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社会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教育社会学论文 >

孔子教育思想中处理社会问题的手段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9-09 共1745字
摘要

  一、伦理思想教育是处理社会问题的一种手段

  所谓伦理思想是指人类在相处时应遵守的道德规范。孔子是一位开明的思想家,他既希望贵族统治阶级的统治能够长治久安,又希望广大劳动人民也能够安居乐业。春秋时代的社会动乱,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各级贵族缺乏伦理道德的高尚修养,因而在处理国家事务时就背离伦理道德的准则。因此孔子认为伦理道德的教育内容为统治者自觉地提高道德修养,端正品行。正如孔子所担忧的"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孔子认为应该使人民加强伦理道德教育,使人民心悦诚服地守法遵礼,知耻从善。泛爱众而亲仁。

  孔子在伦理教育中构成了一个道德规范体系,以仁为核心,以礼为形式。其一,孝悌是父子、兄弟之间相处的道德准则。孝指尊敬父母,悌指尊重兄长,孔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孔子在主张以孝悌的教育来处理家庭内部各成员之间的关系,形成中华民族所特有的父慈子孝的正常习俗和美好的道德风尚。这些方面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仍可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其二,忠信。

  孔子的忠是指对人,对上竭心尽力,诚实负责。《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信即诚实无欺,这样才能有利人与人的社会交往,使社会上的欺诈等问题减少。其三,恭敬即对庄重严肃,对人谦虚和平,对事业严肃认真,对人真诚地以礼相待。孔子主张"执事敬"、"事思敬".这些积极的伦理道德思想用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人与人关系方面是一种很好的处理社会问题的手段。

  二、政治思想教育是处理社会问题的一种手段

  孔子生活的时代,社会动荡混乱。他认为政治上无道,社会经济就不可能发展,就会出现许多社会问题,社会各阶级之间就会相互斗争。先秦诸子的政治主张,反映着不同阶级、阶层、社会集团的利益,因而具有不同的内容和特点。

  孔子坚持开明的贵族政治。一方面极维护封建宗法等级特权,另一方面又照顾了人民的利益。孔子在教育弟子时,讲述了他的这些政治观念,例如在《论语·为政》中孔子说道:"仁政德治,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意思是说君主如果实行仁政德治,就会像北斗受到众星拱卫一样,受到人民的拥戴,孔子主张重教化,省刑罚,薄税赋,厚施予,企图使封建社会各阶层的人都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三、经济思想教育是处理社会问题的重要手段

  孔子的经济思想主要有两条,一条是如何对待生产劳动和劳动成果的问题。一条是如何对待封建统治阶级利益和被统治的广大劳动人民经济利益的问题。孔子既照顾封建贵族的经济需求,也关心劳动人民的经济利益。重视劳动本身的社会价值和意义。他虽然维护剥削制度。但主张这种剥削应该有个限制,要"什一而藉",反对横征暴敛。在孔子与弟子交谈中,他主张在农业上不能耽误农民季节性劳动时间,主张合理使用土地资源,爱惜良田。在《论语·学而》中孔子说道:"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现代社会环境问题非常严重,许多国家都在提倡环保,节约可耕良田。孔子又主张:"因陵为坟,不封不树。"墓地只能选在山坡上,不积土为封,不植树或树碑以为坟之屏蔽。

  这样的环保思想对于处理当今的社会问题有借鉴意义。

  四、文化思想教育是处理社会问题的一种手段

  孔子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他首创平民教育,继承并传播了古代文化。他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都对现代社会有重大的影响。孔子创办了私学,招收各种学生。孔子认为,人人都应受教育,有均等受教机会,主张"有教无类".这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引用教育的手段来改变人,提高人的道德和知识水平。孔子的"有教无类,诲人不倦,因材施教"的教学观点对于普及文化教育,传播先进文化,促进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等都有重要作用。

  通过阅读《论语》,再联系现实,我们可以看出《论语》一书所记载的许多言论不同程度地揭露了各种社会问题,并且孔子在对学生的教育中提出了许多处理社会问题的方法。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存在各种社会问题,《论语》一书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许多方法。

  参考文献:
  [1] 匡亚明 . 孔子评传 [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 孔子 . 论语 [M]. 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1996.
  [3] 程树德撰 . 论语集释 [M]. 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90.
  [4] 南怀瑾 . 论语别裁 [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教育社会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