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美学论文 >

蔡仪的美学观点及其当代意义

来源:未知 作者:傻傻地鱼
发布于:2014-10-15 共2656字
论文摘要

  一、蔡仪的美学观点

  蔡仪观点的科学之处在于他承认了美的客观性,是唯物主义无疑。但他认为“美是不依存于人的客观存在”,否定美的主观性,却是完全错误的,否则你就无法解释美在阶级、民族、时代以及个体等的差异性。说美的本质就是事物的典型性,更是错误的,根据经验,美的事物通常都是创新的产物,而新的怎么能是一般的?又怎么能是典型的?悉尼歌剧院能是世界上最一般、最典型的歌剧院吗?此种观点的产生,我想可能是受到了艺术“典型化”理论的影响。蔡仪美学是前现代的,独断有客观存在的美的事物,艺术只是对它的反映。卡尔松的后现代美学则认为没有独立于范畴或概念之外的客观存在事物,有的只是在范畴中显现的事物,不在范畴中显现的事物,我们根本不知道它的存在与否。事物之美取决于我们用正确的范畴观看它,它符合范畴就是美的,不符合范畴就是丑的,但后一种情况是不会出现的,因为根本没有离开范畴而能显现的事物,对于这样的事物我们根本不知道它的存在。但问题是,要是没有客观存在的事物,我们怎么知道它符合我们的范畴呢?蔡仪的困难在于,客观存在的事物的美从何而来呢?换句话说,我们怎么知道它美的呢?“美不自美,因人而彰”。既然艺术就是准确反映客观事物之美,那么有了客观事物的美,为何还要有艺术,艺术与美的客观事物有本体论的不同,艺术之美并等于客观事物之美呵。蔡仪与卡尔松是前现代与后现代之不同。卡尔松是典型的后现代,因为他只承认有范畴的事物,不承认有事物本身。其实,无论蔡仪和卡尔松,只要承认我们在以概念或范畴观看事物之前,就已经有与事物打交道的预先或在先领会,事物可以向我们呈现其“野性”本身,作无范畴的自然地显示,不仅蔡仪的所谓“客观事物的美”就可以得以解释,卡尔松的“范畴观看”之前不可能出现美,就也可以出现。美,出现在范畴观看之前,而非范畴之后。康德早就这样说了。

  这种无范畴的观看,恰恰是后现代不予承认的二、蔡仪美学应以唯物论为基本。

  蔡仪主意美学应以唯物论为基本,从与人无关的事情自身的属性中去摸索寻求美的溯源。典型说与当代西方客观论的观点基础上完整一样。这派观点实在依然形而上学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不器重了人的主体效用在懂得艺术品的美与艺术中的抒发,匮缺辨证观点,特殊与以社会状态历历史事实际为基础的历史唯物论相距甚远。所以有人回驳道 :如果说能表白品类特色标志的事件就是美的,那末颜始缆小易有代表性的感蛤螟是否就是美的呢又如蛇、竭、臭虫等,显然他们并不美,并不是全体的物种都美,这是为何 ? 额定,照典范说的看客美好的物品大都是相仿的,亦即只有一个尺度,典型集中了同类各种羌的特点标记。它们曾举出宋玉《登锭子好色赋》为例,赋中有一段写道 “:天下之才子莫如楚国,楚国之丽者莫如臣里,臣里之美者莫如臣东家之于。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着粉则太白,施朱则太亦,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索,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获。”此派感到这地方描绘的既然美貌女子的典型,人的总称美的色调都集此一身。不外事情的实在情形并非这么,美貌女子有各种不一样的类型 :汉成帝的王后开端飞翔燕,能骸善舞,体轻如飞燕三、 蔡仪的美学观点。

  蔡仪是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学者,早在 40 年代,他便试图用唯物主义反映论来阐释他的美学思想。他认为,美的事物之所以美,是在于这事物本身,美是客观的。而且“美的东西就是典型的东西,就是个别之中显现一般的东西,就是个别之中显现种类的一般。美的本质就是事物的典型性。

  社会美是蔡仪美学的独创,自然美则更有研究的现实价值。

  蔡仪观点的科学之处在于他承认了美的客观性,是唯物主义无疑。但他认为“美是不依存于人的客观存在”,否定美的主观性,却是完全错误的,否则你就无法解释美在阶级、民族、时代以及个体等的差异性。说美的本质就是事物的典型性,更是错误的,根据经验,美的事物通常都是创新的产物,而新的怎么能是一般的?又怎么能是典型的?悉尼歌剧院能是世界上最一般、最典型的歌剧院吗?此种观点的产生,我想可能是受到了艺术“典型化”理论的影响。

  “美的东西就是典型的东西,就是个别之中显现一般的东西 ;美的本质就是事物的典型性,就是个别之中显现种类的一般。”(这里的“一般”可以理解为本质)

  1、形式美的典型

  黄金分割的比例由于是茫茫星海、一草一木中最常见的比例,所以是美的形式。此外,蛇形线、调和、均衡、比例等形式规则之所以美,也因为它们是宇宙间最普遍的东西。

  2、具体感性形式的典型

  某一事物,如果在外在形式上最接近该类事物的平均值就是美的。某个人的眼睛美是因为大多数人的眼睛都是这副模样。一个美的人,在体形和肤色上体现了所属种族的平均值,所以“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这点很值得质疑哦)

  3、体现了事物内在精神和本质的典型

  这种意义上的“典型”才是马克思、恩格斯文学批评中所理解的“典型”,即体现着事物内在本质而有鲜明个性的具体形象,人物典型等等。自然事物在中表现其种属本质上具有优势的对象就是美的。“显现”着树木的一般性的那棵树,“显现”着山峰的一般性的那座山峰,都是自然美。总之,蔡仪认为,能够体现事物本质真理的对象才是美的,美是形象的真理。

  四、蔡仪美学思想当代的意义

  我们知道美可以是一种生活,但这种美要使我们身心愉悦。让我们更加容易的去感悟生活,体味生活之美。人求善求美的目的在于乐,不可致乐者不为善,感之而不乐者不为美。乐是纯主观的感受,而美则是主体体验客体获得身心快感从而上升为美的意识的全过程。蔡仪作为中国美学的四大流派“领袖”来说,无论如何是值得研究的。很可惜,我们很多文字是研究其学术观点的,而这些观点难道与他本人的个性、经历无关?我想,结合人物的生平来研究其学术价值取向也不失为一种方法,这样我们才可更深层次的挖掘出其思想涵韵,才能真正地明白伟大的思想是可以带给我们时代恩惠的。

  结语 :今天我们追忆蔡仪追求真理的一生,特别是他为捍卫真理的客观性以及美的客观性,生命不息战斗不止唯物主义精神,在建构一个和谐社会的当前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的学术价值。蔡仪根据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原则,在研究美学时,首先提出的问题是美的根源,至于关于美的存在,他的答复是,美的根源在于客观现实。其次是美是什么,即美的素质问题。而什么是美,他的回答是,美在于现实事物属性条件的统一关系上。我们都知道一个社会,一个民族和社会,不选择真理作为最高价值,就失去了与腐败以及种种假恶丑作斗争的思想武器。一个不是以真理而是以金钱和权力为动力的国家民族和社会是没有希望的,是不可能建构起一个真正的和谐社会的。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四卷。
  [2]《蔡仪美学论文选》,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3]蔡仪:《新美学》改写本第2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