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朱熹美学思想的意义
3.1 朱熹美学思想二重性矛盾影响。
朱熹美学思想本身具有矛盾的二重性,因此在对中国古典美学方面亦体现了此种特征。
从方向上来讲,它具有顺承和逆承影响两方面。顺承影响即是对朱熹美学思想的正面继承。具体来讲,有对朱熹美学伦理思想精神的继承,突出的代表有真德秀和魏了翁二人。另一"文道合一"精神对后世影响也极为深刻,如处于明末之思想大家黄宗羲、清代初之魏禧等人都以"文道合一"为基本,强调将文学伦理精神弘扬四海。虽然之后有人对朱子美学有所批评,如鲁迅之类,但是其本身之内仍浸透着美学的伦理精神,因此朱熹美学之人文伦理精神一直顺延至今。在对朱子美学思辨与形而上学本体精神追求方面也可以说是顺承而下。北宋邵雍之时可谓是理诗兴起之时,虽其中不乏含理之名作,但其主要须要意象或形象思维去展示诗之美,由此些许诗词便可能枯燥无味,出现较多弊端。至朱熹,美学思想具备了思辨性的旨趣,理文得以成长,更显出积极意义。按廖可斌先生之意,虽创作诗歌理学有不利之处,但其有益于促进说理散文之发展。纵观理学之发展,可以说至朱熹之后散文理趣化便开始兴起,朱熹对此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就朱熹美学理论来讲,朱子前之理论形态显现较为碎散,流于外在。而至其之后则更具思辨性,更加注重理性本体。王夫之之时,这种体现达到顶点,而这不能不说是朱熹之影响。简单来讲,朱熹在某方面启迪了王夫之对张载其本体论缺陷的认识,致使王夫之能形成更加完善的气本体论。
反向冲击朱熹美学即为对其的逆承影响。虽为逆承,是对朱熹的反拨,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讲,这也是对其美学思想的一种发展。王阳明及其心学便为对朱熹美学逆承的主要代表人物。朱子学术思想弊端大大外显,是其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性,阳明心学便起于此,而且将其对朱熹思想的弊端方面的突破推向了极致。王阳明及其心学的突破,在美学和艺术实践之上便导致了明清之时的近代浪漫主义思潮。按照潘立勇先生的意思来讲,简单的说王阳明的逆承影响体现在高扬了审美主体、肯定审美个体的感性认知、审美独创意识的自觉、对审美直觉思维的推崇和注重审美实践功能和乐的本体意义之几个方面。虽王阳明对朱熹思想弊端方面有革命性和启蒙性的突破,但是还未超越其体系。
在伦理道德这一根本层面上,王阳明与朱熹还是一致的,即"存天理,灭人欲".
3.2 朱熹美学思想的贡献。
朱熹是我国南宋时期伟大的哲学家、教育家、思想家,也是一位成就卓着的文学家、美学家和诗人。朱熹的一生孜孜不倦的求知问学,更是勇于探索。他曾穷尽自己的一生对美、理、社会和人生进行了心力交瘁的探索。而且朱熹涉猎相当广泛,贡献亦是极其突出、卓越。作为伟大的教育家、文学家,他开创了他所处时代的"百家争鸣",建立了相当规模的大学;作为文学家、诗人,从书法到着作无不被后世之人所推崇;作为伦理道德家,更是爱民如子、以身作则,时刻遵守着伦理道德规范。
作为中国封建社会时代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朱熹在理学方面做到了集大成。
朱熹理学或者说美学思想在中国元明清这三代之时,一直可以说是属于封建统治阶级的官方哲学,这其实也标志着封建社会意识形态更加的走向完备。他的思想和某些着在元朝之时不仅成为士子必要之掌握和考试文本,而且以其"传注为宗".虽然这使得朱子之学为巩固封建统治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支柱,但是从另一方面我们不得不说这也使得封建社会在政治和思想上的发展变革受到了阻碍。朱熹主要哲学着作大概是《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西铭解》、《周易本义》、《通书解》、《易学启蒙》等等。此外还有《朱子语类》,这本书是朱熹与其弟子们的问答录。但由于他在哲学方面的造诣非常之高,以致淹没了他在文学方面的成就,这使得至今为止人们对他的诗论和诗作或者说是美学方面的思想缺少相当的重视和研究。朱熹对《诗经》有着精深研究,对《楚辞》
也是费尽自己的心血,对《三百篇》更是偏爱有加。朱熹着有《诗集传》、《楚辞集注》、《楚辞辩证》等书。他的诗论,除了大量见之于《晦庵诗说》、《清邃阁论诗》和《朱子语类》的最后两卷之外,晚年的诗文之中也有不少的品评,这也形成了他本身的一套关于美学思想。朱熹他是一个多产诗人,他的诗载入了《朱文公文集》的有七百四十五篇,一千二百首;另外还有词十七篇,十八首。而且载入《别集》和散见于地方史志等也有数百首之多。我们可以这样说,朱熹美学思想的丰富来源于他的诗词创作,这同时历代名家对其评价也相当之高。
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评述朱熹在中国古典美学史上的贡献,一方面是他的所具有思辨性和哲理性的美学思想促进了当时的美学思维的发展;另一方面是他是对"气象浑成"这种审美理想的大力推荐,这就使当时的人更加注重人格美、整体美,并且形成了这种审美理想。这两方面的贡献不仅在当时影响巨大,至今它也具有积极的意义。引用在纪念朱熹诞辰 860 周年国际学术会议上张岱年对其评价的一段话:"朱熹综合周、张、二程的学说,加以扩充发展,更建立了博大宏伟的体系,达到了当时世界范围内的哲学理论的高水平。朱熹发扬了'尊德性而道问学'的博通,同时又肯定了分析与综合的必要,强调'析之极其精而不乱,然后合之尽其大而无馀',致力于分析与综合的统一,因而在当时的条件下,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致广大而进精微',从而达到了理学思想的高峰。"[21]p1我们可以这样说,朱熹上承圣人孔子,下启大家王夫之,是承上启下之关键人物。
伦理、教育、文艺、心理等等都可在朱熹美学思想中尽情地体现给我们,而且更加明显的表现着他的思辨性和伦理性的二重性矛盾特征。总的来说,朱熹美学作为一个充分、典型的代表,在中国古典美学或者可以说在近现代美学的领域所产生的"模式影响"、"顺承影响"和"逆反影响"都有很积极的意义,所以说如果要认识中国传统的美学观,朱熹绝对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人物,朱熹美学更是不能忽视的思想。
幻象一词,可被用来发掘和阐释中国美学史的逻辑本质,美学幻象也是最具有中国本土性的、向现代理论开放的阐释性概念,它在世界其他美学理论系统中能找到对应物,是最切合于当代美学本体论的阐释与整合的美学范畴。幻象一词由幻与象组合而成,象作宾词,指具...
(二)中西味觉审美差异成因尽管中西之味都有这样一个共同的形而上化的过程,然而中西味美其后的发展流变却截然不同。中国味美的内涵不断深化,已然成为我国古典美学世界里的一颗明珠,璀璨夺目。西方的趣味却因审美的内在官能化而逐渐脱离了原始意义的味觉...
(二)诠释美学诠释美学是与本体美学不同类型的一种美学。与本体美学所体现的东方的思维方式--自本体诠释相反,诠释美学是本体诠释学体系中对本体诠释的美学体现。在诠释美学中,艺术作品当中并没有体现出本体,这就需要观赏者从本体的角度对作品进行解读,...
身为十九世纪英国著名的美学家、艺术理论家以及社会批评家,约翰罗斯金(JohnRuskin)的成就跨越了艺术、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其观念对列夫托尔斯泰、普鲁斯特(MarcelProust)以及1过深刻的影响。但是,受到十九世纪自然主义、科学主义以及道德主义等...
现代性仍然是我们思考当代生活时必须关注的重要议题。所谓现代性,就是与传统社会足以形成分划的、现代社会独有的一系列特性和价值观念,比如理性至上、人类中心、文明进步、科技万能等。当我们讨论现代性时,从日常生活实践出发的经验分析,总是比概念推演更切...
生态美学是个包含存在论与价值论的美学范畴,肯定自然界的内在审美价值,倡导回归自然和亲近自然的审美趣味。根据生态美学的存在论构成和价值观指向,无论把自然生态视为审美对象,还是把生态维度纳入审美实践,生态美学的基本诉求始终明确和统一,即把自然...
汉末至魏晋是中国美术发展的重大变革时期,这一时期不仅产生了前代所未有的新画风,产生了以绘画为职业的文人画家,而且形成了独立的审美意识和艺术精神,留下了我国美术史上第一批画论,无论是美术实践还是美学思想,都对后世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
文章通过对设计美学与室内设计关系的分析以及地中海风格的概念、具体实践案例,深入探讨地中海室内设计风格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在中国文化史上,自先秦以来,一直是以思想启蒙为主题的理学文化占据主流地位。到了明代,理学文化开始出现裂痕,并从中产生了阳明心学及异端李贽的童心哲学,促使明代价值观的更迭和审美观的新变。在文学创作方面,随着市民文化娱乐的要求日益增长,明代文学发生了...
一、生活花草树木,日月星辰构成了这个世界,宇宙苍茫,千万人中,每个人显得那么的微不足道,但正是这样形形色色的人创造了他们属于自己的色彩斑斓,那便是生活。生活是美丽的,美的不仅是它多样的存在,还在于它的艺术性,它满足了人们的精神追求,激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