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变革性决策因其特殊的属性和定位而存在较大的风险。针对变革性决策中存在的潜在风险,领导者可以通过把握三个阶段的方式来有效预防。在决策前期,全面收集决策信息,精准拟定决策目标,科学评估决策方案;在决策中期,广泛听取下属建议,高效推进协商环节,保证建议融入决策;在决策后期,高效推进决策部署,从严把关监督工作,制订突发事件应对方案。
关键词: 领导者; 变革性决策; 安全系数; 准备; 协商; 实施;
随着现代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和社会变革的深入推进,组织中决策工作的复杂性和多元性也日渐增强。领导者是单位中的最高管理者,肩负着主导决策和推进决策的主要责任,保证决策的高效、科学、合理是领导者的重要职责之一。然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社会治理结构转型、组织成员自主意识增强等因素都给领导决策带来了较大的风险和挑战。鉴于此,领导者必须具备系统全面的决策主导能力,特别是要充分掌握主导变革性决策的方法和艺术。针对变革性决策中存在的不稳定因素和潜在风险,领导者可以通过把握三个阶段的方式来有效预防,即把握好决策前期、决策中期、决策后期三个工作阶段,在各个阶段明确工作重点、把好工作中心、严守工作标尺,为变革性决策的顺利推进提供良好的整体环境。
一、全面做好决策前期准备工作
在管理学中,领导决策是一项由多个具体环节按照既定执行流程衔接在一起的系统性工作。依据时间顺序,整个决策工作可以分解为决策前期、决策中期、决策后期三个部分。作为一个有机构成系统,任何一部分工作的推进都关系到决策工作的整体质量。领导者要想有效化解变革性决策中存在的潜在风险,首先要做好决策准备工作,即在正式决策前的准备环节,提前对目标方案的可行性和现实性做一个系统全面的论证分析。通过事前评估和提前论证环节,全面收集相关决策信息,精准定位决策目标,为后续正式开展决策打下良好基础。
(一)全面收集决策信息
相比于常规时期的决策工作,单位变革背景下开展的决策工作有其现实特点和独特之处。当单位处于变革时期时,组织结构面临调整,人员构成面临更替,工作局面面临转变,在这种情况下进行决策必然具有较大的复杂性和艰难性。特别是从决策覆盖面来看,变革性决策包含了较多的工作内容、牵涉了较大的业务范围、涵盖了较广的社会群体。这些现实状况也导致变革性决策蕴含了较多的潜在风险和易变因素。因此,领导者在正式决策之前,首先要全面地收集和统计与决策方案相关的信息内容,通过查阅和了解相关信息,深入分析决策方案的现实性和可行性,洞悉其优势和不足之处,从整体上对决策方案有一个全面透彻的认知。[1]只有在广泛收集和充分掌握有效信息的基础上,领导者才能更加高效地开展后续决策工作。
(二)精准拟定决策目标
在广泛收集和综合相关信息的基础之上,领导者还需要精准地设计和定位决策目标。决策目标是指决策所要达到的效果,是指引和助力整体决策工作的重要动力。只有精准地定位决策目标,才能保证决策工作的方向不偏离、程序不脱节、执行有保证。相对于常规性决策而言,变革性决策具有更高的难度和更加复杂的内容,在具体实施和后期执行过程中存在诸多风险与挑战。因此,领导者要想提高变革性决策的安全系数,首先要精准定位决策工作的根本目标。具体来说,领导者要立足于前期广泛收集的信息,梳理和制订推进决策工作的具体方案,特别是要明确决策工作的实施目标,即弄清楚开展决策“是为什么”“要做什么”“具体怎么做”,确保决策工作在方向和大局上有现实指引和理论根据。在后续决策过程中,要紧紧围绕并始终坚持这一初始目标。
(三)科学评估决策方案
领导者要想增强变革性决策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除了在信息收集和目标确立方面要多下功夫,还要做好决策方案的评估和研判工作。在现实决策流程中,领导者在正式开展决策之前,通常会由相关业务部门提供多个备选方案。针对这些备选决策方案,领导者一定要提前做好评估工作。变革性决策所涉及的具体内容往往关系到组织人事变动、部门结构调整等核心工作,其产生的后续影响也是较大的。因此,领导者在正式进行决策之前,要严格审查和仔细研判备选决策方案,特别是要结合组织现实工作情况、现有物质资源条件、单位整体执行能力等客观条件来加以评估,重点判断决策方案的可行性、现实性、必要性、科学性等,确保备选决策方案与决策工作目标在大体方向上是一致的、契合的。此外,还要格外关注备选决策方案的潜在风险与不足之处。变革性决策的特殊性决定了决策工作中必然要解决和应对诸多的风险和难题。领导者在审查和评估决策方案的过程中,要对这些风险点有一个明确的把握,确保风险值在可控范围内。
二、科学做好决策中期协商工作
领导者除了要在正式决策前的准备阶段做好预防和研判工作,在正式开展决策的过程中更要小心谨慎、步步为营。从风险角度来看,变革性决策之所以具有较低的安全系数,主要原因是变革性决策过程中有较多的未知因素、利益纠纷、潜在风险。针对这种情况,领导者要善于“化险为夷”,通过整合和吸纳变革性决策过程中的各种有利因素来抵御和化解潜在风险。在正式开展决策的过程中,领导者可以通过广泛听取下属建议、高效推进协商环节、保证建议融入决策等几个步骤来整合有利因素。
(一)广泛听取下属建议
在传统决策模式中,领导者“一人拍板”“一锤定音”“一言堂”是十分常见的决策现象。然而,随着现代管理理念的普及和员工自主意识的增强,单位中各个群体要求参与决策和保障自身利益的呼声越来越高。在这种形势下,传统的决策方式必然要经历变革和调整。特别是在变革性决策中,决策工作的推进直接关系到组织成员的自身利益和工作环境,因而也必然会引发组织成员的高度关注。鉴于此,领导者在决策的初始环节,首先要充分听取各方参与主体的意见和建议。在决策主体上,不仅要吸收管理层成员,也要吸纳各个层级的员工代表。同时,要允许全体参与人员畅所欲言、充分发表意见,特别是要认真听取来自普通员工的意见和心声。通过听取广大员工代表的决策建议和利益诉求,领导者能够厘清变革性决策中的利益关系与复杂情况,充分把握其中的矛盾点和风险点,进而在后续的决策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和防范。[2]
(二)高效推进协商环节
决策协商环节是决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核心步骤之一。在这一过程中,参与决策的各方主体会围绕自身的利益诉求、决策主张、个人意见等进行讨论和磋商,而领导者作为整个决策工作的主导者和引领者,必然要在这个过程中发挥好统领和协调作用。经过决策初期的诉求表达和意见收集,领导者大体上已经对决策过程中各方主体的利益诉求有了一定程度的掌握。此时,领导者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和引领功能,积极协调各方参与主体开展协商、推进决策。具体来说,领导者要扮演好“调和者”的角色。在变革性决策中,各方参与主体的利益诉求不同、矛盾焦点众多,必然会产生利益和权利上的冲突,此时很容易陷入多主体之间互不相让、争论不休的尴尬境地。在这种情况下,领导者首先要依靠领导权威制止冲突、稳住局面;其次要立足于维护组织整体利益来协调利益冲突,对不合理的利益诉求坚决否定,对有利于组织发展的建议积极吸纳,同时还要注意做好利益让步群体的安抚和引导工作。领导者要确保掌握决策协商环节的主导权,确保立足于组织整体利益来推进各主体之间的充分协商。
(三)保证建议融入决策
决策协商环节为各主体之间的利益碰撞、意见融合提供了机会。经过充分协商之后,各方参与主体在领导者的主导和协调下,基本上会达成一致的决策意见和价值立场,接下来所要进行的就是决策的最终环节——制订决策方案。在这一过程中,领导者的主要职责是保证协商意旨和决策建议充分融入决策方案中,确保最终的决策方案与协商结果的一致性。变革性决策是在组织机构改革或业务布局调整背景下开展的决策,其中蕴含着较多的潜在风险和多变因素,在决策过程中稍微不慎就可能导致决策方案的偏离和决策工作的失败。而经过决策协商环节的激烈讨论和充分论证,最终形成的决策是各方参与主体集体智慧的结晶,是经过多轮分析和协商达成的共识,无论是从科学性还是合理性来看,这一协商结果都是最为贴合实际的。领导者要准确引导决策方案制订路线、精准把握决策方案制订重点,紧紧围绕协商结果和各方建议来起草和选择决策方案,确保各方参与主体的合理建议和诉求能够不打折扣、真正地融入决策方案中。
三、妥善部署决策后期实施步骤
变革性决策不同于常规性决策,无论是在决策还是在执行过程中,都存在较多的不确定性。领导者要想提高变革性决策的安全系数,不仅要在决策方案的准备环节和推进环节重点把关,还要切实做好决策方案后期执行的监管工作。特别是针对变革性决策在落地过程中面临的各类多变因素和突发状况,必须建立起高效的突发事件应对机制,在决策执行、监督管理、突发事件应对等方面做好工作部署。
(一)高效推进决策部署
决策方案的制订和出台仅仅是整个决策过程的前端性工作,保证整体决策质量的关键环节在于决策方案的实施。在执行过程中,原定的决策方案和计划会通过相应的流程和渠道转化为具体的步骤和措施,进而推动相应工作的开展。因此,领导者要想提高变革性决策的安全系数,必须重点关注决策方案的执行过程。具体来说,当决策方案出台以后,领导者要主抓方案的部署和执行工作,严格按照决策方案中规定的工作流程、业务内容来部署具体工作。在人力资源配置方面,要重点抽调各部门的骨干人员、先进分子来参与执行工作,明确划分职能,科学部署任务,确保决策方案能够毫无折扣地落到实处。只有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来部署决策落实,以优质高效的执行团队来推动决策落地,以系统连续的工作流程来贯彻决策意旨,才能确保变革性决策方案最终转化为真正的工作动力和业务优势。
(二)从严把关监督工作
变革性决策的潜在风险不仅存在于决策方案的协商和制订过程中,同时也存在于决策方案的落地执行过程中。特别是对于变革性决策而言,由于变革性决策所涉及的决策对象、决策内容、决策目标、决策重点都与常规性决策存在较大差异,因而决策方案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也存在诸多安全风险,而预防和应对未知风险的最有效策略就是加大对决策工作的监督力度。具体来说,当领导者依据决策方案部署好执行工作后,整体决策方案已经进入了执行阶段。此时,领导者要将关注重心转移到对各阶段工作任务的监管上。一方面,要重点监督执行决策方案的精准度。领导者要严格把关每一个环节的执行工作,特别是要督促各部门执行人员尽心履职、高效工作,确保决策方案能够真正落地。另一方面,要及时发现执行过程中的风险点。领导者作为总体统筹者,要善于辨别和预测变革性决策执行过程中的各类风险,提前发现潜在风险点,科学评估风险值,及时采取有效对策,确保决策方案的顺利推进。
(三)制订突发事件应对方案
尽管通过高效推进决策和严格把关监督两个环节已经能够大大降低变革性决策在执行过程中的潜在风险,但决策方案在落地过程中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和未知风险。因此,还必须制定变革性决策突发事件应对机制。在决策方案正式实施之前,领导者就要组织相关部门的专业人员进行准备工作,通过前期调研、风险预估、事态模拟、提出对策等一系列流程建立起突发事件应对机制,当变革性决策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突发状况时,能够第一时间启动应对方案加以解决。
总之,变革性决策是单位转型过程中必须开展的常规工作之一,只有从决策前期、决策中期、决策后期三个阶段全方位地加以把握,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决策过程中的风险系数。
参考文献
[1]乌云娜,武荣.大数据时代领导干部的决策新思维[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8(1):80-81.
[2]张俊现.领导决策中的隐形雷区和防避策略[J].领导科学,2019(11):52-55.
单位工作系统就像是一台结构复杂的机器,领导者和员工都是这个机器不可或缺的重要零件,承担着各自的工作职能。...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合理的运用领导艺术成为领导者必关注的话题,领导者以人为轴,善于发挥人员的潜力,谋划愿景,运筹帷幄,能过做到适时地应变,有效合理的创新,充分展示其领导的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我国现在是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 领导艺术的基本特征是创新, 领导艺术包括了领导者的知识、工作管理经验以及个人素质等多方面。...
一、领导战略思维能力的现实蕴涵战略一词源于希腊语strategos,原意为将军的意思,当时引申为指挥军队的艺术和科学。在现代公共管理语境中,战略被广泛用于描述一个公共组织打算如何实现其目标和使命。正如欧文。E.休斯指出的,传统的行政模式因其过分关注...
在荀子的管理思想中,领导理论是其较为突出的一部分。他首先为社会管理设定一理想的管理主体---圣王,他代表了理想的领导者模型。圣王是圣人和王者的结合体,他本身具备很多优秀的领导特质,如神明博大、备道全美、仁且智等。在领导原则上,荀子虽然极其强调...
第二节领导者相机抉择一、领导者相机抉择的概念界定。相机抉择理论原是货币政策学中的理论,指中央银行在货币政策操作过程中不受任何固定程序或原则的约束,依据经济运行态势灵活的进行调节。相机抉择理论发展至今,社会格局不断变化,不确定因素日益增多...
第一章领导者情商及领导者相机抉择概述领导艺术是领导者进行管理活动所必备的能力和素养,领导者情商是领导艺术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领导决策在整个领导管理活动中处于核心位置,货币政策学中相机抉择理论不受固定程序约束,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核心思...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任何组织或部门在发展的过程中既要加强内部管理,又要不断拓展外部市场,领导者作为组织的核心,提出有效的管理手段显得尤为必要。管理既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艺术。管理艺术水平是企业领导素质中的关键因素之一,对企业的生存和...
第三章有效发挥领导者相机抉择中情商作用的途径情商是领导者相机抉择中的重要因素。为了有效发挥情商在领导者相机抉择中的作用,可以从加强领导者情商培养与注重领导者情商运用这两个方面着手。第一节加强领导者情商培养。管理学者认为,天生方面的因素...
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的大环境下,离不开社会而独立存在。社会就可以理解为是以人为基本单位构成的一个非常庞大的组织,在这个组织当中每个人都有自己扮演的角色,具有自己的功用,当一个人对社会没有意义的时候,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他就已经被社会所抛弃了。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