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教育心理学论文 >

研究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的构建

来源:未知 作者:傻傻地鱼
发布于:2015-01-07 共4946字
论文摘要

  危机是指人类个体或群体无法利用现有资源和惯常应对机制加以处理的事件和遭遇。危机的发生会对人们日常的行为和生活产生极大的影响,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缓解,甚至会对社会的正常运转产生影响。危机最显著的特点是其突发性和超出人们的预期。因此,人们在面对危机时,最常采用的方法是进行危机干预,其目的是帮助处于危机之中的人尽早脱离危机,回到正常的生活轨道。

  一、研究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的建立

  近年来,伴随着高校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日益年轻化。同时,受到社会竞争加剧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使研究生在学业、生活、情感、择业等方面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研究生各种心理危机情况不断出现。此外,相对于高校大学生较为集中的管理模式,高校对研究生的管理力度相对较低,造成研究生相对于大学生更难以集中,处于更分散的状态。

  这直接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难以直接观察研究生的日常行为,难以第一时间发现研究生可能存在的心理危机。这种沟通接触层面的匮乏使得研究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开展显得尤为困难。面对这种情况,高校采取了各种干预措施:新生入学心理测试、基层学生工作人员日常巡察、专业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咨询等,有一定的成效。但各自的弊端也很明显,新生心理测试只代表了受试者当时的心理状态,缺乏发展性与实效性;基层学生工作人员只能凭过去经验或主观认定进行判断,缺乏专业支撑与可复制性;专业机构限于人手与资源,只能被动提供服务。由此可见,高校的这些传统做法相互孤立、反应滞后、无法起到有效干预的作用。

  有鉴于此,为更好地加强研究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使之更系统,更实时,更高效,尝试建立联络员—辅导员—心理咨询中心组成的三级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在三级机制中,第一级是联络员,具体可以是每个专业或班级的心理委员或者是对心理健康知识感兴趣的同学。他们本身作为学生与其他同学可以产生较强的同感,这使他们更容易发现可能发生心理问题的同学。这样,这些同学可以作为沟通老师与其他同学之间的纽带和桥梁,可以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解开心结,可以帮助老师及时深入了解同学的情况。第二级是辅导员,作为与学生接触最多的学校工作者,辅导员可以较为及时地接收到第一级联络员反馈的同学心理健康状况,并通过合理筛选,选择需要重点关注的学生进行及时的沟通和交流,如果有更迫切的需要,还可以联系心理咨询中心进行进一步咨询。第三级是心理咨询中心,对于需要重点关注的学生,心理咨询中心的工作人员可以给出最权威和专业的建议,同时还可以对一级联络员和二级辅导员进行专业性的培训,方便提前做好心理危机预警,增强防范意识。

  按照上述方式建立的三级机制可以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研究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通过层层的沟通反馈,可以实现有效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全面覆盖,做到发现每一个可能出现心理危机的学生不遗漏,并且能给予最及时的帮助和指导。这样一个全面的心理危机预警工作体系,有利于心理危机的及时发现、及时预警、及时干预。尤其是引入了朋辈咨询模式,是对传统心理危机干预措施的极大补充,并突出强调心理危机的干预点必须前移,干预体系的重心是心理危机预防系统。

  二、引入朋辈咨询模式

  研究生心理危机预警体系第一级的联络员本身即为研究生的一员,它的设立可以视为心理咨询中朋辈咨询模式在研究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中的应用。朋辈咨询又名同辈咨询、同辈辅导或者朋辈互助。它是一种新兴的心理咨询方式,它是指受过心理咨询专业培训的自愿参与的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对与自己年龄相近、性别相同或所关注的问题相同的人提供具有心理咨询功能的帮助,解决她们的心理困扰,实现共同成长。它可以理解为非专业心理工作者为被帮助者提供一种类似心理咨询的活动,因此它又被称为非专业心理咨询。

  (一)朋辈咨询活动的特点

  朋辈是年龄相仿、拥有共同生活环境的同龄群体。其最主要的两个特点是:一是群体成员共享同样的生活环境;二是群体成员之间交流互动十分频繁,有较好的互动性。

  根据有关研究表明,当个体受到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困扰并且无法通过自身的调节自己疏解时,会转而向外部力量,如亲人、朋友等,寻求一些帮助。针对在校的研究生,相关调查表明,当这一群体受到心理问题困扰时,能最有效地帮他们疏解心理问题的群体是他们身边的同龄人,如朋友、同学等。专业的心理咨询工作者往往不是他们首先考虑求助的对象。因此,挖掘同龄人在高校研究生心理危机干预中的潜在能力,即开展“朋辈咨询”是十分必要也是十分可行的。

  在朋辈咨询中,咨询者(助人者)和来访者的角色是可以互换的,这种咨询方式突破了以往心理咨询方式固有模式的桎梏,使心理咨询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方式不受约束地进行。与此同时,高校在校研究生通常以班级、专业、社团、宿舍等集体方式聚集在一起,这样已经形成的集体为朋辈咨询的开展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相当于在一个已有的平台上开展深入的心理咨询活动,大大减轻了固有心理咨询工作的负担,使心理教育的开展更为便利。

  (二)朋辈咨询活动的展开

  1. 以现有相关学生组织为依托。许多学校已有心理咨询中心、红十字协会、心理健康社团等组织,依托这些组织可以较为便利地开展朋辈咨询活动。以东南大学为例,东南大学的心理健康协会是一个学生组织,通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老师的指导,协会负责与学校各个班级的心理委员沟通,定期组织学校的心理委员开展一些有关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讲座与交流,随后,这些经过培训的心理委员即可作为朋辈咨询的帮助者,对班级里可能出现心理问题的同学及时进行心理问题疏解,从而减少在校研究生心理危机问题发生的可能。

  2. 建立朋辈联络员网络。针对研究生较为分散的特点,可以采取通过研究生朋辈联络员网络联络的方式,及时传播心理健康知识,并借助学校的相关社团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讲座和培训,使得人人都具备朋辈咨询的潜力,使整个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处在一个积极向上的氛围内。为了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在不同层面的学校建制、组织中设立联络员。例如每一个专业、每一个课题组、每一片住宿集中的宿舍楼层等都设立朋辈联络员,使得研究生心理危机预警体系扩大其影响范围,并可以覆盖所有的在校研究生。

  3. 开设相关培训,培养联络员。联络员招募完成后,应对其进行专业性的培训,使研究生联络员可以独自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具备一定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人际沟通能力。通过开展一些心理团体辅助、心理活动素质拓展等项目,加强联络员与同学、联络员与老师的沟通能力,教会联络员人际沟通时的对话技术,拓展他们的人际交际网络,增强他们的非语言沟通技巧。

  (2)心理辅导能力。可以开展一系列的心理健康知识讲座,通过培训使联络员可以独立完成心理健康咨询的工作,并能从一定程度上帮助其他人疏解心理问题。

  (3)问题解决与规划能力。这是针对有一定心理健康知识基础的联络员,对他们进行进一步的系统培训,增强他们独立设计方案,规划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思维。使他们具有能成为优秀的心理咨询工作者的潜力。

  三、研究生心理危机预防系统

  危机干预的重点在于预防,防患于未然,尽量在事前将危机消弭于无形。构建一个合理的研究生心理危机预防体系是降低研究生心理危机发生概率的必要手段。一个合理健全的研究生心理危机预防体系主要包括普及心理危机知识,开展合理价值观教育,完善早期预警排查和丰富校园文化活动。

  (一)普及心理危机知识

  加大心理危机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对研究生心理危机预防而言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依托研究生的集体形式,以班级、专业或宿舍为单位,开展主题活动,邀请较为专业的心理咨询工作者,共同探讨高校研究生可能遇到的心理危机问题以及面对这些心理危机问题可以采取的较为有效的解决措施。提前了解哪些因素容易给研究生带来心理危机,通过使研究生提前对心理危机有一个较为明确的认识,来对心理危机进行防范并达到尽早发现,尽早解决的目的。同时,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微信平台、微博平台等一系列的先进的手段发布一些与心理危机有关的知识,使研究生能第一时间学习相应的知识,提高自身辨别心理危机的能力,更好地应对身边同学可能存在的心理危机,增强心理危机预警的意识。

  (二)开展价值教育

  价值观冲突是引发研究生心理危机的主要原因,价值教育是预防研究生心理危机干预的重要途径。危机干预实际上可以理解为是一种价值选择行为,其目的是引导人们从新的角度出发选择一种正确的、更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一种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可以对人的行为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进而提升人的自我价值,为社会做出贡献。高校可以从培养研究生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的角度出发,定期开展一些有关人生价值教育的讲座,通过对研究生从价值观的层面进行良好的引导,促进研究生对生命和价值的理解,使他们形成较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能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困境,从而增强自我心理危机疏导的能力,降低研究生心理危机问题发生的概率。

  (三)早期排查预警

  通过对有可能产生心理危机问题的研究生做提前预警,提早发现研究生中可能存在的心理危机问题,并尽早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力争将研究生心理危机的发生消除在萌芽状态。

  对于高校每年新入学的研究生,学校可以为每位研究生建立个人心理档案,通过对这一群体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筛选出其中可能产生心理危机问题的研究生个体,形成“研究生心理危机预警库”,对这些可能产生心理危机的研究生进行重点关注和追踪,及时反馈他们的动态。根据以往多年从事高校研究生心理咨询工作者的经验,以下所述的两大类研究生属于研究生心理危机高危人群:

  (1)由内在因素导致行为异常的研究生:例如,因性格过于内向、孤僻出现的沟通障碍;因学习压力过大出现的厌学行为;因个人感情受挫后出现的自暴自弃行为;因无法适应新环境导致的行为异常;因人际关系失调出现的行为异常等。

  (2)由外在因素导致行为异常的研究生:例如,因家庭出现突发重大事故、受到社会刺激产生行为异常;因身边同学出现个体危机状况而受到影响,产生恐慌、担心、焦虑、困扰等心理或行为异常。

  (四)丰富校园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的内涵和底蕴传承体现的最为重要的手段。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有效地丰富研究生的课余生活,舒缓研究生在学习、生活、工作等各个方面可能面临的各种压力和困难,为研究生提供一个释放压力,舒缓心情的一个良好的平台,这能激发研究生的自信心和荣誉感,同时增强他们在陌生环境的归属感和安全感。

  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对心理危机干预活动的开展有着极强的促进作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一是要优化校园环境,让研究生在优美的环境中形成良好的心境;二是要引导研究生加强体育运动。从心理学的角度上看,体育是人原始本能欲望冲动释放的合理化,是满足本我欲望冲动在现实生活中的升华;三是积极开展文化娱乐活动,满足研究生精神和心理需要,促进研究生人际交往;四是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研究生在丰富的社会实践中加快社会化进程,找准自己在社会中的合理位置。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引入朋辈咨询模式,强调以预防为重点并建立心理危机预防系统的联络员—辅导员—心理咨询中心三级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将有利于研究生心理危机的及时发现、及时预警、及时干预,并通过加强价值观教育、普及心理学知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等方式从根本上降低高校研究生心理危机发生概率。

  参考文献:
  [1] 张本钰.我国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发展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8:15-21.
  [2] 胡远超,赵山.心理委员制度:朋辈咨询在我国高校的本土化形式[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1):63-66.
  [3] 张晓龙,陈英和.朋辈咨询在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适用性[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9):48-52.
  [4] 陶新华,周丽芳.试论以预防为重点开展高校危机干预工作[J].高校教育管理,2008,2(1):84-87.
  [5] 郑爱明,王志琳,乔学斌,等.高校心理危机预警及干预体系的构建[J].中国学校卫生,2009,30(4):370-371.
  [6] 张娟,王青,段丽萍.研究生心理危机三级预防干预机制构建探析—— 以北京大学医学部为例[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12):110-111.
  [7] 刘陈陵,郭兰.美国校园危机干预模式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8,29(12):102-106.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教育心理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