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财务管理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mba论文 > mba财务管理论文 >

高铁项目PPP融资模式的优化导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7-31 共3117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第一章 导 论

  1.1 选题背景

  在万众瞩目的 2014 年 APEC 会议上,最后达成的亚太自贸区路线图,为未来 10年描绘了一幅亚太蓝图。但是更加让人瞩目的应该是在 APEC 开会前的财长级会议,在本次亚太财长会议上通过了《APEC 区域基础设施 PPP 实施路线图》(下称《路线图》),这一里程碑标志着在亚太区域内,对公共基础设施开发进行的融资渠道被打通,亚太区域内的互联互通,携手发展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开拓了有良好前景的新领域。数据显示,截止 2014 年 6 月,基础设施需求的缺口,仅亚太地区资金需求约为 8 万亿美元。而如此巨大的财政缺口给予了 PPP 模式充分发挥的空间。在全球经济缓慢复苏的大背景下,依靠基础设施建设来拉动经济增长成为了各方的共识。我国在经济发展中积累了大量的民间资本,当这些民营资本参与到 PPP 建设竞争中的时候对于提高民营资本的风险识别和管控有着极大地帮助。而高铁建设的资金投入大、建设周期长、投资回报收益期长等问题,更适合民营资本的保值增值。同时,由于我国铁路部门长期形成的垄断,通过 PPP 模式可以打破垄断使民间资本更好的进入到原来难以进入的投资领域,开阔了民营资本的投资空间。从而有利于为高铁建设带来有竞争力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式,从而对于高铁建设的施工周期、技术、质量等各方面提供了保障,对我国高铁网路的快速组网运营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1.2 研究意义

  首先,国务院常务会议中多次要求向地方和社会资本开放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资源开发性铁路等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在地方政府债务居高不下的背景下,研究 PPP 模式下高铁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预期 PPP 融资模式的引入能够起到引入民资、加大投资、减轻地方政府负担等具体作用。其次,关于 PPP 模式在高铁建设下的应用,之前的研究更多的是探讨 PPP 模式在国外的运用的可行性和效果,而在政策已经许可的背景下,研究如何利用 PPP 模式解决我国高铁建设中的实际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回顾 PPP 模式最早开始在国外进行应用层面的运用,要起源于 1992 年的英国。但是国外从理论上对 PPP 模式的研究很早就开始了。相比我国,国外发展和应用此模式较早原因有二:其一,在理论层面国外学者对公私合作模式的研究探讨较早,其二,在实践层面国外政府对 PPP 模式的支持力度较大。早期研究 PPP 模式的着作如哈维·布鲁克斯(1984)从福利经济学的角度研究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在公私合营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分配,并且对他们参与的程度和职能分界进行了分析;斯科特·福斯(1985)通过案例研究美国地方政府鼓励私营部门参与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同时协助其提供公共服务的做法,得出结论模式的构建应因地制宜,符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环境。凯尔弗德·彻思在《融资项目》中深入解读了自 1970 年来多种新型融资模式的应用,其中就包括 PPP 模式的分析;皮尔森(1996)对 PPP 模式的特点进行了归纳总结,这个定义一直沿用至今:即通常政府公共部门将特许经营权(或协议)授权给私营部门,由私营部门负责项目的融资、开发、运行、维护,待协议终止后,私营部门按照合同约定将项目进行转交。

  具体到 PPP 项目在交通运输方面的研究,罗伯特(1993)在着作中阐述:政府能够有效地将 PPP 项目应用于铁路建设,但是需要严苛的协议或合同签署来对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的权利进行约束,目的是保证工程的质量。海顿(1995)曾引用数据分析了铁路项目建设运营 PPP 模式融资的效率,并建议进行推广应用。汤姆森(1998)研究不同国家在应用 PPP 模式上,采取的方法和合同方式各有特点,并分别用案例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纳什(2000)总结了英国、西班牙、印度国家在高速铁路融资中的经验,并指出私营部门加入铁路建设需要设计不同的契约形式。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国内关于 PPP 模式的研究元旭(2007)系统探讨了 PPP 项目风险识别的相关因素。其中,对 PPP 项目参与各方可能存在的风险点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并合理构建了评价 PPP 项目各方风险的指标体系,用于评价项目的风险等级。刘冬梅,韩同银(2008)通过套路 PPP 项目融资实施的基础条件、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指出铁路融资使用 PPP 模式将大大提高效率,并有助于项目风险的控制。兰英,李虹,韩广智(2011)在文章中指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下,高速铁路的经济属性和公共属性要兼具,因此项目融资过程中多方的角色定位尤为重要,并给出了三种定位方式。

  (2)国内关于铁路运输方面 PPP 投融资模式的研究林晓言,陈娟(2002)通过调研数据对比了英法隧道及台湾高速铁路的融资项目,从项目整体规划的角度总结了经验。郭联卫(2008)指出,铁路客运专线和货运专线的融资特点不同,应该采用不同的融资方式进行前期运营 PPP 模式的选择,重点强调了多元投资引入的重要性,并且要权衡各方利益。孙欢(2008)利用 VAR 模型研究了国内外对 PPP 模式的风险管理,着重考量在融资租赁领域信用风险的问题。除了常规的风险管理方法,还提出了过往研究铁路融资信用风险研究不够深入,在新型融资工具发展前景下,应该利用各种层级的信用工具,加强项目融资的风险管理。

  在 PPP 应用于我国铁路建设的研究方面,我国学者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刘冬梅和韩同根(2008),在研究中归纳了 PPP 模式的特点,并列举了国外 PPP 项目实施的条件,分析汇总 PPP 模式在我国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赵丕(2008)指出,解决铁路融资难的问题,可以通过 PPP 模式作为突破口,倡导政府盘活民间资金注入铁路市场发展,提供可持续的资金,健全第三方公司的服务体系;殷红军、罗赛(2009),阐述并比较了多种民间资本参与公共产品建设的方案和策略,例如对现有已建成铁路的改造,对已运营项目进行控股等方式;英国 PPP 模式北京考察团(2008),指出了 PPP模式之于政府部门的意义以及在推行 PPP 模式时应当注意的问题;于军(2005)指出以项目本身的投资回报能力和现金流为基础的项目融资,在我国铁路建设中的应用,各种条件尚不成熟,但那可以借鉴市政类项目建设案例,以承诺在一定期限内每年对投资方补贴的方式进行项目融资;冯芬玲(2012),指出了利用 PPP 进行项目融资的优势,并在目前我国政策环境下,对铁路项目分类融资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刘丽琴(2011),提出在应用推广层面,政府应从法律法规的建设、政府职能转变、风险分担机制的设计等方面加强设计,以便进行 PPP 模式的推广。

  1.4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本文以当前国内高铁建设投资规划提速,未来高铁走出去的投资需求为背景,对目前我国 PPP 模式的形态总结,并借鉴国外先进发展模式,探讨我国推进 PPP 模式目前存在的障碍,最后提出运用 PPP 模式发展高铁建设的对策建议。研究思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经验借鉴--解决问题”的逻辑展开,具体结构如下:

  第一章,导论。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选题原因、研究意义、研究方法、研究价值。

  第二章,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通过文献综述,对 PPP 模式进行定义,并总结其分类及特点。介绍本文的研究方法及理论基础。

  第三章,我国 PPP 投资模式的运行现状。

  第四章,国外 PPP 模式的成功经验总结及借鉴。包括日本、法国、美国等发达国家在铁路建设方面的投资模式总结,对我们在选择方案和设计路线上的启示。

  第五章,分析我国目前推进 PPP 模式存在的障碍。

  第六章,推进 PPP 模式在高铁建设中应用的对策建议。包括法律法规的制定、投融资和管理体制的改革、项目的监管和激励、专业人才的培养等。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开展研究。其中文献研究法主要运用在概念定义和方法借鉴中,案例分析法运用于对国内目前 PPP模式的分析,比较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主要运用在国外 PPP 模式的阐述及启示。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mba财务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