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杜威以"经验"为基础的美学思想研究
【第一章】杜威美学与日常生活审美相结合研究绪论
【第二章】杜威的经验概念
【第三章】经验与审美的关系
【第四章】作为经验的艺术的特征
【第五章】杜威美学与日常生活审美化
【第六章】对杜威美学思想的评价
【结语/参考文献】杜威美学观内涵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1 绪论
约翰· 杜威(1895--1952),美国哲学家、教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最有影响的代表之一。他一生涉及许多领域,教育学、哲学、心理学、逻辑学等多个领域,他的许多著作很早就翻译成中文。目前在国内我们对杜威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哲学和教育学领域,对他的美学思想关注甚少。在 20 世纪随着美学走向生活的趋势,艺术与生活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接近之时,杜威美学在生活美学的大背景下,重新复兴。"他告诉我们如何品位生活,使生活成为一种艺术,对挣扎于'日常生活审美化'的洪流中,被商业大潮冲昏头脑、迷失方向的人们,杜威的美学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本文主要研究杜威以"经验"为基础的美学思想,希望能够为日常生活审美化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1.1 杜威与 20 世纪西方美学。
在 20 世纪西方美学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流派,它们以反驳古典实在论为出发点,最后从不同的角度拆穿古典研究对象的虚幻性,并将实在性系在现实生活身上,从形而上的研究转到形而下的研究,打破了传统理性至上的思想。这些众多的流派可以归纳为三次大的转向:心理学转向、语言学转向和文化学转向。在 19 世纪末,美学界就呼吁美学研究要"自下而上"的 ,要求美学告别大体系,从审美和艺术现象出发来研究美的现象。到了 20 世纪初,这种呼声更强烈,美学研究者们便从心理学来寻找审美的结论,希望能从人的心理来探究美的的根源。克罗齐的"直觉及表现"、布洛的"心理距离说",都强调了美的产生取决于主体对客体的态度。然而心理学远远不能解决审美这个复杂的问题。在心理学美学处于困境之时,20 世纪中叶,美学界出现了新的转向:语言学。在语言学转向中,索绪尔的《语言学教程》为 20 世纪的美学思想奠定了基础。在这本书中一个最重要的思想,即思想离不开语言,只有清晰的语言才能表达清晰的思想,思想处于语言之中。这一思想给美学界带来了一个重要的启示:作品的思想处于作品之中。作家或艺术家在创造自己的作品之时,思想就已嵌入了作品之中,而不是先有一个想法,再用某个形式将它表现出来。于是,对于艺术研究者来说,研究一个艺术品的重点,不是艺术家的心里,更不是艺术家的生平,而是作品。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等,都是关注作品。这一转向的前提是,艺术是自律的,它自成体系,与生活并无直接联系。语言学转向只强调艺术品本身。
在语言学转向中,到了中世纪出现了分析美学,它起源于维特根斯坦的语义分析理论,分析美学对文学艺术批评主要进行概念性的分析。我们在文学批评中会使用一些概念、范畴,如表现、再现,我们只是理所当然的运用这些概念,而不清楚这些概念的内涵。分析美学所做的就是对这些概念进行澄清。分析美学曾一度占领了美学界,从 20 世纪 50 年代到 80 年代,直到 90 年代,才出现了讨伐分析美学的呼声。这些讨伐的声音有一个共同之处,即要求美学超越超越单纯的语言分析,要求美学走向生活。
在 20 世纪末,美学出现了一个新的潮流,文化学转向。20 世纪末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欣赏习惯,审美需要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改变了美的研究对象,从"美的艺术"转向"泛美学",注重美与现实生活的关系。这一转变给美学界带来最大的影响最是,研究者对通俗艺术的重视。艺术界长期以来有着雅与俗的区分,一直以来只有高雅的艺术才是艺术,才能进入研究者的视野,这种情况在 20 世纪后期才有了改变。今天,我们的日常审美活动,不再局限于博物馆、画廊这些高级场所,我们的阅读不再只局限于经典的作品。
实用主义美学,创立于 20 世纪初,在与分析美学的竞争中,处于下风,逐渐衰弱,直到 20 世纪后期,随着美学发展逐渐走向生活,实用主义才重新抬头。实用主义美学把经验当作世界的基础绕道而行,从经验出发而不是艺术品出发来研究美学,主张从一个经验到审美经验再到艺术,最后到达社会改造的研究路线;实用主义美学主张恢复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实用主义美学产生于美国,在美国本土以及欧洲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这一美学对当代许多美学理论的研究都有很大的启发。
实用主义的美学思想与后现代主义的很多见解相一致,要求打破审美无利害和艺术自律的传统,确立以人的经验和活动为中心的研究思路,与当代美学发展的主流相一致。在这一背景下,杜威的美学思想在美学界得到复兴,那么杜威的实用主义美学是有怎样的魅力,使它在沉寂将近一个世纪以后又重新焕发出青春?
杜威的美学思想以经验为基点,强调有机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反对将主体与客体、本体与现象对立起来。他将审美与经验联系起来,审美起源于经验,经验走向审美,审美的经验又可发展为艺术,艺术是经验最精致的表现。他主张从经验出发,而不是从公认的艺术品出发,从一个经验到审美经验, 再到艺术;他还恢复了艺术与生活的连续性,艺术以经验为内容,是经验精致的表现,经验得以保留,又需要艺术传递。杜威从现实出发,用日常生活经验来阐释艺术,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现实意义,使其美学思想具有强大的包容性,日常生活审美化、生态美学等思想都可以从杜威这找有理论渊源。杜威使美与生活相联系的美学思想,使美学的主体显的丰满且生动。
更进一步讲,杜威美学思想以经验为核心、关注现实,符合当代美学发展的趋势,他的复兴是美学发展的必然。翻开美学发展史,从古至今,美学研究一直就有从形而上层面到形而下的发展趋势。美学研究者将目光从高雅的艺术逐渐转向日常生活,显示出对人类生活世界的关注。我们如何在这个文化泛滥的世界中获得美的享受?杜威的美学可以为我们指点迷津。舒斯特曼认为这一答案可以在后现代的美学思潮中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新神学美学、后殖民主义美学中找到回应,他认为这些后现代的美学思想都反对非历史的实证本质和基础主义,开始重视思想和研究对象的易变性,以及社会、历史的实践构造。这一转变与传统的分析哲学相反,而与实用主义美学一致。事实上,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关注一直都是哲学研究中经久不衰的主题,而艺术的生产、审美的发现、美感的获得是人类生活价值的重中之重。杜威的实用主义美学将美还给了日常生活,把尊严还给了世俗,这种让直面日常生活的勇气,使他成为了本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
1.2 杜威美学的研究现状。
杜威是西方美学史中一位重要的美学家,在国内对杜威思想的研究经历了一个起伏的过程。
1919 年到 1921 年,杜威应邀来华讲学,在胡适等知识分子的推动下,他的实用主义思想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五四"由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马克思主义与实用主义思想有了分歧。30年代后期,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对实用主义进行了全盘否定。50 年代后,实用主义被认为是帝国主义的修正主义和右倾机会主义受到批判。
直到 1987 年刘放桐发表的《重新评价实用主义》及 1988 年在成都召开的"全国哲学实用主义讨论会",对实用主义进行了客观的评价,成为杜威实用主义在中国命运转折的契机。90 年代后,对杜威思想的研究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涌现了一批杰出的学者,刘放桐、傅统先、王学兵、涂纪亮等,他们的研究对杜威思想研究作了基础性和导向性的作用。2004 年,刘放桐在复旦大学主持的"杜威与美国哲学研究中心",对国内杜威研究起了推动作用。2010 年,安国哲、彭国翔和孙有中翻译了《实用主义研究丛书》,涉及美学、哲学、伦理学等多个学科,丛书序题为"杜威归来",这是一个具有标志性的事件。时至今日,国内对杜威的研究涉及美学、哲学、教育学和社会学思想,日益壮大,在美学方面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翻译方面的成果:傅统先翻译了《经验与自然》,该书是杜威美学理论的基础,杜威在这本书中提出了经验的自然主义方法,讨论了经验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他批判了传统哲学中将经验与自然分开的思想,用连续性的观点来代替分裂的思想,经验是用来揭露自然真实面目的手段,自然本身也在不断的揭露自己。2007 年,高建平翻译了《艺术即经验》(商务印书馆 2007 年版),此书是杜威最重要的一部美学理论著作,许多美学家视它为 20 世纪最重要的美学著作之一,对研究杜威审美与艺术做出了重大贡献。书中杜威以经验作为他美学的核心,从"活的生物"出发,使美学建立在一个新的基础之上,不再把美学的研究范围只限定在艺术品之内,而是与人们的生活相联系,恢复了艺术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研究方面的成果:目前在国内对杜威美学思想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一些学术论文和硕博论文:(1)高建平的《从自然王国走向艺术王国》(2006),从杜威美学中的几个概念来阐释杜威美学思想,"活的生物"、美学的连续性、"一个经验"、"表现"论、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这几个方面来探讨日常生活审美化不是艺术的消亡,相反是艺术发展的世界化;(2)常俊玲的《艺术经验的再阐释--杜威美学的再阐释》(2005),该文主要对杜威的"艺术即经验"进行动态的解读,分别从艺术经验与生活经验的有机联系,艺术是完整经验的表现,艺术的"工具"作用,艺术经验中,鉴赏与创造、美感与艺术不可分割,这四个方面来指出杜威艺术中的经验不是静态的,而是一种动态的、持续发展的经验;(3)杨娜的《杜威论日常生活审美化》(2008),该文从杜威论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理论渊源、杜威论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发展历程、杜威论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内容、杜威论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发展前景这四个角度来分析杜威的日常生活审美化的思想。这些论文都从不同的方面对杜威的美学或哲学思想进行了某个方面或整体的研究,但他们都没有对杜威美学思想中的内涵进行深刻的分析,更没有对他的艺术理论进行系统的阐释,对杜威对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贡献也没有进行深刻的挖掘。
相比之下一些硕博论文对杜威美学思想的研究则较为系统和深刻。(1)张宝贵的博士论文《杜威的艺术》(1998)将杜威的美学与他的哲学、伦理学相联系来研究杜威的美学,因此作者的阐释就比较全面和系统。此外,作者又从杜威美学中的一些关键问题来讲,以"经验"这个范畴为核心,围绕这个核心分别从审美情境、审美意义、艺术经验、艺术表现、审美社会来对杜威的美学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最后,作者在该书中提出了一些新颖的观点,比如,作者认为杜威的"经验"实际上就是指审美经验,审美经验在杜威的美学中占据着最为基本的地位,这些观点为研究杜威提供了一些新的角度。该书的一些不足之处表现为强调了杜威但他没有把杜威的美学放到整个美学体系中去探讨,缺乏历史意识,此外对杜威美学思想似乎认同的多了些,批判少了些;(2)赵秀福的《杜威实用主义美学思想研究》(2006),论文开头介绍了杜威实用主义哲学与美学产生的社会经济与哲学背景,接着转入理解杜威"艺术即经验"的内涵,杜威的艺术内涵使艺术从精英走向大众,还论述了杜威有关艺术与教育、艺术与健康、艺术与科学、艺术与宗教的理论,这样的论述既在杜威经验的视野之内,又刷新了传统的理论。论文在最后还论述了杜威的实用主义美学在中国的影响。当然该论文也存在研究不够深刻,缺乏深度,对杜威哲学思想所谈的缺陷比较少;(3)贾媛媛的《艺术与经验--杜威艺术哲学研究》(2009),该文以杜威的哲学理论为基点,以艺术哲学为主线,系统的阐释了杜威艺术哲学的内涵和意义。作者首先讲了杜威哲学的理论渊源,将他的哲学思想放在整个西方哲学史来研究;在此哲学背景下杜威以"经验"这一概念为美学的基点,进而从经验进入艺术领域,艺术是完满的经验;接着作者探讨了艺术在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中做出了重要贡献;最后文章以杜威艺术哲学在哲学改造和社会改造中的意义作为结尾。整篇文章阐释了杜威艺术哲学的意义,对我们理解当代美学提供了重要的价值,但是缺乏美学史上横向和纵向的比较。
总之,目前国内对杜威美学思想的研究角度,主要有杜威的艺术观、杜威日常生活审美化思想这两个方面。各个角度的研究侧重点不同,都各有建树,但仍有很多空白需要研究。对杜威的艺术进行专门的阐释时缺少了对审美的分析,相反审美的研究又会对艺术进行轻视。因此本文从杜威的经验为基础出发,进而系统的阐释了审美与艺术两个核心思想,最后将杜威的美学与日常生活审美化相结合,以期能全面的探讨杜威的美学思想。
1.3 论文的研究方法与意义。
研究方法:(1)史论结合方法。将经验概念放在整个西方哲学历史发展的大背景中,研究概念演化的理由和根据,揭示这种发展的内在逻辑,达到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2)概念分析方法。即在文本解读的基础上阐释杜威经验概念的内涵。
(3)查找文献法。根据论文的研究课题,通过查找文献来获得资料,通过图书馆、知网等数据库来搜集有关杜威、杜威美学、艺术即经验的著作、期刊、博硕论文。
研究意义:杜威的实用主义美学符合当代美学发展的趋势,为日常生审美化提供了理论基础,促进了大众文化的发展。同时杜威的实用主义体现了美国的时代精神,考虑到人的问题,试图为百姓的世俗生活找回失落的尊严,对人的实践活动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当前中国社会建设不断发展的今天,杜威的关注人的问题的思想也将对我们的的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幻象一词,可被用来发掘和阐释中国美学史的逻辑本质,美学幻象也是最具有中国本土性的、向现代理论开放的阐释性概念,它在世界其他美学理论系统中能找到对应物,是最切合于当代美学本体论的阐释与整合的美学范畴。幻象一词由幻与象组合而成,象作宾词,指具...
(二)诠释美学诠释美学是与本体美学不同类型的一种美学。与本体美学所体现的东方的思维方式--自本体诠释相反,诠释美学是本体诠释学体系中对本体诠释的美学体现。在诠释美学中,艺术作品当中并没有体现出本体,这就需要观赏者从本体的角度对作品进行解读,...
身为十九世纪英国著名的美学家、艺术理论家以及社会批评家,约翰罗斯金(JohnRuskin)的成就跨越了艺术、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其观念对列夫托尔斯泰、普鲁斯特(MarcelProust)以及1过深刻的影响。但是,受到十九世纪自然主义、科学主义以及道德主义等...
现代性仍然是我们思考当代生活时必须关注的重要议题。所谓现代性,就是与传统社会足以形成分划的、现代社会独有的一系列特性和价值观念,比如理性至上、人类中心、文明进步、科技万能等。当我们讨论现代性时,从日常生活实践出发的经验分析,总是比概念推演更切...
生态美学是个包含存在论与价值论的美学范畴,肯定自然界的内在审美价值,倡导回归自然和亲近自然的审美趣味。根据生态美学的存在论构成和价值观指向,无论把自然生态视为审美对象,还是把生态维度纳入审美实践,生态美学的基本诉求始终明确和统一,即把自然...
汉末至魏晋是中国美术发展的重大变革时期,这一时期不仅产生了前代所未有的新画风,产生了以绘画为职业的文人画家,而且形成了独立的审美意识和艺术精神,留下了我国美术史上第一批画论,无论是美术实践还是美学思想,都对后世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
文章通过对设计美学与室内设计关系的分析以及地中海风格的概念、具体实践案例,深入探讨地中海室内设计风格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在中国文化史上,自先秦以来,一直是以思想启蒙为主题的理学文化占据主流地位。到了明代,理学文化开始出现裂痕,并从中产生了阳明心学及异端李贽的童心哲学,促使明代价值观的更迭和审美观的新变。在文学创作方面,随着市民文化娱乐的要求日益增长,明代文学发生了...
休闲美学是一门非常年轻的学科。目前,我国的休闲美学还处于理论建构阶段①.其建构也应该是一个沉下心来才能做好的休闲过程,一味追求快速立论或不加选择地追随西方休闲学、美学的构架,本身就违背了休闲美学的基本精神。能不能从反省自身、汲取中华文化一贯...
摘要风水文化是古人早期选择适宜居住地点的一门学问,这门学说具有中国文化特色。人类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形成统一,这是风水中所讲的核心。人们在生存的过程中,要顺应自然生态的发展规律,过度开发大自然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都是违背了风水理论的核心。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