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学生的心理问题,我们应当及时的予以帮助,因为小学思想尚未定型,可塑性大,及早的干预和矫正可以让学生的心理问题在最初的时候得到纠正,避免进一步的发展为性格障碍或心理疾病。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应成为我们日常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小学生心里不健康(心理缺陷)的主要表现
(1)敏感:青少年自我意识强烈,自尊要求迫切,而且心理承受能力低所以往往比较“胆小”、“心虚”、“敏感”、“有戒心”、“有敌意”。
(2)叛逆:叛逆是学生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
(3)嫉妒:当别人比自己强,表现出不悦、自残、怨恨、愤怒甚至带有破坏性的负面感情。
(4)自卑:对自己缺乏信心,感到在各方面都不如人,有低人一等的感觉。
(6)自傲心理这种同学自以为是,不把别人放在眼里,以为只有自己行。
(7)焦虑心理对学习过分担扰,表现为上课不能十分专注,注意力不集中,考试时尤为明显。
二、造成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但归纳起来不外乎环境因素和内在因素。任何一方面的因素,都可能使小学生造成心理问题,对孩子的成长造成巨大的影响。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重大的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受到社会、学校、家庭甚至自然环境等都属于外在环境因素综合影响的:
(1)家庭环境因素。家庭是学生性格形成的第一条件。家庭的氛围、家庭结构、教养方式、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生活环境、父母的感情、个性、价值取向、心理品德、生活习惯、情绪等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一生。这一点在单亲家庭、留守儿童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家庭结构完整、父母关系和谐、教养方式民主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一般比较自信、快乐;反之,在单亲家庭、父母关系紧张、教育过分溺爱或者粗暴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心理可能会出现问题。还记得2000年1月17日,在浙江一个富裕的城市--金华,发生了一起震惊社会的“徐力事件”。16岁高中生徐力因忍受不了学习成绩名次和家长的压力,用榔头砸死母亲。类似的悲剧还有很多,是什么让稚嫩的孩子无法承受?正式失败的家庭教育和压抑的家庭环境、家长的期望值过高,家庭教育方法简单、老化、粗暴使子女直接产生心理问题。
(2)学校环境因素。学校是孩子教育的主战场,校园中的文化氛围、学风、教风,都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作用。现在的孩子,享受着前所未有的物质生活,但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学习压力,很容易厌学、叛逆等现象。2011年10月24日,安徽两名小学女生在教室内服毒自杀,并留遗言称“怪数学老师”,之后被送医抢救。事后孩子表示,她们喝药的直接导火线是数学老师多次催要补课费,让自己觉得很没面子,“不想活了”。还有不断出现的离家出走、伤害老师事件,也让我们反思:本应是她们成长的乐园的学校,却成了她们不愿再去的地方,我们不禁要反思:我们的学校,怎样才能为孩子提供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
(3)社会环境因素。我们的社会生活中,人们在思想观念、语言交流与实际行为当中,随意而不加控制地排放了许多对学生心理有不良影响的“污染物”,这些都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另外影视剧、网络传递的不良价值观,社会上的不良风气都在不知不觉侵蚀这孩子的心理健康。我曾经处理过这样一起学生事件:两名学生在课间活动时发生口角,另两名学生冲上去就打其中一个。我在调查时问另两名学生为什么去打架,哥们之间就是要有义气,古惑仔们都是这样帮助哥们的。
学生自身的性格特点、小学生认识、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障碍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方面。据研究表明,性格有很大的方面是天生的。每种性格都会存在一定的性格缺陷,心理学家把性格氛围四大类:活泼型性格、力量型性格、和平型性格、完美型性格。各种性格都有其优点,也有着相应的缺陷,这些缺陷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有的会得到纠正,有的会越加严重,发展成心理疾病。
三、解决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
(1)营造利于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从学生日日相处的班集体,到各类学生杂居的学校,再到各色闲杂人员混迹的社会大舞台。这些都质影响着学生的心理走向。“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的道理谁都懂得。所以,我们应该尽力为学生营造健康的、积极向上、轻松愉悦的、适合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学校、家庭、社会全方位一体的成长环境,老师、家长、社会都要给学生关爱与尊重。优美的环境对人的影响力是无法估量的,心理学家和医学专家们将它誉之为“精神营养”和“不吃药的医院”。
(2)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随着社会的重视,目前学校教育已慢慢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战场。条件允许的学校可以通过专业的心理辅导员,通过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提供心理健康知识讲座,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咨讯等方式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没有专业老师的需要其他各科老师结合本学科特点,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日常教育教学和活动中两者有机结合,确保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和谐发展,为适应未来的社会需要在能力上和心理上作好准备。
(3)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除了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我们还要指导小学生进行自我心理健康调节。让学生学会可以通过想象、转移注意力、调整呼吸、体育活动、听音乐、阅读等方法调节放松、减压。
学生幼小的心灵就像含苞的花朵,一场暴雨、一阵狂风都有可能让他们凋零。但是,他们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总是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我们要用心的呵护,不仅要帮他们遮蔽风雨,更要让学生学会怎样面对问题,成长为身体、心理都健康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丛立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创设符合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要求的环境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4月.
[2]《心理健康教育概论》武新春.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年1版.
[3]《学生心理调试指导手册》熊华堂.新世界出版社,2007年3月.
本文主要围绕大学生恋爱心理展开论述以及如何引导大学生拥有正确的恋爱心理。大家在相关论文写作时,可以参考这篇由学术堂整理,题目为大学生错误恋爱心理与应对措施的大学生恋爱心理论文。原标题:大学生恋爱心理研究摘要:大学生恋爱已经是一个很普遍的...
当代社会的发展已经离不开网络,经济发展需要网络、教育学习需要网络、人际交往也需要网络,网络已经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工作等各个方面。当下网络的使用已经十分便捷,除了计算机以外,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都可以上网,可以说网络已经是无处不在,因此网络...
课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成是社会的缩影,教师和学生在这个小社会中各自担当自己的角色,维护着相互之间既密不可分又相互制约的关系,而维护良好师生关系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课堂管理。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多种多样,学生群体心理就是其中重要的因素之一。因此,对于...
近年来,大学生自杀、犯罪、休学、退学、精神失常等心理健康问题呈现高发趋势,给高校安全稳定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因此,对问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研究是社会和谐发展的迫切需要,是高校和谐稳定发展的现实需要,是大学生规避心理风险,健康成长的切实需要...
一、问题的提出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大学生面临的竞争日益激烈,承受的压力日益增加,大学生成为心理问题高发群体。高职学生作为大学生群体中的特殊群体,有着自己的特征,而随着高考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职学生人数越来越多。因此,本研究从高职学生的视...
多年来,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一直被关注,如何对贫困大学生开展经济和心理的支持,也被各级各部门及社会各界所关注。来自教育实践的经验表明,在贫困大学生的教育工作中,学生自身的成就动机,与学生的心理健康的水平及社会支持有错综复杂的关系。一些理论研...
团体辅导是在团体的情景下进行的一种心理咨询形式,它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适应和助人过程。在充满理解与支持...
艺术类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较高的心理问题发生率已逐渐引起学校、家庭及社会的广泛关注与重视。有资料显示,有10-30%的大学生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改善他们的心理健康已被列为高校的一项重要任务。了解农村艺术类大学生...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工作也呈现出越来越多的复杂性与创造性,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有广阔的知识视野、丰富的知识储备、良好的道德修养,创新精神、精湛的教学技艺,还必须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是教师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条件.那么如何维护教师...
2文献综述2.1概念界定2.1.1注意的概念美国结构主义心理学家铁钦纳[1]认为,注意是一种可以被觉知的清晰性或者说是感觉的清晰性.与铁钦纳身处同一个时代的美国实用主义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把注意看作对信息进行筛选的过程,因为我们在有意识的状态下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