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企业管理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mba论文 > mba企业管理论文 >

供应链危机管理的相关理论及其外部诱因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2-04 共4375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第 2 章 文献综述

  2.1 危机管理理论演进概述

  80 年代,一些西方跨国公司将这一概念引入企业管理中,旨在讨论企业应对外部危机打击及变革管理模式问题。Simon A. Booth 在《危机管理战略:现代企业的竞争与变化》一书中着重关注了新型竞争环境下的危机管理问题。

  ①之后,Robert Heath提取缩减(reduction)、预备(Readiness)、反应(Response)、恢复(Recovery)四个关键词,提出“4R 模式”,从系统的角度全面关照到预警系统、体系沟通、媒介形象、危机反应、情景及恢复管理等问题。

  ②Zachary Shaffer 与 Rita Megrim 在《面向执行官的危机管理政策和实践指南》一文中,则具体关注企业内部因素,聚焦于人的要素,分析了危机管理中相关角色的个体素养、职能分工协作等问题。

  反观国内情况,我国的危机管理研究起步相对较晚,危机管理理论大致于 1990年代引入国内,主要集中于国际问题研究领域。笔者所见最早论及该理论的专着为胡平所着《国际冲突分析与危机管理研究》一书,出版于 1993 年。

  以爆发于 1990 年代末的亚洲金融危机为界,国内经济学界开始借用“危机管理”这一概念,用以研究金融领域的危机与安全问题。而美国“9·11”事件后,社会公共危机问题迅速成为焦点,引起了政商学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03 年上半年爆发的“非典”疫情以一种近乎惨烈的方式似的“危机管理”这一概念进入大众语境。

  从以上演进历程可以看出,国内的的危机管理研究从整体上形成两大分野:政府视野下的公共危机管理与企业实务领域的危机管理。就本文主要关注对象而言,着重于企业危机管理方面,由是在下文概述学术史过程中,政府的公共危机管理因不在本文关注范围内,故不做赘述。

  在企业危机管理方面,有着重从基本理论、危机处置、沟通方式及部分操作层面内容绍介为主的如朱延智所着《企业危机管理》一书;有主张以“控制”为中心剖析危机管理全过程,如俞慧霞《在位监控—强化危机管理的四大关键点》一文;另有张玉波着《危机管理智囊》及刘刚的《危机管理》二书,则将主要关注点聚焦于基本理论介绍及危机预防与处置等。虽然国内学界对于危机管理这一领域的关注日渐升温,相关研究也逐步推进,但其主流仍较多聚集于国外研究成果的“转口贸易”,基于中国实践基础上的实证性研究依旧少见,至于推进作为独立研究领域的危机管理,实现学术研究与学科建设本土化的进程仍处于较为初始的探索阶段。

  以下,首先从理论演变进程上,主要参照时间序列,对具有代表性的危机管理理论作一梳理。

  2.1.1 危机管理的阶段理论

  从危机管理学理论来说,危机管理阶段的划分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一个危机事件的生命周期有其自身的规律性而又各具特色。因此,不同的研究者为构建各自的危机管理理论体系,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各自不同的阶段划分观点,如表 2.1 所示。由于危机管理三阶段论对供应链危机管理而言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及普适性,故本论文主要采用 Heath 的三阶段理论作为基础进行进一步分析。【1】

论文摘要

  
  2.1.2 危机管理诱因理论

  (1)内部诱因企业的内部诱因,即自身战略规划或运营管理等方面过错所诱发的危机。该类型危机普遍得到关注,各研究多基于企业危机案例概括基础上进行。如 Heath 在《危机管理》中内部诱因概述有“工作流程中产品报损与索赔、工作场所暴力事件及企业遭遇的诈骗、CEO 变更等”。

  ①Barton 的《组织危机管理》中以案例方式所总结的内部危机十分具体,诸如产品质量、罢工甚至煤气泄漏等。而其他研究者则广泛关注到更为抽象全面的人力资源、营销策划、财务管理、企业公关及创新、并购等多方面。

  ②但据笔者目前所见,对于企业危机的内部诱因方面,仍缺乏全面完整的研究成果,至于构造规范的模型结构来分析本问题的,更是不曾见到。

  (2)外部诱因目前国内外对企业危机诱因的关注主要集中于突发事件相关的危机。如弗吉尼亚州水坝灾难(美国,1972),③伦敦地铁站火灾事件(英国,1987)、美国航空公司空难(1995)以及环境问题等。

  2.1.3 企业危机周期理论

  为深入了解危机,朱延智提出“企业危机周期理论”。其基本内涵为:“企业危机从出生、成长、成熟到死亡,不同阶段有其不同生命特征。该构架拆解为五个阶段:酝酿期、爆发期、扩散期、处理期、结果与后遗症期。”④【2】

论文摘要

  
  2.2 供应链危机管理的相关理论及研究现状

  2.2.1 供应链危机主要理论

  (1) 供应链危机成因理论:供应链危机的成因是学者在研究过程中比较关注的一部分,就目前的研究来看,供应链危机的因素主要分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

  ①外部因素:主要指导致机产生的外源性因素,包括但不限于“自然—社会环境、政治制度、经济政策、市场模式、社会文化形态等。”

  ①这也是本文所着重关注的部分。

  ②内部因素:内部因素主要来自供应链系统构成之各要件间相互作用部分。指“由系统本身原因所产生且能够导致系统内生危机的影响因素”②。包括经营风险与整体风险两大部分。经营风险主要指生产过程中隐性或显性的各种风险:如战略规划风险、管控风险及储运风险等;而整体风险因素则指事关系统整体运行的各风险要素,包括但不限于信用危机、合作危机及违约危机等。

  (2)供应链危机生命周期理论:危机从发生到消亡,一般要经历四个时期,即潜伏期、爆发期、持续期和解决期:

  ①潜伏期:危机诱因的累积过程,即“前危机时期”或“隐性危机时期”,必须建立危机预警系统;②爆发期:危机诱因爆发,隐性危机显性化呈现。此时危机预警系统应触发并转入处置系统,尽快判明状态并阻断危机扩散,以减少危机波及范围、降低损失;③持续期:危机系统由显性爆发过渡至隐性管控的阶段。企业运营渐次回归常态,善后工作开始启动;④解决期:危机系统回归常态。应由完备的危机总结反馈机制,及时全面更新危机预警及处置系统。③从危机的“生命周期”可看出,对供应链的危机管理相应可分为三个阶段:事前预防,事中反应和事后恢复。本文将主要从事中反应和事后恢复两个阶段来讨论关于供应链危机的管理思路。

  2.2.2 供应链危机管理问题研究概述

  供应链危机管理作为危机管理理论在供应链问题上的体现,是近几年兴起的一个较新的方向,尚未见到经典性论述形成。迄今为止在此领域的理论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点成果:(1)对供应链危机管理基本理论的研究。这部分研究主要关注在供应链危机管理的基础如基本的概念、理论,危机发生的原因,各类内外部危机事件对供应链产生的负面影响等方面。如丁伟东、①古广胜②等人分类研究了对供应链环节上的企业所面临的危机。

  (2)供应链危机预警。目前的研究在危机预警机制的建立方面多集中于企业的微观层面。如:财务危机预警、销售危机预警等。雷战波等运用“统一建模语言UML(United Modeling Language)对供应链预警支持系统建模,设计出对象模型、需求模型和体系结构模型三个子系统模型”;③赵吉博则将关注点聚焦于“基于平衡记分卡的敏捷供应链危机预警系统,依据平衡记分卡模式构建预警系统指标体系,并就此形成敏捷供应链预警系统的结构模型。”④
  
  (3)供应链应急协调机制。这一问题是目前的研究热点,韩梅琳等主要关注供应链应急协调机制在不同合作关系下的差异性,构建了以供应链中企业功能单元为精度的供应链多Agent应急协调体系;⑤孙玉杰则在批发价契约框架下,就应对突发事件的策略最优解问题;⑥雷东等研究了生产成本与需求同时发生扰动时供应链的协调机制问题;⑦Tiaojun Xiao等则关注一个供应商与两个竞争性零售商的供应链在成本和需求同时扰动下的协作问题;⑧许明辉对简单二级供应链中的需求和生产扰动进行了建模研究。⑨综合前列,笔者认为,现有研究对公共危机的预警和企业危机的预警的关注比较多,但对于供应链危机的预警,特别是对供应链危机的不同诱因进行分别预警的成果仍较为欠缺;其次,根据供应链危机的诱因的不同,结合不同来源的供应链危机的特点建立不同的管理框架和思路的文献更是几乎空白;最后,对于供应链中如何应对各种干扰的应用方法的研究、建立的模型各有区别,但都是依据简单供应链以及对具体约束条件的假设,对某几种干扰进行探索,但实际中供应链危机带来的干扰是多方并发的,且干扰程度各有差别,因此要复杂得多。

  2.3 供应链危机外部诱因的构成及表现形式

  2.3.1 供应链危机外部诱因的内容

  供应链危机的外部诱因来源于外部环境。一般而言,这些因素可以从自然环境、经济政策环境、法律环境等方面进行归纳。

  (1)经济环境。基于大多数供应链的跨地域性和跨国际性,其“经济环境”可以分为国内经济环境和国际经济环境两部分。金融秩序、国际政治格局和产业结构的变化会给供应链尤其是跨国供应链带来危机。国内的经济体制及政策、经济周期、行业政策、通货膨胀的变动和调整也加剧了供应链管理的不确定性。此外,与产业链相关的上下游企业、行业的非正常变动所带来的危机问题,也可以归因于经济环境诱发,这一诱因既可能是国内也可能国际。

  (2)自然环境。自然界中的各种灾难都可能导致供应链运行过程受阻甚至中断。

  而诱发危机的此些自然环境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自然灾害(如海啸、地震、火灾、冰冻灾害、台风等)、恐怖主义(如“3.14打砸抢烧事件” 和“9.11”事件等)、疾病(如SARS)、战争及其他。

  (3)法律环境。法律法规的修订、调整及不断完善等不确定性,构成了供应链危机的外在源头。【3】

论文摘要

  
  2.3.2 外因诱发的供应链危机的特点

  诱发供应链危机的外因各有不同,但总体上表现出相对稳定的形式,比如需求停滞、供应中断、成本上升、物流瓶颈、能源危机等。而且在现实中这些具体形式还可能多种同时发生,例如需求停滞的同时供应中断,又或者生产成本上升的同时需求停滞等。

  与内因诱发的供应链危机相比较,外因诱发的供应链危机表现出以下特征:(1)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和无规律可循的突然爆发。此些外部诱因一般由客观因素导致,很难有规律可循,以及很难避免。而且危机通常是突然爆发,出乎预料;(2)预警和监控难度大,难以预测和抗拒。正因为没有规律可循,外因诱发的供应链危机的监控和预警难度相当大,难以进行未雨绸缪,更不用说准确地预测危机所发生的时间、地点及影响范围等;(3)灾难性后果更加严重,且通常不是小范围的局部性影响;(4)容易得到同情和谅解。由于此类外因大多属于不可抗力的范畴,与人的主观能动性关系不大,因而灾难发生后更容易引起合作伙伴及客户的同情和谅解。

  2.4 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从危机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界定出发,从危机管理概念的内涵、外延之演变起,整理了与之相关的基本理论如阶段理论、诱因理论、处理理论、周期理论、危机预警理论等,初步理清了“危机管理”作为一项管理学研究领域的发展脉络及各主要理论模式的基本观点与看法,为后文进行进一步研究探讨明确了前提与基础。在此之上,进一步细化危机管理至供应链领域,回顾梳理其发展概况,重点概述供应链危机管理中成因理论、生命周期理论等。进一步从本文研究指向出发,更深一层至供应链危机外部诱因位面,界定了所谓外部诱因概念的基本范畴,明确其表现特点,为后文研究的展开确立了边界。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mba企业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