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中粮集团财务公司内部风险管理对策
3.1中粮集团财务公司面临的风险管理问题
目前,国内的财务公司发展主要面临以下几个突出的问题,也是中粮集团财务公司在发展中需要规避的问题。
3.1.1自身定位不准且不顾风险发展业务
财务公司的功能定位是其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财务公司的功能应该体现在“两个立足,一个不必”上,将财务公司打造成“三个中心”.两个立足指的是:
(1)立足于集团内,依托集团并服务于集团-既要看到财务公司的优势,也要看到财务公司存在的劣势;既要看到取得的成绩,也要看到存在的不足。大集团的资金需求动辄上亿,当集团需要资金时,财务公司无法全部满足需要,所以必须要银行承担,并且需要依靠好几家银行才有保障,财务公司无法通揽业务,只能在内部见缝插针。
(2)立足于法规内,严格按照《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开展经营活动。
立足法规内就是要严格依法经营公司,不随意突破业务范围,不脱离集团经营,更不能超越集团,面向社会。
(3)一个不比:不与商业银行比。
财务公司和银行有很大的不同,财务公司的诞生是面向集团的,而商业银行的诞生是面向社会的。二者的名称也有所不同,财务公司是非银行金融机构。二者的业务范围不同,服务对象也因此不同。并且银行己经发展了几十年,财务公司仅仅存在了十余年。
基于财务公司与集团的联系,它提供的服务比商业银行更具针对性,专业优势是普通的商业银行无法比拟的。
目前,国内许多财务公司还没有找准自己的定位,不顾风险发展业务,仅仅追求高额利润,对发展是极其不利的
3.1.2集团资金管理政策对财务公司的影响
财务公司的业务范围限于大型集团企业的内部,客户是集团企业的成员单位,因此其发展好坏与集团发展密切相关,集团为财务公司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许多集团企业对财务公司的行政干预较多,难以发挥融资和抵御风险的职能。
在资产上,集团是财务公司的大股东,而从法律关系上看,两者是平等法人之间的关系。在集团企业内,财务公司不仅对外具有筹措资金的功能,而且应该在集团内部具有结算功能,科学管理控制和分配集团的流动资金逐步起到集团银行的作用。集团公司必须以服务集团为主,为了整体利益,必须有牺牲局部利益的精神,但由于财务公司和集团企业属于两个利益主体,因此应该给予财务公司一定自主权和追求自身利益的权利,使得其工作具有活力。集团为了帮助财务公司的发展,应提供内部政策支持,例如近年来,许多集团型企业都在进行内部资金统一集中管理工作,成立集团的结算中心(财务公司出面),统一收集各成员组织的资金,加以收支分离为两条线的预算管理,这样的方式在推行的初期会遭到成员组织的较大抵触。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决心若是足够大,可以通过下文件的行政命令手段结合其他方式解决问题,最终顺利完成资金集中统一管理任务。由此可见集团对财务公司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34~35].
现金,我国企业的权利平衡及科学决策机制还不够完善,现代企业管理体系没有建成,集团的政策对财务公司的经营、运作有很强的干预影响能力。政策的不完善和不正确的导向性会导致低质量的信贷资产的诞生,这会引发财务公司出现信誉危机,难以在金融市场低成本融资,甚至可能出现无资可融的现象。并且,这也会带来风险的加剧,经营管理难度加大,为集团的经营产生隐患。
因此,财务公司只有在集团的支持下才能健康、可持续地发展,必须杜绝以上现象的发生。
3.1.3违规运作及内部控制不足导致的风险
一些财务公司不遵守法律进行金融操作,在外部债务太多;在发展时期出现了许多违规行为,如超范围行为、违规从事高风险的金融活动、抬高利率、贷款;不完善的管理,内部控制不严,资产质量较低,也有一些机构管理水平不高,素质低,缺乏信贷业务和机制创新等等。
受市场波动影响和管理水平影响,许多财务公司的短期投资有不同程度的损失,包括国债投资、委托理财、自营证券和其他业务。也一些机构做股权投资,特别是非金融机构的股权投资。其他一些公司试图通过设立子公司的方式,扩大其经营业务范围,向外延伸,造成较大的资金风险。公司治理的缺陷,使董事会和监事会流于形式,实施内部控制制度也流于形式。
监事会和内审的监督力度小,几乎没有发挥作用。有些少量的机构在业务创新中利用管理规范的不清晰,有些机构对监管部门的整改建议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些问题中隐藏非常大的风险是短期投资,短期投资利润高,但市场隐藏的风险也很大,带来的损失也是巨大的,必须得到高度重视。部分财务公司对隐藏的风险不清楚,部分财务公司自有的资金放到外边,还有财务公司把别人委托的资金再转委托。虽然券商有关于收益方面的承诺,但真出了风险,什么承诺都不起作用。这些行为都会为财务公司带来巨大的风险。
财务公司能否保持稳定、低风险的经营,现今愈发依赖于他们自身的内控制度。公司的内部管理是其他部门(如监管部门)无法取而代之的。而内控制度的完善仅是一点,关键在落实内控制度。
对高级管理人员的监督和管理在内控中要着重加强,以形成约束机制。内控制度就是为了管住人,否则内控制度就成了内部人控制,由少数人说了算,风险就会出现。应该说,大多数财务公司内控制度都比较健全,特别是对业务的监督比较容易落实到位,但对高管人员的监督则有很大难度。高管人员的权力必须受到监督,防止内部人控制[14~15].
3.1.4资产负债结构不合理带来的投资风险问题
(1)资产结构不合理
资产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备付金比例较高,目前全行业的现金及银行存款类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超过了 25%,虽然资产的流动性较好并且相对比较安全,但资金的利用非常不足。
一部分财务公司的资产太专注于内部贷款,受行业波动的影响巨大,利率的市场化和金融机构利差减少的情况下,利润率将不可避免地倾向于变小;同时一些公司的资产过于集中在资本市场,尤其是国债投资,在通胀上升的情况下,甚至出现负利率,固定证券投资风险开始被发现。
(2)负债期限结构不合理
统计数据表明:到2005年年底,金融公司的债务为4855.67亿元,相比以前的年增长率为27.25%.流动负债4679.47亿元,占总额的96.37%负债,长期负债176.18亿元,仅占负债总额的3.63%.到2006年底,金融公司债务6520.61亿元,较上年同期的34.29%.
其中,流动负债6081.91亿元‘占负债总额的93.27%,长期负债438.70亿元,仅占负债总额的6.73%.
可以看到我们国家财务公司的债务期限结构不合理,长期债务的比例明显偏低,债务期限结构不合理会制约长期资产业务的发展。
(3)负债呈现出较为单一的结构
统计数据表明:到2005年底,财务公司的债务4855.67亿元,相比以前的年增长率为27.25%.存款总额为4371.17亿元,占总负债的90.02%,到2006年底,金融公司的债务6520.61亿元,较上年同期34.29%.存款总额为5373.03亿元,占总负债的82.4%.可以看到整个当前我国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债务结构太单一,负债主要是存款,存款占总负债的比例太高了。
摘 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普及,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主流的商业模式,电子商务企业发展迅速。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环节,其模式的先进性、适应性是企业集团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关键。由于传统财务管理模式对于电商企业来说具有一...
企业在财务管理上的目标和企业对财务活动的组织及关系的处理的根本目标是一致的,这既是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也指引着公司财务工作的基本方向。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的最大化,给股东带来尽可能多的财富回报,这就是企业财务管理的目...
摘要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具有重要意义和广阔前景,预计十二五末,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将达到4.5万亿元,但融资难问题困扰着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融资租赁作为一种新兴的融资模式,近年来在国内获得快速发展,2012年已经达到1.55万亿元的规模。具有渠道丰富...
3我国高校内部控制建设现状分析3.1我国高校内部控制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3.1.1高校内部控制环境亟需提高影响高校内部控制环境主要包括管理者的道德品行和价值观念、管理经验、组织机构设置和内部控制的认识等方面的因素。国内高校内部控制环境存在...
1引言1.1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1.1.1选题背景现代商业银行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性管理体系应该是信贷风险管理。我国商业银行大部分的收入是信贷业务所提供的,主要也是由信贷业务引导产生的风险。对于国内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来说,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商业银...
1绪论1.1研究背景、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1.1.1研究背景改革开放以来,除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之外,民营企业特别是上市企业,随着社会经济的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加之国家予以政策扶持,己然成为了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据统计,截至2...
第五章Y公司的融资策略建议从上述对Y公司融资需求和融资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Y公司的融资结构已经不适宜再采用债务方式融资。而且从监管要求看,Y公司也不可能通过银行贷款或债务性房地产信托取得资金。Y公司的未来融资,不仅要考虑拓宽融资渠道和降低融资成本...
本文主要通过对匹匹扣公司的财务管理模式进行研究分析,并针对公司财务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及保障措施,进而对基于匹匹扣公司案例的财务管理新模式尝试了探索研究。...
第六章总结与展望一、研究结论在当前加速推进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持续深化的大背景下,个人住房金融市场已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已成为各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与长期战略方向,因此,研究防范个人住房贷款业务风险,釆取得力措施有效...
第一章绪论一、研究背景及意义(一)研究背景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历程可分三个阶段:奠基阶段、市场化阶段和国际化阶段。我们当前正在经历国际化阶段,并寄希望于在参与国际竞争的过程中,逐步壮大证券市场的力量,培育本土证券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中国证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