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音艺术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录音艺术论文 >

录音后期的技术整理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11-09 共1642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第五章 录音后期的技术整理

  在本场音乐会中,我选出四首乐曲作为实践总结的素材。这四首乐曲分别时:《二泉映月》《欢乐的夜晚》《春江花月夜》《十面埋伏》。现在我对这些乐曲的录音加以整理。

  《二泉映月》干声素材:单声道 2 轨,分别是 U87 和 SM57;立体声 4 轨,分别是一对 U89 和一对 AT3050.

  《欢乐的夜晚》干声素材:单声道 2 轨,分别是 U87 和 SM57;立体声 2 轨,一对 AT3050.

  《春江花月夜》干声素材:单声道 3 轨,分别是 U87 和两支单声道 AT3050;立体声 2 轨,一对 U89.

  《十面埋伏》干声素材:单声道 3 轨,分别是 U87、SM57 和一支 AT3050;立体声 2 轨,一对 U89.

  在这里我以《二泉映月》为例,简单说明录音后期的混音技术处理。

  在混音之前,我们必须确认每一轨的声音都相对平衡。混音的第一步是将所有音轨的推子都推到最大值,然后反复听乐曲整体的效果。认真调节所有轨道的电平,以保持整体的平衡。然后开始进行单轨的混音。

  首先,对二胡的独奏进行混音。U87 心型指向,独奏在这里是具有优先性的。

  在音量固定之后,对声像进行设置。在现场的演出中,二胡独奏是在最前排中间偏左的位置,距离指挥约 1 米,因此需要将此音轨的声像向左偏移中心一定值。

  在这首乐曲中,二胡的动态范围不大,声音适度,不需要使用压缩效果器进行处理。

  均衡器主要调节频率段,对声音的频段音量加以改变,使整体的频率平衡均匀。均衡器主要由三个参数构成:增益、频率、Q 值。就均衡来说,以 80Hz 以下的低频点为中心、以 10kHz 以上的高频点为中心进行小幅度的提升,可以使声音听起来更为优美。3400Hz 是人耳听到的共鸣点频率值,这个频率的音量过高就会产生声音尖锐的感觉,因此要降低这个频率位置的值,但降低这个位置就会影响 2000-4500Hz 频段的音量,这会让声音变得闷闷的,这时来调节 Q 值,将这个频段中心频率的衰减范围缩小,这样就尽量减少对其他频率的影响。对于混响,因为想保留大戏楼的自然混响的拾音效果,以还原度和听感方面来考虑,没有调整太多,只是稍微加了一点效果。

  其次,对扬琴进行混音,SM57 动圈话筒拾音。在录音时,为了弥补立体声的中间空洞现象,在拾取扬琴声音的同时,也将此轨道分离成左右声道发送给立体声轨道,以弥补声场缺陷。在对扬琴的处理中,先在均衡中做了处理,扬琴发声位置在底板处,拾音是在扬琴上方,所以对于低频,我在 90dB 以下进行了衰减,中频在 1kHz 的位置进行了提升,高频位置有一些琴槌敲击弦的时候发出的噪音,在 4kHz 之后进行了小幅度的衰减。在弹拨乐器中,扬琴也是音量较小的乐器,所以也没有对音量进行压缩,反而提升了 3dB,与整体的音量平衡。对扬琴没有加混响和延迟效果。

  最后,进行两组立体声的混音处理。在混音过程中,要时常进行单声道检查,这时为了避免立体声声源发声相位问题。用单声道进行监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检测各个轨道的自然分布状态,如果单声道中的声音听起来很悦耳且辨识度很高,那么在立体声中的状态也会很好,反之则不然。将立体声的的左右声道的声像分别推倒 9 点钟和 3 点钟方向,即最左和最右,然后进行调节。左声道的电平降低2-3dB,右声道在 50Hz 的位置进行的提升,低音贝斯的低频需要再出来一些。左右声道在 4kHz 的位置都进行的衰减。均衡调节之后,对整体进行了压缩。压缩比在 4:1 左右,同时将压缩门限设置在失真门限 6dB 以下,信号得到控制,基本不会任何过载的情况。对于混响,也是添加了很小的程度,戏楼的自然混响和对称感都让声音有自身的空间感和距离感,这时需要保持这种原有的状态。

  不断调节的过程中,都需要结合其他音轨来做平衡,后期的混音是一个非常精细的工作,上面只是进行了简单的粗混。一般来说可以归纳为: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排除混音环境的一切干扰,进入混音工作,对音轨进行检查,进行均衡处理,压缩处理,加入混响效果,延时效果,声像平衡,消除噪音等。这些步骤都是灵活排列的,没有绝对的顺序标准,只有绝对的混音效果。对于最终得到什么样的声音要有一个基本的轮廓,才能在混音过程中慢慢得到想要的成果。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录音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