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我国文化产业融资模式选择的探讨
随着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文化与金融资本的对接愈加频繁,升级我国文化产业融资模式势在必行。构建新的融资模式,不仅要注重内部经济实力的提升、金融机构与资本市场的推动,更要积极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建立对接中介平台与担保机构。“十三五”期间,我国的文化产业必将快速发展,2020 年文化产业将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文化融资模式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5.1 适合我国文化产业融资的内源模式选择
5.1.1 加强企业自身积累
内源融资模式中我国文化企业可以采用留存盈余、计提折旧、定额负债等三种形式加强企业自身积累。
首先要强化内部管理水平和资源配置能力,提升留存盈余便捷获取资金。企业可以通过向股东配股,为股东发放股票股利而不是现金股利,增加了企业的权益资金数额,将其发展成为文化企业首选融资模式。针对光明前景新兴文化产业领域,股东可以为长远利益而放弃分红,只需增加资本金。文企自身应该明确定位,以市场为导向,灵活开发产品,满足居民消费需求,扩大市场份额。由于文化产业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文企自身应提升产品质量,在同质中求质,提升品牌效应,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目前上市文化企业存有资产负债率偏高而流动负债率偏低现象,应适当提高债权融资比例,不要一味进行股权融资。文化企业自身要有风险控制能力,是获取金融机构支持的关键因素,通过自身实力的提升弥补先天抵押品较少的劣势,增强获取信贷的能力。重视人力资源培养,培训及聘用文化产业经营管理、融资实践经验复合型人才。
其次提升折旧基金利用效率。利用应计提折旧额进行分摊,影响企业新增投资和原有固定资产补偿,通过更新、改造维持简单再生产,保证企业生产循环周转的进行。由于文化企业轻资产特性,利用闲置折旧基金,在固定资产更新之前以内部资金进行合理利用,可以有效地提升融资效率、降低融资成本。通过折旧抵税效应将折旧金额纳入文化企业持有资本中,进行科学筹划,可以拓宽文化企业的融资渠道。
再次发挥定额负债在文企作用。文化企业利用企业内部诸如应付职工薪酬、应纳税金等延期支付款项,将其视为企业固定负债,视同自有流动资金,满足融资需求。盘活文化产业资金存量,将有限的资金用足用活,提升自身积累能力。
文化产业的创新特性需要其在不断推陈出新中寻求新的利益增长点,转变落后的发展方式,加强与金融科技的融合,展现自身优势,抢占与科技融合制高点,产学研相结合。我国文化产业区域特色明显,文化产业可以依据所在地区地方特色建设文化产业园,形成独特产业链,有利于集约资源,群体发展。企业可以根据金融成长周期理论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融资模式,因地制宜。
在初创期,由于自身积累少,缺乏可抵押物资,可以借助政府资金扶持、天使投资、风险投资。随着规模扩张,进入成长期文化企业可以进行债权融资,向金融机构贷款、发行债券。最后迈入成熟期,具备上市融资条件可以考虑资本市场融资。
5.2 适合我国文化产业融资的外源模式选择
5.2.1 外源模式选择的外部环境改善
1.营造健全政策法规环境
加强文化产业融资的法律监管,规范融资行为,保证融资主体的法律地位。首先,加强版权立法,增强公民版权意识。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文化产业发展的根基,正因为我国产权制度不完善,影响了文化产业融资效率,抑制风险机构作用发挥。所以需要完善无形资产评估、质押管理办法,保护知识产权。其次,网络融资是时下最新的融资渠道,文化产业亦可蜂拥进互联网融资大军,所以对网络融资的法律约束也应提上日程,明确法律地位,杜绝非法融资。政府应该指定监管机构,出台管理办法,从政策层面加强网络融资平台建设。再次,我国目前没有明确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方面立法,应制定《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法》保护投资者权益,对文化产业界定给予明确司法解释。应出台《风险投资法》保障风险投资者合法权益。
目前,税收政策落实的时效性欠佳,没有针对文化产业固有特点,应实行差别化税率和税收优惠减免政策,也可以对新兴的文化产业发展平台和新兴文化产业提供税收优惠。税收优惠减免政策可以为初创期文化产业进行减免减轻压力,促进有潜力中小文化产业发展,对于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文化产业可以给予关税减免,旨在提升国内文化产业整体水平。加大文化产品出口退税力度和税收返还措施,帮助前景广阔的文化企业。
2.创新金融服务方式
(1)构建中介服务平台
除却现有的文化部文化产业融资公共服务平台外,我国文化产业相关平台较少,同时,针对现有平台的长远规划、长效机制还很不完善。建立信息沟通共享平台,可以开展融资交流会,中高端论坛,促进融资合作,银企合作。政企沟通合作平台可以使银行深入了解文化企业并进行信用评估,降低信贷成本,有利于增强互信,文化企业获取贷款,银行扩充客户资源实现双赢。建立文化产业诚信平台,统计信用数据,健全信用评估机制和网络,将信用评级机构与金融机构相分离。建立文化产权交易平台,降低信贷信息不对称风险,使文化资源商品化,打破资本进退壁垒,可以以各地为依托,加强联系,建立统一网络交易平台。文化产权交易所的企业孵化平台可以有效为文化企业提供改制、融资,通过提升孵化效率,加快文化企业的成长,为文化产品提供融资平台。建立文化产权评估体系,完全独立的第三方评估机构,不仅可以有效解决当前文化产业融资现状,也使文化企业为获取认可积极提升自身竞争力,带动整个行业发展。
(2)建立文化产业融资担保制度
政府和市场双效合作,既可以政府新设、委托担保机构,也可将社会资本引入市场上多设担保机构。政府引导建立担保机构,分担风险,补偿资金,弥补抵押物不足,可适当引进社会权威。设立贷款担保基金为中小文化企业提供贷款担保资金支持,实行政府与文企共同出资,减轻政府财政负担,逐步实现文化企业市场化。设立信用再担保公司再担保,通过收取补偿,有效降低担保机构风险。建立文化产业融资担保联盟,作为第三方提供信用担保,分散金融机构投资风险。资产评估和风险担保中介机构将有效打通文化产业与金融机构、资本市场的短板。
5.2.2 传统外源融资模式分析
1.政府融资
建立新型财政融资模式。由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时间较短,根基不稳,因此政府财政扶持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仍是文化产业重要资金来源。政府加大对财政资金支持力度,规范使用情况,优化财政投入结构。政府预留资金进行项目补贴,补贴贷款,对文化产业设立风险补偿基金,引导信贷资金流向。财政资金重点支持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企业知识产权研发行为。对于效益较高文化企业政府可逐步放手,运用市场机制,政府起引导作用,鼓励社会资本加入。可以将专项资金的一部分分设信用担保基金,通过财务杠杆弥补担保缺陷。地方政府不可挪占文化经费,积极投建针对文化产业投资的绩效考评制度。探索政府购买文化模式,不仅采购图书馆等传统文化领域,也应采购影视、动漫、互联网等有热度的新兴文化,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水平。
设立文化产业政府专项基金,既保证了政府主导,又允许社会资本进入,可以形成强大的示范引导效应。继续增设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公正审批,择优扶持,不可盲目跟风,优先投向带动能力强、高效重点文化产业领域,提升资金运用效率。
2.金融市场融资
(1)完善文化企业信贷机制
信贷融资是我国文化产业最有代表的融资选择。银行可以继续发展关系型贷款,减少信息不对称弊端,提升信贷融资效率。但同时文化产业难以获取贷款主要原因是知识产权的风险,可以让文化企业将固定资产与知识产权共同质押获取贷款,设立文化产业资金池相互增信,银行主动了解文企资金需求特点,建立与文化产业匹配的贷款模式,尝试创新无形资产贷款业务。放宽无形资产抵押限制,与评估机构对接,审核通过允许抵押。创新信贷产品,为分散银行风险可以多采用文化产业集合担保贷款、供应链金融贷款、银团贷款、应收账款质押贷款和无形资产股权质押贷款。
合理指定贷款期限和利率水平,制定明确文化企业授信政策。对重点文企,银行可以简化审批流程,通过差别化定价机制,些许提高不良贷款容忍力,正确处理风险与收益的关系。鼓励文化企业成立联保贷互助小组,联合向银行申请授信,小组成员承担连带责任。通过互相监督可以降低道德风险保证还款安全,即便一家出现问题,成员间互助可能性也比较大。健全文化产业风险控制机制,不仅关注贷前考察,更加加强贷后监督,实时监控是确保贷款安全与盈利的重要手段,也可以提升银行对向文化企业贷款的信心。
(2)鼓励文化企业债券融资
债券融资相较于股权融资更具有多样性和自由性,是企业愿意选择的仅次于内源融资的融资模式。债券发行要符合自身特点,可以发行企业、集合、公司债等形式,创新债权融资工具,提高债权融资比重,发挥债权融资与税盾作用。提高中小文化企业的成功发债率,可以联合发行债券,提高通过率。由于我国文化产业规模较小,实力不足,可以采取集群融资集体发债,可以有效降低融资成本,提高信用评级。由于成员间形成连带责任,强化了内部监督,保证还款率,有利于改善融资困境。电影企业可以发行私募债进行融资,无需审批,只需在证交所备案即可。应当适当放宽限制,提高中小私募债的流动性,吸引更多投资者。
(3)积极利用文化产业投资基金
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应该是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但由于我国文化产业国情所限,我国文化产业基金多是政府主导的国家、省级平台机构。随着近几年文化产业的迅猛发展,传媒集团、金融机构等陆续进入文化产业领域,以各自优势设立文化产业基金,助推了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但总体仍属于初级阶段,需要畅通文化产业投资基金退出路径。投资基金的林立,拓宽了中小文企融资渠道,有利于企业找到适合自己生命周期融资方式,应该开拓视野,向专业化迈进。以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搭建融资平台,更体现市场经济规律,转变财政直接投资,不应局限于成熟文企,可以将有发展前景中小文化企业作为投资目标,贯通产业链发展。
(4)积极引入民间资本和外资
通过规范化机制活跃民间资本,民间资本不仅可以直接投资也应鼓励其进行参股、控股、并购,创新投资方式,实现文化体制改革的突破。引入多元化投资主体,推进国有文化企业股份制改造,可以实行国家控股,民营资本参与等形式。
应在维持文化独立前提下引进外资,利用平台推广文化产业项目招商引资,引进战略投资者,采取合资方式。降低准入门槛,吸引民间资本和外资进入,文化企业需要做到不仅接受外来资金支持,也应学习借鉴其先进的融资理念。进一步开放市场,让市场进行资源配置,辅以政府政策支持,可以对准入外资和民资给予优惠措施,社会资本介入必将增强文化产业融资能力。
(5)规范文化产业上市融资
文化产业较长投资回报周期可以与上市融资稳定资本支撑相对接,保障资金链的平稳运转。创业板吸纳的是具有新兴经济增长点企业,适合文化产业发展,降低文化企业上市门槛,充分发挥创业板支持作用。应当适当放松二级市场限制,中小文化企业可以选择在中小板、创业板上市融资。成熟期经营业绩较高的文企可以在主板上市,已上市文企通过定向增发等方式再融资。强化信息披露制度,新股发行合理定价,高溢价发行会透支企业未来,加强上市监管,受理跨地区司法保护,完善证券司法仲裁机制和退市制度。加强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合作,兼并重组,将未上市公司纳入其中,扩大融资规模,实现共赢。
5.2.3 创新外源融资模式分析
1.PPP 模式
今年首次将文化领域作为 PPP 模式推广范围,PPP 模式是我国政府未来文化产业融资发展重点。是指将民营资本引入文化产业领域,以政府和社会资本共同注资文化产业。PPP 模式将政府职能从国家管理向国家治理转变,有助于提升文化治理能力。减轻了当期政府的财政压力,同时也满足了基础设施建设的公共需求,是新型政府文化投入方式,提高了文化建设效率。未来将跟进建设文化领域PPP 项目库,引导民营资本投入文化产业。
西安大明宫遗址公园便是我国文化产业 PPP 模式的成功典范。“曲江-PPP 模式”有效通过财政与社会资本结构,完成这一保障民生工程的顺利实施。实现了遗址保护前提下的价值增值,明确责任分工,共同分担风险,保障各方利益,拥有专门管理机构进行协调监管。
2.知识产权证券化
作为金融与知识资本的有效对接,知识产权证券化是我国文化产业投融资的新兴趋势。所谓知识产权证券化就是以知识产权为标的物,运用其未来现金流和收益作保,通过特设机构 SPV,进行资产证券。不仅没有稀释知识产权归属,还为拥有大量知识产权的文化产业融通资金,突破了中小文化企业的融资限制,满足资金需求。相对较低的中介费率,降低了融资成本和融资风险。即便文化企业运用该知识产权融资,也可以应用和改良该知识产权,延续价值增值。缓解了创新型文化产业的融资瓶颈,鼓励文化企业积极自主研发知识产权,打击盗版侵权。知识产权证券化融资在国外已普遍实施,但在我国却未出现实际操作案例。
信托式 SPV 也被称为特殊目的信托(SPT),是美国、日本主要采用的知识产权证券化形式,也是我国未来发展知识产权证券化的主要推动力。由于信托制度拥有风险隔离制度,可以有效降低知识产权市场风险,解决商品化中的资金短缺。尽管仍需要构建良好的法制环境,但我国目前无论从基础资产、市场环境还是投资能力上都已具备实施知识产权资产证券化的条件。2001 年我国颁布的《信托法》为 SPT 提供了法律依据。2013 年《证券公司证券化业务管理规定》也为我国后续实施知识产权证券化提供依据。2015 年 4 月 26 日,我国首家知识产权运营联盟在北京成立,并在工作规划中指出未来引导联盟成员开展知识产权证券化金融创新模式,相信我国知识产权证券化的春天即将来临。
3.众筹模式
文化产业与众筹模式对接将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模式,成功率较高,增长潜力较大。众筹就是利用互联网的力量,将社会上的闲散资金集中起来,投资于某一特定领域的融资模式。众筹模式利用了互联网规模化服务中低端用户的能力,①借助互联网的终端开放、协作、共享特性,增强了融资透明度,降低融资成本,提升操作便捷性。众筹模式使文化产业拥有广阔的资金平台,降低了文化产业投资的风险,并作为一个宣传通道可以预测文化产品的未来走势。文化产业与众筹相互繁荣促进,有利于构建多元化金融体系。据《2015 年中国文化产业资本报告》统计,文化产业众筹融资规模较同期增长 9.58 亿元。截至 2015 年 12 月 31日,全国共有正常运营众筹平台 283 家,同比 2014 年全国正常运营众筹平台数量增长 99.30%.由于文化产业靠 VC/PE 融资成功率较低,互联网众筹已经注定会成为文化小微企业的重要资金来源,未来文化产业融资将继续推进“筹-投-贷”模式,基础便是大力发展众筹。但同时也要防止以众筹做营销,炒作,应规范市场建设和信用体系,做好风险控制,延长众筹与文化产业契合的生命力。
2015 年暑假,国产动画片电影《西游记大圣归来》上映 20 天便揽下 3 亿票房,两个月档期以 9.6 亿票房成为我国动画电影票房冠军,轰动一时。文化众筹一词更是深入人心。89 位众筹投资者平均每人获取 25 万元。《大圣归来》更是被认为是文化众筹成功结合的巨大的标志性事件,成为目前我国文化领域效果最好的众筹文化产品。但同时由于《大圣归来》发布众筹信息的局限性,使该成功案例有一定的不可复制性。虽说众筹与电影的成功不能直接挂钩,但众筹模式无疑打开了文化产业融资的新格局,众筹不仅筹到了资金还有资源。《大圣归来》的热映进一步推动了互联网金融与影视的融合,不可否认,未来影视众筹一定是优质趋势,只要积极创新,优化机制,必将推动文化金融筹投贷模式的良好发展。
文化众筹不同于传统意义的众筹,它拥有一份人文情怀,更加激发了投资者的投资热情。在《大圣归来》的片尾打上了参与众筹者的的名字,让我们看到了文化众筹所回馈给投资者的人文情怀,是超脱于利益之外,投资方与被投资者达成一致的关键因素,正是这份情怀将引领文化金融的发展。文化众筹更偏重于社交,投资者通过众筹更多体验到了互动的快感,直接激发了普通民众的热情,必将成为驱动文化发展的原生动力,优于传统投资模式。以阿里推出的“娱乐宝”为例,更是体现了众筹精神,在阿里“娱乐宝”中投资《小时代 4》,最低投资金额为 100 元,投资者可以通过投资得到与主创人员互动的机会。到剧组探班、获得电影点映会门票、明星签名、得到独家授权发行的电子杂志,并同时获得 7%的预期年化收益。不同于一般理财产品,娱乐宝更倾向于是一种文化众筹产品,具有相当的众筹性质。以互动性吸引投资者是文化众筹的一大亮点,投资者可以在项目推进的各个阶段感受不同的趣味感觉。投资者通过文化众筹题材上的另辟蹊径被吸引融入其中。当然,在文化众筹全面启动的今天,保障投资者获取回报也是回归众筹本质的体现,如何保证投资者获得稳健收益也将是文化众筹平台取得成功的关键。众筹只是启动模式,未来我们更应关注于启动完成后的真正盈利模式。
4.新三板融资
新三板即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是创新型小微企业的资本服务平台,具有低门槛、高兼容性和市场化的特点,是一种创新的融资渠道。挂牌新三板便相当于拓宽了自身融资渠道。新三板可以为文化企业提供良好的融资环境,也为文化企业打通了 IPO 上市通道,是一个良好的观察平台,防范了风险。如果企业在新三板运营良好,亦可申请转板至主板或中小企业板,融入传统资本市场。据《2015年中国文化产业资本报告》显示,新三板挂牌后融资规模较同期增长 146.76 亿元。即将推出的注册制将会使文化企业新三板挂牌更加便捷。
早于2009年3月,北京国学时代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在新三板挂牌上市,成为我国首家挂牌新三板的文化传媒公司,为后续文化企业新三板融资开辟新的道路。2014 年 10 月云南文化在新三板挂牌上市,全称为云南杨丽萍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国第一家舞蹈演艺企业登陆新三板的公司。其挂牌半年后的年报显示营业收入增加 22.36%,净利润增加 4 倍多,基本每股收益翻番了 5 倍,均有着跨越式进步。虽说云南文化过于依赖杨丽萍的个人效应,后续挑战很多,但不可否认新三板对文化产业融资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文化产业的高兼容性正迎合了新三板市场的广阔潜力,产生了奇迹的化学效应。2015 年 12 月 4 日,恒大文化正式宣布在新三板挂牌上市,被誉为是“中国综合性文化产业第一股”.涵盖了文化产业链的上中下游,优势明显,成为了风头强劲的明星股。恒大文化的上市贯彻落实了十八大精神,深化了文化金融合作,是文化产业集团融资运营模式的创新,对于我国未来文化产业融资具有着极强的示范效应。
2015 年 12 月 7 日,北京无限自在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自在传媒)在新三板挂牌上市。作为一家电影营销公司,自在传媒借助在新三板挂牌的契机,不仅提升了公司的知名度,也借助资本市场平台丰富了融资渠道。自在传媒的成功挂牌,也得益于其深厚的的发展背景,可以为文化企业挂牌新三板融资提供借鉴作用。首先,自在传媒拥有不俗的发展业绩。自 2011 年成立以来,参与营销电影票房已超过百亿,我们众所周知的《寻龙诀》、《让子弹飞》、《催眠大师》、《夏洛特烦恼》、《金蝉脱壳》、《烈日灼心》等众多优秀影片都得益于自在传媒的活动策划推广与娱乐营销服务。无论从营业收入还是净利润都保持了较好的增长态势。其次,独特的服务技术和营销模式。全案营销基于大数据精准定位人群,提升影响力。互联网营销基于 BBS、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进行策划与宣传。利用传统媒介进行新闻点的扎实传递,广泛开展线下活动,例如首映礼、发布会,达到现场效果与传播效果双赢。整合营销利用 APP 应用等资源,联动营销以期达到最优效果。基于大数据技术进行精准营销使自在传媒获得良好宣传效果。例如在电影《催眠大师》中,自在传媒根据大数据分析徐铮、莫文蔚等主演粉丝分布、过往票房分布及兴趣点,对预告片进行网络造势,确定重押口碑的营销方案。《催眠大师》最终一举打破悬疑类华语电影票房纪录,自在传媒功不可没,并获取 2015 首届中国电影营销大典最佳营销活动大奖。最后,多元的股权结构和稳定的合作伙伴。股改之前,自在传媒进行两次增资,如下图所示,君汇创投与华谊兄弟均持 4.55%.除此之外。自在传媒目前稳定服务于万达影业、光线传媒、华谊电影等行业巨头。并与央视、浙江卫视等知名电视台有业务往来,同时在网络剧自制剧中与爱奇艺、迅雷、优酷等视频平台有稳定合作。
综上而言,挂牌后的自在传媒必将拓展产业链发展,与华谊等公司强强合作,挖掘拓展电影发行市场。在数字化时代的今天,类似自在传媒这样的文化产业中的影视传媒行业,必将保持迅猛增长势头。而登陆新三板可以使企业更好的取得优势地位,提升企业的综合能力,从而在市场中站稳脚跟。
5.创新文化产业独特融资模式
文化产业具有智力要素含量高、产品价值评估复杂、参与互动性强、创新性强等独特行业特点,在融资领域,也具有不同于其他产业的特殊模式。文化产业注重 IP 效应与保护,需要结合行业特点进一步创新融资模式,逐步形成多元化、多层次融资体系。笔者尝试通过案例总结出下述三种融资形式,以期可以作为有益参考。
⑴ 传播平台融资
文化产业需要一定的传播平台来推广自己的文化产品,同样传播平台也需要好的文化产品来充实自己的经营品种,吸引受众关注自己的平台。二者之间这种相互需求的关系,也为文化产业融资提供了一个新的模式。文化产业经营者,可以通过与传播平台的合作,采取让渡首播权等方式,从传播平台获取投资。
日前,韩剧《太阳的后裔》在中韩两国一夜爆红,从开拍到杀青,全程都有中方资本参与。而作为该剧国内首家独播平台的爱奇艺身价也水涨船高。据悉,2014 年 8 月,华策影视与爱奇艺成立了华策爱奇艺影视公司。1 个月后,华策影视就斥资 535 亿韩元(约合人民币 3.23 亿人民币)收购了《太阳的后裔》制作方 NEW 公司 15%股份,成为 NEW 第二大股东。因此,爱奇艺获取本次独播权也就顺理成章,爱奇艺以单集 23 万美元(约合人民币 150 万元),总计 2400 万元人民币的版权价格引入该剧。在国内限外令后,作为首部中韩同步播出的影视剧,明确了融资双方的权利与义务。爱奇艺在同步播出该剧时也获得了制作方提供的宣传周边权利,例如主创人员粉丝见面会、主演签名海报作为粉丝福利等。
同时也承担打击盗版、负责中国市场推广等义务。作为网络独播平台,爱奇艺也用《太阳的后裔》验证了付费模式的可行性,据韩联社统计,爱奇艺在独播《太阳的后裔》后付费会员骤增 50%,光会员费一项就增加约 1.9 亿元收入。同时拉动了周边商品销售,爱奇艺商城中明星同款商品日订单迅速破千。
要想实现平台融资的成功,实现共赢,融资双方均应准确衡量。投资并不是豪赌,爱奇艺基于平台大数据判断,对于关键性数据进行取样分析,综合判断市场潜力,最终拿下该剧版权。而韩方也在立项之初便为中国市场量身定制先拍后播模式,从题材到剧情都作出改变,甚至有些许为视频网站定制的意味。《太阳的后裔》的成功是一场有计划并且准备充分的战略合作,可以为后续传播平台与影视合作提供范本。
(2)名望融资
在这个共享经济的新时代,文化名人的声望,变成了文化产业重要的经营要素,自然也就成了一种可以获取投资或进行融资活动的重要资源。文化名人,通过自己的作品,赢得众多粉丝的喜爱,从而获得巨大的名望。这种名望,作为一种重要的关注度资源,可以为文化产品的生产带来广阔的市场。某种意义上说,名望即财富,名望即信用。将名望作为一种资源投入文化产业项目,就可以让投资者对这一项目产生信心,名望也就成了一种可以换取投资的“抵押品”.以明星效应为例,明星指导电影具有独特优势,首先,明星自身的人气与影响力都将成为影响票房的关键因素。其次,电影市场上的热钱涌动,“明星导演”对于投资方来说更具有吸引力,也更易获取资金。2010 年徐静蕾自导自演的电影《杜拉拉升职记》在上映 13 天便已票房过亿,而徐静蕾也由此成为“亿元导演俱乐部”新成员。这并不是徐静蕾导演的第一部片子,不同以往小成本制作本人全部投资,要将《杜拉拉升职记》打造成时尚大片,融资成为关键。为了让《杜拉拉升职记》增值,徐静蕾与张一白请来了 13 个世界 500 强的企业高管作为荣誉编辑,让企业圈关注。同时请来《欲望都市》造型师菲尔德进行时尚营销。徐静蕾同时通过自己创办的电子杂志《开啦》在企业界积累大量拥趸。通过自身效应与不断努力,徐静蕾发现众多投资者已经找上门来,最后他们引来了一个重量级合作伙伴-中影集团作为投资方加入,使《杜拉拉升职记》最终融资成功。
(3)周边产品融资
以某一产品为基础,通过开发这一产品的周边产品,将产业链不断延伸,这是文化产业非常突出的特点。文化产业的经营者们往往在开发一个文化产业项目时,就已经有了后续的开发计划。这样,一个文化产品一旦成功,就会有一系列周边产品不断地问世,从而使盈利不断增长。这也为文化产业融资提供了一个其他产业难以获取的模式。文化产业从业者,可以通过联合开发周边产品的方式来获取投资。
北京开心麻花娱乐文化传媒公司成立于 2003 年,现已成为以舞台演出为核心,集话剧、音乐剧、演唱会与大型活动等多种业务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产业布局,是国内舞台剧领域颇具市场号召力的民营机构之一。开心麻花专注于自己实力的培养,仅 10 年间便推出 19 部原创作品,进行了约 2000 场大剧场演出,形成创新型经营模式和相对稳定的粉丝群。内容为王的发展理念与成熟的品牌效能吸引了众多投资者。《夏洛特烦恼》是由开心麻花从话剧界转战大荧幕的首部作品,并借助票房大卖东风转战新三板,成为资本市场“话剧第一股”.上海荣正咨询投资有限公司于 2013 年便开始投资开心麻花。董事长郑培敏就表示,开心麻花拥有足够多的话剧 IP 储备,并且已经经过了市场检验。通过之前已经成熟的话剧形式改编电影票房都会有一定保障。不仅是《夏洛特烦恼》,开心麻花的话剧例如《乌龙上伯爵》《羞羞的铁拳》等都曾具有良好话剧票房,而后续这些 IP储备也都会进入电影领域,将会成为低成本投资的喜剧电影,话剧影业双引擎联动模式未来将会有巨大增长空间。《夏洛特烦恼》的转战成功,表明现已成熟的作品形式无疑也会带动跨领域发展,吸引投资者跨界融资。通过周边产品融资更贴近于当今以 IP 为核心的“泛娱乐”中国文化产业布局,可以成为吸引投资者进入文化产业融资的创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