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马佩(1929.05-2014.07)教授,原名马培丰,河南巩义人,是我国着名的老一辈逻辑学者,长期在河南大学工作,从事逻辑学的教学和研究,曾有逻辑界"三马之一"的称谓。他历任中国逻辑学会理事,逻辑与语言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常务理事,辩证逻辑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普通逻辑专业委员会理事,河南省逻辑学会会长。1993 年获曾宪梓教育基金会教师奖。马佩教授一生出版专着、教材 25 本,发表论文 63 篇。他的学术研究涉及诸多方面,包括辩证逻辑、逻辑哲学、语言逻辑、普通逻辑等。2004 年 5月,《马佩文集》一书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河南大学名家文存之一)发行。《马佩文集》中所搜集的文章,体现着 1949 年后,尤其是五六十年代逻辑大讨论时期及其之后,我国逻辑科学发展的历史轨迹。
一、文献综述。
对马佩教授的逻辑思想研究者很多,从不同侧面论述其对逻辑学的研究。韩军喜教授的《马佩教授逻辑思想概述》,论述了马佩教授关于普通逻辑研究方面的成果,可概括为两个方面:1.对普通逻辑学理论本身的研究;2.对普通逻辑知识的推广与普及。他在普通逻辑研究方面的主要学术成就有四个方面:第一,对思维形式本身的研究。第二,对虚概念的研究。第三,对集合概念的研究。第四,坚持充足理由律是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马佩教授的逻辑哲学思想。认为我们应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想来研究逻辑哲学问题。辩证逻辑是马佩教授所从事的另外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自 50 年代参加逻辑学大论战以来,他就一直热心于辩证逻辑的研究。马佩教授在语言逻辑、玄奘研究等方面也成就卓然。他的专着《语言逻辑基础》和《玄奘研究》也都是该研究领域里的具有填补空白性质的重要着作,在学术界具有深远的影响。
郭桥教授的《近 50 年国内逻辑研究的一个重要侧面--读《马佩文集》》,文中阐述了马佩教授的逻辑思想,并对其高校逻辑教学观进行阐释,随着王路先生《论我国的逻辑教学》和马佩先生《也谈我国的逻辑教学》与王路先生商榷》两篇文章的公开发、尤其是用现代逻辑取代其他逻辑的观念严重阻碍了逻辑的教育与普及。我们应该有一个大逻辑观,把逻辑的研究与教育面向生活世界。
二、研究意义。
普通逻辑是马佩教授学术生涯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他的一生对这一学术领域倾注了大量的精力进行研究,从普通逻辑的学科性质、基本内容,到高校的逻辑教学。选择马佩教授的普通逻辑思想进行研究,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1.有助于了解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逻辑,尤其是普通逻辑的发展历程。新中国成立之后,受前苏联关于形式逻辑和辩证法观点的影响,我国学术界对形式逻辑还有着许多错误的观点和看法。经过五六十年代的逻辑大讨论,在毛泽东主席的支持下,在以周谷城为代表的众多学者的积极参与下,我国学术界基本澄清了关于形式逻辑的一系列错误观点和看法,中国的逻辑学研究和教学自此获得了良好的基础,正如《逻辑学大辞典》
一书的编者所言,"这一切都为 70 年代末和 80 年代初中期逻辑学在中国的大普及和大发展准备了条件,奠定了必要的前提和基础。"马佩教授是我国五六十年代逻辑大讨论的参与者,他发表相关文章和周谷城先生予以讨论。"文革"后,马佩教授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普通逻辑等学科的教学和研究过程中。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马佩教授可谓生命不息、战斗不止,除了因患癌症而进行过短暂的几年休息之外,他从未间断过包括普通逻辑在内的科学研究工作。所以,选择马佩教授的普通逻辑思想进行研究,对于我们了解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逻辑科学走过的道路,了解不同时期人们研究的主要问题及其观点,是有积极的意义的。他的一些观点,可能在今天的人们看来是很普通、很平常的,但是,从历史发展的观点看,马佩教授关于普通逻辑的一些观点,恰恰从一个角度体现着我国逻辑界曾经的研究状况。
2.可以为逻辑研究提供素材和启示。通览《马佩文集》中关于普通逻辑研究的文章,可以发现 1949 年以后不同历史时期我国学术界在普通逻辑领域所研究的主要问题,以及包括马佩教授在内的不同学者的观点。包括马佩教授在内的一些学者关于普通逻辑领域一些问题的研究观点,在今天的人们看来,可能不一定赞成,甚至认为有错误之处,但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可以使后人能够看得更高、想得更远。老一辈学者的学术观点不一定都是正确的,但是,他们研究的问题、研究问题的角度、研究问题时的局限性,却是后人开展学术研究时值得认真思考的。
3.可以为逻辑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今天,现代逻辑的内容在我国高校的逻辑教学过程中已经逐渐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与此同时,关于普通逻辑或者说传统形式逻辑的一些内容,例如三段论理论,依然在高校逻辑教学中占有一席之地。研究马佩教授的普通逻辑思想,对于我们在讲授相应的逻辑理论时能够具有借鉴价值、参考价值。
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对"普通逻辑"和"形式逻辑"这两个概念不做严格的区分,在同一意义上使用。
在当代分析哲学大潮中,关于名称的逻辑语义学研究是一个热点。沿着密尔(J.Mill)对名称的语言学思考,早期逻辑哲学家对名称语义的关注集中于专名(propernames),即指称某一个单独对象的名称,如爱因斯坦、亚里士多德、太阳、中国等;出现弗雷格(G.Fre...
一个无身体的、笛卡尔式的我思怎样进入某个实际体验的世界?纯粹内在性的意识通过先验构成是否可能完成现象学的超越论哲学的使命?主体和世界怎样才可能真正走向统一?这些都是胡塞尔的纯粹现象学带给梅洛-庞蒂(1908-1961)的一连串思考,这些问题不仅...
批判性思维的研究和教育,自上个世纪80年代在西方兴起以来,其价值越来越受到认可和重视.不过,它自身又存在着多流派、多层次、多领域和多方向的复杂、松散的现象,对理解和把握它的本质和发展构成了困难,也影响了人们的研究和教学的开展.所以,理解批判性思维...
现代意义的辩证法和形式逻辑都是西方哲学的产物,于20世纪初伴随着西学东渐的文化思潮被正式引介到中国。它们的传入具有共同的时代背景,那就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为了救亡图存,实现民族振兴,一些有使命感的知识分子有感于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落后,...
逻辑作为工具、方法或出发点,一直是形而上学的基础,自亚里士多德至今都是如此。亚里士多德关于是的第一原理就是矛盾律这条重要的逻辑规律①,因而关于是的本体论是从矛盾律这样的逻辑规律出发的,排中律也在考虑范围内,它们值得被称为关于是的普遍原理。从根本...
经典逻辑通常将逻辑的范围局限于陈述句,而排斥其他类型语句。因为它们不具有确定的真假。随着逻辑的实践和认知转向,祈使、疑问、命令等命题态度均纳入了逻辑学范畴,发展出包括问句逻辑在内的一大类认识论逻辑。问句逻辑又称问题逻辑或问答逻辑,旨在研究...
第一章摹状词与摹状词理论渊源对研究摹状词不仅只是属于语言学的范畴,对逻辑学和语言哲学等诸多学科都具有广泛而深刻的意义。本章主要在对摹状词进行定义和分类的基础之上阐述了摹状词理论发展的理论背景。1.1摹状词之内涵。摹状词既是描述语,它是指...
摘 要: 由于权衡论证中同时包含了正反两方面的理由, 它通常被解读为对应着一种通过对正反两方面理由加以权衡而得出结论的证成机制, 并由此而被视作一种独特的逻辑论证类型。当前对于权衡论证进行逻辑重构的主要方式, 是强调反面理由的逻辑功能, 并通过增加...
第二章《韩非子》中的言一、言的含义言,在古代汉语中,其含义较多,一般分为动词和名词两种用法,现分别列举如下:一、作为动词:1.言的本义是说,说话。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国语周语上》;2.议论,谈论。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实存问题,即哪些东西是现实存在的问题,被看做是形而上学的问题。对此,《逻辑研究》的一个突出特征是形而上学的中立性。在《逻辑研究》中的形而上学中立性一文中,扎哈维认为,根据这种中立性,形而上学中的实在论和观念论都是需要避免的。更重要的是,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