率。其中三废综合利用、废水处理量和化肥施用量解释了该系统的1,污染源治理和建成区绿化、森林覆盖率等生态环境建设贡献率共40. 7% .铜川和榆林都是能源工业城市,在科技力量薄弱和经济发展不高的情况下,经济发展往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因此,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加强科技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对提高区域环境质量有重大意义。
4 结论与对策
(1) 从时间上来看,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在过去的几年里城市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各子系统发展能力均逐渐增强,各大城市也注重环境保护,只有西安和铜川环境子系统能力降低。城市可持续发展协调性和协调发展度基本处于初级协调发展以上水平,但部分城市协调性和协调发展度有所降低。
(2) 从空间上来看,宝鸡、西安、铜川城市可持续发展协调性势头良好,且处于较高的协调发展水平。渭南和咸阳属于关天经济区,毗邻西安,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均注重环境建设,只是渭南协调性和协调发展水平比咸阳低。汉中、商洛、安康城市各系统协调性较弱。榆林和延安发展协调性较好,协调发展水平也较高,主要在于两市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注重环境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协同进步。
(3) 从成因分析来看,泰尔指数表明人口、资源、环境子系统的空间差异比较大,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协调性产生影响。通过主成分分析法进行了各子系统的因子分析。其中人口素质是人口子系统发展的关键,进而影响资源环境利用效率。资源子系统的持续能力既依赖于可更新资源赋存,又依赖于资源利用效率,未来需加强对资源的深层次开发,依靠科技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增加单位资源产出。环境子系统一方面要加强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改善生产工艺,减少污染物排放; 另一方面要积极促进生态环境和生态恢复建设。
对于汉中、安康、商洛和渭南要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经济和社会,西安和铜川要在经济稳步发展的同时加大环境治理投资,加强科技创新建设。其他各市要在目前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上充分挖掘资源潜力,稳步有序地向前发展,并积极向两型社会发展,人口子系统最具有能动性,人力资本存量的增加与改善不仅是经济增长的目标,也是保证经济增长持续性的重要条件[11].目前在国家计划生育政策下,必须加强人口素质建设,以促进资源环境利用效率,提高经济发展速度,推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锋,刘旭升,胡聃,等。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及其应用[J].生态学报,2007,27(11) :4793 - 4802.
[2]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可持续城市研究组。 2010中国可持续城市发展报告[M].北京: 科学出版社,2010.
[3]Zhang Feng,Anthony G O. Sustainable Urban Develop-ment[J]. Computers,Environment and Urban System,2011,35(5) :345 - 346.
[4]Rahul B,Hiremath P,Balachandra B K,et al . Indicator-based Urban Sustainability-A Review[J]. Energy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2013,17(6) :555 - 563.
[5] 张卫,郭玉燕。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2006(11) :45 - 51.
[6] 石培基,杨银峰,吴燕芳。基于复合系统的城市可持续发展协调性评价模型[J].统计与决策,2010(14) :36- 38.
[7] 廖志杰,刘岳。中国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及其空间分布特征[J].地理学报,2000,55(2) :139 - 150.
[8] 唐志强,亢凯。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实证研究---以甘肃白银市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22(11) :96 - 100.
[9] 张健,濮励杰,陈逸,等。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趋势及空间分布特征[J].地理学报,2007,62(10) :1041 - 1050.
[10] 程鹤,陈树文。科技创新型生态城市发展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3(10) :32 - 36,41.
[11] 蔡昉,王美艳,都阳。人口密度与地区经济发展[J].浙江社会科学,2001(6) :12 - 16.
[12] 郭存芝,凌亢,白先春,等。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3) :143 - 148.
[13] 沈明,沈镭,张超,等。陕西省能源供给与经济及生态环境协调性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5,34(1) :123 - 126,143.
[14]Chen Xiaohong,Liu Xiang,Hu Bindong. Assessment ofSustainable Development:A Case Study of Wuhan as APilot City in China[J]. Ecological Indicators,2015,50:206 - 214.
[15]Wei Yigang,Huang Cui,Patrick T I. Sustainable UrbanDevelopment:A Review on Urban Carrying Capacity As-sessmen[J]. Habitat International,2015,46:64 - 71.
[16] 吴建军,胡秉民,王兆骞。不同数据转换方法对特征数和聚类效果影响的研究[J].农村生态环境,1992(3) :55 - 60.
[17] 马丽,金凤君,刘毅。中国经济与环境污染耦合度格局及工业结构解析[J].地理学报,2012,67(10) :1299- 1307.
[18] 林海明,张文霖。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的异同和SPSS软件[J].统计研究,2005(3) :65 - 69.
[19] 孙璐,顾德文,李玥。城市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研究[J].商业研究,2008(11) :89 - 91.
相关内容推荐
-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探析
中文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的能源资源被消耗,环境污染不断加剧,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严重。特别是在资源型城市发展过程中,这一问题尤为突出。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实现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顺利完成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任务...
-
国际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进展与启迪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面临的重要问题,虽然早在1980年代,国际社会就明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这一目标,但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和途径一直在探索之中,科研界也试图用具体的科学问题阐述和实现这一目标。随着2020年的到来,全球将约有60%的人口集中在城市,越来越多...
-
国内外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发展研究历程梳理
资源型城市是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战略保障基地,全国共有262个资源型城市,成熟型资源型城市占总数的54%、衰退型占27%[1].很多城市出现了资源依赖严重、地质灾害频发、失业人员安置困难、环境污染日趋严重、接替产业发展艰难和新老矛盾交织汇集等问题,可持续...
-
福建房地产过热与城市可持续的矛盾及协调对策
目前,我国学者对房地产开发过热的文献主要集中于房地产过热的定义、现象、判断、原因、危害和对策等方面。下面由学术堂为大家整理出一篇题目为福建房地产过热与城市可持续的矛盾及协调对策的可持续发展论文,供大家参考。原标题:福建省房地产开发过热与城...
-
-
德国城市可持续发展体制与启示
德国的城市化进程晚于英、法等国,但却是世界上城市化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至1910年,德国城市总人口达到3,897.1万,占总人口的60%,已经基本实现现代化。但是,受战争等的影响,直到1980年代末到1990年代初,德国才正式开始比较系统地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总...
-
交通运输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引言在世界各国的发展过程中,交通运输的推动作用不可小视.而社会(广义)大系统由交通、经济、社会等多个子系统构成,各子系统之间存在复杂的网络关联,因此,要实现社会整体的可持续发展,各子系统需相互适应、协同发展.发展社会经济,交通先行,当交通运输相对于...
-
城市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演变与绿色城市内涵
绿色城市是城市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全新理念,是现阶段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环境风险、能源危机以及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增长乏力等问题的重要途径。下面由学术堂为大家整理出一篇题目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演变与绿色城市内涵的城市可持续发展论文,供大家参考。...
-
实现上海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本科)
题目:实现上海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目录摘要(详见正文)1绪论1.1可持续发展思想产生的背景1.2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目的及意义2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内涵2.1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概念2.2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内涵3上海市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
经济特区与非特区协调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及政策
经济特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先试者,经过35年的探索实践,已成长为一种发展模式即经济特区模式。传统经济特区利他的设区背景决定了特区的窗口和试验田功能以及示范带动作用,特区是全国的特区。经济特区在享有试错特权的同时,承担的是降低全国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