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一般采用氯胺酮对患儿实行麻醉,但内脏手术时此麻醉效果并不理想。研究表明,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对患儿麻醉后效果较好。为观察这种区域麻醉效果并为今后患儿术前提供更确切有效、更安全方法,本实验选取 55 例四肢和腹部手术患儿,应用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患儿区域麻醉,手术取得了理想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近两年入院治疗的 110 例进行四肢以及腹部手术患者,其中男性患儿 72 例,女性患儿 38 例,所有患儿年龄在 8 个月 ~13 岁之间,平均年龄 7. 1 ±1. 9 岁。将患儿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各 55 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以及 ASA 评级和病程等临床资料的对比没有明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 05,有可比性。
1. 2 方 法
两组患儿在术前 6 h 以内禁止进食,4 h 内禁止喝水,术前半小时肌注阿托品 0. 02 mg/kg 和鲁米那 2 mg/kg,患儿进入手术室以后先采用氯胺酮 5 mg/kg 进行基础麻醉,再建立静脉的通路,通过监护仪对手术实施监护[1]。对照组的 55例患儿进行单一氯胺酮麻醉以后依据患儿实际的病情进行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 55 例患儿中,进行下肢和腹部手术者应用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联合芬太尼辅助区域麻醉,先对患儿静脉注射氯胺酮 0. 25 mg/kg 和芬太尼 1 μg/g,对患儿的椎管阻滞,实施穿刺置管成功后通过抽吸没有发现脑脊液和血液以后再注入 3 ml 包含 7 mg/kg 和 1∶ 20 U 的肾上腺素的1. 5%里卡多因,观察5 ~8 min,在此期间确保异常反应没有发生以后,按照手术范围的不同和手术需求的不同实施 5~ 7 ml 的麻醉剂量[2]; 其余上肢手术患儿实施氯胺酮亚麻醉剂量 + 神经阻滞的芬太尼进行辅助麻醉,根据实际情况先在患儿患侧腋窝或者肌间沟处进行穿刺,成功后注入 0. 3 ~0. 5 ml / kg 的 0. 75% 、1. 5% 利多卡因。
1. 3 观察指标
观察患儿氯胺酮和芬太尼的用量,比较手术时间和唤醒的时间,观察术后患儿生存的质量并进行对比,生存质量包括自觉症状和心理情绪、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躯体生理功能的情况等。
1. 4 数据处理
两组患者观察结果录入到 SPSS17. 0 软件做处数据处理和分析,所出现数据均以 x珋 ± s 形式表示,采用 x2检验方式对数据检验,统计学方法使用 t 检验方法,P <0. 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芬太尼和氯胺酮的用量以及手术和唤醒的时间是麻醉效果的主要表现内容,观察组患儿的芬太尼和氯胺酮使用量分别是 22. 31 ±6. 29 μg 和 53. 28 ±12. 20 μg,对照组的使用量分别是 38. 87 ± 16. 23 μg 和 165. 3 ± 34. 81 μg,两组氯胺酮和芬太尼的使用量和唤醒的时间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 0. 05,手术时间分别为 93. 77 ± 32. 31 min 和 91. 08 ± 26. 34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 05。详见表 1。
麻醉后用评分的方式对患儿的生存质量评估并分析,对照组患儿术后生存质量分数为 124 ±24 分,观察组术后患儿生存质量评分为 149 ± 33 分。对比两组的评分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 <0. 05,详见表 2。
3 讨 论
为了减少麻醉对处在生长发育期的患儿身体和神经等部位所产生的不良影响,在治疗的过程中通常会优先考虑区域麻醉[3 ~4],传统的麻醉方式采用的是单纯氯胺酮的使用,随着手术时间的延长,麻醉剂量也会增多,随之产生更多的不良反应,使手术受到影响。近些年来,诸多临床实践表明,亚麻醉剂量氯胺酮 - 芬太尼进行区域麻醉有比较强的镇痛能力,有效地对手术损伤刺激进行阻断,氯胺酮有血压升高的作用,而芬太尼血压下降的可能性又特别高,两者恰巧抵消。根据本研究可知,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联合芬太尼对于小儿区域麻醉效果尤佳,麻醉剂用量以及唤醒的时间显着减少,使患儿麻醉后的生存质量显着提高,可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并使用。
参考文献:
[1] 安 波. 观察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小儿区域麻醉的效果[J]. 中国实用医药,2013,(36) : 146 -147.
[2] 潘海波. 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小儿区域麻醉临床观察[J].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3) : 61 -62,68.
[3] 李 芬. 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小儿区域麻醉疗效观察[J]. 中国医药导刊,2011,13(9) : 1556 -1557.
[4] 何玉宁,钟瑞生,夏凌云,等. 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小儿区域麻醉临床效果观察[J]. 中国医学创新,2014,21(7) :90 -91,92.
右美托咪定与依托咪酯联合应用于脑卒中介入治疗中, 可有效缩短患者的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气管拔管时间、清醒时间,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应用价值较高, 值得推广。...
随着中国老龄化问题的日益加剧,需要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日益增多。手术、麻醉和疼痛等各种围术期因素可导致机体强烈的应激反应。对于生理机能和应激能力减退的老年患者来说,围术期过度应激反应可增加其围术期心脑血管并发症的风险。有研究表明,对机体...
在进行全身麻醉诱导处理时,常会因为麻醉药物与气管插管的刺激,引发患者短暂却强烈的心血管反应,从而造成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产生波动,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心肌的耗氧量,同时增高心肌缺血风险。故而,在全身麻醉诱导时,必须选择好合适的麻醉药物与方式。当...
随着我国医疗条件越来越发达和便利,医疗水平也是不断提升,在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中,医护人员都会考虑到相关的风险因素可能对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产生的不良影响[1],提前组织好相应的防范措施并在对病患进行手术治疗过程中加以运用,使病患接受的治疗效果达到...
七氟醚于1968年由Regan合成,1986年完成3期临床试验,1990年首先由日本的药监部门批准临床使用。近年来,被许多著名麻醉学专家誉为吸入麻醉的里程碑式药物。研究表明,七氟醚可抑制结肠癌细胞和喉癌细胞的生长,以及肺癌细胞的黏附。但七氟醚对人乳腺癌细胞株黏附...
前言膝关节镜手术在临床治疗中属于比较常见的一种手术,其操作过程直观、方便,但患者在术中会表现不同程度疼痛感以及术后发生不良反应情况,降低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本文选取了我院于2012年10月~2013年12月进行膝关节镜手术的86例患者,其中43例采用脊椎麻...
急腹症是指腹部内器官或组织突发病理反应,致使腹部疼痛,并且伴随全身反应的临床综合征。急腹症患者病情较轻的可以采取非手术治疗,病情较重复杂的就需要急诊手术治疗急腹症手术麻醉方式多采用气管内插管全麻。本研究通过将在全麻手术结束前追加局部浸润麻...
术后苏醒期躁动是全身麻醉患者常见的不良反应,而疼痛是导致苏醒期躁动的主要原因,不良刺激又可引起心血管应激反应,造成血流动力学的明显波动[1]。因此,既要减轻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又要防止麻醉药物过量引起不良反应,已成为麻...
引言麻醉药品是指连续使用后易产生身体依赖性、能成瘾的药品,但大部分麻醉药品具有强效镇痛作用,对于缓解癌痛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剧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应用于晚期癌症的止痛,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麻醉药品是受国家法律严格管控的药品,若管理不...
腰部疼痛是手术麻醉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病率6%~30%[1],以术后12~72h内多见[2],主要原因为麻醉后腰背部肌肉松弛,导致棘间肌和棘间韧带长时间受牵拉或手术被动卧位或穿刺损伤所致[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