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术堂 > 教育心理学论文 >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1500字(精选5篇)
添加时间:2018-03-28

  【第一篇】题目: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的启示
  
  摘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心理学研究课题, 为了进一步推进心理学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必须将积极向上的心理学理念引入教育教学之中, 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品质, 让大学以积极的心理更好地学习, 将这股积极的心理学思潮引入到实际生活之中, 让大学生切实强化自身的心理素质, 培养自我教育的能力, 同时挖掘自身的潜力, 增加对积极生活的体验, 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积极; 心理学; 大学生; 心理健康; 自我教育; 启示;
  
  近年来, 大学生心理健康引起了教育机构的高度重视, 大学生只有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 才能积极地面对学习以及生活。积极的心理学是通过有效并且完善的心理学实验方法以及心理手段对人们的心理或者品质进行检测以及治疗的过程。因此, 在转变教育观念的前提背景下, 必须以教育原则为核心, 将积极心理学理念渗透到大学教育的各个领域以及层面, 塑造积极的大学生人格, 培养其积极上进的情绪, 发展其积极的心理品质, 利用积极的情绪去学习, 积极地投入生活体验活动中, 这在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同时, 也对推进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积极心理学发展背景

  当今人类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心理学中的幸福取向问题。2012年, 联合国将每年3月20日作为国际辛福日, 2014年3月19日, 纽约联合国总部举办“幸福科学与积极教育论坛”, 吸引了200多位来自世界各地的一线心理学、教育学及文艺界专家学者交流和探讨。在我国, 清华大学心理学教授也做了《积极教育让中国学生更幸福》的主题报告, 报告中指出全球每年约180万人由于心理问题 (抑郁症) 而自杀, 其数量远远超于灾难的死亡人数量, 经过19年的观察发现, 保持积极心理的大学生比不积极的大学生每年多赚取2.5万美元。彭元平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得出, 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 用积极的态度去感受生活, 享受亲情、爱情、友情之间的和谐之情。

  二、积极健康心理学的内容

  1. 积极心理学含义。

  积极心理学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 同时也是一场心理里程碑革命, 主要是研究及发现人们的发展潜力以及内在品质。它是一门科学, 同时也是人类心理生存的标准, 通过科学的原则以及方法研究与分析幸福取向, 以研究人类积极心理品质为目标, 关注人类幸福和谐的发展。

  2. 积极心理学内容。

  (1) 积极观。一个拥有积极品质的人必须具备积极的心理, 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理智解读, 同时也是对人性的赞扬以及制约。在传统心理学中, 人们过度重视已经发生的心理问题, 而在社会高度发展的今天, 人们受生活压力的影响而严重缺乏幸福感, 传统心理学并不能全面解决已经发生的心理学问题, 只能做到事后弥补, 所以积极心理学则是倡导人们用积极的眼光和健康的理念去面对自身以及生活。 (2) 幸福观。幸福指数是人类衡量幸福的重要标准。积极心理学是运用积极的心理情绪, 主要研究人们对于主观幸福感的感知度, 以主观的幸福感为衡量心理健康的标准, 而人们对幸福感的满足是心理健康的重要体现。 (3) 预防意识。积极心理学同时会关注心理健康的负面心理, 并且更加注重对人自身能力的挖掘, 通过对人们自身的潜在能力进行研究, 从而预防与治疗心理问题。积极的心理治疗主要通过人们自身具有的积极力量, 用积极的心态以及心理行为战胜心理疾病, 对心理做出新的解读, 通过激发自身健康积极的心理潜能以及品质, 进而克制自身的负面心理健康问题, 达到摆脱各种心理困惑的目的。

  三、大学生积极心理学对心理学教育教学发展所产生的意义

  1. 提升了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

  教育部颁布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意见及实施纲领, 足以看见国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重视。但是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复杂、系统的教育工作, 而且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比较缺乏, 心理健康意识薄弱, 不能用积极的态度去对待身边的人和事, 并用积极的理念去优化心理素质问题, 培养建立健全的人格。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规定, 大学生只有具备了健康积极的心理, 才能用积极的心态去学习, 去感受生活。传统的心理学知识对心理疾病及心理问题进行了简单的概述, 而在大学生教育中忽略了心理健康的教育, 导致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比较淡薄, 只是在学生因心理困扰主动找上门的情况下对其进行指导、咨询, 而那些问题严重却拒绝帮助的学生则对其进行危机干预, 最终导致很多大学生对心理学知识产生负面情绪, 并且利用负面情绪去排解心理困扰, 在排解的过程中却忽略了积极心理情绪的培养以及运用积极的心理情绪去体验感受生活。大学生只有以积极的心态去适应社会, 并妥善应对各种社会问题, 才能实现身心和谐发展。

  2. 积极心理学丰富了大学生对心理健康内容的认识。

  由于国内许多学者把目光停留在心理问题的描述层面, 过分注意问题产生的原因, 以制定对策为研究方向, 体现了消极心理模式下的研究策略, 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直接制约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积极心理学提倡以积极的心态正确理解或者解读积极的心理现象, 主要是挖掘自身内在的潜能, 培养积极乐观的情绪, 改善生活状态, 从而帮助了自己也和谐了他人。与此同时, 必须加强大学生积极心理学意识。这对传统消极教育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从全新的视角丰富了大学生心理学内容, 引导大学生用积极的心态感受生活。

  3. 拓宽了大学生心理教育途径。

  积极心理学知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的拓宽起着决定性作用, 利于强化大学生在教育实践过程中的学习效果, 注重将积极的心态贯穿于实践的始末。积极心理学认为人人都有巨大的潜能, 都可以自我实现, 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在多元化发展模式下展开, 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心理健康意识, 发展积极的情感, 准确合理地评估学生目前的状态。因此, 可以将心理健康管理工作核心转变成为学生心理服务, 在工作学习中秉承这种积极健康的思想。这有利于促使学生培养自我教育理念以及意识, 帮助学生自主形成心理自愈力, 挖掘自身潜能, 若出现问题, 通过自身潜能治愈自身心理问题, 充分发挥其自身成长过程中积极心态的作用。所以学生要强化自我认识、自我悦纳、自我调节的意识, 为心理健康的发展提供动力。在高校的积极心理学健康教育实践过程中, 要让学生相信, 每个人自身都有强大的心理自愈能力, 必须用积极、欣赏的眼光去面对生活, 并且享受生活。

  四、积极心理学内容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启示

  积极心理学内容主要针对前期心理知识进行探究, 并且改进消极心理, 用积极的方式对心理做出正确的解释, 从而获得积极的意义。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在消除大学生消极情绪的同时, 应该引进全新的心理理念, 并且融入教学工作之中, 通过心理学价值的平衡原理, 进行心理学的有效教育。

  1. 大学生必须树立积极心理意识, 建立积极健康的理念。

  积极心理学必须建立在消除消极心理学的基础之上, 积极心理学倡导积极的心理取向, 同时关注人类积极的心理品质取向, 主要是通过提升自身的价值去诠释一种全新的心理学理念, 同时也是人性化以及科学化的统一。要改变大学生的健康教育误区, 对传统心理学流派必须采取合理批判的态度, 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实效性。

  2. 建立并完善大学生健康人格心理的培养。

  积极心理学主要是研究人的内心所具备的潜能以及积极的心理力量, 只有增长内心的积极力量, 才能抑制人性中的消极因素。健全的人格必须以健康的心理为基础。所以, 大学生在适应社会的同时, 更加需要注重积极心理的培养, 同时注重自力、自信以及自强的心理素质的培养, 激发自身的内在潜能, 强化实践能力, 形成积极的人格特性, 在积极人格的引导下, 结合实际实践, 转变生活方式, 更新教育理念, 建立全新的接受教育的方式以及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 从而达到优化心灵的目的。

  五、结语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利用积极的心理学, 培养以及挖掘自身的潜能, 提升幸福感, 以积极的内心去抵制消极的心理因素, 培养积极的心理意识, 以自信、自强的心理积极地去体验生活, 感受生活, 从而提升大学生心理素质以及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耿德英, 彭枫娟.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的启示[J].西昌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2, (04) :139-141.
  [2]庄濛杰, 奚晓岚, 王珏等.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J].教育与职业, 2015, (19) :65-67.

上一篇: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3000字(精选5篇)
下一篇:大学生恋爱心理论文(精选5篇)

相关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