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杜威以"经验"为基础的美学思想研究
【第一章】杜威美学与日常生活审美相结合研究绪论
【第二章】杜威的经验概念
【第三章】经验与审美的关系
【第四章】作为经验的艺术的特征
【第五章】杜威美学与日常生活审美化
【第六章】对杜威美学思想的评价
【结语/参考文献】杜威美学观内涵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6.对杜威美学思想的评价
杜威的美学建立在经验哲学的基础上,恢复了美与日常生活的连续性,拉近了艺术与生活的的关系,对当今美学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拓展了艺术领域,促进了日常生活审美化。
然后,艺术与生活的无限接近,导致他的理论有了审美泛化的局限性。
6.1 积极性。
6.1.1 美与日常生活。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日常生活审美化成为 20 世纪一个新的审美现象,单一的高雅文化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大众文化开始走进人们的视野。杜威的美学思想为生活美学注入了一剂新鲜的活力。
在杜威看来,美与生活是辩证统一的,美来源于日常生活,日常生活又在美的活动中得以完美呈现,美与日常生活是双向建构的关系。日常生活审美化实现了艺术与生活的连续性,打破了艺术与生活之间的壁垒。日常生活审美化充斥于我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一个园林的设计与装饰;餐厅的菜式搭配;演出时演员服饰的搭配、等等。总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审美经验无处不在,人们在接受大众文化的艺术品时,迫切想要参与到艺术的创作中,想要一种主动话权来表现他们的艺术个性。于是,大众便利用当代的生活方式去要求美的艺术的状态,甚至创造他们自己所希望的艺术形式,如网络小说、通俗小说等等。杜威将审美与生活联系起来,艺术是对生活"日常化、伸手可及的、非抽象"的观照,这样艺术审美才能走出象牙塔,走向更广阔的生活领域。
杜威的这种思想对当今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发展有很大的启示。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主旨:美是生活,它强调美与生活双向建构的关系,美来自日常生活,日常生活在审美活动中得到完美呈现。
杜威认为美来源于日常生活的观念,使美走向丰富的生活,为大众文化审美的需要找到了一个突破口。大众想要创作艺术,就必须先搞清楚美的艺术是什么,而杜威的美学正好为之提供了方法。
然而在当今物质与利益泛滥的时代,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最大的问题是把杜威的实用主义理解为功利主义,他们认为艺术很容易就能从日常生活中获得。事实上,这一问题是由于误解了杜威的审美经验,日常生活要具有审美性,并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它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在前面我们讨论过杜威的审美经验是一个完整、圆满的经验,是"一个经验"的高级形态,日常生活只是审美经验的开始。日常生活审美化意味着艺术降低了身份,但并不是为了满足大众的所有审美,美与生活始终是有区别的。
6.1.2 艺术与人类文明。
杜威的美学不仅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对促进人类文明也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艺术记录和传递着文明。"审美经验是一个文明的生活显示,记载和歌颂,是推动它发展的手段,也是对文明素质的终审判决。"这是由于,大众在创造和欣赏艺术的过程中,他们的经验是由当时的文化所决定的,艺术凝聚着人类的经验,记载着人类的文明,正如杜威所说"文化从此地域传到彼地狱,以及文化传播的连续性,都是由于艺术的传递来完成的。"如果没有艺术作品,绘画、建筑,以及一些文化仪式保存下来,远古的文化就会湮没无闻了。帕台农神庙以及古希腊的神话故事,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就是古希腊的文明,被一代代的传递下去。
此外,杜威还认识到,艺术可以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交流,使人类文化保持持续性和完善性。我们在面对希腊建筑、绘画时,总体经验与希腊人有很大的不同,这是由于"经验是一种艺术作品与自我相互作用的东西",即使是统一环境中的不同的人经验也不相同。艺术传递文明的一个途径,通过它我们可以从一种文明进入到另一种文明,可以凭借艺术使不同种族,不同文化的人们相互沟通,从而摆脱狭隘的民族主义和文化保护主义,"当我们经验的态度被另一种艺术影响时,就实现了真正的连续性。"杜威的最终理想就是让艺术成为文明的美容院,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
6.2 局限性。
杜威将审美经验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扩宽了艺术的领域,但是他将日常生活与审美相互靠拢的理论,使日常经验几乎等同于审美经验,带来了审美泛化的弊端。鲍得里亚认为,审美泛化使艺术高于生活的价值失去了意义,当审美等同于日常生活时,貌似扩宽了艺术的领域,却使生活等同于艺术,艺术与非艺术没有了区分。杜威似乎早就料到会有这种危险性,所以他在定义审美经验的时候限定了范围,"圆满性"、"完整性"、"情感性"等术语来限定它的范围,只是这样的限定并未严格的将审美经验与日常生活区别开来。只要一个经验有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且达到一个完美状态,就可以成为审美经验。杜威的将审美经验领域无限的扩展,几乎将所有的日常生活包括在内,使艺术走向生活的同时导致了审美的泛化,虽然他为审美经验限定了范围,但在这两者之间,始终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界定。
杜威对审美经验解释的贫乏导致了他不能有力的定义艺术。他在《艺术即经验》这本书中只为经验明确的下过定义,对于审美经验他曾说过,它不能明确的界定,更无法清楚的描述。"如果审美经验在本质上是不断定义的,那么根据它来解释艺术就不会使我们有多大进步。"舒斯特曼认为,杜威在用审美经验定义艺术时,就已经为艺术设定了一个标准,来评价和划分艺术作品的等级。但是,批评家仅仅依靠他们的当下经验去判决,"变化不断的经验,不能像一些确凿的证据一样,可以被证明且保存下来。也许,批评家可以利用作品来证明自己批评的正确性,这种证可以使它的读者与他产生类似的经验,但这已经包括了比直接经验更多的内容。"也就是说,杜威用审美经验稍纵即逝的不确定性来作为判断的标准是不合适的。
审美泛化使艺术与生活越来越接近,以致要消失,艺术似乎失去了自身的独特性。然而从另一方面来讲,艺术与生活的接近符合了当代生活美学的趋势,这对于提高人们的艺术品位,生活质量有积极的意义。总之,艺术与生活之间的距离不是天壤之别的,是可以不断接近的,因为日常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艺术是生活的一部分。但是艺术与生活是有一定距离的,生活必须经过整合、升华才可上升为艺术。艺术就像海德格尔所说的"诗意的栖居"一样,是生活中的一片净土。
幻象一词,可被用来发掘和阐释中国美学史的逻辑本质,美学幻象也是最具有中国本土性的、向现代理论开放的阐释性概念,它在世界其他美学理论系统中能找到对应物,是最切合于当代美学本体论的阐释与整合的美学范畴。幻象一词由幻与象组合而成,象作宾词,指具...
(二)诠释美学诠释美学是与本体美学不同类型的一种美学。与本体美学所体现的东方的思维方式--自本体诠释相反,诠释美学是本体诠释学体系中对本体诠释的美学体现。在诠释美学中,艺术作品当中并没有体现出本体,这就需要观赏者从本体的角度对作品进行解读,...
身为十九世纪英国著名的美学家、艺术理论家以及社会批评家,约翰罗斯金(JohnRuskin)的成就跨越了艺术、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其观念对列夫托尔斯泰、普鲁斯特(MarcelProust)以及1过深刻的影响。但是,受到十九世纪自然主义、科学主义以及道德主义等...
生态美学是个包含存在论与价值论的美学范畴,肯定自然界的内在审美价值,倡导回归自然和亲近自然的审美趣味。根据生态美学的存在论构成和价值观指向,无论把自然生态视为审美对象,还是把生态维度纳入审美实践,生态美学的基本诉求始终明确和统一,即把自然...
汉末至魏晋是中国美术发展的重大变革时期,这一时期不仅产生了前代所未有的新画风,产生了以绘画为职业的文人画家,而且形成了独立的审美意识和艺术精神,留下了我国美术史上第一批画论,无论是美术实践还是美学思想,都对后世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
文章通过对设计美学与室内设计关系的分析以及地中海风格的概念、具体实践案例,深入探讨地中海室内设计风格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在中国文化史上,自先秦以来,一直是以思想启蒙为主题的理学文化占据主流地位。到了明代,理学文化开始出现裂痕,并从中产生了阳明心学及异端李贽的童心哲学,促使明代价值观的更迭和审美观的新变。在文学创作方面,随着市民文化娱乐的要求日益增长,明代文学发生了...
休闲美学是一门非常年轻的学科。目前,我国的休闲美学还处于理论建构阶段①.其建构也应该是一个沉下心来才能做好的休闲过程,一味追求快速立论或不加选择地追随西方休闲学、美学的构架,本身就违背了休闲美学的基本精神。能不能从反省自身、汲取中华文化一贯...
摘要风水文化是古人早期选择适宜居住地点的一门学问,这门学说具有中国文化特色。人类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形成统一,这是风水中所讲的核心。人们在生存的过程中,要顺应自然生态的发展规律,过度开发大自然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都是违背了风水理论的核心。古人...
3林语堂生活美学思想的理论体系建构林语堂在创作中注重表现自我的个性与情感,以性灵为中心关照个性主体所特有的精神标记和情感活动。在东西文化传统的濡染中,形成了其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独特的文化情致,执着于对个体独立与自由的坚守,他始终坚持自由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