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文化是班级的灵魂所在,班级文化的建设不仅仅是一种文化氛围的创建,也是对学生心灵的塑造。它不但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与实践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它能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塑造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文中是小学班级文化建设论文6篇,以供参考。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论文第一篇: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小学班级文化建设
摘要:积极心理学倡导教育要尊重学生主体,增进学生积极体验,塑造学生积极人格。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中存在内涵建设不足、学生自我教育缺失、班级活动效果不佳等问题,班主任以积极心理学理念为指导,从环境文化、制度文化、观念文化、活动文化四个方面进行建设,可以有效激发小学生内在积极品质,提升小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实现小学生自身健康成长。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小学班级文化;班级管理;
班级既是一个教育组织,又是一个文化组织。班级文化是师生通过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而形成的文化心理氛围,它反映了班级这个教育组织的基本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是滋养学生心灵的重要养分。小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快速发展,主体人格开始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良好的班级文化能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对学生个体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西方心理学界兴起的一种研究思潮,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积极心理学重视个体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积极体验,强调对个体积极心理品质的发掘和培养。它认为教育并不只是纠正学生的错误,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拥有一种积极的心理力量,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和解决实际问题并获得主观幸福感。积极心理学为良好小学班级文化的建设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理念和实现路径。
一、积极心理学的教育理念
(一)尊重主体地位,实现认知内化
对事物的认识产生于主体认知结构与客观外在实践经历的相互作用。如果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思维活动,学生就能够主动参与问题探究,进而形成更高层次的认知体系,达到知识和能力的升华。积极心理学认为,对幸福、希望、快乐、自信的追求是人类获得成功的主要动机,人们应用一种积极的心态对外部事物做出解读,从而激发人自身内在的优秀品质和建设性力量,在实现个人成长的同时获得幸福感。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是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必要条件。
(二)优化情绪实践,增进积极体验
“积极情绪体验是指个体主观体验作用于客观世界,积极主动地经历某种情境或事件,从而产生的积极情感倾向或行为,即主观幸福感的产生。”[1]积极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拥有积极的心理元素,具备调适自我心理状态的能力。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教师应通过创设生动的情绪体验情境,帮助学生消除不良情绪的影响,进而获得更多积极情绪体验,形成良好的生活态度和行为习惯。“增进学生积极体验、激发学生积极情绪既是达成教育目标的最重要途径,也是教育本身所应追求的价值核心。”[2]
(三)塑造积极人格,促进全面发展
“个人要充分发挥潜能、达到自我实现就必须表达和发展自己的期望、愿望、兴趣和能力。”[3]积极心理学认为,积极型人格可以帮助个体更容易调整心态,突破自己,进而获得幸福,创造快乐。这也是班主任从积极心理学视角组织开展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原因。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是知识的丰富和技能的全面提升,而且应包含人格结构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具有积极健康的人格是现代社会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学生实现个人终身发展的重要基础。
二、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文化内涵建设不足
班级文化的内涵属于班级的一种群体意识,维护班级文化需要班级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在一个班级中,各项班级规章制度应由班级成员共同参与制订并自觉遵守。而实际上,在很多班级中,这一事务则由班主任和他指定的少数班干部完成,这就使得其他学生参与班级事务的积极性受到了抑制。此外,一些班主任将班级文化建设简单地理解为班级口号的提出和班级板报的布置,没有突出班级内涵和形象的塑造,忽视对学生负面情绪的疏导,难以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有些班主任则只注重班级成绩,忽视班级文化内涵建设,也难以形成朝气蓬勃、团结友爱、人人奋发向上的良好班风。
(二)忽视学生自我教育
着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这样一个信念在我们的教师集体的创造性劳动中起着重大的作用。”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内部因素,也是其成长不可或缺的终身财富。要保证学生自我教育的效果,班主任就要为学生构建良好的自我教育环境。班级文化具有无形的教育力量,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重要保证。同时,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提升,也有助于进一步落实班级文化建设。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而在实际管理工作中,一些班主任只把学生看作接受教育的对象,忽视他们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导致他们的自我教育能力得不到进一步的提升。
(三)班级活动效果不佳
班级文化建设是班级成员获得精神力量的源泉。班级活动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组织开展符合育人目标的班级活动,能够切实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班级文化建设得以进一步深化和落实。而在实际管理中,班级活动效果不佳也是较为突出的问题。例如主题班会的召开,主题班会是班主任与学生在思想品德、学习纪律、安全卫生等方面进行互动交流的一种高效形式。“然而,实际的主题班会中,部分班主任抱着完成任务的态度,气氛沉闷,师生互动存在‘假、大、空’的现象,导致主题班会收效甚微。”[4]另外,主题班会还存在活动方案陈旧、活动时间不足等问题。
三、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策略
(一)环境文化建设--构建健康向上的班级氛围
积极心理学认为,“人及其经验是在环境中得到体现的,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其影响。从最广阔的环境--进化来讲,进化的环境塑造积极的人类经验”[5]。教室是班级成员共同学习的地方,也是他们待得最久的场所。教室的环境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干净整洁、富有文化气息的教室环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有助于健康向上的班级氛围的构建。
首先,保持教室的卫生。无卫生死角,桌椅摆放整齐,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自觉维护班级学习环境。其次,布置文化墙,将学生优秀的书画作品、摄影作品悬挂于教室的墙壁上,让学生展示自我、表现个性,在丰富的文化元素浸润中成长。再次,创建图书角,鼓励学生把自己喜欢的书籍放在图书角里,推荐给大家阅读,既为图书角创建贡献力量,又有助于其分享意识的培养。最后,教室的绿化。在教室合适的地方摆放绿色植物,一方面可以增添生机,净化室内空气,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养花赏花的过程中得到精神上的放松,陶冶性情,培养自身的耐心和责任感。
(二)制度文化建设--实行民主化的班级管理
塑造学生积极健康的人格是教育的终极目标和价值取向。积极心理学尊重学生主体,特别是重视学生积极健康人格的培养。它认为把学生真正置于主体地位,可以更好地激发他们能动地开展自我教育,将道德规范和伦理原则转化为自身的内在品质。民主化的班级管理制度是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保障。
班主任应肯定每一位学生在集体中的价值,使学生树立主人翁意识,有强烈的责任感积极投入班级建设中。在班干部的选用上,采取学生自主竞选的方式,并实行任期轮换制,大面积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按功能设立尽可能多的“岗位”,鼓励并帮助学生依照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允许他们在不同的“岗位”间进行转换,广泛接触各类不同的班级任务,积累解决各类问题的丰富经验。各项班级新规的制订同样要遵循民主化方式,由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讨论、协商制订并自觉遵守。
(三)观念文化建设--形成正确的班级舆论导向
班级的观念文化是在特定学校文化的影响下,经过师生长时间共同努力而形成的包含信念、态度、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复合体。班级舆论是班级观念文化的风向标。形成正确的班级舆论导向,进而在班级内产生一种精神力量,激励每一个成员积极进取,是班级观念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正确舆论导向的形成与学生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密不可分。积极心理学特别强调积极情绪体验在个体成长中的作用,它认为培养个体积极人格特质的最佳途径就是增强个体的积极情绪体验。
小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思想教育对他们的未来发展具有定向和奠基作用。班主任应抓住时机,从不同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动的教育情境,进行针对性的引导,让学生不断积累积极的情绪体验,在内心形成正确的认知。同时,充分利用主题班会,对班上好的现象予以表扬和肯定,而对班级中的不良倾向,班主任也要及时予以批评制止。只有在班级中形成了正确的舆论,学生才能自我省察,识别是非、善恶、美丑,不断提升自我教育能力。
(四)活动文化建设--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积极心理学致力于研究人的未来发展潜力,注重培养人的积极心理品质,把主观幸福感作为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这与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现代教育观的主张是一致的。班级活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品质方面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
“班级活动是在班级内部有组织地开展的各种教育活动。班级活动就像一条绳子贯穿了班级建设的整个过程,每次班级活动都是班级建设有益的补充、完善。”[6]班级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内容,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和感悟,进而形成健康的人生态度和良好的个人修养。如举办书法、绘画、摄影、器乐以及主题演讲等校内比赛活动,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挖掘学生潜能,彰显学生个性。另外,组织学生参加校外社会实践,如清扫楼道、捡拾垃圾、清除小广告、慰问敬老院老人、发现街头错别字、擦洗体育健身器材等,既可以加深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又能够增强他们服务社会的意识。
四、结语
积极心理学应用于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自身优势的利用,产生“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作用。学生在健康和谐的班级文化中奋发向上、积极进取,既可以让整个班级的管理更加高效,又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考文献
[1]马丽萍积极心理学视阈下“四维并进'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探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9(7):57-60.
[2]徐凤林,陆春庚积极心理学视野下职校生积极体验能力培养探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1(5):40-41.
[3]黄希庭.再谈人格研究的中国化[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6):5-9.
[4]龚俊波主题班会高效互动“三忌"[J].教学与管理,2016(1):30.
[5]张倩郑涌美国积极心理学介评[J]心理学探新, 2003(3):6-10.
[6]曾俊家,陶明艳浅谈班级活动在班级建设中的重要性[J]教师,2016(21):115.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论文第二篇: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误区及途径探究
摘要: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环境。如果说课堂教学是有形教育的话,那么班级文化建设就是无形教育。建设班级文化,是班级管理的内容,也是班级管理的灵魂。文章分析当下班级文化建设的误区,探究班级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班级文化建设;误区;途径;
一、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误区
(一)班规当然由班主任制定
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很多班主任认为自己就是班级的唯一管理者,所以班主任就认为班纪班规由班主任一手制定。当然,很多班主任并非亲手制定班规,多是“各方照抄借鉴”,因此,这样的班纪班规几乎千篇一律,班规的制定未能考虑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本不能体现出班级自身的个性和特色,既不适应本班学生,也不适合本班学生去执行。调查发现,很多小学班纪班规都是生硬的要求,比如要学生爱护公物、遵守公德等,否则将会如何处罚,很少有人对班纪班规进行解释说明,更不用说用学生喜欢的儿童化语言,这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既难以理解,也不易接受,更不要说体现文化内涵了。
(二)班干部应由班主任选拔
传统的班级管理理念,班干部的选拔,尤其是新入学的班级,班干部基本都由班主任指定。这种班干部选拔方式完全忽视了学生的意愿,将班主任个人的意愿凌驾于学生之上,这对学生来说既不公平也不合理。而且,在各个年级选拔班干部时大多以学生成绩的好坏作为标准,而忽视了班级管理需要的还有学生的管理能力和组织能力,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班级的整体发展。
(三)班主任有不容否定的权威性
有种不正常的现象,就是学生往往喜欢学习班主任所任教的学科,且学生成绩常常很优秀,很多学生只听班主任的话,在其他老师跟前却“自由散漫”。这种现象的出现,就可见班主任对班级人际关系的协调不够,包括班主任与其他任课教师关系不融洽,与其他老师的沟通偏少,或者与其他科任教师在工作配合方面做得不好。例如,有个别班主任在学生面前指责某个任课教师的教学方式不当,而小学生的判断能力又不强,由此引发学生对某个任课教师不尊重,甚至引发学生不服科任教师管教的现象,这都是班级管理中的畸形问题,不利于班级的良性发展,不利于班级文化建设。
(四)班级环境设计无关紧要
教室的布置和设计看似是小事,其实更能体现一个班级的文化内涵。很多班级教室布局不够合理,教室内的布置随意散乱,比如教室内桌凳的摆放、文化墙的建设、学习园地的设计等,缺乏设计感,就不能凸显出美感,没有美感,就不能带给学生愉悦的心情,学生的审美能力也就不能得到提升。还有些班级的教室布置过于花哨,没有主题,缺乏文化引领,却常常分散了小学生的注意力,更不利于班级文化建设。
二、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途径
(一)制度建设:师生民主共建班规
班级文化建设的第一要务就是富有民主意义的班纪班规的制定。有道是,“无规矩不成方圆”,没有明确的规矩,管理就无从下手,缺乏可依的规矩,班级管理由谁说了算?最终只能由班主任一个人唱主角了。但是,班级班规是为全体小学生而制定的,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由教师起草纲领,学生共同民主讨论制定,班纪班规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要既能规范学生行为,又能引导学生发展。当然,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制度之后,还要根据执行中的情况,及时作必要的调整或改变,使班级管理制度逐步规范化。
(二)环境建设:营造和谐班级环境
班级内的布置和设计,这些属于班级物质环境建设,物质环境是学生生活的主要环境,也是对学生可以产生潜移默化影响的环境。物质环境建设,首先要整洁,教室内的桌椅摆放整齐,玻璃墙壁擦拭干净,文化墙和学习园地建设既要和谐美观,又要具有文化内涵,可以激发学生积极向上。条件容许的情况下,教室内尽量多摆放花草,既净化教室空气,又增添教室的美观,还能通过养植花木,拓展学生知识,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情感积极动手的能力。
(三)文化建设:共建班级精神文化
教室布置和设计是班级物质文化建设的内容,班级更应该建设属于本班的精神文化,让其成为所有师生的精神财富。首先,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可以从班风班训的建设入手,设计班徽,创作班歌,明确班级的发展方向。其次,在班级中积极开展有意义的活动,包括主题班会、班级日常文艺活动(如早读午诵晚歌),开展班级文体活动(如诗词朗诵、歌咏比赛、体育运动等)。在活动中传承文化,培养学生自我表现、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培养学生人格,陶冶学生情操,共建班级精神文化。
(四)班风建设:共建班级文化氛围
良好的班级建设,更是班级内学生的学风、班风、价值观念的体现。班主任是班级的领头羊,一定要规范自身言行,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发挥积极示范作用。班主任还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疏导学生的心理困惑,给予学生支持和鼓励,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增强学生班级认同感和归属感。团结所有老师,师生共同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
三、结束语
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环境。如果说课堂教学是有形教育的话,那么班级文化建设就是无形教育。良好的班级文化建设,笔者认为要从师生民主共建班规,共同营造和谐班级环境,共建班级精神文化和班级文化氛围等几个方面入手,促进班级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贾娥.浅谈小学班级文化建设[J]教师,2014(21):117.
[2]叶红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J]学园,2014(17):162-162,163.
[3]陈潇宇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与学生心理成长[J]新课程教师,2011(8):11-12.
高职教育在我国是20年多来快速发展起来的新型教育形式,其在学生管理上,与一般高等教育有相同之处,但又不同于一般本科学生的管理,有自身的特点。采用一般本科院校或中等职业院校的管理模式进行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显然是不恰当的。因此,随着高职教育的...
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 是形成人的内心个性和心理特征的关键, 可以有效控制和调节自我情绪。因此, 自我意识的形成对每个人都非常重要。...
幼儿园作为教育初级阶段, 幼儿园班级管理水平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班集体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班主任是班集体的教育者、组织者和领导者,是学校对学生教育管理的具体执行者,是班集体内教育和教学活动的核心,是联系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纽带。班主任工作对学校整体教育教学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我校是一...
幼儿年龄阶段的孩子心智还不够成熟, 经历也非常少, 他们在幼儿园的成长发展与生活状况, 能体现出一个园内整体综合工作的水平, 尤其是班级管理人员的保教与引导。...
鲇鱼效应(CatfishEffect)是从一则故事引发开来的:从前,挪威人喜食沙丁鱼,然而,当渔民把从海滩上捕捞的沙丁鱼运回港口后,沙丁鱼往往因为缺氧而大量死亡,死鱼的价格和活鱼的价格相去甚远.只有一艘船上的沙丁鱼却能够活蹦乱跳地抵达港口,这艘船的谜底直到船长...
学生的习惯会受到班风的影响,班主任和班长对班风建设有着直接的影响,班级管理工作需要照顾到每位学生,要让他们都参与到班级活动之中,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品行。因此,作为班主任,要探索有效的班级管理策略,使学生获得全面的、良好的发展。一、高中班...
班级管理就像是在斜坡上往上走的小车,需要有人在前面向上拉,也需要有人在后面向上推。不管是向上拉还是向上推,如果有了助推器,就会事半功倍。家长群成了我班级管理的法宝,家长群导航我的德育创新之路,家长群助推我的班级建设发展。一、早在军训时的排...
一、领导生命周期理论介绍1966年,美国心理学、管理学家卡曼(A.K.Korman)根据领导四分图理论和管理方格理论,结合阿吉里瑞斯的不成熟成熟理论,形成了领导生命周期理论。该理论认为:领导者可以根据部属的成熟度调整领导方式,以符合部属的期望。成熟度...
班级作为幼儿园保教工作的基本载体, 班级管理工作会对幼儿教育产生直接影响。随着我国基础教育的持续推进, 国内幼儿园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
1.将微信二维码保存到相册
2.打开微信扫一扫从相册识别
1.点击下面按钮复制QQ号
3008635932
2.打开QQ→添加好友/群
粘贴QQ号,加我为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