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师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经济师论文 >

基于线上供应链金融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7-01-19 共6301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3 基于线上供应链金融的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3.1 信用风险评估。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指出,银行业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利率风险、法律风险等[45].银行如果遭遇严重的信用风险,即产生大量的不良贷款时,将造成一系列严重的后果:客户挤兑继而引起银行流动资金不足,甚至造成银行倒闭,引发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由此可见,信用风险是我国银行业需要高度重视的风险。

  3.1.1 信用风险的概念。

  信用风险是指由于债务人违约、信用等级或履约能力发生变化对债权人造成的风险[46];对银行来说,信用风险是指借款人不能或不愿意到期履行还本付息协议而导致银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这意味着信用风险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借款人还款能力不足,二是借款人还款意愿低。引起信用风险的主要原因:企业融资渠道偏少,国有大中型企业多半的资产来源于银行贷款;银行放贷集中,而某些行业企业大面积亏损,造成坏账;企业转型使银行资产面临潜在损失;某些银行为化解不良资产而继续向企业注资引起恶性循环,所以信用风险是银行面临的最主要风险,对信用风险的监管也是金融机构和监管当局的重点同[39].我国商业银行资产大致分为五类:贷款类、证券投资类、现金、固定资产类和其他。后三类一般不产生信贷风险;证券投资类资产一般流动性较好,其风险的大小与国家的信用等级、利率、期权有关。贷款采用不同的方式,如信用、抵押、担保等会形成不同的损失可能性。线上供应链金融作为信贷的一种方式,其信用风险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领域。

  3.1.2 信用风险的评估。

  信用风险评估是指对可能引起信用风险的所有因素进行评估,构建模型来测算借款人违约的可能性,据此作出融资决策。借款人的信息包括非财务信息及财务信息,商业银行的风控人员根据客户经理了解的借款人需求和主体评价情况结合实地尽职调查获得的信息来决定其授信额度。实践中,银行一般通过分析企业财务状况来评估其信用风险。

  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工商企业有更多的机会直接参与到资本市场,就产生了更多与企业市值、信心指数、股价等相关的信息,国外的商业银行和金融管理机构往往根据不同来源的数据建立不同的模型,来描述借款人的信用发展。这类模型称为信用评级模型,根据数据来源不同分为:以企业财务数据为主的统计判别模型、以股票价格为主的结构化模型和以债券价格为主的简约化模型。线性概率模型、Logit、Probit、SVM 模型是常用的统计判别模型。

  本文的线上供应链金融的信用风险主要基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统计判别模型来进行信用风险的评估。

  3.2 指标选取和体系构建原则。

  传统金融服务过程中,银行主要通过审核企业规模、资产负债状况、抵押担保等方面进行主体评级,但我国中小企业财务体系不健全,传统的信用风险识别方法并不适用其风险的识别。相较于传统方法偏重于对财务报表的分析,供应链金融模式下的信用风险识别更注重贸易背景的真实性、物流和资金流的稳定,而弱化对企业自身的要求,这样企业作为供应链中一环,可以缓解中小企业在信息披露和财务方面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线上供应链金融继承了供应链金融这些特点,又汲取了互联网高效、开放共享的优点,为银行向中小企业提供授信以及信用风险的管理提供了更加高效便捷的平台。

  关于指标体系的构建,白少布认为一个指标体系应该能够准确反映评估对象特点和实际水平,评估内容也应该尽量包括能够影响评估对象的因素[47].在线上供应链金融模式下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构建中,应遵循必要的原则:

  (1)科学性。减少重合指标,以免相互涵盖,使指标体系形成有机的整体;(2)全面性。同时考虑中小企业自身情况,及外部环境和整体供应链状况;定性和定量指标相结合,同步分析企业的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进行主体评级,另外要关注交易商品的价格波动幅度、企业历史交易情况、与供应链外其他企业的其他企业交易情况进行分析;(3)针对性。针对不同行业、地域、经营特色的企业设立不同的指标,近而提高信用风险识别的效度;四、可操作性,应根据供应链运作的实际情况,识别指标易于获取数据,便于实际操作。

  3.3 线上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特征。

  3.3.1 线上、线下供应链金融特征对比。

  线上供应链金融的开展进一步克服了线下供应链金融对中小企业融资授信方面的缺点,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把企业的电子商务信用合理转变为征信评级的提升,为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提供了更加合理的评价体系,从而提高了中小企业通过商业银行渠道获得低成本融资的机会。线上供应链金融全程电子化的特点使融资过程更高效,融资成本更低,为银行风控和预警提供了更充分的条件。供应链金融线上。

  3.3.2 线上供应链金融风险演变。

  供应链金融从线下到线上的演进,也带来了风险的演变。从信用风险方面来说,线上供应链金融采用线上授信,将"电子商务信用"作为征信级别的补充,从多方面评价、监控有利于将授信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然而,相比线下企业,线上融资企业规模较小,融资频率高、融资额度小,供应链稳定程度偏低,违约风险有所增加。因此,仍要重视"主体评级"各项指标的评估,从而加强信用风险的监控和预警。对于仓单融资模式,质押物复杂多样,需要加强"质押物价格风险的防范",并且提高质押物处置的能力。对于电子订单融资模式,买卖双方可能进行虚假交易,并用虚假订单来欺骗银行获得融资,因此,"债项评级"需进行全面及时的评估和监控。

  3.4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3.4.1 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文献梳理。

  通过梳理供应链金融相关的学术文献发现,在理论研究方面,绝大多数学者,如夏立明等,熊熊等,胡跃飞等[23][48-49]在进行供应链金融指标体系构建时,都会从主体评级、债项评级两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行业状况、申请企业资质、核心企业资质、融资项下资产情况、供应链运营状况五个方面。从银行的实践方面来看,根据银监会公布的《银行开展小企业授信工作制度意见》可见,监管部门同样建议商业银行从上述角度去开展信用风险评估。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线上供应链金融,研究对象较新,相关的实证研究参考文献比较少,而线上供应链金融是由线下供应链金融演变而来。因此,本文的指标体系构建参考已有文献关于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增加供应链运营情况、线上供应链金融特有指标两个方面进行指标完善。本文指标选取梳理结果。

  3.4.2 线上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基于上述的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和对线上供应链金融特征的分析,本文构建的线上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分为三个层面:"主体评级+债项评级+电子信用评级"、六个方面,选取了 7 个二级指标、23 个三级指标来建立线上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评估的指标体系。

  本文指标选取的具体背景原因如下所示:

  (1)中小企业所在行业状况。我国行业发展呈现出很大的差异性, wind 资讯 2015 年企业中期财报的行业净利润增长率数据显示:能源、材料、地产等行业发展出现了负增长,消费品、公用事业等领域仍维持 10%左右的中低速增长,医疗保健行业、信息技术行业仍保持 23%的高增长率。这些都是银行做出贷款流向分布、是否贷款的决策时应该考虑的因素,银行提供的金融服务在不同的行业扮演不同的角色,投资的理念、预期收益和风险控制点也是不同的。

  向技术水平高、盈利能力强的行业投资不仅能优化银行的资产结构,而且能促进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形成国家新的优势产业,但也要防止产生过多泡沫。

  国家在转型过程中不断淘汰落后产能,银行的投资选择也影响着企业转型发展的稳定性和可能性,此时应定位于长期投资,支持企业的转型发展。宏观经济情况、行业发展阶段以及所在经济区域等可能会引起企业的信用风险评估的系统性偏差,若投资、贷款的行业流向及区域流向不均衡,很可能引起系统性的违约风险。银行可以根据宏观经济情况和当地政府的支持力度来总体上确定贷款松紧政策。行业状况是企业信用风险评估的重要指标。

  在线上供应链金融模式下,企业所在行业对原材料、存货、应收账款、交易订单等的价值等有很大影响。不同行业的应收账款账期、存货周转率等都有较大的差异。在行业发展层面,本文选取了样本企业所在行业净利润增长率ind_G 来评价行业因素对企业信用风险可能造成的系统性影响。

  (2)中小企业自身状况。企业的财务信息、管理模式和信用记录等与企业的还款意愿有很大联系;企业的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等也影响企业发展前景,这些都是企业自身状况的评价标准。

  企业的营运能力用存货周转率 IT(inventory turnover)、应收账款周转率RT(receivable turnover)、总资产周转率 AT(assets turnover)等三个指标来描述。

  这些指标均属于流量指标,反映一段时间内企业的资金运转效率。从企业经营的角度,这些指标体现在企业价值流动和转变的过程中,指标的取值水平体现了企业经营现金流的周转速率。现金流的断裂是企业破产最直接的原因。因此,企业的运营能力指标关乎企业的生命线。在具体的生产过程中,企业在收到订单时,首先需要筹集资金来购买材料、劳动力及技术设备进行生产,生产过程结束后,原材料转变为成品、半成品等存货,实现了价值的增值;当产品在赊销情况下交付买家之后,就产生了应收账款,应收账款会占用企业的资金,影响企业组织后续的生产经营活动。营运能力方面的指标可以反映企业资金流的管理效率,也能体现企业的资金需求情况。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越快,企业的短期融资需求就越小。

  企业的盈利能力用销售净利率 NPM(net profit margin)、总资产净利润率ROA(return of assets)、净资产收益率 ROE(return on equity)三个指标来描述。

  销售净利率反映每一单位的销售收入与其成本费用之间"挤"出来的净利润,是企业盈利能力的核心;总资产净利润率反映每一单位资产能带来的净利润,是企业盈利能力的关键;净资产收益率反映了每一单位股东权益赚取的利润。

  企业的盈利能力是企业长期生存下去的关键,企业能实现稳定的盈利反映了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能够为客户带来价值,有一定的核心竞争力。经过了初创期的成长型企业一般具有盈利能力,也只有具有盈利能力的企业才能获得银行的投资,因为相比风险投资资金、私募资金,银行资金主要来源于公众存款,对资金安全性的要求相对较高。因此,在信用风险评估过程中,企业的盈利能力评价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企业的偿债能力用速动比率 QR(quick rate)、利息保障倍数 ICR(interestcoverage ratio)、利润负债比率 LEV 三个指标来描述。速动比率反映了企业用流动资产偿付流动负债的能力,是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体现;利息保障倍数反映了企业的息税前利润偿付企业向银行贷款产生的利息的能力,反映的企业财务状况的稳定性,利息保障倍数越高,说明银行贷款的保障越高。利润负债比率反映了企业的净利润偿付企业全部负债的能力和企业长期债务状况。这三个指标从企业对合作伙伴、银行、全部长期负债的偿付能力,从长期和短期两个方面反映了企业的偿债能力。若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不足,就会有更多的借款需求,若企业长期看来很难偿还已有债务,他更可能选择违约,银行进行风险定价和信用风险评估都需要参考企业的偿债能力。因此,偿债能力也是进行信用风险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

  另外,本文的指标体系也同时加入了上述指标的同比增长率,来反映两年内企业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运营能力等方面的变动情况,从而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更全面的评价。企业已有的信用评级也能反映长期以来的信用累积情况,可以作为参考,但企业的经营处在变动中,时效性越高的评价参考价值更大。本文由于数据的可得性的限制,并没有作为模型的指标。

  (3)核心企业状况。由于中小企业的经营活动往往与核心企业订单和战略规划息息相关,对于供应链上游的供应商或下游的经销商,其资信状况都跟核心企业的财务及资信情况有很大的联系。核心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资信水平都可以从某些方面反映核心企业的信用风险。资信状况良好核心企业,能正常履行相应义务或提供相应担保会大大降低银行所面临的信用风险。因此,核心企业的状况也是线上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评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使用上市企业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供应链相关的数据属于企业机密无法获得。因此,文章用企业公开的债权债务数据来近似替代供应链的数据,选择目标企业的债务人中债务占比最大的企业作为核心企业,将相关的应收账款作为融资项下的资产,用该债务人债务金额占目标企业所有债务人债务总额的比例来衡量供应链的合作紧密程度。

  (4)融资项下资产的状况。银行通过对交易资产进行评估来提供相应的授信。中小企业以所交易资产质押进行融资,一旦发生违约事件,质押物的流动性、价值都会对银行的是否产生损失有很大影响。本文以应收账款为例来进行实证研究。企业进行质押融资的应收账款账龄和企业全部应收账款的账龄结构是融资项资产-应收账款的重要特征。进行质押融资的应收账款的账龄越短,相关企业归还的可能性越大,账龄越高的应收账款可能存在一些难以收回的因素。进行质押融资的企业全部应收账款的账龄结构也能反映企业进行应收账款管理的能力,间接反映质押融资的应收账款收回的可能性。因此,本文选择融资项下的应收账款的账龄 Recei_Y、目标企业全部应收账款的账龄结构在 1 年以内应收账款占比 Rec_1y 作为衡量融资项下资产状况的两个重要指标。

  (5)供应链稳定性。中小企业与核心企业的合作年限、合作频度、产品所处的生命周期等指标可以反映供应链的紧密程度。中小企业与核心企业的供应链稳定性越高,违约的概率越小。中小企业在供应链上的稳定性也可以为交易背景的真实性提供借鉴。融资企业与物流企业、电子商务平台合作越深,资信度越高,其贸易背景的真实性越可靠,商业银行面临的信用风险就越小。供应链双方合作时间、双方交易频繁程度、履约交易占比等指标可以很好地反映供应链的稳定性。双方合作时间越长、交易越频繁、履约交易占比越高,双方继续合作的可能性越大。

  本文因为数据难以获得,选择近似指标--目标企业对核心企业的债权占比 Coop 来替代上述指标,用以衡量二者之间供应链关系的稳定性。目标企业对核心企业的债权占比=目标企业对核心企业的债权金额/目标企业所有债权金额*100%.若目标企业较大比例的债权都来源于核心企业,那么二者之间的供应链合作关系更稳定。

  (6)电子商务信用。线上供应链金融与传统线下供应链金融最大的区别在于整个交易过程的线上化,因此产生了核心企业进行线上化平台搭建、中小企业进行相关平台配套应用的需求。在线上化的进程中,整条供应链的信息化建设程度、订单线上化处理的能力、信息多方共享的程度等都是重要的衡量指标。

  对于信息化程度达标的供应链企业,其交易数据都会记录在电子交易系统,这些数据本身就形成了企业的电子商务信用。在"互联网+大数据"的时代,更多的信息都能形成闭环,拥有大数据和数据分析能力的一方,对企业的经营及信用状况或许比企业自身更了解。基于这些分析,银行可以突破传统的抵质押模式,为需要融资的中小企业提供更适合的金融产品。另外,电子商务平台除了在某一条供应链上的表现,还会记录其在该供应链之外的交易,这些交易的履约情况也是融资企业信用的有效评估方式有关电子商务信用方面的微观数据暂时不可得,本文选用替代指标 online 进行实证分析,online 是依据媒体公开且在互联网上能够检索到的相关信息对企业供应链发展状况进行的评分。具体是以关键字"公司名称"+"供应链"进行检索,获取上市公司与供应链发展相关的公开资料,根据吕跃进和张维[55]提出的"心理因素划分评价等级以及数量等级确定"然后给予 10/7/4/0 的四级评价。在以后的研究中可以继续深入研究。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供应链管理论文
返回:经济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