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马克思主义论文 >

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发展历程

来源:未知 作者:陈赛楠
发布于:2017-02-08 共4687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3 ***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发展历程
  
  人类文明至今的发展历程中,出现了不胜枚举的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每一位大家的思想无不闪耀着“实践”的光芒,任何思想都必须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并指导于实践才能被称作真理,实践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阐明了实践对于人类发展的意义,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实践。***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形成与其长期基层实践密不可分,与其自身修养境界息息相关。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的过程和轨迹,根据***的工作经历和思想状况,可以把***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发展历程分为萌芽、发展、成熟三个阶段。
  
  3.1 ***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萌芽
  
  我国是农业大国,有着悠久的农业发展历史,农业的好坏影响着国家根基的稳固,搞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不可懈怠,不可放松。从毛泽东时代开始,领导下基层锻炼的良好风尚就已形成,很多国家领导人也以积极的态度不断进入基层进行磨练和感悟,与老百姓同呼吸、共命运。***的成长与农村有不解之缘,长期的农村工作和生活让***的思想扎根基层,散发出踏实、大爱的芬芳。
  
  首先,七年农村生活让***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开始萌芽。1969 年,16 岁的***积极响应毛主席知识青年要到基层锻炼的号召,从北京到了陕西省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当农民,渡过了七年艰苦的农村生活。陕西延川县自然环境较为恶劣,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导致农作物种植环境不理想,粮食产量低下,农民生活比较困难。正值年轻而富有干劲的***同当地农民一起同甘共苦,充分利用自己的知识和激情让梁家河大队悄无声息的发生着变化。“在全国试行建沼气池的初期,***带领梁家河全村在 1975 年就建成几十口沼气池,基本上解决了社员做饭、照明的问题”.
    
  沼气池修建的规模不断扩大,影响范围越来越广,不仅改善了农民以往生火做饭而大量砍伐木材的情况,而且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用知识和智慧带领梁家河的百姓不断的向幸福靠近的同时,长期的基层生活和磨练让他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和感悟,就连***自己后来也坦承:“我的成长、进步应该说起始于陕北的七八年间。很多实事求是的想法,都是从那个时候生根发芽的,以至于到现在每时每刻影响着我。”
    
  在陕北的乡村里,***感受到生态环境的优劣对人类生产发展的影响尤为重要,而保障生产力水平的重要途经除了勤劳和知识,还要共同创造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也可以说,“***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也萌芽于他自己的陕北知青生活,建成沼气池改善百姓生活方式奠定了***生态文明建设理念”.
    
  其次,1975-1993 年间的求学和工作实践让***生态文明建设思想视野不断开阔。1975 年,***如愿进入清华大学继续完成求学之梦,1975 年到 1979 年,***在清华大学化工系完成了大学学业。这期间,***不断汲取人类优秀智慧的营养,结合日益发展的社会形势,对原有工作经历中的问题,有了更加清晰和准确的认识。1979 年到 1982 年,***先后在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等机关工作,对国家各个方面的工作都有一定了解和认识。1982 年到 1985 年,***在河北省正定县工作的 3 年时间里先后任正定县委副书记、书记,改变了正定县“高产穷县”的现状,开创了“中国正定旅游模式”,拓宽了人民致富渠道。
  
  刚上任的***着力打造“六无”、“四好”公路,[2]改变随意占用公路,损坏公共设施的局面。这是***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表现和实践,更透露出***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视。而后,***利用正定县厚重的历史底蕴、丰富的建筑群落把旅游业搞得有声有色,荣国府的修建和保护非但没有造成资源浪费,还为正定县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餐饮、住宿、交通等行业的不断兴起转变了正定人致富方式,更保护了当地生态环境免遭破坏。1984 年,***就自然资源开发问题说到,“过去,人类以无限制地开发以求生产的发展,这是那个时代的战略。现在,以合理开发、节制使用以求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平衡,这是现代、当代的战略”,“人类依靠自然资源而生存,所以,不能不研究资源问题,不能不研究资源战略问题”.
    
  1985 年到 1993 年,***调任福建省,在这期间,***为福州市的建设发展尽心尽力,并把自己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融入进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过程中,让福州市的发展别具一格,很快成为生态良好、市容整洁的绿色旅游城市。1989 年,***在谈到闽东经济发展时强调:“森林能够美化环境,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实现生态环境良性循环……森林就是水库、钱库、粮库”,[4]
  
  植树造林,发展林业不仅可以促进经济发展,而且可以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由此可见,保护生态,实现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协调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关系已然扎根于***的头脑之中,这为后来***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发展成熟打下了基础。
  
  1992 年,***强调要“把福州市建设成为生态环境基本恢复到良性循环的沿海开放城市”[5].这里的“生态环境”概念“在***的公开文献中的第一次呈现,为其后续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凝练、拓展、深化奠定了基础”.
  
  3.2 ***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思想随着其工作经历的不断增加而更精彩纷呈,特别是在其任福建省委领导之后到上海市委书记(1993 年-2007 年)这个阶段得到了很大发展,内容不断充实、内涵不断丰富。
  
  首先,大力倡导城市生态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显性目的就是要在经济健康发展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保护好人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但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进城市发展成为新的趋势。时任福建省委领导的***以发展的眼光捕捉到这一发展趋势,并提出“城市生态建设”、“生态省建设”等与时俱进的发展观点。福州市作为***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重要实践城市,被寄予了沉甸甸的希望,“城市生态建设”理念由此开始,要求“城市区域达到清洁、优美、舒适、安静的要求”,[2]
  
  空气质量要更优,产业结构要合理,注重发展生态农业等。2002 年,***基于福建长汀水土流失的问题率先提出“生态省的建设”,生态省建设远不止生态环境的全面优化,更重要的是发展和环境相协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其次,***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内涵的不断丰富。2002 年至 2007 年,***调任浙江省,这一时期***在“建设生态省”的基础上,把生态文明建设范围扩展到了海洋。海洋中蕴含的资源十分丰富,海洋资源的开发成为新热潮,但在海洋资源的开发过程中更应注重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做到协调海洋生态平衡。
  
  由于海洋生态的脆弱性和治理的高难度,海洋开发工作必须有统筹布局、合理规划,加强科技创新,提高开采效率,“努力实现资源利用集约化、海洋环境生态化,增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
    
  ***深刻认识到海洋在国家发展战略中无可替代的地位,及时将生态文明建设思想运用于海洋的开发和保护,这也展示了***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由点到面的扩展和丰富。
  
  再次,将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提升至理论高度并倡导生态文明价值观。任何能指导实践的理论都经过了实践的严苛检验,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同样经历了漫长的实践检验,最终被世人所认可并用于指导现实生活。我国经济建设起步较晚,人民大众迫切要解决的需求必须首先通过发展经济才能实现。正基于这样的国情、民情和生态环境现实,生态环境保护及相关思想虽然在不断发展,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以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为指导,统筹国家发展现实和当前生态现状,高瞻远瞩地把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提升到国家高度,并大力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的学术研究,举国人之智慧,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指向。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从理论到实践的循环反复。2002 年调任浙江后,***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不断促进浙江省生态事业,更是将生态环境保护上升至理论高度,不断倡导相关学术研究和宣传。***多次在浙江省多家报刊上发表自己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和理解,并提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论断。生态文明的建设离不开文化建设,思想建设,***认为生态文化的核心“应该是一种行为准则、一种价值理念”,[1]而且这种理念应该根植于生产生活的各方面、全过程。***对生态文化内涵的阐述清晰明了,“进一步提升了***生态文化建设的认识论,”为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提供了价值参考和实践衡量标准。
  
  3.3 ***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成熟
  
  ***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逐渐成熟是在其担任党和国家领导人之后。2007年,***当选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自此开始,***的工作范围扩展至整个国家,肩上的责任愈加沉重。特别是在 2016 年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了“十三五”规划,明确了加快改善生态环境的步伐,为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胜利奠定健康的基础。
  
  首先,生态文明建设思想被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作为中央领导集体的一员,***为国家富强、人民安康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其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在国家发展中也得到很好的体现。2012 年,中共十八大选举了以***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十八大报告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表示要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中。“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
  
  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国家“五位一体”总布局的重要内容,不断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进,推动着“中国梦”的实现。此外,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到全球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中,在很多国际会议上呼吁世界各国保护生态环境,共同应对日趋严峻的全球生态形势,主动承担国际责任,加强国际合作,确保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得到了升华。
  
  其次,生态环境保护的法治化建设。现实生活中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屡禁不止,法制松弛。***根据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并借鉴前人优秀经验,对生态环境保护进行法治化建设,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落实。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只有把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化,对生态环境进行合理布局、统筹发展才能让保护效果最大化。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化就是国家建立和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制度来保护生态环境,例如“耕地保护、水资源管理、国土空间开发、责任和生态补偿等制度”.
  
  基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复杂性,国家在建立和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制度时应做到全方位、多角度,以保证生态环境保护的顺利、有效进行。环境保护制度化建设涵盖范围广,奖惩分明,尤其是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很好的解决了之前只用不补的恶性循环。人民安居乐业的标准已经有别于过去的单纯追求物质生活,现在的安居追求的是干净整洁、注重环保的居住环境、生活环境。2014 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并要求“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等法律法规,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十八届四中全会对生态文明建设法治化推向了空前的高度。2016 年,我国顺利进入第十三个五年规划阶段,迎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十三五规划对国家发展的各个方面都作出了合理规划、科学部署,特别是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明确要求:根据国土空间格局,加快主体功能区的建设;坚持绿色经济发展模式,不断推进能源革命;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特别是要注重事关民生的生态产品供给等。
  
  
  除此之外,一系列政策、措施和法律法规相继出台,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支撑。以***为总书记的新一代领导集体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推进不断发力,将人民福祉和国家发展紧密结合。同时,***善于从人民大众的生产生活中汲取实践经验的养分,不断发展、不断更新其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从而更好地指导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也为世界生态环境的保护起到了促进作用。至此,***生态文明建设思想趋于成熟。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马克思主义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