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伦理学论文 >

过程的内涵及生态伦理流派

来源:未知 作者:学术堂
发布于:2016-07-05 共4129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西方生态伦理流派的形成发展探析 
【第一章】西方生态伦理思想演变研究绪论 
【第二章】过程的内涵及生态伦理流派 
【第三章】生态伦理流派的古代西方思想渊源 
【第四章】近代西方生态伦理流派
【第五章】现代西方生态伦理主要思想 
【结语/参考文献】西方生态哲学体系形成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第 2 章 过程的内涵及生态伦理流派

  以人类的出生为开端,人与地球的关系一直是个争论不休的热点问题。已往人们一贯追捧以人类为中心的价值准则,排斥自然。不同的人类环境道德代表了不同的生态伦理流派,这就是人类中心主义流派,动物解放(权利)论,生物平等主义流派,生态整体主义流派,还有走向“生态纪”的伦理。过程哲学也告诉我们,自然系统是一个相互依存的系统。自然系统中的每一存在物都有属于自己的生态位,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他们之间形成了循环的生态系统。运用过程哲学的相关理论解析不同派别,走向一种开放的、统一的环境伦理学、生态伦理学①。那么首先就要了解过程的内涵,然后是西方生态伦理流派。实际上,生态伦理流派可以直接概括为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两个流派。

  2.1 过程的内涵

  了解过程的内涵,我们首先要从语言上来解读它。那我们就从英语和汉语这两种语言来看一下过程的意义,汉语指事物发展所经过的程序、阶段;英语译成“process”,指进程、过程。总的来说,这两种语言一般指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历程。

  过程哲学与以往的哲学不同,过程哲学对过程的解读,有自己特定的内涵:即转变过程(transition)。转变过程是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说的过程,即变化、生成、增长、衰亡的历程。转变构成了暂时性,它是一种现实个体(又称经验机遇)向另一种现实个体的转化。每一个现实个体都是一些转瞬即逝的事件,灭亡就意味着转向下一个事件②。过程的转变性质可通过享受来体现,享受即领悟(prehension)和感受(feeling),现在的机遇领悟和感受了先前的机遇,并对全部过去和未来开放;同时过程也需要个体的参与,个体所经历的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变化依然是过程的性质,即转变。

  除了转变过程,共生过程是过程哲学对过程的另一种与众不同的解读。共生指每一种现实机遇之生成的活动,即多种共生统一为单一的现实机遇。共生过程中没有时间,每一瞬间都是崭新的,都是“现在”,共生创造出具体,产生宇宙万物。过程的共生强调的是共同的参与,共同的创造,共同产生新的事物。共生(concrescence),又译合生,众缘合生,共同创生;是一种自我创造、共同创造,就是多个事物共同产生,同时发生联系,彼此之间不存在先后的时间顺序,共同的创造并产生出全新的内容。共生赋予过程能动的生命力,这就是“没有时间,又绝非静止”之意,其中,共生没有时间是指每一刻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在经历生成、发展、和衰亡。

  强调共生的过程哲学认为世界是关系的世界,实在的是关系,关系是永恒的。它着重强调关系,承认自然界中的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一切事物都是在关系中发展的。过程哲学的重要落脚点是关系的实在,而非实在的关系,并阐述了宇宙是一个交流的主体,而不是客体的堆积。过程哲学接受有关过程关系方面的科学发现,把时间定义为一种经验机遇向另一种经验机遇的转变。非生命事物是从具有主体性意识的、创造性的、活的个体中的抽象,生命具有目的性、创造性和过程的享受①。

  除了“转变”和“共生”,过程哲学还强调“关系”,“主体”,“理性”,“价值”,“共同体”等维度。围绕这几方面对现代人类中心主义与现代非人类中心主义进行解析,可以更好的理解两者的差异性与联系性,使得过程哲学在解读西方生态伦理流派上内容更加丰富饱满。过程哲学作为一种相互依赖的宇宙观,它承认自然界中的一切存在都是有主观享受的权利,并在自我享受、自我创造的过程中形成人与自然这个完整的共同体。

  过程哲学告诉我们,人类是生活在一个相互依存的世界里。这里借助过程哲学的相关理论来研究西方生态伦理流派有助于生态哲学的研究与发展,对于环境污染、生态危机的揭示,并不等于技术悲观主义,而是提出问题。当然,发现问题不是最终目的,解决问题才是我们的追求。在这个过程中,过程哲学所能给我们提供的方法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法。从过程哲学的视角分析生态危机的现实,对于深刻理解危机的严峻性及其根源有重要的价值。

  2.2 人类中心主义

  不管西方或中国、理论上或在实践中,人类中心主义理论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它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渗透在人类文明进化的全部历史进程中。环境伦理学家们根据人类中心主义理论发展的不同时期、观点,从不同的角度及层面把人类中心主义的成长历程划分为不同的流派②。如“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帕斯莫尔和麦克洛斯基的“开明的人类中心主义”、诺顿为代表的“弱式人类中心主义”、什科连科的“现代社会实践的人类中心主义”①。实际上,这些流派的划分有其合理性,但我认为把人类中心主义划分为“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和“现代的人类中心主义”

  两种形式更便于理解与解读西方生态伦理流派,前者主要是从宇宙的结构来表述的,它说明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而人是地球的中心,所以人就成为了宇宙的中心,由此产生了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而后者强调把生态关系扩展到一切领域,不仅是自然的生态关系,甚至把生态关系扩展到人与人、人与自然及整个宇宙,因而产生了现代的人类中心主义,二者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2.2.1 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

  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是环境问题的深层根源。最初的强势人类中心主义是自然目的论与神学目的论。自然目的论是一种最古老的人类中心主义,其核心观念是:人“天生”就是其他存在物的目的。基督教以神学目的论进一步从宗教的角度强化人类中心主义,基督教是最以人为中心的宗教②。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的发展是灵魂与肉体的二元论与理性优越论。灵魂与肉体二元论观点的代表人物是笛卡尔,“我思故我在”是笛卡尔的基本观点。理性优越论把人定义为一个理性的存在物,这是西方文化的一个源远流长的传统。人应用理性来控制人的情欲,过一种真正符合人的理性的生活,这也是人的本性的生活。

  2.2.2 现代的人类中心主义

  现代的人类中心主义强调人类认识问题的角度和思维观念的转变,在继承传统人类中心主义的合理性、吸收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合理因素的基础上,现代的人类中心主义肯定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肯定大自然所有事物自身的固有价值,从一种开明的价值观和利益观出发,将以人为中心的伦理学向外延伸,不仅强调“代内公平”还强调“代际公平”,将道德关怀延伸到子孙后代;不仅强调人类自身的价值和意义还强调自然及其存在物的价值,将道德关怀延伸到非人类存在物。在现代的人类中心主义看来,地球环境是所有人的共同财富,人类必须学会作为一个整体共同生活在地球上,所有人的基本人权都能够得到有效的保证,所有人都能享有一种充满尊严的生活。

  2.3 非人类中心主义

  非人类中心主义流派有动物解放(权利)论,生物中心主义流派,生态整体主义流派。关怀动物的情怀人类自古就有,动物保护伦理,从远古演变到现代,产生了动物解放运动,提出了动物权利的理论。

  2.3.1 动物解放(权利)论

  仁慈的动物保护反对无视动物的痛苦。边沁提出动物感知痛苦的能力与人类及其相似。彼得·辛格发表于 1975 年的《动物解放》一书的核心是把道德关怀的对象直接扩展到动物。辛格凭借功利主义伦理学的平等原则和功利原则,得出了他的“感觉论”.辛格在提升动物道德地位的过程中,却降低了人的道德地位,人这一概念被彻底消解了。

  动物权利论的提出者雷根在 1983 年出版的《为动物权利辩护》,第一次用哲学辩证清楚地指出,某些非人类的动物也拥有一些基本的权利。在动物权利论者看来,人都具有一种“天赋价值”,动物也拥有值得我们予以尊重的天赋价值。动物权利观是在辛格的同等痛苦同等考量原则上进一步的补充完善。雷根的权利观要求比较高,给予“生命主体”的保护也更为全面彻底。

  2.3.2 生命平等、生物中心主义

  生物中心主义认为人对所有的生命都负有直接的道德义务,所有的生命都是道德关怀的对象①。它包括敬畏生命、生物中心主义的世界观。敬畏生命是人类的生命伦理,包括爱、奉献、同情、同乐和共同追求。施韦泽认为所谓的伦理就是敬畏我自身和我之外的生命意志。生物中心主义通过把生命本身当作道德关怀的对象,避免了暗含在以往的道德理论中的伦理等级观念,为所有生命的平等道德地位提供了一种证明,从而实现了对西方主流伦理学的超越。非人类生命之所以值得保护,并非只是因为它对人有用,而是因为它本身就有价值②。但是,在残酷的现实世界和全球化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这种生物中心主义观点将面临严峻的挑战。

  2.3.3 生态整体主义

  生态整体主义是一种生态的自然观。它认为自然界是一个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整体系统,具有客观性与先在性,人类和其他物种一样,只是这个系统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人类既不在自然之上,也不在自然之外,而在自然之中。利奥波德的大地伦理、罗尔斯顿的哲学走向荒野、奈斯的深层生态学以及柏励的生态纪元都是这种思想的体现。

  生态整体主义属于生态中心论,但是它的物种和生态系统优先的道德原则,使得很多学者认为这种观点带有太多信仰成分①。利奥波德创立的大地伦理学在扩展道德共同体界线的同时,也把人的角色从征服者改变成大地共同体的普通成员。深层生态学把自我与自然融为一体,这种自我必定是在与人类共同体、与大地共同体的关系中实现。罗尔斯顿的哲学走向荒野使我们看到,自然的价值也是事物的某种属性,而不只是工具价值。通过对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分析,自然、人、社会要协同进化,共生共存。

  人类中心主义的成长激起了非人类中心主义流派的抗愤。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现代的人类中心主义,两者的发展是递进的,并始终以人类为中心,都强调人的主体性。

  正由于人类中心主义发展的太强大,出现了反对它们的声音,激发了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出现。非人类中心主义流派中的动物权利论、生命平等,生物中心主义流派、生态整体主义流派是主体从动物到植物再到所有生命的生态伦理流派,它们同样是递进关系。而非人类中心主义流派高喊我们要保护动物、植物、所有生命,甚至是孕育生命的大地,而人类中心主义流派强调我们要杀了动物,为了利益可以随意破坏植物等等,所以人类中心主义流派与非人类中心主义流派是对立的关系。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伦理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