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美学论文 >

宗白华散步美学中的老庄精神

来源:未知 作者:小韩
发布于:2014-07-18 共2678字
论文摘要

  1 宗白华的意境理论
  
  意境理论是宗白华美学思想当中的核心,其中包含了宗白华对中国传统美学的最深入思考。在《中国艺术境界之诞生》《中国艺术三境界》《介绍两本关于中国画学的书并论中国的绘画》等一系列文章中,宗白华以其涵盖古今中外的宏阔学识眼光,以及对艺术实践和理论的精熟把握,将中国传统美学、诗学理论当中的重要范畴“意境说”发挥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在我国古代美学思想体系中,“意境”称得上是具有核心地位的重要美学范畴,正如一些批评家所说: “中国艺术感力量的根本所在,是意境之美的表现。它不仅是中国人创造、欣赏、诠释艺术的标准,也是中国艺术在世界艺坛确立自身独特地位的价值所在。”

  近代美学大家王国维在《人间词话》等着作中系统地论述了意境( 境界) ,使意境理论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王国维明确地使用了“境界”概念来论诗,并把境界作为中国古典诗词的最高美学范畴。“境界”一词本为佛家用语,在王国维这里主要指诗词所具有的艺术性特征。他说: “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自有高格,自有名句。”

  早在 40 年代宗白华就满怀豪情地说: “就中国艺术方面———这中国文化史中最中心最有世界贡献的一方面———研寻其意境的特构,以窥探中国心灵的幽情壮采,也是民族文化的自省工作。”在晚年反思自己的学术生涯时,宗白华又曾经这样总结道: “终生情笃于艺境之追求。”足见其对艺境思虑之深、用力之切。

  2 散步美学中的老庄精神
  
  第一次明确提出“中国艺术精神”这一话题并进行深入探讨的是徐复观先生,然徐先生所阐释的“中国艺术精神”,大部分内容却是“庄子的艺术精神”。宗白华深受老庄艺术精神的滋养,从他对中国艺术的精彩评点和精深的美学言论中可以看到老庄艺术精神的隐现闪烁。宗白华的美学文章中,老庄智慧如散金碎玉播撒其中,与其美学思想混化一体,不着痕迹。他在《我和诗》中回忆自己年轻时对哲学的喜爱,“庄子、康德、叔本华、歌德相继地在我的心灵的天空出现,每一个都在我的精神人格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痕”。其学生刘小枫曾说: “《少年中国》时代的宗白华对儒道哲学的尖锐抨击,在宗白华成熟后的思想中已销声匿迹,此后看到的大多是对孔、庄人格的赞美。”由此可见,宗白华是深受庄子影响的。宗白华对此种悟道方式推崇至极,并把自己的美学命名为“散步”美学,无不是对庄子自由之艺术精神的深心契合。“意境”是对于各类艺术最高精神的一种描述,其内涵会随着不同的艺术门类而呈现不同的偏重。如果说绘画、山水诗、雕塑是以“再现”为特色的艺术,重“见”,重“虚实”,可以“目击道存”,其艺术意境尤钟情于“空白”,以从有限中见无限; 那么音乐、抒情诗、舞蹈、书法则是以“表现”为特色的艺术,重“感”,重“节奏”,需要“兴发感动”,其艺术意境尤钟情于“舞”,以从韵律中见气势与力量。中国传统意境历来把“情境交融”“虚实相生”看作首要因素,可以说是山水诗、山水画的艺术结晶,而宗白华却力图综合所有的艺术门类,提炼出一个所有艺术都可以共享的艺术意境: 一个鸢飞鱼跃,活泼玲珑,渊然而深的灵境。

  3 美学双峰的并峙与局限性
  
  朱光潜与宗白华都没有脱离中国传统思想,却又吸收并运用了西方思想。他们本着一己之改造社会与人生之心,投身美学研究。尽管朱光潜与宗白华一生中都涉及众多学科,但到自己进行学术研究并形成的学术方法时,却各自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朱光潜的人生艺术化,是在功利与超功利的论域中展开的,强调快感与美感的区别,追求艺人合一,所实现的仍然是现世人生,但这个现世人生具有了艺术的情趣与雅致。宗白华的人生艺术化,是在小我与大我的论域中展开的,强调的是超世,认为人应当与宇宙规律合一,追求天人合一,实现的是宇宙人生,人的生命的宇宙化,是人获得的最高提升与最终提升。朱光潜与宗白华都是向个体自身之外寻求改造的力量,一个是培养情趣,一个是遵循宇宙规律。比较而言,朱光潜与宗白华都缺乏马尔库塞的批判性与否定性,他们的思想或与“礼”的“序”有关,或与“道”的“柔”有关,这都会消解冲突。朱光潜与宗白华的人生艺术化思想体现了中国文化的保守性一面,缺乏充沛的反抗意识,因而看起来,他们都是强调生命的飞跃的,蓬勃的,却往往是向着个人的修养说的,或者是向着自然与宇宙说的,而不是向着社会说的。朱光潜与宗白华也是争自由的,但其主导方式是通过逃避社会来争个人的自由,这很合中国人的一句老生常谈,“退一步海阔天空”。他们的自由意识很难转化成社会自由的思想资源,其根本的原因就在此。马尔库塞则充满了批判性,他彻底否定资本主义制度,就是认为它彻底葬送了人的自由。他从人的自身寻求改造社会的力量,也就是相信人应获得自由; 而人要获得自由,就得与人所处身的这个社会进行战斗,因而,他仍然体现了西方式的自由精神。从亚里士多德开始的西方的自由即幸福的观念与中国从儒道那里形成的和谐即幸福的观念,到现代也仍然没有多大的改变,并制约了各自的美学思想的发展。从而形成了不同的人生艺术化的认知特征与建构特征。

  4 总结
  
  宗白华选择了一种“纯粹”的中国艺术,也就塑造了一种淡泊、灵启式的生活方式。也许,要想体验到中国艺术至境的乐趣,宗白华的选择是惟一的,但是,世界上的艺术是多姿多彩的,因此人生也应是多元化的,何况,人生的至境也还有其他几种。

  中国古代美学遇到宗白华真可谓是一种幸运,因为他学贯中西,跳出来又扎进去,这猛子才扎得深。也正是在宗白华的文章里,中国美学的各方特色被熔炼出来并被标举到了极致。也许在他之前也曾有人发掘过,但都不可能像他那样贯入一种极其深沉挚厚的生命意识,这一点或许是得益于他曾深究过以叔本华、尼采为代表的生命哲学。宇宙生命在传统哲学看来是气的大化流行,艺术不是反映自然,而是介于反映和表现之间的体悟气的大化流行,美就蕴含在这种生的态势当中。这是宗白华生命美学的原生点。宗白华的散步美学实现了美的研究和个体美的生活的统一。在个体学养当中他创发性地吸纳了辩证精神,为其学问人生之美的旅途的内在的涵容性提供了有力的精神和方法的支持,最终达成了以美为中轴线的学问和人生的内在结合。

  参考文献:

  [1]王德胜. 意境的建构与人格生命的自觉[J]. 厦门大学学报,2004( 3) : 49.
  [2]王国维. 人间词话[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3]宗白华. 美学散步[M].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4]宗白华. 美学与意境[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5]林同华. 宗白华全集1、2、3 卷[M]. 合肥: 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
  [6]朱光潜. 谈美[M].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8.
  [7]王德胜. 宗白华评传[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8]彭锋. 宗白华美学与生命哲学[M]. 北京大学学报,2000( 2) .
  [9]徐复观. 中国艺术精神[M].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