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
随着非营利组织社会影响的不断扩大和社会责任的持续加重,非营利组织的相关管理问题也逐渐成为理论界、实务界关注的热点问题。非营利组织在西方社会科学研究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而我国的非营利组织研究在一路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多不和谐之音。例如:资金贫乏,资产挪用,非盈利组织内部的管理水平R益低下等等,都严重制约了非营利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影响着其组织功能的发挥。对于一个有能力、负责任又高效率的非营利组织运行体系来说,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乃至对于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是必不可少的。与许多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确实落后很多,并且在发展进程中尚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内部会计控制就是其中的关键问题之一。
2010年4月26日,《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在北京举行了发布会,这预示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标准体系的建成,使得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相较于此,被称为"第三部门"的非营利组织,却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所以,非营利组织的内部控制,尤其是非营利组织的内部会汁控制制度的建立,是相对滞后的。事实上,内部会计控制作为一种非常有效的监督、管理工具,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非营利组织与其他社会组织是一样,都具有各种会计要素,以及资金的收支进出,如果能将企业的内部控制方法和手段引入到非营利组织中,则必定可以大大的提高非营利组织的运营效率。
现有就非营利组织内部会计控制的研究,主要从两个角度展开:一是从宏观的角度,借助文献研究、实地考察等方式研究国外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历程、法律法规与管理模式,为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内部控制提供借鉴和参考。二是从微观的角度,具体研究非营利组织财务会计管理的各个方面,为加强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内部管理,适应国家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的挑战服务。但是,我国目前的非营利组织中很少有能对内部控制理论加以系统的正确的运用,这就使得非营利组织的运营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限制,组织资源得不到合理有效的配置,从而造成组织监督不严、资源浪费严重。新的经济时代下,非营利组织的诸多相关重要特征使得相应的内部会计控制必须有新的发展。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从国际上来看,大多数国家至今关于非营利组织的概念存在普遍的混用和乱用的现象。许多内容相同或相近的概念,往往被不同国家各有侧重地使用,或被交叉使用在同一个国家。这些概念如:非政府组织、非盈利组织(non-profitorganization)、第三部门、公民社会(civil society)、志愿组织公益组织(publicservice organization )、慈善组织等等。这一方面因为各国文化上的差异,另一方面,大概是因为对非营利组织本身含义的理解各有不同。
一九九六年,由美国着名的会计学教授弗里曼与肖尔得斯共同编着了一本与会计有关的教材,该教材是非营利性性质的教材,它的名字叫做《国家和非营利组织会计的内在联系》,弗里曼与肖尔得斯提出的观点是:"国家和非营利组织在不同的内容上及相应的组织结构中所包括的潜在动机是出自整个发展的需要,一般情况下都归集体所有,它的所有权并非全部由某个人进行出售或者进行权益数量的分配,这些机构的财务创造者对货物所创造的价值可以取得相应回报;通常情况下,采取的战略性规定及运营决策都是在指定的规则下完成并经投票选举成立的。"与此同时弗里曼与肖尔得斯还提出了这样的观点:"非营利组织为什么能够存在于社会,主要原因是它可以向整个社会及社会提供他们需要的商品及劳动力。
通常情况下,将货物与劳务成本弃之一旁,仅考虑中这些提供货物或者劳务的人创造更多利益。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一个社区或社会需要向它的全体成员提供一定的货物或劳务。"①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塞拉蒙教授认为,NPO应该具有6个基本特征"正规性",即NPO必须具有正式注册的合法身份;"民间性",即NPO应从组织机构上与政府分离;"非营利性",即NPO不得为其拥有者谋求利润;"自治性",即NPO要能控制自己的活动;"志愿性'',即在NPO的活动和管理中均有显着的志原参与成份:"公益性",即NPO要服务于某些公共目的和为公众奉献。
一九八0年十二月,由美国FASB对外发布的财务会计定义第四版《非营利组织建立的财务报表的目的》中谈到:"非营利性组织主要包括以下几项特征:第一个特征是大量的财产都是由资产方提供,对于预期获得的收益并未有多大期望;第二个特征是非营利性组织的目的,它不单单是为了赚取单纯的一笔利润或者利润同等的货物;第三个特征是没有与出售,转让及清算有关的联系,假如在清算的前提下,能够明确享受该财产的所有要益。"能够发现,FASB的描述出来的特征是站在整个财务角度来看待问题的。
美i联邦国内税法称:"非营利组织本质上是一种组织,限制其将净余额分配给任何监督与经营该组织的人,诸如,组织的成员、董事与经理等".哈斯曼(Hansmann, 1980)称之为"不分配盈余原则",此乃非营利组织的首要标志。
二 00 二年,我国学者李建发提出的观点是,非营利性组织的定义是没有将生产和事务管理职能包括在内,它的主要目的是为社会各界提供公众服务,而并非是以营利为目的。与国际发达国家相比的话,非营利组织在我国的通称就是事业单位。②依据国际和国内对非营利性特点的综述来看,我们能够这样认为,国际与国内对于非营利性组织内在性质的确定,主要是根据营利组织或者是其它性质的企业来讲的。企业拓展业务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获取最大利润,而对于非营利性组织来讲创造利润并非是它们的主要目的;企业对于所投的资本金期望获取更大的利益,但是非营利组织主要目的则不是为了谋利而谋利。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有着比较明显的所有者权益,但是对于非营利性组织来讲则没有突出的利益或者能够山个人分配的权益数值。
三、研究内容、方法和创新点
本文将结合非营利组织的概念界定、机制特点和内部会计控制理论,探讨如何将两者有机的融合应用到非营利组织的管理运行中,为提高非营利组织运行效率、推动非营利组织发展做有益的探索。
(一)研究内容
本文通过从非营利组织及内部会计控制概述、非营利组织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及非营利组织内部会计控制评价等方面,来陈述非营利组织内部会计控制的现有情况,并通过A博物馆为案例进行内部会计控制分析,从而提出相应的内部会计控制设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综述法。通过对有关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和内部会计控制等多个方面的着作和论文的大量阅读,了解目前国内外对于非营利组织内部会计控制的研究思路、情况,查找研究薄弱点,明确研究方向。
2.案例分析法。通过对个案的研究分析,阐明我国非营利组织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原因。
3.调查研究法。对A博物馆内部会计控制的现状和问题分析主要釆用座谈走访、数据查阅等方法来完成。
(三)创新点
本文以博物馆为案例分析入手,在分析博物馆财务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博物馆内部会计控制的内容、改善措施和具体设计方案,阐述了博物馆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性。
摘 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普及,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主流的商业模式,电子商务企业发展迅速。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环节,其模式的先进性、适应性是企业集团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关键。由于传统财务管理模式对于电商企业来说具有一...
企业在财务管理上的目标和企业对财务活动的组织及关系的处理的根本目标是一致的,这既是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也指引着公司财务工作的基本方向。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的最大化,给股东带来尽可能多的财富回报,这就是企业财务管理的目...
摘要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具有重要意义和广阔前景,预计十二五末,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将达到4.5万亿元,但融资难问题困扰着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融资租赁作为一种新兴的融资模式,近年来在国内获得快速发展,2012年已经达到1.55万亿元的规模。具有渠道丰富...
3我国高校内部控制建设现状分析3.1我国高校内部控制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3.1.1高校内部控制环境亟需提高影响高校内部控制环境主要包括管理者的道德品行和价值观念、管理经验、组织机构设置和内部控制的认识等方面的因素。国内高校内部控制环境存在...
1引言1.1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1.1.1选题背景现代商业银行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性管理体系应该是信贷风险管理。我国商业银行大部分的收入是信贷业务所提供的,主要也是由信贷业务引导产生的风险。对于国内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来说,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商业银...
1绪论1.1研究背景、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1.1.1研究背景改革开放以来,除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之外,民营企业特别是上市企业,随着社会经济的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加之国家予以政策扶持,己然成为了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据统计,截至2...
第五章Y公司的融资策略建议从上述对Y公司融资需求和融资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Y公司的融资结构已经不适宜再采用债务方式融资。而且从监管要求看,Y公司也不可能通过银行贷款或债务性房地产信托取得资金。Y公司的未来融资,不仅要考虑拓宽融资渠道和降低融资成本...
本文主要通过对匹匹扣公司的财务管理模式进行研究分析,并针对公司财务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及保障措施,进而对基于匹匹扣公司案例的财务管理新模式尝试了探索研究。...
第六章总结与展望一、研究结论在当前加速推进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持续深化的大背景下,个人住房金融市场已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已成为各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与长期战略方向,因此,研究防范个人住房贷款业务风险,釆取得力措施有效...
第一章绪论一、研究背景及意义(一)研究背景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历程可分三个阶段:奠基阶段、市场化阶段和国际化阶段。我们当前正在经历国际化阶段,并寄希望于在参与国际竞争的过程中,逐步壮大证券市场的力量,培育本土证券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中国证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