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战略管理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mba论文 > mba战略管理论文 >

厦门港现状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1-19 共5841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序言

  一、本文的研究背景

  厦门港是我国沿海主要港口之一,是海峡西岸经济区首个亿吨大港。2011年厦门港的集装箱吞吐量位居全国沿海港口第7强,预计将跨入世界港口 18强行列。2010年8月31日厦门港在现有八个港区的基础上,将漳州市行政区划内的古雷、东山、云霄、诏安港区纳入厦门港,并通过港口总体规划和港章予以明确,原厦门港与淳州港整合后统称厦门港,厦门港和漳州港港区资源实现了全面整合。整合后的厦门港港区达到12个,深水岸线增加27公里。整合后的厦门港将发展成以内外贸集装箱运输为主、散杂货为辅的国际航运枢纽港,同时东渡港区计划推行城市化改造,港口功能调整为以国际邮轮、对台客运、滚装、高端航运为主的服务业。

  2011年厦门港港口吞吐量再上新台阶,货物吞吐量突破1.5亿吨,达1.57亿吨,比增12. 4%;集装箱吞吐量突破600万标箱,达646. 5万标箱,比增11. 0%;旅客吞吐量突破1000万人次,达1099. 4万人次,比增12.2%。根据预测到2020年,厦门港全港吞吐量可达到2.7亿吨至2. 8亿吨。集装箱吞吐能力提升至1700万TEU至1900万TKJ,将跨入世界强港的行列。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厦门港自然条件优越。港阔、水深、浪小、不游、不冻,海岸线长达154公里,仅深水岸线就有52公里,可供第五代集装箱货船和5万吨级货轮停靠,发展远景可达7000万吨至1亿吨的吞吐能力,是全国少有的天然良港。厦门港地处长江流域与珠江三角洲之间,拥据九龙江入海口,离国际航道仅23. 5海里,有可能成为亚太地区经济通联的重要环节之一。依托优越的港口资源,将厦门市建成国际性港口城市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历史优势。

  厦门港作为福建省的主力港口,在海西港口群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但随着上海、深圳、宁波等周边港口的快速发展,厦门港在周边港口群的竞争中一直处于不利的地位,集装箱吞吐量全国排名长期处于“老七”的馗脸地位。2010年福建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将漳州港区整体并入厦门港,明确提出支持厦门建设我国东南沿海国际航运物流中心,为厦门港发展带来新形势、新格局、新机遇。面对港口发展的新形势,如何有效整合港口资源,及时规划调整现有港口布局,拓展港口经济腹地范围,港区功能的重新规划与调整,对于进一步做强、做大厦门港,推进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经济发展贡献力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研究方法

  本文以厦门港的发展规划为研究对象,文章在简要阐述厦门港现状及发展历程的基础上,运用SPSS的统计分析方法对港口近期集装箱业务的发展进行定量预测,同时结合国内外经济形势预测港口未来中远期发展。在此基础上,文章分析厦门港目前发展中存在的瓶颈与问题,主要体现在:港口经济腹地有限、港口港区功能定位不明确、港口拓展与城市发展的矛盾加剧、船舶大型化趋势下港口基础设施存在明显落后等方面。针对厦门港发展存在的困难,文章总结归纳国内外其它港口在基础设施建设、港区规划等方面的成功经验,为厦门港的可持续发展献计献策,对厦门港发展的战略定位、战略规划、战略措施进行着重分析。本文的特点在于将厦门港的发展历程这一纵向思维角度及国内外港口发展经验借鉴这一横向对比方式相结合,运用统计学模型,通过数据、实证、模型等方式进行研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最终推论出港口发展的问题与规划建议。

  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港口的发展规划涉及到经济层面、政治层面等多方面的要素,涵盖港区经济、港口所在城市经济、港务物流行业等诸多方面的发展规划,也涉及到城市规划建设、宏观经济发展战略等诸多高级别、髙层级的研究。

  本文立足于港口与港口物流的规划发展,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但由于港口发展牵涉到国家、地方发展的方方面面,因此本文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四、论文结构安排

  本文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重点分析了厦门港的发展现状;第二章运用SPSS统计模型并结合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了厦门港的发展趋势;第三章为船舶行业的发展趋势;第四章在结合前面对港口发展现状、趋势及船舶行业发展趋势的分析,归纳总结厦门港发展存在的问题与瓶颈,分析厦门港口发展的战略规划,包括战略定位、规划与措施,同时对规划的实施提出建议;第五章在借鉴国外港口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探寻厦门港口发展的战略措施与实现,第六章总结此次研究的成果,并对国内港口的现代化建设与更快发展提出建议。文章结构如下:

 论文摘要

  第一章厦门港现状分析

  1.1厦门港口发展现状

  1.1.1港口的地理位置

  厦门港是我国东南沿海优良的深水港,水路北距上海港564海里,东距高雄港165海里,南至香港292海里,可以畅通地与沿海、世界诸港通航,是大陆距离台湾最近的港口。厦门港位于台湾海峡西岸,自然条件优越。港湾由大小金门等岛111?形成一道天然屏障,港内水域宽阔、水深浪小、不冻少游。岸线总长202. 3公里,适于建港的岸线60. 5公里;锚地面积达19平方公里。进港航道全长约42公里,航道水深达到-14米。

  厦门港拥有便捷的集疏运网络,公路连接全省路网,并通过319国道、324国道、同三高速公路与全国公路网相连;直达码头前沿的铁路专用线通过鹰厦线与全国铁路网相连,2000年通车的梅坎铁路和2010年通车的福厦铁路,为厦门港增加输港铁路通道,进一步提升交通便利。

  1.1.2港口的自然条件

  厦门港全年气候宜人,气温相差不大,7、8月为最热月份,2月份为最冷月份。港口主要降水集中于4-8月份,约占全年总降水量的60%以上。全年以春季3-5月份雾日数为最多,约占全年60%以上,其次为冬雾,约占全年的30%,夏秋季节的雾日数较少。港口年平均湿度约为78%-80%。每年7-10月份厦门港经常受台风影响,根据《台风年鉴》资料统计,港口平均每年遭受强热带风暴4.2次,遭受台风3. 7次。

  1.1.3港区的发展规划与港区分布

  2006年1月1日,根据福建省政府第44次常务会议决定,厦门湾内厦门市的东渡、海沧、嵩均、刘五店、客运等五个港区与漳州市的后石、石码、招银三个港区合并组成新的厦门港,港区分布详见下图一:

 论文摘要

  截至2010年底,厦门港共有生产性泊位124个,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48个,总通过能力货运约12632万吨、客运约1502万人次和滚装136万辆,其中集装箱深水专业化泊位22个,通过能力约749万TEU,主要港区分述如下:

  (一) 原厦门港
  
  截至2010年底厦门市域内各港区共有99个生产性泊位(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47个),其中专业化集装箱泊位22个,通过能力5329万吨、747万TEU。2010年原厦门港各港区完成货物吞吐量1. 2亿吨,其中外贸货物7082万吨、集装箱582 万 TEU。

  1.东渡港区

  东渡港区位于厦门岛西北部赏答湖北至石湖山附近,己有32个生产性泊位(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21个),通过能力925万吨,315万TEU,14万辆。东渡港区己形成规模:其中111泊位为内贸集装箱泊位,2#泊位为散粮泊位并配有仓容15万吨的国家粮食储备库,3#泊位、4#泊位为杂货泊位,泊位至16#泊位、20#泊位以外贸集装箱和多用途泊位为主,18#泊位、19#泊位为多用途泊位,幵展煤炭运输,其它泊位以件杂货运输为主。

  2.海沧(含嵩响)港区

  海沧(含嵩崎)港区位于九龙江河口湾北岸、海沧台商投资区南部和东南部,现有22个生产性泊位(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16个),通过能力2113万吨、370万TEU。海沧港区是目前厦门港靠泊集装箱干线班轮的主要港区之一:其中1#泊位至6#泊位为专业化集装箱泊位,7#泊位至8#泊位为散杂货泊位,9#泊位至12#泊位为液体化工品泊位。

  嵩均港区位于海沧港区东侧,主要是集装箱、能源进口港区,有嵩111?一期集装箱码头、博坦油码头和嵩嶋电厂码头,共8个生产性泊位(6个深水泊位),通过能力1030万吨、150万TEU。

  3.招银港区

  招银港区位于厦门湾南岸,现有12个生产性泊位(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5个),通过能力513万吨,60万TEU, 490万人次,14万车次。招银港区有1#泊位、2#泊位两个专业化集装箱泊位,0#、3#-5#、7#、14#六个通用泊位和6#客滚泊位。

  4.刘五店港区

  刘五店港区位于厦门东部的翔安区,现有4个千吨级生产性泊位,通过能力-195万吨,97万人次,22万车次。

  5.客运港区

  客运港区包括和平码头、旅游观光码头、轮总客运码头、东渡客运和五通客滚作业区等。现有泊位13个(含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3个),通过能力182万吨、2万TEU, 905万人次和54万车次。主要经营厦门一金门、厦门一香港、东渡一招银、鼓浪1^、环岛游、龙海等航线。

  6.后石港区

  后石港区位于厦门湾湾口语安水道西侧后石工业开发区,有华阳电厂10万吨级煤码头和5000吨级综合码头共3个泊位,通过能力1215万吨。

  7.石码港区

  石码港区主要位于九龙江下游的西溪、南溪和南港两岸,包括普贤、海澄、紫泥、一比疆等作业区,以及镇头宫、浮宫、白水等一批小型客货运码头站点,共有3000吨级以下泊位12个,通过能力174万吨。

  (二) 原淳州港

  截至2010年底,原淳州港共有25个生产性泊位(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1个),通过能力562万吨,2万TEU,15万人次,5万车次;2010年完成货物吞吐量1202万吨,其中外贸货物46. 8万吨。

  1.古雷港区

  古雷港区位于古雷半岛西侧,东山湾东侧,水域主要为漳浦县辖区范围内连接九镇一乡二场的215km岸线的临海水域,由古雷作业区、六鳌作业区、整美作业点、将军澳作业点、峙顿山作业点及佛昙、旧镇、下寨作业点组成。现有生产性泊位10个(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1个),有1个5万吨级油码头。通过能力为334万吨、10万人次、5万车次。

  2.东山港区

  东山港区位于东山湾西侧,包括城按、铜陵、冬古作业区,现有生产性泊位12个,均为5000吨级以下小泊位,通过能力为219万吨、2万TEU。

  3.云霄港区

  云霄港区位于东山湾的西北侧,水域范围为云霄行政辖区范围内包括漳江出海口两岸的海域,由青径作业区和礁美、东坑、船场等作业点组成。目前云霄港区除了己建成的2个陆岛交通码头,其余尚处于自然状态。

  4.诏安港区

  诏安港区位于诏安湾的西侧,水域范围为诏安湾西部和宫口湾水域,诏安梅岭的一带尚属于自然状态。宫口湾现有2个泊位,通过能力为6万吨。

  1.2厦门港的地位与作用

  1.2.1港口是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随着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和货物吞吐量持续快速增长,厦门港己成为闽东南乃至福建省货流集散中心和腹地综合运输的重要枢纽。港口发展满足了腹地经济发展对能源、原材料、产成品的运输需求,对促进腹地经济由以农业、轻工业为主向以机械、电子、化工为支柱产业的现代工业转变发挥了重要作用。

  1.2.2港口是腹地走向国际市场的主要窗口,是外向型经济的基础
  
  厦门港是福建省沿海最大的外贸口岸,每年完成的外贸货物吞吐量超过全省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的50%; 2010年外贸集装箱吞吐量占全省港口外贸集装箱吞吐量的80.8%,远洋集装箱运输基本集中在厦门港,为“厦潭泉地区”及福建省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创造了条件,为地区外向型经济和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集装箱运输的发展和远洋干线班轮不断增多,为外贸物资快速、可靠、高效运输提供了保证,对改善地区投资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

  1.2.3港口是城市发展和产业合理布局的重要因素

  港口与城市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联动发展是世界港口城市发展的普遍规律。东渡港区与厦门岛、海沧港区与海沧投资区、招银港区与漳州开发区以及古雷港区与古雷开发区之间的互动发展,印证了港城间的密切关系。港口发展对国土开发、临海工业发展、大厦门城市框架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对厦门、潭州地区重点产业布局、开发区规划建设发挥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1.2.4港口是大陆对台交往最重要的口岸基础设施

  厦门湾有特殊的地理人文优势,港口自古以来就是大陆对台交流的重要口岸。改革开放以来,两岸经贸合作、人员交往不断加强,台资企业己成为厦门湾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厦门与高雄试点直航后,对台运输增长迅速,厦门湾港口成为大陆对台交往最重要的口岸基础设施。

  1.2.5港口对发挥厦门市在区域经济中的龙头地位发挥积极作用

  长期以来厦门港发挥了对内、对外交通枢纽作用,具有货流集散中心及信息媒介、商贸、金融等相关的功能,使厦门市成为东南沿海城市群的核心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确立发挥了厦门湾地区在福建省经济中的核心地位,带动了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

  1.3厦门港口发展的特点

  厦门湾和东山湾建港条件优越,区位特殊。两岸“大三通”的基本实现和《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给厦门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使厦门港发展进入全新时期。

  1.3.1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步伐逐步加快,由厦门湾向外拓展

  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东渡港区开展了大规模建设,海沧港区、篙均港区、招银港区及后石港区相继开始建设,至2010年底厦门港己形成东渡、海沧、招银等3个成规模的港区,同时启动开发了刘五店、后石、古雷、东山、石码等港区,港口建设的重心逐步由东渡、海沧、招银港区向刘五店、古雷、东山等港区转移,港口发展空间逐步拓展,以适应国际船舶大型化和专业化发展趋势以及城市、产业布局发展的需要。

  1.3.2货物吞吐量长期快速发展,货物构成调整较大

  2000年以来厦门港吞吐量、外贸吞吐量均以年均19. 3%的速度快速增长,2010年分别达到13931万吨和n29万吨。随着腹地经济结构的调整,干散货和集装箱货物的比重大幅提升,分别从2000年的41%和38%增长到2010年的45%和44%,件杂货物和液体散货比重大幅下降,分别从13%和8%降至9%和2%。

  1.3.3集装箱吞吐量持续増长,远洋直航能力明显增强

  2000年至2010年,厦门港集装箱吞吐量从109万TEU增长到582万TEU,年均增速达18.2%。2011年面对外部市场不景气,厦门港集装箱吞吐量维持较稳定增速,达646万TEU,位列全国第七。随着与船公司合作的加强,远洋航线迅速开辟,航线数量从1990年的6条增加到56条,远洋箱量在国际航线中的比重也从25%大幅提升至71%,远洋直航能力明显增强。

  1.3.4对台运输不断增长,‘‘试点直航”平稳发展

  特殊的区位优势使厦门港成为对台贸易的主要口岸,承担着大陆对台多种形式航运的探索,对台货物运输量由1997年的108万吨上升到2010年的1165万吨,其中集装箱吞吐量由7. 3万TEU上升到33. 7万TEU。对台集装箱运输量的大幅上升始于两岸直航试点。1996年国家将厦门港作为海峡两岸直航试点的口岸之一,大大推动了两岸间的经贸往来和集装箱运输发展,大陆对台直航集装箱量的70%以上通过厦门港进出。自2009年两岸直航以来,厦门港又相继开辟厦门一台中集装箱直达、基隆客货滚装等13条货运直航航线以及至台湾本岛、漆湖的客运直航航线,进一步巩固、提升了对合航运的龙头地位。2010年厦门港共完对台客、货运量131万人次和1165万吨,较2005年年均增长21. 2%和 20. 4%1.3.5港口融资渠道不断拓宽,建设经营主体多元化。

  九十年代以来,香港和记黄埔集团、荷兰博坦公司、招商局集团、香港新世纪有限公司等先后加入厦门港的建设和经营,港口建设经营主体趋于多元化,缓解了港口建设资金短缺的向题,对厦门港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跨国码头经营公司进入厦门港,给港口带来了先进的集装箱运输管理经验,并逐步形成多家经营、管理集装箱运输市场的港口格局。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mba战略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