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财务管理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mba论文 > mba财务管理论文 >

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研究引言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1-12 共6097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供应链金融(Supply Chain Finance,SCF)于上世纪 90 年代末被引入我国,作为一种全新的中小企业融资模式,这种业务模式融合了物流、现金流及信息流的转化过程,将商业银行与企业两端的资源链条有机整合起来,提升了中小企业信息的透明度,缓解了银企间信息不对称的难题;同时,供应链金融促进中小企业信贷标准化、规模化发展,提高了信贷经营管理效率,降低了单位信贷成本。因此,供应链金融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状况,成为我国商业银行充分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有效渠道,同时也为我国商业银行全面转型发展提供了动力。

  (一)供应链金融的出现有效缓解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作为世界性的难题,中小企业融资难一直是世界经济发展中一个难以回避并且又难以解决的问题。即使是在市场经济最发达的美国,其中小企业的融资中也仅仅只有19%①来自于商业银行,而其中的 92%的融资方式为抵押贷款。而在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更是阻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一项重大难题。根据 2014 年 1 月包商银行联合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公布的小微企业发展指数专项调查②结果显示,我国每年都会有八成左右的小微企业出现不同程度的资金短缺,小微企业从银行取得贷款的比例越来越小,并且银行放款速度远远不能达到企业需求;调查显示,“有需求,并成功融资”的小微企业主占比连年减少,2013 年度比例为 9.0%,不足 2011 年的三分之一;“有需求,但没借来”的企业主占比为 10.1%,与 2012 年相比变化不大,充分说明了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境况仍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在可承受风险范围内获取最大利润是其发展的根本动力,如果为获取利润而承担的风险超过其承受能力,商业银行则一般会拒绝,由此,中小企业难以在商业银行顺利获取融资就容易理解了。当前,囿于我国经济环境及信息化建设的落后,商业银行无法获取足够有效的中小企业财务信息、资产信息及经营信息,造成银企间信息不对称情况更为严重。作为信息弱势方,处于自身风险规避的要求,商业银行对于中小企业融资的态度更为谨慎,从而进一步造成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再加之与向大企业进行信贷投放相比,中小企业成立时间短、生存周期短,并且自身经营管理水平相对较低,企业经营稳定性较差,企业主综合素质参差不齐,这一系列因素都促使商业银行更为趋于向大企业投放信贷资源;除此之外,中小企业融资的评级、授信等贷前审查流程与大企业并无实质性差别,贷后管理工作也基本相同,因而其单位信贷成本明显高于大企业,使我国商业银行“贷大不贷小”的冲动更为明显。

  (二)发展供应链金融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的迫切需求虽然我国商业银行对于向中小企业投放信贷资源存在着很多顾虑,但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更具规模和发展潜力的信贷市场资源,将是未来我国商业银行争夺的主战场。2013 年 3 季度末,我国工商登记注册的中小企业总量已经超过 4200 万家③,占全国企业总数的 99%以上,贡献了 59%的 GDP、68%的外贸出口额、52%的税收和80%的就业;同时,商业银行对于中小企业的议价能力明显高于大企业,因此,中小企业金融业务将成为我国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

  此外,提供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对于当前我国商业银行而言,有利于降低流动性风险,降低信用风险集中度,在商业银行自身战略转型发展方面,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与此同时,2008 年金融危机以后,我国政府基于经济保持一定速度增长、保障民生及就业的战略角度出发,对我国商业银行提出了小企业信贷投放增量增速“两个不低于”的硬性约束,客观上也迫使我国商业银行不断加大中小企业信贷的投放。

  因此,供应链金融逐渐成为我国商业银行的一个重点发展的业务领域。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各银行几乎全部都推出了各具特色的供应链金融产品,业务规模不断快速增长。

  1.1.2 选题意义

  供应链金融作为一种全新融资理念,无论是简单的一对一贸易融资模式,还是核心企业对上下游企业增信模式,都无一例外的改变了传统信贷业务模式。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信贷审批不再单纯依靠对融资企业的信用评级,而是更多依赖其经济行为进行评级授信,因此传统的信贷业务风险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于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管理。

  作为以风险为经营对象的企业,一般而言,商业银行总是在其事先确定的风险偏好下从事风险经营活动。在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由于我国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管理水平未能相应提高,加之业务产品、流程、制度及操作等各个层面设计存在的问题及缺陷,2012 年以来,受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我国商业银行部分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陆续暴露,商品融资、发票融资等部分业务产品成为不良贷款频发的重灾区。根据各行季报看,2013 年 3 季度末,我国 16 家上市商业银行中有 12 家出现不良贷款双升(不良贷款余额、占比双上升)。上升的原因主要为中小企业不良贷款的增加,而这部分增加的中小企业不良贷款中,供应链融资业务不良贷款增加又是主要因素。其中,利用重复质押、虚假仓单、虚假发票、虚假合同等手段骗取银行融资的现象不在少数。表 1.1 展现了 2013 年 3 季度末我国上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变动情况④。【1】

论文摘要

  
  在供应链金融业务快速发展时期,针对当前业务风险高发的现象,作者尝试对我国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实践进行一次深度剖析,在全面研究供应链金融业务运作模式、产品特点、风险点及未来发展方向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提出风险管理策略,进一步完善风险管控体系,以更好的促进业务快速发展。因此,本文选题具有较强的现实理论意义及实践意义。

  1.2 文献综述

  供应链及供应链金融在我国发展的历史并不长,但由于供应链金融改变了商业银行对债务人的授信评价模式,使更多的中小企业有机会获取融资,同时又促进了商业银行的业务拓展,因此自其诞生以来,供应链金融就迅速被企业及银行业所关注,学界及实务界也对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研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与本文研究出发点不同的是,国外目前已有的有关供应链金融理论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供应链在企业经营管理及财务成本控制应用方面,着重研究企业如何通过供应链管理合理统筹规划自身生产经营活动及财务融资活动,从而达到有效降低企业管理成本及财务成本的目的。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有:

  Lars Stemmler(2002)指出传统的供应链管理侧重于物流和信息流,而成熟的供应链管理整合了企业的产品、信息和财务资源,应用供应链管理可以有效降低企业库存成本、融资成本及销售成本。M.Theodore Farris II(2002)研究指出供应链管理在改善企业信息交流、实施有效的外包实践,提升和巩固战略联盟和伙伴关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强调物流和供应链管理通过协同交互,能够通过合理测定和管理现金流而最终实现企业总成本最低化。D'Avanzo 等人(2004)通过对比研究应用及不应用供应链进行财务管理的两组公司得出结论,应用供应链进行财务管理的公司,其资本增长率要显着高于对照组;研究并提出了自己认为最为理想的实施供应链财务管理的最佳实践。Moritz(2008)认为供应链管理对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能力至关重要。

  研究提出了以供应链管理为出发点的企业物流及财务管理的框架,认为供应链管理不仅有助于改善销售,降低销售成本和投资资本,还有可能提高资本增长率,驱动的股东价值的增长。

  Alien N Berger 和 Gregory F Udell (2004)在世界银行举办的中小企业论坛上所做的 Overcoming Growth Constraints 报告中,首次在理论层面提出中小企业能够运用供应链金融模式获取自身生产经营所需要的资金,并设计了供应链金融基本运作框架。Martin R.Fellenz 等(2009)研究发现在全球金融危机下,企业可以通过应用供应链金融模式积极应对金融机构信贷萎缩这一困境,以解决自身生产经营发展过程中所需的资金需求短缺问题。Enrico Camerinelli(2009)研究指出,供应链是一个整合参与者的贸易商品、经营信息、销售信息以及财务信息的有机网络,银行及企业都能够通过采用供应链金融的方式解决各自经营中的问题,以促进自身的发展。

  Hans-Christian Pfohl 和 Moritz Gomm(2009)研究了企业与供应链有关的资金流动方式,提出了供应链金融的概念性框架,并探索性的研究了中小企业供应链金融运作模式。Wesley S.Randall(2009)研究发现应用供应链优化能够降低企业总成本,提高客户价值。应用供应链金融可以合理安排企业财务管理,优化供应商及销售商等合作公司的现金流。在经济衰退和信贷紧缩时,合理应用供应链金融是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Panos Kouvelis 等(2011)对供应链融资进行了实证研究,指出应用供应链金融能够较为显着的提高企业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取融资的成功率,有效降低财务成本,在管理企业财务资金运作方面具有较大的作用。

  从上述国外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国外学者普遍认为供应链管理是提高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采用先进的供应链,企业能够强化生产成本、销售成本及财务成本的管理,有效降低总成本,提高企业资本增长率,以达到提升企业价值的最终目的。同时,部分学者明确指出了应用供应链融资能够显着提高融资成功率、降低融资成本,在管理企业财务资金运作方面具有较大的作用。因此,企业及商业银行双方都需要通过供应链金融解决各自发展中的问题。但国外学者对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的研究相对较少。

  1.2.2 国内研究现状

  与国外学术界研究重点有所不同的是,国内学者在国外供应链金融学术成果基础上,更为注重研究供应链金融业务实践,集中于分析供应链金融这一新型融资模式产生机理、运作机制、创新意义和业务模式等方面,提示供应链金融风险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在供应链金融实践研究方面,罗齐和朱道立(2002)率先在国内学术界提出融通仓理论的构想及体系。融通仓整合了现代物流技术和金融管理,是一种将物流、信息流和现金流进行综合管理的创新,内容包括物流服务、金融服务、中介服务和风险管理服务以及这些服务间的组合与互动,其中第三方物流监管企业可以代替银行对存货进行监管,银行则可以籍此向企业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解决中小型企业融资问题。

  上述研究结论是中国供应链金融学术的重要成果之一。唐少艺(2005)指出中小企业由于分散且信贷风险较高,因而难以获得融资。通过对物流金融的理论、运作机制等全面分析,作者研究认为,制造商和销售商可以通过盘活“存货”或“仓单”,从而将其转化为有效现金流。而另一方面,银行可以通过物流金融的有效分工,科学管理质押物,在实现收益的同时有效降低风险,达到融资企业、物流企业及银行三方共赢的良性局面。杨绍辉(2005)则从商业银行的角度出发,对具体业务模式进行了研究分析,对供应链金融服务与融资企业现金流管理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对应收账款融资、存货融资等具体供应链金融业务产品的设计和运作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指出供应链金融能够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王禅(2007)认为供应链金融能够为供应链企业提供包括融资在内的全方位金融服务,有别于传统金融业务的是,它将链上的企业视同一个整体而进行评级授信。这种模式根据供应链的行业特点及供应链上企业互相间贸易行为的特点而相应设计金融服务方案,使供应链上相关企业均能够获取所需资金。在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研究方面,刘士宁(2007)详细研究了供应链金融的业务风险防范措施,认为可以通过物流企业及商业银行建立有效的市场信息体系、明确各方法律责任及义务、规范业务操作流程等一系列综合防范体系应对风险。杨晏忠(2007)通过分析后得出结论认为,供应链金融业务主要面临着环境风险、信用风险、法律风险、市场风险及政策风险等五大类风险。经过研究分析供应链金融业务主要风险表现形式,文章相应提出了防范措施,籍此降低和防范风险,从而使商业银行实现可持续发展。刘长宏、王春晖和吴迪(2008)在研究分析了供应链金融和中小企业特点的基础上,认为商业银行应以授信集群为平台,借助核心介质风险分担能力,有效分散和控制风险,进而实现快速、安全的标准化中小企业授信模式。

  通过对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的综合分析后不难看出,国内外学者一致认为供应链金融通过有效改善银企间信息不对称现状,并改变了传统授信模式,能够为缓解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提供一个全新、有效的解决途径,并且符合商业银行业务创新需求,为我国商业银行全面转型发展提供了动力。尽管国内外学者在供应链金融研究方面做出了大量有益的不懈努力,并且大多数研究学者对供应链金融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中的作用进行了肯定,但大多都基本集中在理论层面,而业务实践层面的具体研究则相对涉及较少。

  1.3 研究内容、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在国内外学者学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着重对供应链金融业务运作的风险防范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在详细阐述供应链金融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本文对供应链金融业务运作模式及风险点进行了详细分析,通过研究探讨 X 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具体实践,提出了针对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工作实践的有关意见和建议。本文研究内容具体如下:

  本文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选题的背景、研究意义、方法和内容,并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和综述。第二部分对供应链金融概念及其与传统信贷产品的比较优势进行了详细介绍,并研究分析了当前供应链金融业务主要模式和发展现状。第三部分对供应链金融业务面临的主要风险及对应的风险管理策略进行了详细分析。第四部分以 X 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开展情况作为案例,首先介绍了该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发展的基本概况,对主要产品及特点进行了分析,然后以具体业务案例为基础,对该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管理现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诊断,最后指出了 X 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发展过程中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第五部分为对完善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管理的建议。

  1.3.2 研究思路及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在认真研究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供应链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及交易成本理论,结合我国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实践,并分析了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发展情况,本文深入剖析了我国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的风险管理状况,运用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得出结论。具体研究思路及方法如下:

  一是检索信息。通过大量的网上检索、文献检索、数据归集整理等不同形式,广泛搜集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及数据信息,并进行归类整理。在对本文研究课题当前研究分析的开展情况有一个总体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归纳提炼出有参考意义及价值的看法和观点。

  二是文献研究。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深入研究和分析,掌握国内外相关理论界、实务界对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开展及风险管理的主流理论认识及实践观点,加深对本课题的理解。

  三是案例分析。通过对 X 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开展情况、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的深入剖析,从业务实践出发,发现当前风险管理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是提出建议。分析当前实践中存在主要问题的严重程度及产生原因,结合我国供应链金融业务未来发展趋势,有针对性的提出合理化建议,提升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管理水平,促进业务健康发展。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mba财务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