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新形势下家庭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
基本家庭道德教育内容诚信友爱、独立自主、勤俭持家、尊老爱幼、遵守公德对于家庭道德教育是基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的不断交流,我们还要总结一些新的教育内容,迎合时代性新家庭道德教育内容是家庭道德教育与时俱进必然要求。
5.1 崇尚正义
正义感作为人的一种高级道德情感指追求正义、伸张正义的道德意识和行为,个人的正义感是微小的,但是如果每一个人都有正义感那将是很大的一股社会力量,形成一股强大的社会正义感氛围,这将有利于社会团结、维护社会正义、实现社会公正原则,促进社会健康有序发展,这还有利于个人人生价值的实现以及自我肯定与自我完善。正义感体现在社会的方方面面,体现在每个公民的一言一行中,大到抢险救灾、救死扶伤、扶贫济困,小到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这些都是拥有正义感的表现。在当前社会中有许多不良的非正义现象:见到老人倒地不扶、见死不救、碰瓷等,这种社会风气不利于家庭道德教育的展开,我们应在家庭道德教育中加强正义感教育,教育家人做个有正义感的人,要做到为人要正直,把尊重和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当作是自己行为的习惯,不伤害他人、不侵犯他人的基本权利,更要身体力行,培养正确的家庭正义感,学校要时常开展崇尚正义的活动。
5.2 担当责任
马克思在论述责任和自由的统一时写道:“自由就是从事一切对别人没有害处的活动的权利,每个人所能进行的对别人没有害处的活动的界限是由传统规定的,正像地界是由地标确定的一样。”在这里,马克思明确指出个人行动对他人应负的“责任”就是自由的“界标”.因此要强调对家庭责任意识,弘扬正确的传统的家庭道德价值观,同时也要保持家庭成员的人格独立和自由,这样有利于家庭和个人健康发展,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
纵观历史,改革开放以来在家庭道德教育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都与个人的责任意识强弱有关,比如,父母丢弃自己的亲生骨肉买卖孩子,不赡养自己的父母,离婚率不断攀升,两性婚恋道德水准下降,究其道德原因都与个人的责任感有关,都不能说与当事人的责任感无关。
关于家庭道德教育的责任意识,在孔子的伦理思想里表现出来的是“仁”,它是一种对责任的概括性体现,具体表现在个体对国家表现出的责任意识为“忠”,个体对父母表现出的家庭道德责任为“孝”,个体对下一代表现出的责任意识为“养与教”,个体对兄弟姐妹表现出来的社会责任为“友”,个体对友人表现出来的社会责任为“睦”等等;责任还可以分为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职业责任,各种责任有不同的内涵,我们应把这种客观的家庭道德要求变化为内在的道德自律,道德责任是主体自觉自愿承担的,我们要时刻谨记自己的家庭道德责任。
5.3 勤劳致富
在学会勤俭持家的同时,我们应学会正确创造财富的方式,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在不违背法律和社会公德的前提下勤劳致富,改善生活,加强勤劳致富、勤俭持家的家庭道德教育有着重要现实意义。
勤劳致富是传统家庭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勤劳是要多努力、多奋斗、为了未来的生活努力奋斗,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要采取正确的途径,用自己的勤劳的双手进行努力,勤劳致富、勤俭持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施为我国带来了许多实惠,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但是与此同时人们勤劳致富、勤俭持家的优良传统得到了淡化,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改变,崇拜一夜暴富,有的不择手段捞取钱财,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盛行,人们的价值取向日趋功利化、物欲化,痴迷于攀比消费、恶习消费,对财富的获取方式不太关注,完全违背与勤劳持家的光荣传统,忘记了勤劳致富创造家庭生活的本能,因此必须进一步强调要靠自己、靠劳动、靠正当的手段致富。
5.4 相互关爱
相互关爱的教育主要是指“爱”的教育。爱的教育就是要求孩子理解爱的观念、友爱的意识与爱人的态度,它是一种心理活动,并要学会爱的实践,去学会理解、宽容、信任、鼓励、帮助和奉献。在我国家庭道德教育中这种“爱”的缺失现象是很严重的,很多孩子不懂得去爱自己的父母,只懂的去父母那一味的索取,不懂得去关心自己身边的朋友、同学和老师,不懂得去爱自己的生命,实施自己“爱”的权利。现在让家庭人学会爱,拥有爱的态度和爱的能力已经成为当前家庭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爱的教育是发展人的爱的能力的情感教育,爱的教育有四大目标,第一,培养对爱认的教育;第二是培养对自然的爱心,第三是培养集体和社会的爱心;第四是培养对祖国的爱心;爱的教育有两大实践内容就是学会自爱和爱人,主要就是指要让当事人知道什么是爱,理解被爱和爱人如何表达,并且积极主动地去实践,首先去热爱自己的生命、热爱自己与他人,懂得如何与他人相处。我们只有在实践中学会如何去爱,发觉自己爱的能力,学会爱并懂得爱就可以维护家庭的和谐、安定与美满。
5.5 遵守公德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罗国杰教授认为,关于社会公德,历来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从广义上说,凡是个人私生活中处理爱情、婚姻、家庭问题的道德,以及与个人品德、作风相对的反映阶级和民族共同利益的道德,通称公德。现如今社会有许多失德现象存在,主要表现在人与人、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三个方面。第一,在人与人关系方面主要体现在人与人感情淡漠,态度言语粗鲁、蛮横无理,对待需要帮助的的陌生人冷漠、缺乏爱心、见死不救;第二,在人与社会关系方面,不遵守交通规则,乱闯红灯、不走人行横道,在公共场合大声说话、不排队、扰乱公共秩序,外出旅游时在古文建筑上乱涂乱画,对公共设施不加爱护,乱踢,乱刻;第三,在人与自然关系方面,污染环境现象严重,雾霾现象严重,另外还有一些乱扔垃圾、乱砍乱伐,过度渔猎等不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现象产生。
在遵守社会公德方面,爱护环境是当前家庭道德教育的重中之重,2014 年 11 月初在北京举行的 APEC 会议,雾霾严重的河北出现了“APEC 蓝”,这不禁发人深思如何保护我们的蓝天,如何保护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如何为子孙后代环境造福,这就要求人们在向自然索取的同时,也要做到保护大自然,维护大自然的平衡。其实这也是在保护人类自己及以子孙后代,大自然环境的变化与人类的存亡生生相息,有必要加强社会公德教育,并且要付诸于行动,协调和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地和谐。
遵守社会公德是成为一个道德人的基本要求,是作为人们道德的底线,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风向标,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因此,加强家庭道德教育是与时俱进的必然要求,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是我国精神文明程度的“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