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美学论文 >

对杜威美学思想的评价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7-19 共2553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杜威以"经验"为基础的美学思想研究
【第一章】杜威美学与日常生活审美相结合研究绪论
【第二章】杜威的经验概念
【第三章】经验与审美的关系
【第四章】作为经验的艺术的特征
【第五章】杜威美学与日常生活审美化
【第六章】对杜威美学思想的评价
【结语/参考文献】杜威美学观内涵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6.对杜威美学思想的评价

  杜威的美学建立在经验哲学的基础上,恢复了美与日常生活的连续性,拉近了艺术与生活的的关系,对当今美学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拓展了艺术领域,促进了日常生活审美化。

  然后,艺术与生活的无限接近,导致他的理论有了审美泛化的局限性。

  6.1 积极性。

  6.1.1 美与日常生活。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日常生活审美化成为 20 世纪一个新的审美现象,单一的高雅文化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大众文化开始走进人们的视野。杜威的美学思想为生活美学注入了一剂新鲜的活力。

  在杜威看来,美与生活是辩证统一的,美来源于日常生活,日常生活又在美的活动中得以完美呈现,美与日常生活是双向建构的关系。日常生活审美化实现了艺术与生活的连续性,打破了艺术与生活之间的壁垒。日常生活审美化充斥于我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一个园林的设计与装饰;餐厅的菜式搭配;演出时演员服饰的搭配、等等。总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审美经验无处不在,人们在接受大众文化的艺术品时,迫切想要参与到艺术的创作中,想要一种主动话权来表现他们的艺术个性。于是,大众便利用当代的生活方式去要求美的艺术的状态,甚至创造他们自己所希望的艺术形式,如网络小说、通俗小说等等。杜威将审美与生活联系起来,艺术是对生活"日常化、伸手可及的、非抽象"的观照,这样艺术审美才能走出象牙塔,走向更广阔的生活领域。

  杜威的这种思想对当今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发展有很大的启示。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主旨:美是生活,它强调美与生活双向建构的关系,美来自日常生活,日常生活在审美活动中得到完美呈现。

  杜威认为美来源于日常生活的观念,使美走向丰富的生活,为大众文化审美的需要找到了一个突破口。大众想要创作艺术,就必须先搞清楚美的艺术是什么,而杜威的美学正好为之提供了方法。

  然而在当今物质与利益泛滥的时代,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最大的问题是把杜威的实用主义理解为功利主义,他们认为艺术很容易就能从日常生活中获得。事实上,这一问题是由于误解了杜威的审美经验,日常生活要具有审美性,并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它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在前面我们讨论过杜威的审美经验是一个完整、圆满的经验,是"一个经验"的高级形态,日常生活只是审美经验的开始。日常生活审美化意味着艺术降低了身份,但并不是为了满足大众的所有审美,美与生活始终是有区别的。

  6.1.2 艺术与人类文明。

  杜威的美学不仅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对促进人类文明也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艺术记录和传递着文明。"审美经验是一个文明的生活显示,记载和歌颂,是推动它发展的手段,也是对文明素质的终审判决。"这是由于,大众在创造和欣赏艺术的过程中,他们的经验是由当时的文化所决定的,艺术凝聚着人类的经验,记载着人类的文明,正如杜威所说"文化从此地域传到彼地狱,以及文化传播的连续性,都是由于艺术的传递来完成的。"如果没有艺术作品,绘画、建筑,以及一些文化仪式保存下来,远古的文化就会湮没无闻了。帕台农神庙以及古希腊的神话故事,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就是古希腊的文明,被一代代的传递下去。

  此外,杜威还认识到,艺术可以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交流,使人类文化保持持续性和完善性。我们在面对希腊建筑、绘画时,总体经验与希腊人有很大的不同,这是由于"经验是一种艺术作品与自我相互作用的东西",即使是统一环境中的不同的人经验也不相同。艺术传递文明的一个途径,通过它我们可以从一种文明进入到另一种文明,可以凭借艺术使不同种族,不同文化的人们相互沟通,从而摆脱狭隘的民族主义和文化保护主义,"当我们经验的态度被另一种艺术影响时,就实现了真正的连续性。"杜威的最终理想就是让艺术成为文明的美容院,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

  6.2 局限性。

  杜威将审美经验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扩宽了艺术的领域,但是他将日常生活与审美相互靠拢的理论,使日常经验几乎等同于审美经验,带来了审美泛化的弊端。鲍得里亚认为,审美泛化使艺术高于生活的价值失去了意义,当审美等同于日常生活时,貌似扩宽了艺术的领域,却使生活等同于艺术,艺术与非艺术没有了区分。杜威似乎早就料到会有这种危险性,所以他在定义审美经验的时候限定了范围,"圆满性"、"完整性"、"情感性"等术语来限定它的范围,只是这样的限定并未严格的将审美经验与日常生活区别开来。只要一个经验有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且达到一个完美状态,就可以成为审美经验。杜威的将审美经验领域无限的扩展,几乎将所有的日常生活包括在内,使艺术走向生活的同时导致了审美的泛化,虽然他为审美经验限定了范围,但在这两者之间,始终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界定。

  杜威对审美经验解释的贫乏导致了他不能有力的定义艺术。他在《艺术即经验》这本书中只为经验明确的下过定义,对于审美经验他曾说过,它不能明确的界定,更无法清楚的描述。"如果审美经验在本质上是不断定义的,那么根据它来解释艺术就不会使我们有多大进步。"舒斯特曼认为,杜威在用审美经验定义艺术时,就已经为艺术设定了一个标准,来评价和划分艺术作品的等级。但是,批评家仅仅依靠他们的当下经验去判决,"变化不断的经验,不能像一些确凿的证据一样,可以被证明且保存下来。也许,批评家可以利用作品来证明自己批评的正确性,这种证可以使它的读者与他产生类似的经验,但这已经包括了比直接经验更多的内容。"也就是说,杜威用审美经验稍纵即逝的不确定性来作为判断的标准是不合适的。

  审美泛化使艺术与生活越来越接近,以致要消失,艺术似乎失去了自身的独特性。然而从另一方面来讲,艺术与生活的接近符合了当代生活美学的趋势,这对于提高人们的艺术品位,生活质量有积极的意义。总之,艺术与生活之间的距离不是天壤之别的,是可以不断接近的,因为日常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艺术是生活的一部分。但是艺术与生活是有一定距离的,生活必须经过整合、升华才可上升为艺术。艺术就像海德格尔所说的"诗意的栖居"一样,是生活中的一片净土。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