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企业管理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mba论文 > mba企业管理论文 >

工行应对互联网金融挑战的对策研究引言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1-06 共2821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近年来,互联网企业依托以移动支付、大数据、云计算、社交网络和搜索引擎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互联网技术,将服务逐渐渗透到传统金融领域,第三方支付、电商小贷、P2P、余额宝、微信银行等多种互联网金融模式应运而生.互联网金融旳快速发展改变了传统货币金融理论框架,社会融资从直接融资、间接融资的二维模式,衍生至第三种融资模式--互联网金融模式.

  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使得商业银行不再是客户办理存、贷、汇业务的唯一渠道,这将对银行的客户营销、交易服务、业务发展、内部管理模式等变革形成倒逼效应,同时,金融与互联网的加速融合也将催生大量新型金融务需求.因此,在商业银行新的竞争格局下,深入研究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客户行为变化的影响,重新审视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并以此为契机突破传统商业模式的限制,再造业务流程和构建新的价值网络,促成传统业务拓展和经营管理模式的彻底转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二节 相关文献综述

  谢平和邹传伟(2012)首先提出了互联网金融模式的概念,全面介绍了互联网金融模式的代表性案例,并采用经济学分析方法、社会学分析方法以及信息技术知识,从三个角度对互联网金融模式进行了详细分析,认为支付方式是金融的基础设施,会影响金融活动的形态;信息是金融的核心,构成金融资源配置的基础,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信息处理是其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和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最大区别;资源配置是金融的根本目标,互联网金融模式的资源配置效率是其存在的基础.

  曾刚(2012)基于货币金融理论的视角深入分析互联网金融的特点及发展,结果表明,从功能金融观的视角可以发现,凭借信息处理和组织模式上的优势,互联网金融在多数金融功能的发挥方面明显优于传统金融,交易成本和风险成本都会更低;从机构的视角可以发现,传统金融机构主要在货币创造功能和支付结算功能方面有其特殊性,而这些特殊性是多种因素长期演进的结果,同时也受到了先行法律制度的认可和监管,互联网金融短期内难以在这些领域取得突破.曾刚认为,传统金融和互联网金融之间存在很大的融合空间,传统金融可吸收互联网的技术、理念、组织模式等,以实现自身的转型与调整.

  邱峰(2013)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兴起的根源,并指出互联网金融引发的技术脱媒、渠道脱媒、信息脱媒以及客户关系脱媒正在逐步边缘化银行的中介功能,银行面临客户流失、中间业务被替代、业务萎缩等危险,但目前互联网金融尚且无法撼动、取代银行,二者应该加强合作,优势互补.为应对互联网金融的挑战,作者认为商业银行应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包括维护互联网金融新生态的良性运转,探索研究与互联网业态相匹配的风险处置和监管机制;注重数据积累、挖掘和保护;以客户为中心,变革创新产品设计;提高普惠金融服务能力,不断开拓新的业务领域;竞争中求合作,达成双赢;树立"科技兴行"的理念,强化网络金融安全建设;加大技能培训,发掘和培养复合型人才;开展网络金融安全教育,提高公众风险意识.

  陈敬民(2013)梳理了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现状,指出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将加速金融脱媒,对于银行业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为应对互联网金融的挑战,作者给商业银行提出了两点应对策略,一是建立线上线下全方位平台,抓住最为关键的客户信息数据;二是加强和互联网企业的合作,创新传统运营模式.③万立猛(2013)对互联网金融的三个典型案例阿里小贷、P2P融资、余额宝进行了详细分析,认为对于传统信贷业务,互联网金融并没有创新风控技术来有效降低风险,应用范围也较为有限,对银行影响不大,可作为传统信贷业务的有益补充;而对于非信贷业务而言,互联网金融以用户为中心的思想对用户更友好,更方便快捷,这一方面银行需引起重视,关注互联网技术带来的变化.①冯娟娟(2013)回顾了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历程,从网络支付、网络借贷、金融搜索等方面重点分析了互联网金融模式的特征,并且通过比较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优劣势以揭示商业银行的竞争优势,最后提出商业银行需在拓展与互联网企业合作、重视客户体验、培养人才、提升科技水平等方面提升核心竞争力.②曹少雄(2013)深入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对于商业银行的影响,认为互联网金融将改变商业银行的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方式,边缘化了商业银行支付功能,重构已有的融资格局,挑战传统的金融中介理论.在新的竞争格局下,作者深入分析了商业银行自身的优劣势,提出了再造业务流程,构建新的价值网络的政策建议.③邱勋(2013)梳理了余额宝业务及其创新点,详细分析了余额宝在金融市场地位、银行活期存款、超短期理财产品和基金代销业务四个方面对于商业银行的影响,提出商业银行应重视互联网"长尾效应"、挖掘互联网渠道的潜力和制定大数据经营战略三方面政策建议.④宫晓林(2013)总结了互联网金融的概念、特征和功能,详述了互联网金融在经营战略、融资、定价、客户渠道及金融脱媒等方面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影响.作者认为,互联网金融短期内对于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和盈利方式影响不大,但长期来看,商业银行需大力利用互联网金融模式,获得新的发展.⑤黄海龙(2013)主要从电商平台的角度对互联网金融进行了详细研究,包括电商金融的形成背景、电商金融的四个要素、电商金融的成熟和对金融脱媒的影响等,并对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和监管进行了分析.⑥梁璋和沈凡(2013)在详细分析了互联网企业在商业模式创新、平台渠道建设、金融服务体验和监管政策导向等方面的思路举措基础上,揭示了线上金融的本质和发展方向,并在详细分析银行发展线上金融的优劣势基础上,提出了银行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方向,包括:进一步完善以线上信用评级为基础的风险控制机制;借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契机加快银行转型发展步伐;进一步研究建立引导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风险防范机制.

  第三节 研究内容、思路及结构安排

  在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本文将总结梳理互联网金融的概念、特点及其发展的理论基础,详细介绍第三方支付、电商小贷、P2P、众筹融资和"余额宝"这五种互联网金融代表模式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互联网金融在银行存款、间接融资、交易支付、经营模式和金融脱媒等方面对商业银行产生的影响,最后在运用SWOT方法分析互联网金融竞争环境下商业银行所具有的优势和劣势,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的基础上,提出工商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的策略,希望为工商银行在互联网金融时代下未来的发展及形成新的竞争优势提供一些思路.

  本文包含五个章节:

  第一章,导论.包括研究背景和意义、相关文献综述、研究内容、方法和结构安排.

  第二章,互联网金融概述.包括互联网金融的概念、特征、及其发展的理论基础,互联网金融的模式、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第三章,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主要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在经营模式、交易支付、间接融资和金融脱媒等方面对商业银行产生的影响.

  第四章,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的SWOT分析.主要梳理分析了互联网金融时代下商业银行具有的优劣和劣势,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从而为商业银行相关应对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第五章,工商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策略.包括工商银行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已有的实践、未来的发展定位和发展思路.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mba企业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