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 语
劳动权是公民基本权利,爱默生曾经说过:"维持一个人的生命的事物,是他的事业。"由此可见劳动权的重要性,劳动权是公民生存和发展权中的重要内容。故劳动争议的妥善处理不仅关乎劳动者的权利是否得到保护,更关乎社会的和谐稳定。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公民的维权意识逐渐增强,劳动争议案件数量也日趋增加,我国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屡屡被诟病,劳动争议仲裁与劳动争议诉讼关系的弊端也显露无遗。本文从劳动争议仲裁与劳动争议诉讼之间的关系作为切入点,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着眼于理清劳动争议仲裁与劳动争议诉讼衔接中产生的问题。
随后从立法论与解释论两个角度,探寻解决两种程序衔接问题的对策。本文为完善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对劳动争议诉讼特别程序做出了制度设计。由于收集的资料以及自身能力有限,文中所涉的内容难免会有所疏漏,对涉及到的问题所提出的解决对策与劳动争议诉讼特别程序设计方案会有值得商榷之处。
参考文献:
一、著作及译著类:
1. 王兴权著:《劳动法》(第三版),法律出版社 2010 年版。
2. 郑尚元、李海明、扈春海著:《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学》,中国政法出版社2008 年版。
3. 黄松有著:《中国现代民事审判权论》,法律出版社 2003 年版。
4. 范跃如著:《劳动争议诉讼特别程序原理》,法律出版社 2008 年版。
5. 郑尚元著:《劳动争议处理程序法的现代化--中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反思与前瞻》,中国方正出版社 2004 年版。
6. 杨德敏著:《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反思与重构》,江西人民出版社2006 年版。
二、编著类:
1. 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学会编:《新法下劳动关系与争议处理--前沿问题解析》,法律出版社 2009 年版。
2. 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学会编:《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前沿问题研究》,法律出版社 2011 年版。
3. 董保华主编:《劳动争议处理与法律制度研究》,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8 年版。
4. 江伟主编:《民事诉讼法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 年版。
5. 宋朝武主编:《民事诉讼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8 年版。
三、杂志类:
1. 王文惠、袁江:《诌议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存在的问题》,载《法学杂志》2006 年 05 期。
2. 王全兴、吴文芳:《<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不足及其完善建议》,载《法学》2002 年 10 期。
3. 劳动人事争议处理专业委员会课题组、郑东亮、曹可安、孙瑜香、周国良:《<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实施跟踪研究》,载《中国劳动》2011 年第 6 期。
4. 董保华:《论劳动争议处理体制中"裁审关系"》,载《中国劳动》2004年 03 期。
5. 赵宝华:《多元化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研究》,载《前沿》2011 年 03 期。
6. 郑东亮、董平、王文珍、叶根礼、周国良、李天国、郑尚元、曹可安:《回顾与展望:<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颁布五周年》,载《中国劳动》2013 年01 期。
7. 蒋欢:《劳动争议仲裁与诉讼关系的重构》,载《法制与经济》2012 年 8月。
8. 王振麟:《对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制度改革创新的初步建议》,载《中国劳动》2014 年 05 期。
9. 王斐民、李慈强:《劳动争议"裁审机制"的问题检讨与协调之道--兼评<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四)>》,载《政治与法律》2013 年第 4 期。
10. 冀宗儒:《当事人主义、职权主义与合作主义--民事诉讼立法指导思想的发展》,载《公民与法》2009 年第 12 期。
11. 张丽霞:《我国劳动争议解决制度的功能与结构研究》,载《法学杂志》2011 年,S1 期。
四、文集类:
1.郑尚元:《论劳动争议诉讼程序之完善--兼评最高人民法院法释[2001]14 号》,载《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03 年春季号。
2. 陈桂明、赵蕾:《中国特别程序论纲》,载《法学家》2010 年第 6 期,第 76 页。
五、报纸类:
1.冯彦君、董文军:《中国应确立相对独立的劳动诉讼制度--一实现劳动司法的公正和效率为目标》,载《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 年 05 期。
2. 涂永钱:《我国特色的劳动争议仲裁终局化之理念和制度框架--<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 47 条释正》,载《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3年第 3 期。
3. 王劲松:《试论劳动争议仲裁与诉讼衔接中的问题、对策与建议》,载《北方法制报》2008 年 12 月 16 日第 A06 版。
4. 汤成发:《美国民事公益诉讼制度》,载《江苏经济报》2013 年 7 月 17日
明确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与私益诉讼在诉讼请求、案件事实、证据证明等方面的共通性,目的在于在司法实践中实现提高诉讼效率、促进制度衔接、给予诉讼当事人更好权利保护等积极目标。...
一、民事诉讼中当事人举证存在的问题司法实践中当事人举证方面的问题多种多样,既有对请求权基础的构成要件或证据的形式要求等客观性规定认识错误,也有在主观上对举证是否达到高度盖然标准也法官认识不同,概括而言,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一)已举证...
自2004年最高人民法院出台《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以法院专递方式邮寄送达民事诉讼文书的若干规定》以来,法院专递送达已成为不少法院优先适用的一种送达方式。但作为邮寄送达的一种,其在立法上仍受到在直接送达有困难时才适用的限制。虽然已有不少学者、司法...
通过对《民事诉讼法》的修订,公益诉讼制度开始在我国明确确立。《环境保护法》的修订,更是明确了在环境公益诉中起诉主体的范围,奠定了环境公益诉讼发展的基...
一、证据规则及一般性证据规则的概念和主要内容1.证据规则的概念黄荣昌、樊崇义认为:证据规则是指认定证据、调整和约束证明行为的规范的总称,是证据法的集中体现。何家弘、刘品新认为:证据规则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从狭义上讲,它是指那些在...
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既可以通过判决,也可以通过调解来解决当事人之间的民事争议.按照解决纠纷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民事判决和民事调解两种.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由人民法院作出判决的,应当制作民事判决书;由人民法院主持调解达成协议的,除法律...
适格当事人是满足一定实体要件的民事诉讼概念,是沟通实体实施权与诉讼程序权的一个桥梁,[1]它一方面要求参与诉讼的当事人应当与实体利益存在一定的法律关系,另一方面亦要求实体权益人应同时成为维护其权益的诉讼程序的当事人。因而,何者可以代表公益...
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不可或缺的一项技术, 尤其是早已步入信息化时代的中国, 无论是军事国防、企业生产、政府办公、教育教学、网络购物还是日常生活, 我国对计算机网络依赖程度颇深。...
一、问题之提出2013年8月16日上午11时5分左右,光大证券爆发乌龙事件,引发当日沪指突然直线拉升100点,涨逾5%,2分钟内成交额约78亿元;午后指数则一路下滑,当日收盘下跌0.64%,创沪指六年来最大单日振幅。证监会于8月18日立案调查,8月30日决定罚没光大证券5.23...
我国是一个典型的成文法国家,所以对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起决定性指导作用的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民事诉讼法典,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1991年通过的《民事诉讼法》经过2007年和2012年的修改,可看出随着我国...