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推理法, 对武术套路所涉及的美学元素进行分析研究, 对武术套路中美的欣赏要素和其背后的心理机制进行梳理, 认为武术套路的美学可以从两方面去欣赏:一是自然属性美;二是艺术属性美。武术套路的自然属性美是欣赏时可以直观评定, 用一定的衡量尺度衡量的外部表现的美, 有具体性、客观性、可直观测量等特征;武术套路的艺术属性美是指不能直接测量的, 必须涉及到感性评价的部分, 包括韵律、气度、意境等。它具有主观性、想象性、虚构描述性和个体独特性等特征。而这两方面又各自包含多个不同的欣赏部分。对传统文化认识越深入, 对武术套路美的认识也越深刻。习武的过程即是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 追求能够直达心灵而自由思考时, 也就是探究“道”的过程。
关键词:武术套路; 美学; 艺术性; 欣赏;
1 前言
对美的欣赏是人类重要的社会文化现象, 欣赏美会给人愉悦的心理感受。汉字认为“羊大为美”, 这是从味觉和视觉的感性愉悦给予的描述。柏拉图认为美具有两种形态:具体的美与美的本质。具体的美是人能够直接感受到的, 它体现的是自然属性;美的本质却需要经过思考, 用心灵体会, 体现的是艺术属性。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与美相碰撞, 必然会产生独特的武术美学欣赏问题。武术与美学之间的关系, 可以追溯到先秦两汉时期[1]。宋代时武术动作组合在一起, 开始形成套子, 逐渐演变成系统的武术套路。武术套路表现了武术家的感情, 它将武术的美发展到了极致[2]。柏拉图认为“要认识理式世界的最高的美, 须从感性客观世界中个别事物的美出发。美的境界是理式世界的最高境界, 真正的诗人可以见到最高的真理, 而这真理就是美。”[3]黑格尔认为:“全体哲学把整个宇宙按照概念自生发的原则, 把它的各部分各阶段说清楚, 然后再就所生发的各部分各阶段, 按照必然的内在联系贯串起来, 还原到整个宇宙。”[4]所以说美的哲学也须将理式美和柏拉图所说的最高美分阶段说清楚, 再串联起来还原到美的客体身上。理式美是客体的纯形象性呈出, 它只在主体的审美态度上发生, 在主体的审美知觉中出现[5]。美不能离开人而独立存在, 因此, 武术套路的美是武术客体的纯形象和主体审美知觉的共同作用效果。这种有效的美可以分为可以用尺度衡量的部分和无法用尺度衡量的部分。武术的自然属性美就是武术的规格。技术完成的优劣, 细节处理是否到位等等可以客观评价的部分;艺术美则是运动员对武术韵味的把握, 是由运动员心灵产生和再生的美。没有一定的衡量标准, 但其一定可以让人感觉到它的美。这也正如康德所说:“要找出理想的那种美, 不是一种游离不定的美, 而是要由一种‘客观的符合目的性’的概念来固定下来的美。”[3]因此, 武术套路的美必定是经验和理念的统一。
2 武术美的研究现状
学界对于武术之美的研究, 一直是方兴未艾。黄义军和唐韶军从武术套路的姿势美和节奏美进行了论述[6];陈萍从竞技武术套路中的定势来探讨武术的美[7];郭秀田和贾德田在《浅谈中华武术套路的美》中认为武术套路有造型美、节奏美、精神美等特征[8];杜雪亮认为武术套路具有动态美、时空美、气氛美等[9];郝宇认为武术的形式美体现在其和谐与矛盾变化[10];孙刚从多种角度解读了武术势的美学内涵[11];严永军认为武术具有程式化和虚拟性的美[12];郭海英和刘晖认为武术具有原始美、结构美、服饰美、造型美、形体美等特征[13];陈青山和王宏认为自然力量是武术美的基础[14];郑爱民和周新春认为武术的美体现在“神形兼备”“形意结合”[15];王岗和满现维认为:武术是一门向善的学问[16]。这些研究成果给本文提供了一定的文献支持。他们的研究都有各自所偏重的地方, 但都没有系统地研究武术套路的美学问题, 没有指明武术套路的欣赏应该从哪些具体方面进行。
人由于经验形成的心理习惯, 将事物样态引起美的感觉, 形成主观感觉的对象化, 使主观感觉成为事物的客观属性, 引起美的感觉的事物便成为了“美的事物”[17]。人们对这种“美的事物”认识的逐渐深入, 便形成了艺术。尽管艺术已经变得越来越精神化了, 但其根本层次仍然保持在有机体的底层之中。武术套路的自然属性是体育, 自然属性的武术套路美, 体现在动作的高难, 力度, 发劲, 布局, 节奏等一切自然的客观的地方, 是运动员付出的时间和心血的积累。
3 武术套路理性美的体现
汉傅毅的《舞赋》中有这样一段论述:“歌以咏言, 舞以尽意。是以论其诗不如听其声, 听其声不如察其形。”[18]而武术套路正是以“察行”为表现方式, 是以人为本而刚柔并济的美学欣赏典范。通过总结并研究认为:对武术自然属性的美可以从以下方面欣赏, 其一是武术套路本身的形式美;其二是以运动员为客体去欣赏武术的美。
3.1 套路本身的形式美
3.1.1 武术套路的布局美
武术套路一般有两段或四段, 开始与结尾的空间位置相同, 从哪里开始打就从哪里开始收。在击打空间方面, 有上、中、下三路, 前、后、左、右四方[19]。整个运动过程布局合理, 有起承转合。每段之中都有各自的位置, 不会显得太过臃肿或纤细, 使整个套路具有形体上的美感。武术套路布局的对称与和谐, 使整体体现出外在自然属性的人为理智控制。也即柏拉图“数理形式”的精神世界美学欣赏[20]。
3.1.2 武术招式的密度美
武术套路中的动作招式的密度处置合理, 会使整体布局显得更合理。如果密度太大, 则显得拥簇不安, 跑场太多;密度太小, 又显得套路空洞, 内容不够丰富。这实际体现美学中的结构主义[21]。
3.1.3 招式之间的衔接过程美
武术套路招式与招式之间的衔接, 是招式之间的转换过程。该过程必须顺畅, 顺着力的走向合理安排动作, 则会起到接力借力的效果, 不仅劲力上有所依仗, 而且美感也顺其自然, 显现出线条式的流畅之美。如翻子拳中鹦鹉上架后面接顺手搂, 动作从处于高势能的前招转向低重力势能的后招, 不仅合乎能量的转化, 也顺应动作之间的变换, 给人美的享受。
3.1.4 动作招式本身的复杂度之美
武术动作越复杂, 通过扭曲变形导致的审美愉悦越紧张, 表现力也就越强[22], 给人的视觉冲击也就越大。武术动作是现代竞技武术提倡“高、难、美、新”体现最多的地方。
3.1.5 整个套路的节奏快慢缓急
节奏是指自然、社会和人的活动中一种与韵律结伴而行的有规律的突变。亚里士多德认为音调感和节奏感总使人有种快感[23]。而武术套路的节奏是影响武术美的重要因素, 武术的演练过程中有“动迅静定”“抑扬顿挫”等的要求, 其实质就是对节奏的要求。节奏是相对论变化的结果, 体现整个武术套路的有规律突变, 而快慢缓急则更偏重招式上的阴阳转换。武术套路演练讲究快、慢、疾、缓、顿、挫等, 其动作的快慢缓急直接体现武术风格, 如太极拳招式缓慢柔和, 翻子拳以脆快为主。武术套路的艺术呈现不是静止的空间关系, 而是展现那种“累积、张力、持存、期望和完成”要素的动态的交互作用[24]。
3.2 以运动员为客体去欣赏武术套路美
(1) 运动员对力度的把握, 对劲力的运用, 属于快感主义审美[25]。因为武术套路中的高低错落、力度爆发以及情绪的发泄, 会通过刺激视听使人产生一种心灵冲突, 从而引起强烈的紧张感。这种紧张给人一种特殊的快感, 因此产生的满足感, 即是审美的快感主义。
(2) 动作的准确与否。动作越标准, 身体各部位动作的比例就越接近黄金分割点, 则越符合审美的比例性、艺术性与和谐性。如武术要求快如风、缓如鹰、起如猿、落如鹊、重如铁、轻如叶、立如鸡、站如松、转如轮、折如弓、动如涛、静如岳等[26]武术动作越准确到位, 则越能给人美的感受。
(3) 眼神与细节对待, 武术要求“拳似流星, 眼似电”“眼到手到”, 以眼传神。在细节方面则要求注意手型, 摆头等的时机与方位, 因为它是武术表演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 眼神与细节是体现并区分运动员精神面貌的最佳看点。
(4) 声音美。武术套路中有拍打肢体发出的声音、运动员的呐喊发声、武术表演服的抖动声以及武术器械的破空声和碰撞声, 为武术美学欣赏增加了听觉快感。概言之, 它是对真实打斗声音的模仿和对音乐美的一种移情。
(5) 服饰美。武术表演服是武术表演的一张名片。服装的好坏, 直接影响整体演练效果。
(6) 武术动作名称美。武术动作名称能体现武术的文化底蕴和动作特色, 如“雪花盖顶”“风卷残云”等, 是对传统文化的最直观表征。
(7) 运动员本身身形美。不同身材的人练习与之相配的武术套路, 可以为武术表演整体增色。如体壮者适合练八极拳、南拳等;臂长者适合练披挂拳、通擘拳等。从运动员本身角度去欣赏武术的自然属性美, 其实质是作为运动员的人与客体对象武术套路的同一性体现。
4 武术套路的艺术美
4.1 武术艺术美的作用机制
生活是艺术的本源, 艺术是生活的摹本[27]。武术艺术属性的审美都来源于生活, 来源于文化影响。审美的知识与理性的知识固然不同, 但两者不能完全分离脱节。武术的艺术属性在于动态的写意性融注人的主观情感, 体现从文化中建构起来的审美心理。
武术套路在自然属性的基础上产生了艺术, 这种艺术是自成体系的纯粹艺术。而其艺术属性则体现在对武术的整体感悟和对武术哲学的理解, 艺术属性方面则体现运动员是否达到一定的高度, 体现其艺术感, 领悟力和精神的凝聚程度。朱光潜认为:“人生的最高理想是对最高的永恒的“理式”或真理“凝神关照”。这种真理才是最高的美, 是一种不带感性形象的美。美到了最高境界是认识的对象而非实践的对象。”[3]武术的艺术性就在于其可以将人心里的东西提供给其灵感、想象、情感等, 唤醒人类情绪愿望等美的东西。而武术的美感教育则是通过文化、思想、哲学等的影响而把欲念、感觉、情感、冲动等修养成本身就是理性的。这是对武术套路自然性之外的美有一种合理的感性判断, 这种感性判断是在传统东方文化影响下的趋于理性的一种合理感觉。它解除了美本身的抽象性而客观地符合目的性。
4.2 武术艺术性美的体现
武术中的象形拳来自对动物的模仿, 而武术在境界上追求“天人合一”, 道德上讲究“以德为先”, 这些正是武术的文化属性的体现。因此, 对武术套路的艺术性理解必须从文化上去理解, 分三个层次:一是直接的感性认识;二是想象的意识;三是直达心灵的自由思考。主要有以下方面:
4.2.1 柔和与刚猛之间的对比
无论是自然美还是艺术美, 都有两种基本形态, 壮美和优美。如果主体与客体处于矛盾对立的状态, 便表现为壮美, 即阳刚之美;如果两者处于和谐统一的状态, 便会产生优美, 即阴柔之美[27]。武术的刚即体现壮美, 其柔即体现优美, 浪漫来自艺术实践[28]。武术的刚柔对比, 正是传统文化中阴阳的对比与协调, 是艺术性第一层次的直接感性认识。
4.2.2 对身法的感悟
传统武术套路中的身法体现, 是区分个人风格的最大基准。刘勰《文心雕龙》中用风格来评价文艺说:“亦各有美, 风格存焉。”似此风格始变为艺术概念, 指艺术作品在整体上呈现的有代表性的面貌。具体到武术, 武术不仅各流派风格不同, 同一种武术套路, 也会因不同人演练而呈现不同风格。不同的个人风格既包含武术身法的特点, 也包含思想内容的特点, 是内容与表现形式的统一体[29]。武术风格的形成是气质、性格、才能、兴趣等心理因素影响, 以及自身身体条件支配下共同形成的, 属于直接感性认识。
4.2.3对礼的理解
习武者的礼是传统文化和礼教共同作用的结果, 是一种对外部世界的态度。不仅针对于人, 也针对于自身和社会及自然物体, 是武德的深层影响, 对人尊敬有礼, 对物爱护而不暴力, 对己不自大不自卑。武以德立, 在内为德, 在表为礼。武术从一开始就将自己与道德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这也使得武德之美超越了武术自身, 而成为武术的灵魂[30]。礼是一种表象于外的内在体验。这种内在体验出自心灵深处, 包括潜意识中的各种情欲、本能、冲动等, 其本质是德。只有将其转化为正确的对人类社会有益的体验, 才有真正的价值。
4.2.4 对意与气的理解
真正的艺术不是陈述这个世界出现了什么, 而是超越世界之表相, 揭示世界背后隐藏的生命真实。“意”是人对事物的思想与情态和对事物的态度, 包括意境和意念;“气”是中国古代的哲学概念, 指产生和构成天地万物的基本元素。对意与气的理解和运用, 集中表现在武术表演时的“内外合一”, 具有诗意式的审美情趣。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天地阴阳和合性的体现, 是艺术性中第二层次的想象意识。
4.2.5 对神的理解
这里的神并非是宗教或迷信中所说的具体的“神”, 而是指一种有智慧倾向的内在思维, 是“道”“气”贯穿的生命精神和体现博大精深的宇宙意识。叔本华认为:意识和表现是世界的本体, 自己和人类意志本为一体, 这体现在道德上的博爱和审美上的静照[31]。因此, 武术套路审美中的“神”是个人与自然和谐的一种博大宇宙意识, 是一种艺术性上的想象意识。
4.2.6 对韵的理解
韵是知识分子的一种特殊审美趣味。对武术套路中韵的把握, 使武术动作脱离蛮横状态而向典雅高贵转变。武术套路的韵是对美的内游式把握与体悟。人的主观意念作用发挥到了极致, 时间的限制, 空间的阻隔就都不存在, 而只有意识的流动了[32]。这是人与审美思维之间的同一性体现, 是直达心灵的自由思考的结果。
4.2.7 对传统文化的整体理解与把握
黑格尔认为, “自由”是具有“最大生命力”的艺术繁荣的必要条件[33]。武术的艺术有很大部分是因为它可以将多元文化自由融合。当武术与文化、思想、哲学能够随意融合并进行直达心灵的自由思考时, 其武术便臻于所谓的“出神入化”, 达到“化境”。
5 结语
武术套路美是武术美中最具深度、最全面、最高级的武术美学形式凝结, 是被文化符号化了的美的客体。武术套路的美对演练者来说, 相当于艺术的创作;对观看者来说, 相当于艺术的消费、欣赏。这两个过程应用的思维过程虽有所差别, 但它们都是从武术套路美的自然属性和艺术属性去理解, 都要主动地感受、寻觅、体会、思考、探索;武术套路的艺术性与传统文化息息相关。对传统文化认识越深入, 对武术套路美的认识也越深刻;习武的过程即是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 追求能够直达心灵而自由思考时, 也就是探究“道”的过程。
参考文献
[1]胡小明.中国古典美学与武术[J].体育科学, 1990 (5) :2~5.
[2]李俊卿, 郑清营.“圆美”--武术套路美的重要表现形式[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7 (1) :123~125.
[3]朱光潜.西方美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2.
[4]黑格尔.美学[M].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7.
[5]张法.美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6]黄义军, 唐韶军.再探武术套路的姿势美和节奏美[J].搏击·武术科学, 2008 (5) :54~55.
[7]陈萍.竞技武术套路中的定势美[J].武术研究, 2016 (11) :34~36.
[8]郭秀田, 贾德田.浅谈中华武术套路的美[J].体育世界 (学术) , 2016 (9) :54~55.
[9]杜雪亮.武术套路运动美的分析[J].搏击·武术科学, 2006 (9) :44~45.
[10]郝宇.浅论武术的美学价值[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0 (2) :265.
[11]孙刚.武术之”势”的美学思想解读[J].中国体育科技, 2010 (3) :123~127.
[12]严永军.从”武术的美”到”美的武术”[J].搏击·武术科学, 2010 (10) :36~37.
[13]郭海英, 刘晖.浅谈武术”美”的表现形式[J].搏击·武术科学, 2008 (1) :21~22.
[14]陈青山, 王宏.中华武术美的本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3 (1) :148~151.
[15]郑爱民, 周新春.武术与传统美学[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03 (6) :35~36.
[16]王岗, 满现维.中华武术是一门”向善”的学问[J].中华武术·研究, 2015 (8~9) :11~18.
[17]金元浦, 王军, 邢建昌.美学与艺术鉴赏[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18]周殿富, 选注.楚辞余--历代骚体赋选[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3.
[19]夏俊彪, 康庆武.从”意象”视角审视武术套路美[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0 (10) :78~82.
[20]赵宪章.形式美学:中国与西方[J].文史哲, 1997 (4) :37~42.
[21]张洪模.现代西方艺术美学文选--音乐美学卷[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1.
[22]刘同为, 张平安.从格式塔心理美学视角论武术动作的表现力[J].体育科学, 2010 (8) :92~96.
[23]章启群.西方古典诗学与美学[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4.
[24]汝信, 王德胜.引进与变异--西方美学在中国[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25]克罗齐, 美学原理[M].朱光潜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
[26]黄俊儒.试论武术诗韵美[J].体育文化导刊, 2014 (7) :192~194.
[27]彭富春.哲学美学导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5.
[28]郑雪来.世界艺术与美学:第五辑[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1985.
[29]王志强.风格美学[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 1990.
[30]崔怀猛.对传统武术美的定位与品评[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7 (5) :123~125.
[31]朱良志.中国美学名著导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32]张思齐.中国接受美学导论[M].成都:巴蜀书社, 1989.
[33]王思君.希腊艺术与黑格尔美学[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3 (2) :89~92.
幻象一词,可被用来发掘和阐释中国美学史的逻辑本质,美学幻象也是最具有中国本土性的、向现代理论开放的阐释性概念,它在世界其他美学理论系统中能找到对应物,是最切合于当代美学本体论的阐释与整合的美学范畴。幻象一词由幻与象组合而成,象作宾词,指具...
(二)诠释美学诠释美学是与本体美学不同类型的一种美学。与本体美学所体现的东方的思维方式--自本体诠释相反,诠释美学是本体诠释学体系中对本体诠释的美学体现。在诠释美学中,艺术作品当中并没有体现出本体,这就需要观赏者从本体的角度对作品进行解读,...
身为十九世纪英国著名的美学家、艺术理论家以及社会批评家,约翰罗斯金(JohnRuskin)的成就跨越了艺术、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其观念对列夫托尔斯泰、普鲁斯特(MarcelProust)以及1过深刻的影响。但是,受到十九世纪自然主义、科学主义以及道德主义等...
生态美学是个包含存在论与价值论的美学范畴,肯定自然界的内在审美价值,倡导回归自然和亲近自然的审美趣味。根据生态美学的存在论构成和价值观指向,无论把自然生态视为审美对象,还是把生态维度纳入审美实践,生态美学的基本诉求始终明确和统一,即把自然...
汉末至魏晋是中国美术发展的重大变革时期,这一时期不仅产生了前代所未有的新画风,产生了以绘画为职业的文人画家,而且形成了独立的审美意识和艺术精神,留下了我国美术史上第一批画论,无论是美术实践还是美学思想,都对后世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
在中国文化史上,自先秦以来,一直是以思想启蒙为主题的理学文化占据主流地位。到了明代,理学文化开始出现裂痕,并从中产生了阳明心学及异端李贽的童心哲学,促使明代价值观的更迭和审美观的新变。在文学创作方面,随着市民文化娱乐的要求日益增长,明代文学发生了...
休闲美学是一门非常年轻的学科。目前,我国的休闲美学还处于理论建构阶段①.其建构也应该是一个沉下心来才能做好的休闲过程,一味追求快速立论或不加选择地追随西方休闲学、美学的构架,本身就违背了休闲美学的基本精神。能不能从反省自身、汲取中华文化一贯...
摘要风水文化是古人早期选择适宜居住地点的一门学问,这门学说具有中国文化特色。人类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形成统一,这是风水中所讲的核心。人们在生存的过程中,要顺应自然生态的发展规律,过度开发大自然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都是违背了风水理论的核心。古人...
3林语堂生活美学思想的理论体系建构林语堂在创作中注重表现自我的个性与情感,以性灵为中心关照个性主体所特有的精神标记和情感活动。在东西文化传统的濡染中,形成了其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独特的文化情致,执着于对个体独立与自由的坚守,他始终坚持自由主义...
一、成中英美学思想形成的背景成中英所处的时代,西方哲学得到日新月异的发展,中国哲学自五四以来就受到西方哲学的冲击,这是成中英美学形成的大背景。成中英最初的美感启蒙来自于幼时居于乡村的体验。与大自然零距离的接触使他对美这个词有了属于自己独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