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财务管理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mba论文 > mba财务管理论文 >

普惠金融服务体系的构建理论和实践启示(3)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11-23 共10485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4)柬埔寨 ACLEDA 银行

  作为农业大国,柬埔寨的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三个部分,即农业、渔业、传统手工业,贫困县以下的人口占到柬埔寨人口的四分之一。ACLEDA 银行在该国农村市场方面经营的尤为成功,也是一家专业的农村银行,其前身是一家 NGO 小额信贷机构,这家机构成立于 1993 年,长期以来农村发展事业是其主要的领域。

  1998 年,ACLEDA 银行的经营范围得以大范围扩展,全部银行金融业务都成为其经营领域。

  2003 年 12 月,ACLEDA 银行发展为国家级商业银行,并且得到了商业银行经营牌照,成为柬埔寨第二大银行,在全球银行业中算来,它的投资收益率也稳入前十。其运营模式如下:其一,利用国内外资本市场募集资金,推进了银行股份制改造,逐步加强资本运作力度,将资金来源问题顺利解决,使其顺利转变为一家商业银行;其二,管理系统、治理结构升级,对每个部门的职责予以明确,设立执行管理委员会,逐步加强机构的日常管理工作,对银行相关信息要定期披露,其中不但包括项目实施过程、决策程序,还包括财务报表、披露资金项目的风险,并且在此基础上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对银行风险发生概率进行全方位关注,加大贷款人员的业务学习培训,提高市场经营能力,逐步降低不良贷款比率,将储蓄与贷款建立良性互动;其三,银行注重业务创新,主动地扩展穷人的金融市场,在金融服务的品类上逐步丰富,诸如个人经营消费贷款、中小企业抵押贷款等,其中包括了诸多的贷款形式,不但包括小组联保贷款、动产质押贷款形式,还包括抵押品替代方式、个人信用贷款;其四,加强机构人力资源管理,从初级到高级建立起完善的业务培训体系,重视对员工的培训投入,推行员工岗位绩效评价考核机制,奖惩制度,发挥员工最大的能动性,将员工的潜力完全挖掘出来;其五,采用全过程成本控制,建立环境绩效指标基准,实现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二) 国内普惠金融服务的实践

  相较于国外一些国家,我国的普惠金融发展比较慢,很多国外的经验成为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理论来源,如下对我国主要的普惠金融服务发展情况进行阐述:

  (1)易县扶贫经济合作社

  作为国家级重点贫困县,1994 年,易县这个“老、少、边、穷”地区成为“八七扶贫攻坚计划”重点扶贫县。在 1993 年 10 月,中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成立了易县扶贫社,性质为民间团体,在这个团体的基础上,其充分了吸取了孟加拉乡村银行模式的经验,并且以公益为形式,进行了小额信贷扶贫试验。在最初成立的时候,该模式获得了诸多组织、机构的共计 110 万的资金,其中不但包括孟加拉乡村银行、美国福特基金会,还包括加拿大驻华大使馆等。后来,又通过其他途径获得 800 万资金,这其中不但包括社科院的拨款、机构捐赠,个人捐赠也占了很大一部分。在易县小额信贷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河北涞水、南召、虞城等县社也相继成立。

  在最初成立的时候,扶贫社机构组织挂靠在易县民政局,并且设立了理事会。理事会的成员包括两个部分,其中易县方面占据了两人,农发所占到了三人。其不但负责机构日常的管理事务,还是最高的决策机构。

  1995 年 2 月,扶贫社不再挂靠在民政局,而是作为独立的民间组织而存在。新的县扶贫社成立之后,实行四级管理体制,其中不但包括理事会、县扶贫社,还包括扶贫社分社和扶贫社总部。

  (2)寿光农村商业银行

  山东寿光,素来有“中国蔬菜之乡”之称,在很早时候就当作改革开放 30 年 18 个重大典型之一。截止到 2011 年底为止,寿光市地区生产总值为 542 亿元,财政收入也达到了 69.2 亿元,这里面地方财政收入 41.6亿元,在整个山东省的县级市里面排名也上了第三位;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11253 元。该县其农村经济得到如此发展,和寿光农村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关系十分紧密。

  2009 年 3 月 3 日,寿光农村商业银行成立,其主要包括两个金融机构,一个是寿光市农村信用社,这是它的一个前身,建立于上世纪 50 年代,另一个是寿光市寿光农村合作银行,其成立于 2005 年 10 月 13 日。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其已经是当地规模最大的金融机构,普惠金融就是其发展的理念,无论在深度上,还是在广度上,其都有很大的成就。

  成立之初由于我国的信用体系尚不完善,寿光农村商业银行信用体的建立分为如下六个步骤:

  2000 年之前,对借款人申请贷款,银行仍旧按照重资产、重抵押、重担保的传统借贷模式,借款人符合银行规定的条件方能获得贷款。

  2000 年开始,寿光农村商业银行尝试对客户进行信用评级,但没有大范围展开,而是零星、非系统的进行评级。

  2003 年开始,经过了三年信用评级工作基础之上,寿光农村商业银行开始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信用评级,逐步建立覆盖市域的信用体系。此时的信用评级,依然是针对借款人个体进行。

  2007 年,寿光农村商业银行基于已经初步建立起的信用体系,同时根据基层村组织的基本情况,在组织健全、信用程度高的村建立联保,实现对村民集体授信。

  2009 年起,寿光农村商业银行对部分信用记录良好、收入稳定的中高端客户,开展无担保无抵押的信用贷款业务,脱离了之前的联保体系。

  2010 年,寿光农村商业银行针对本地范围内所有居民的信用评定,对符合条件居民开放预授信工作,普惠金融的建设步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通过近十年的努力,寿光农村商业银行在寿光地区逐步建立起了比较全面、完善的信用体系,并基于该信用体系,对所有居民开展信用评定,根据个人评定结果给予预授信,凡是符合贷款条件的市内居民都可以根据授信结果向银行申请贷款,初步实现了面向大众的普惠金融体系。

  (3)定西小额信贷项目

  定西县位于甘肃省中部,曾经以“陇中苦疾甲天下”而着称于世,是我国早期“三西”扶贫项目的重点区域之一,该地区属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降水少,水土流失十分严重,粮食产量低且不稳定。

  1996 年,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开展“扶贫与可持续发展方案”要求,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在甘肃省定西县开展以雨水集流和小额信贷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扶贫项目,其中小额信贷投入资金 275 万元。由于定西县在 90 年代就参与过人口基金会的扶贫项目,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因此,该项目由县扶贫办运作。

  农村综合扶贫小额信贷项目由定西县扶贫办具体管理,该项目流程主要是向农户提供单笔金额不超过 3000 元的小额贷款,贷款期限为 1 年,分两次偿还本金,贷款年利率为 8%.申请贷款的借款人成立小组,并建立了中心制度。对贷款的发放和回收,由当地镇政府负责。各乡镇的日常运营资金存放于信用社,并由信用社负责该项目的出纳职责,信用社向扶贫办出具财务报表。

  至 1999 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扶贫项目结束时,通过对 48 个县小额信贷项目进行评估,发现所有的小额贷款项目都无法实现盈亏平衡,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而有潜力实现盈亏平衡的项目,也为数不多,定西项目为其中之一,因此被选为重点示范区,以期能在借鉴国际小额信贷成功经验的基础之上,逐步发展成为盈亏平衡、可持续发展的小额信贷专业机构。

  通过定西小额信贷项目的实施与当地农村信用社协作配合,使得该项目支持方深入基层近距离地研究农信社在小额信贷实践发展过程中可以发挥何种作用,研究如何逐步改造转变为小额信贷机构。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mba财务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