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mba论文 > mba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

我国中小民营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研究论文结论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1-07 共3187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6结语

  本文认为中小民营企业员工队伍稳定性不高的因素体现为:依旧采取传统的家族管理模式;中小民营企业提供的待遇相对较低;中小民营企业因其发展受限致使激励机制不健全。解决办法及对策主要是通过构建良好的员工激励机制,尽最大可能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公司管理者要通过企业文化等精神层次的激励方式达到使员工加强对公司的归属感及自身价值得到实现的目的,进而使中小民营企业发展更加强大。所以构建完善并运用适合于本企业员工激励机制制度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随着中小民营企业的强大发展和人才结构的错综复杂化,在中小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发现,对于企业员工来讲,报酬不仅仅是谋生的一种手段和获得物质需要的方式,也是员工自我尊重和满足的需要,企业通过各种激励方式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员工充分发挥自己潜能,提高企业的效率。中小民营企业应从更深层次角度认识到企业员工是企业的生存之本,发展之源,所以企业要尽快建立良好的招才、育才,留才、聚才机制,培养和引进适应竞争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使企业员工的利益与企业长远的利益捆绑在一起,稳固并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减少企业员工的跳槽想法和行为,使每个员工都能认识到以“企兴我荣、企衰我耻”,将自己的毕生精力都献身到企业的长远发展之中。本文在武汉小蜜蜂食品有限公司通过问卷调查,分析研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作出相关性的建议,希望能对武汉小蜜蜂食品有限公司起到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安妮.布鲁斯,詹姆斯.伯比顿.员工激励——如何激发雇员的进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8.

  [2]江力.公共企业非正式员工激励问题研究综述[硕士学位论文].2012:11-26.

  [3]彼得·德鲁克.当代管理宗师德鲁克文选.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78

    [4]钟海燕.现代企业人力资源激励问题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 12-01.

  [5]颜联源.民营企业上市融资的方案选择对策及研究[硕士学位论文].2011:12—19.

  [6]朱龙飞.技能型人才激励机制模式实证研究[硕士学位论文].2006: 04-07.

  [7]陈志宏.知识经营:21世纪的致胜之道[N].经济日报,1999:05-21.

  [8]郭颉.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J].企业家,2003,3:29-30.

  [9]蒋春燕,赵曙明.知识型员工流动的特点、原因和对策[J].中国软科学,2001,2.

  [10]蒋运通.企业经营战略管理[M].企业管理出版社,2001:396-402.

  [11]刘纯.激励理论及其在企业中的运用[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1.

  [12]刘箱.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非物质激励因素[J].企业活力,2004,10: 56-57.

  [13]刘亚萍.“激励”在人事管理中的实践.珠江水运,2003,5: 12-15.

  [14]刘正周.管理激励.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

  [15]刘正周.管理激励与激励机制.管理世界,1996,5:213-214.

  [16]孟庆军.企业人员流失如何化险为夷——浅谈人力资源动态风险管理[J].中外管理,1999,8: 28-30.

  [17]彭剑峰.21世纪人力资源管理的十大特点[J].中国人才,2000,11.

  [18]彭剑锋.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35.

  [19]权君娟.新形势下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代企业,2006,1.

  [20]沈红梅.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研究.[硕士学位论文].西安:长安大学,2006.

  [21]孙春雷.领导与激励[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97-109.

  [22]汪群,王颖.浅谈知识型员工及其有效激励机制构建[J].现代经济探讨,2001,8: 44-46.

  [23]徐艳春.等.全省企业人才资源与流动情况调研[J].楚天英才,2001:8-10.

  [24]杨玮斌.加快建立人才柔性流动机制[J].人才了望,2002,6.

  [25]张德.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第二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26]张望军,彭剑锋.中国企业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实证分析[J].科研管理,2001,6: 90-96.

  [27]张锡民.企业如何有效激励员工[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8]张向前,黄种杰,蒙少东.信息经济时代企业知识型员工的管理[J].经济管理,2002,2.

  [29]张学忠.人才战略文集[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1:99—118.

  [30]张越宏.怎样激励员工留住人才[M].科学出版社,2005.

  [31]赵曼.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1.

  [32]赵曙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幵发国际比较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33]周其仁.机会与能力——中国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和流动.管理世界,1997,5:81-100.

  [34]朱敏,伍晓曦,冯炼.不同所有制企业员工积极性实证研究.财经科学,2001:44-49.

  [35]“Drug Use Among Workers, ” BNA Bulletin to Manangement , May 2,1996.

  [36]Alfred E. Kahn , The Economics of Regulation: Principles andInstitutions. The MIT Press. 1998.

  [37]Alfred Korn,Theodore V. Galambos. Behavior of Elastic-plastic Frames,Journal of the Structrral Division, Proceedings of the American Societyof Civil Engineers, Vol. 94, No. ST5, May. 1968.

  [38]Anne Martensin. Using employee satisfaction measurement to improvepeople Management[J].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2001, 12: 849-857.

  [39]Anne Martensin. Using employee satisfaetion measurement to improvepeople Management[J].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2001,12: 849-857.

  [40]Commerce Clearing House, “The Wells Fargo AIDS Policy, ” Ideas andTrends, April 5,1998.

  [41]D. C, MeClelland. HuraanMot iVat ion. CambridageUniVersityPress,1988.

  [42]David Hetherington. The Management of Human Resource[M]. Allyn andBaeon, 1991.

  [43]Donna Clendenning, "Taking a Bite Out of Workers' CompCause,,,Occupational Hazards, September 2000.

  [44]Eugene F. Fama, Risk Return and Equilibrium: Some Clarifying Comments.The Journal of Finance, Mar 1968,Vol. 23 Issue 1,pp. 29-40. 1968.

  [45]Greenberg, J and Liebman M (1990). Incentives: The Missing in StrategicPerformance. The Journal of Business Strategy, July/August, 8-11.

  [46]Kahn , Alfred E., The Economics of Regulation: Principles andInstitutions. The MIT Press. 1998.

  [47]R. Brayton Bowen.激励员工.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1.

  [48]Rich Well ins and Sheila Rioux, ‘‘The Growing Pains ofGlobalizing, ”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54, no. 5 (may 2000).

  [49]Stephen ·P ·Robbins. Essentials of organization Behavior (第七版)·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4: 43-54.

  [50]Sulin ·Ba,Andrew ·B ·whinstone, Han Zhang. Building trust in onlineaction Markets through an economic incentive mechanism Decision SupportSystems, 2002: 78-99.

  [51]Tumley. W. H, Feldma. D. C. Psychological Contract Violations DuringCorporate Restructuring.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1998,37.

 

  致谢

  本文顺利完成,在高兴和欣慰之余,回首在华中师范大学攻读工商管理硕士的两年,感慨万千。华中师范大学的大家风范,让我沉醉;名师巨擘,各具特点;中西文化更是完美融合,处处佳境让人陶醉,“国内着名学府”这一称号当之无愧。

  在华中师范大学的这两年读书经历,已经成为我生命中非常完美和幸福的一段时光。两年的求学之路即将告一段落,但对于我来说,这不是结束,而是人生的一个新起点,在未来的生活、工作、学习中,我将利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为国家、为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在这两年的学习生涯中,我得到了老师、同学、家人的全力支持和帮助,今天我想对所有帮助和支持过我的人致以崇高的敬意,表达我深深的感谢之情。特别要感谢我的导师王仁志老师,王老师学识渊博,治学严谨,不但教授我知识,更教会了我为人处事的道理,尤其是在工作中要顾全大局、全盘考虑的工作作风和态度。在此次论文的完成过程中,王老师给予了我很多的指导和帮助,再一次表示深深地感谢和敬意。感谢我的企业导师郭大陆先生,从实践经验方面给予的指导和帮助。同时,也要感谢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的白老师和我的同学们,感谢你们在我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对我的帮助和鼓励,让我顺利地完成了学业。感谢我的家人给予的支持和鼓励。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mba人力资源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