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毕业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mba论文 > mba毕业论文 >

完善浦发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体系的对策建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11-12 共2540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第五章完善浦发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体系的对策建议

  根据前几章的理论基础,以及对浦发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体系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本章提出完善浦发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体系的对策及建议,包括组织架构、管理流程、管理工具、系统建设、人员培养、管理文化等各方面的具体措施。

  一、充分发挥管理组织架构指导作用

  (一)完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

  充分发挥垂直集中管理体系对于信用风险统一集中管理的优势,指导地区信用风险管理部及分部根据总行信用风险管理政策,制定完善分支行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及管理目标,形成完整的制度体系,确保组织架构管理职能的充分发挥。同时,通过业务指导、信贷系统在线监控以及管理知识培训等多种形式强化制度执行力度,通过制度执行不断增强信用风险管理部门与分支行经营单位的风险意识,逐步形成全员参与信用风险管理的局面。

  (二)建立授信政策长效工作机制

  1、强化授信政策对业务的指导作用

  研究、制定全行和地区多层次的授信政策,突出授信政策的区域差异性,提高授信政策的灵活性、时效性和可操作性。总行信用风险管理部应于年初研究制定全行行业授信政策,并将年度行业授信政策指引提交总行信贷政策委员会审议后下发全行执行。地区信用风险管理部根据全行授信政策,结合地区业务发展特点制定地区信用风险管理部的授信政策,明确业务发展方向,强化授信政策对业务的指导作用。

  2、构建涵盖行业政策、区域政策、客户政策的授信政策体系

  行业政策是全行授信政策体系的主体,分析主要行业运行趋势、产业政策、主要风险,明确重点支持、适度支持、审慎支持、禁止支持的准入标准,明确信贷投放重点,有效防范授信风险和促进全行业务发展。要坚持"有保有压"的行业投放结构,根据国家宏观政策,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特点,重点支持产业链较为完整、区域优势明显、发展规模和质量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优势行业。

  区域政策是全行授信政策体系的有效补充,重点体现行业授信政策的区域性差异,结合地区不同经济特点和行业风险分布情况确定,包括地方政府政策、地区投放政策、差别化管理要求等。要实行有区别的区域信贷投放政策,加大对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支持力度。

  客户政策是全行授信政策体系的落脚点,是行业政策、区域政策的最终体现,主要为分行、地区信用风险管理部重点支持客户类型,重点营销、重点发展目标客户等。要以中型企业为主、以大型企业为市场拓展的战略支点、以小企业为补充,积极发展个人客户,在保证发展速度和质量的前提下逐步优化客户结构,夯实客户基础,为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同时授信政策要合理控制信贷业务品种结构,对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客户制定不同的产品授信策略,大力推进产品组合运用、搭配运用,鼓励产品创新,有效提高产品对业务发展的支持力度。通过从严从紧审查信用贷款、保证担保履行能力、提高抵质押占比和质量、严格互保管理、优化高风险客户担保措施等加强授信业务担保管理,调整信贷担保结构。通过对公司贷款中长期占比采取控制策略,优化个贷期限结构,加大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投放力度等措施,形成合理的信贷业务期限结构。通过制定完善信贷政策,明确业务发展方向,提升信贷资产质量。

  3、完善授信准入与退出机制,加强授信定价管理

  严格授信准入,对存在风险的客户制定退出计划,加大风险防控力度。完善风险定价工具,根据企业规模、信用等级、担保方式、业务品种、融资期限等基本风险因素,以风险调整后收益作为基准,参考同业水平,明确贷款定价标准,指导经营单位的基本定价行为。新增贷款投放原则上应采取浮动利率,不断降低固定利率贷款占比;缩短重定价时间间隔,以按月定价为主,加快定价频率。经营单位与风险管理等业务条线应加强联动,以风险调整后收益最大化为目标,在保证各业务条线、各分行基本发展速度的前提下,引导信贷资源向高收益、高回报的业务条线、信贷产品、客户群体和区域分行倾斜,力争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实现全行收益的最大化。

  4、加强对授信政策的后评估与重检

  总行应每季度组织专业部门、各分行、地区信用风险管理部对授信政策进行后评估和重检,并且每季度对行业、区域、客户等相关专题到基层行或授信客户进行调研,根据调研的实际情况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作为相关授信政策决策的依据;同时每季度就授信政策的制定或重检情况组织培训,提高全行对授信政策的理解和把握能力,强化授信政策的可操作性。并且按月度对国家政策、行业运行指标进行监测。一是密切关注国家产业、财政、税收等宏观政策变化,判断国家政策变化对授信政策的影响,对国家政策变化可能对授信政策造成重大影响或调整的,及时对授信政策进行重检与调整;二是对国民经济主要行业运行状况进行持续监测,将相关监测指标按月向全行发布,并作为全行组合限额管理的基础。

  对某些行业运行指标明显恶化的,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实地调研,了解该行业企业实际运行状况,分析指标恶化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处理意见,作为授信政策决策的依据。

  二、提高信用风险管理流程效能
  
  (一)提高授信审批效率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严格执行授信项目预报制度,经营单位在正式提交《授信项目建议书》至审批中心前,应提前沟通解决授信项目审查、审批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减少审批过程中的退回次数。审批中心按照"简化、管用"的原则汇总授信业务资料收集、系统录入、资料扫描等环节可能存在的影响业务运行效率的问题,提出优化建议,为分行编制信贷流程报送手册,提示报送易错环节,减少报送错误率。同时,对于符合总行政策的优质客户幵通"绿色通道",按照"适度放权、主动授信、优先审批"的审批原则简化授信审批手续,提高授信审批效率。

  制定现场查看工作细则,保证审批质量。经营单位应充分掌握客户的主营业务、主要产品、市场占比、实际控制人、还款来源等情况,认真核实客户生产经营和重要财务指标,对授信调查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授信审批中心应制定现场查看工作细则,坚持对新授信项目进行现场查看,落实对企业账目、存货、生产经营情况、抵押物状态等方面的检查要求,防止现场检查走过场、流于形式。授信审批人员应加强与经营单位调查人员的沟通,充分了解授信审批项目,保证审批质量。

  进一步建立和加强激励约束和权利责任制度。通过分析审查审批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工作经验、业务成效以及价值观念等要素,在审查审批人员中进行等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mba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